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文案>制度>

設備改造更新管理制度

學識都 人氣:5.18K

現如今,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制度,制度就是在人類社會當中人們行爲的準則。想學習擬定製度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備改造更新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分享。

設備改造更新管理制度

設備改造更新管理制度1

1.工作內容與要求

1.1執行《企業工作標準》。

1.2根據中長期規劃和生產發展的需要以及科研成果在生產等方面的應用與推廣,編制車間更新改造建議、年度和調整計劃,要求做到資金平衡,年度計劃的資金要留有餘地,調整計劃要穩妥、可靠、切實可行。

1.2按照有關規定,編制車間大修理年度和調整計劃。要求做到資金平衡,年度計劃資金留有餘地,調整計劃要切實可行。

1.3根據企業下達的計劃,及時下達各班組年度生產作業計劃,年終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調整生產計劃。

1.4深入工段班組檢查計劃執行情況,掌握工程進度,發現問題,及時向車間主任彙報,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1.5嚴格按照各級概、預算管理部門審批的概、預算投資,編制更新改造、大修理年度和調整計劃,瞭解項目概、預算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6加強基礎工作,認真收集、掌握和貫徹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各項有關標準,規定,收集整理有關歷年資料數據,健全有關臺賬。

2.責任與權限

2.1對企業的更新改造建議、年度和調整計劃及下達更新改造、大修理年度、調整計劃的及時性、可行性負責,有權對各班組就編制、報送計劃提出各種要求。

2.2對正確執行國家有關計劃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有關規定負責,有權對違背國家方針政策、計劃程序的人和事提出批評和修正意見。

2.3對按企業要求的更改計劃的完成率負責,有權要求企業其他有關科室爲完成計劃承擔的協作任務,有權要求各班組及有關人員加強計劃管理,確保計劃完成率。

3.考覈與獎懲

3.1執行《企業工作標準考覈辦法》。

3.2按照本部門工作標準考覈細則逐條進行檢查與考覈。

設備改造更新管理制度2

1.設備改造與更新應根據產品發展規劃,結合工藝改進和設備技術情況制訂設備改造和更新計劃,並制訂年度計劃組織實施。

2.設備更新原則上是用技術性能先進的設備更換技術性能落後又無法修復、改造的老設備。不能用技術落後的新設備或以增加設備臺數的辦法來更新。符合下列情況可更新。

1)設備經過多次大修,損耗嚴重,修復後技術性能能不能達到工藝要求和保證不了產品質量的。

2)技術性能落後,效率很低、經濟效益很差的。

3)通過修理、改造雖能恢復精度及性能,但修理經濟性上不如更新合算的。

4)設備運行時,耗能大或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且進行改造不經濟的。

5)國家或有關部門規定淘汰的設備。

3.設備技術改造宜結合大修理進行,所需資金,不超過該設備大修費30%時,可列入大修理費用開支,超過30%時應將改造內容專項列入技改計劃,費用從折舊基金或技改資金解決。設備改造爲新增的價值,用大修基金開支的不辦增值,用折舊基金等開支的應辦理增值手續。

4.設備更新應在分管副總經理領導下,進行設備更新工作, 負責協調並建立以設備部門爲主,計劃、生產、技術、工藝、財務、質量部門參加的論證會,研究更新方案,經批准後由設備部門組織實施。

5.對被更換(淘汰)的舊設備,應組織技術鑑定,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設備改造更新管理制度3

設備改造是指應用現代技術成就和生產經驗,改變現有設備的結構,給舊設備裝上新裝置、新附件,改善現有設備技術性能,使之適應生產需要。

一、生產設備改造形式

1.設備改造可以是設備的改裝,也可以是設備的技術改造。

2.設備的改裝,是爲了滿足增加產量或加工要求,對設備的容量、功率、體積和形式的加大或改變。例如,對設備以小拼大,以短接長,多機串連等。設備的改裝,是滿足生產要求所必須的。它能夠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減少新設備的購置與製造,節省投資等。但是,單純地改裝並不能提高設備的現代化水平。

3.設備的技術改造,或叫設備的現代化改造,是把科學技術的新成果,應用於企業的現有設備,改變現有設備落後的技術面貌。例如,將舊機牀改造爲程控、數控機牀,或在舊機牀上增設精密檢測裝置等。設備的技術改造,能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降低消耗和成本,從而能夠全面地提高生產的經濟效益。隨着設備的技術改造,企業的生產技術將進入一個新的水平,這是設備改造的主要形式。

二、設備改造合理性的確定

設備改造的經濟合理性,要與消除設備磨損的其他方式,如大修理、更新等對比進行研究。

設備改造與更新相比,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可用設備改造效果係數來表示。

設備改造在經濟上的合理條件是:

Kr+Km+Se

式中:Kr――與改造同時進行的大修理費用;

Km――改造費用;

Se――設備使用成本損失,其數值等於改造後的設備與新設備加工單位產品成本之差,乘以大修週期內的產品產量;

Kn――新設備的價值;

α――改造後設備生產率與新設備在第一次大修前生產率的比例係數;

β――改造後大修理週期長度與新設備在第一次大修前使用週期長度的比例係數(Em);

Em = 1-(Kr+Km+Se)/( Knαβ+Sα)

