工程造價審計專員應具備的能力

學識都 人氣:8.84K

從事造價諮詢執業3年以來,我深刻感覺到作爲一名工程造價審計人員的壓力和風險。下面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從工程造價審計的風險簡述工程造價人員應具備的能力。

工程造價審計專員應具備的能力

一、工程造價審計的意義重大。

第一,具有“合法”意義。工程造價審計可以審查工程造價方案是否真實可靠,審查建設資金使用以及招投標過程是否合法、合規。

第二,具有“提高”意義。工程造價審計可以客觀的評價建設效益,促進建設單位總結建設經驗,反思問題進而預防解決問題,提高建設項目管理水平。

第三,具有“趨同”意義。開展工程造價審計是拓展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範圍和豐富審計內涵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必然趨勢,在國外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對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審計。

二、工程造價審計存在風險

正是因爲工程造價審計對象廣泛,內容複雜,與其它審計項目相比敏感性更強、審計環境更爲複雜、更加註重溝通技巧、更需要專業判斷等業務特點,加之建築經濟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風險性,工程造價審計更容易產生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工程造價審計容易引起失誤

工程建設項目的複雜性使它從策劃到決算環節衆多,變數較大。既要經過立項、勘察、設計、施工等基建程序,同時又要經過計劃、概預算、實施過程中追加投資以及最後決算。環節多且易生變故,人材物條件、自然條件、建設者主管認識等衆多因素都會導致變化。如人材物的因素變化,導致原材料價格發生變化的因素就很多,市場可以調節價格,政策法規也可以影響原料價格。這些情況的存在,給工程造價審計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和難度,各個環節、各個要素稍有把握不準就容易引起審計誤差甚至是失誤,審計結果就會受到影響,同時也可能給審計人員帶來審計責任。

2、工程造價審計不可避免失誤

工程造價審計不僅因工程建設的環節多變數大而可能產生風險,同時由於我國目前的工程審計造價審計滯後性的實際工作特點,也難免會產生風險。從近幾年的實際情況來看,審計單位對工程造價審計的人,在時間上大都是滯後的。往往是工程已經進入施工階段甚至是結算階段,審計部門才接到審計指令。工程造價審計與一般財務審計不同,實踐性更強,一些審計證據必須從施工現場才能獲得,一旦錯過時機,要對某一具體項目進行現場考察和分析,困難程度就很大,有的現場已經面目皆非,根本無從考究;隱蔽工程已經覆蓋,其“真實面目”無法看清,獲取不到充分有效的審計證據,又怎能發表準確的審計意見?由此可見,由於審計滯後的現狀,風險不可避免。

三、工程造價審計人員應具備的能力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審計工作所涉及的事項越來越複雜、綜合性也越來越強,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應精通審計業務,掌握審計發展規律,熟練運用現代審計技術方法,還應具備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質、高尚的審計職業道德以及溝通協調能力、宏觀思維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質等綜合素質。

一、思想素質

(一)具有高尚的審計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審計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時應當遵循的行爲準則。審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主要體現在:

一是依法審計,堅持原則。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任務時,要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審計程序辦事,對問題的處理,要堅持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做到不徇私情,不拿原則作交易,不被幹擾所影響,不被人際關係所左右,正確行使審計職權,嚴格審計執法,努力維護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審計監督的權威性。

二是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審計人員在辦理審計事項時,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嚴謹紮實的作風,從嚴實施審計,力求掌握最真實可靠的審計證據,並對獲取的信息資料,認真加以歸納分析,對問題不掩蓋、不誇大,如實反映情況,慎重作出審計評價,確保審計質量,盡力規避審計風險,力爭使每一個審計結論都能經得起法規和歷史的檢驗。

三是廉潔奉公,保守祕密。審計人員只有做到廉潔奉公,才能樹立良好形象;只有做到保守祕密,才能贏得被審計單位信任。

2、業務素質

(1)具有過硬的審計專業技能。

《審計法》第十二條規定:審計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從事的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審計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客觀需要其人員的知識結構層次呈現多學科、多領域的狀態。因此,審計人員必須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儘快實現知識更新換代,努力達到一專多能、精益求精的要求。審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技能主要包括:

一是審計專業知識。審計方法選擇恰當與否,不但會直接影響到審計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還會對審計質量、結果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審計人員必須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各種審計方法,如審閱法、覈對法、查詢法、比較法、分析法、順查法、逆查法、詳查法、抽查法、盤點法、調節法、觀察法等,熟知並在實踐中實施審計全過程。

二是工程專業知識。工程專業知識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基礎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審計工作質量的提高。因此,審計人員要掌握工程專業知識,通過審查分析工程數據,反映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利弊得失及未來發展前景,爲改進被審計單位的工程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措施。

三是法律法規知識。審計人員發現被審計單位有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財務收支行爲需要依法定性時,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的規章制度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審計人員要熟悉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行業的規章制度,如:《審計法》、《會計法》、《預算法》等。

四是計算機知識。李金華審計長曾說過,“不懂計算機的審計人員,將失去審計資格”。計算機審計的開展,減少了手工抄錄、計算、彙總等方面的工作量,大大地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增強了審計實施的針對性,保證了審計質量。

五是文字表達能力。審計報告、審計信息是審計成果的載體,集中反映了審計工作的整體水平和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2)具有紮實的工作作風。

審計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審計人員必須具有紮實的工作作風。

一是要嚴肅認真。要潛下心來,真抓實幹,切實把問題查深查細查透,做到不留死角、不走過場。

二是要準確無誤。對審計數據要準確統計;對審計查出的問題要如實反映;對問題的處理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和建議,做到合理合法,便於執行。

三是要嚴謹細緻。審計人員一定要注意磨練自己的細心和耐性,做到不馬虎、不厭煩,努力把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差錯降低到最低點。

四是要實事求是。要敢於說真話,不欺上瞞下,不弄虛作假,做到“誠實、本份、公正、可靠”。

(3)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

一是要有職業敏感。面對給定的審計材料,要能迅速找到切入點,能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問題,這取決於個人對問題觀察的敏銳程度,需要長時間知識和實踐的積累。

二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審計就是要抓住實質問題,敏銳的洞察力可以幫助審計人員找到解決問題的着眼點,不少重大問題的發現,不是就賬看賬查出的,而是通過與有關人員的交談,從而發現了蛛絲馬跡,查出隱藏的問題。

三是要有高度的綜合判斷能力。在統籌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對所掌握的材料進行高度的概括和總結,做到對問題準確的處理,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3、綜合素質

(1)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

作爲一名審計人員,要與不同審計對象打交道,因此,審計人員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既做到不卑不亢,又不能簡單地以監督者自居,要掌握溝通的藝術和技巧,使被審計單位能夠端正態度,積極配合,共同完成審計項目。

(2)具有宏觀的思維能力

審計工作要發揮宏觀監督職能,審計人員就必須具備宏觀思維能力。廣大審計人員務必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分析和文字表達能力,力爭多出高層次的“成品”、“精品”審計報告,少出或不出低層次的“次品”、“劣品”審計報告,努力使審計監督發揮更大的價值。

(3)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

審計工作是一項集體性工作,需要依靠審計人員的集體智慧、分工協作去完成,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牢固樹立團隊意識。

(4)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

審計工作需要協調處理好審計與被審計對象、與各有關部門的關係。同時,審計人員還要對查出的問題認真分析其形成原因,區別不同情況,客觀公正地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使違法者得到懲處,使過失者受到教育,使蒙冤者得到解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和促進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