Sα――舊設備未折舊完的費用損失。

因此,設備改造效果係數

當Em>0時,設備改造較更新在經濟上是合算的;

Em<0時,設備改造更新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

Em=0時,設備改造與更新在經濟上效果相同。

三、設備改造方法

1.從設備改造的目標分,有的是爲了提高設備的生產率,提高產值;有的是爲了保證產品質量;有的是爲了降低能源、材料消耗;也有的是爲了改善勞動條件和減少環境污染等。

2.從設備的改造項目來源分,有的是引進設備加以改造;有的是集中了國內先進企業的成果,成套地用於現有設備的改造;有的則是自己在改造中創造了獨具風格的新設備。

3.從設備組成部位分,有的在工具機牀上革新;有的在傳動裝置上搞改造;還有的在動力部分挖潛力等。

4.從設備性能分,有的設備由單一用途改成多種用途;有的由粗用改造爲精用;有的提高強度、耐磨、耐腐;還有的以小拼大,以短接長等。

5.從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分,有的從半機械化革新爲機械化,由機械化革新爲自動化;有的由單機自動化改造爲自動線,還有的改造爲由電子裝置實行程序控制等。

6.在現有設備上運用新工藝、新材料。例如,鍊鐵高爐採用噴煤粉的新工藝,平爐採用氧氣頂吹;化工設備採用工程塑料代替鋼、鉛材料,以提高設備防腐能力,延長設備物質壽命,還有的設備採用新流程等。

設備改造更新管理制度4

1.目的作用

企業的設備改造和更新,是提高企業素質、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增強企業內在的發展能力和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的需要。通過設備改造更新,必然會爲企業的產品生產不斷增加品種、提高質量、增加產量、降低消耗、節約能源、提高效率等方面帶來極大的收益。爲了使該項工作能夠得到規範運作,避免管理失誤,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職責 企業的技術改造更新(含設備),是企業經營計劃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工作,它同時也是一項綜合性、全局性、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既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指揮,還需要相關各部門的協作配合。因此,企業應成立由總經理(或主管生產技術副總)爲主負責的技改領導小組,以加強對工作的協調和技改統一的指揮領導。其主要成員應包括:總師辦主任、技術研發部長、生產作業部長、財會部長等人。技改領導小組的工作職能中關於設備改造更新方面應包括以下內容: a.負責設備改造更新的計劃管理。 b.組織對項目的技術經濟論證。 c.對項目方案進行決策。 d.批准項目費用的預算,審查資金使用情況。 e.督察項目實施情況,協調部門間工作配合事項。 f.對已完成交付使用的項目進行效益考覈。

3.設備改造更新的項目決策 企業的設備改造更新,應有步驟地進行,即要有長期的總體規劃,又要有各年需要進行的具體項目實施計劃。對選定的更新改造項目,必須經過可行性研究,進行技術經濟論證,對多種備選方案進行比較,選擇投資少、工期短、收效快、效益高、能適宜企業長期發展需要的項目。

3.1 設備技術改造的項目決策 企業的設備技術改造,不要追求形式,要講求實效,對需要改造的陳舊落後設備,在具體方案制定時,應從企業發展的需要考慮,同時還要從設備本身的投資改造價值考慮,即通過改造後能給企業帶來哪些方面的收益。 一般來說應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3.1.1 節約能源,節約原材料,降低消耗,降低成本。

3.1.2 提高設備的加工精度,提高產品的質量。

3.1.3 適應新產品開發,適應產品升級換代。

3.1.4 提高和改善工藝性能。

3.1.5 促進安全生產,改善環境保護。

3.1.6 便於生產控制,提高生產效率。

3.1.7 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勞動強度。

3.2 設備更新的項目決策 設備更新,包括生產設備、工藝裝備和計量測試手段的'更新,是企業技術改造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新設備不是原樣翻版,而是要儘可能用先進的設備代替原有的落後設備。在進行決策過程中,應根據需要和可能,量力而行,講求實效。由於設備更新是要進行大量的資金投人,同時還將會使原有某些設備被淘汰廢棄。所以在具體項目選擇時一定要慎重。一般來說,屬於下列情況的設備,應該優先予以更新:

3.2.1 損耗嚴重,性能和精度已不能滿足工藝要求,造成嚴重不利的技術經濟後果的設備。

3.2.2 已超過使用役齡,且大修在經濟上不如更新合算的設備。

3.2.3 設備陳舊,結構簡單,技術落後,效率低下,即便進行改造也很難改變以上落後特徵的。

3.2.4 設備本身設計製造有嚴重缺陷,故障多,可靠性差、維修不方便,而且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3.2.5 設備性能落後,致使能源與原料嚴重浪費。如果兩三年內所浪費能源和原材料的價值超過購置新設備費用時,應堅決更新。

4.設備改造更新的計劃報批程序

4.1 項目申請 一般設備的改造和更新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貴重、關鍵的設備改造和更新由總師辦提出。內容包括申請的理由,改造後的設備性能、精度對產品工藝的滿足情況,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等要求,並提出改造和更新的初步方案和意見。項目申請應在上年的11月上報到公司技改領導小組。

4.2 項目調研 該項工作主要由設備動力科進行,根據項目申請,調出所需改造更新設備的檔案,察看設備的原始資料及歷年來彙集的各種報表、記錄資料,瞭解大修次數、使用役齡、精度劣化程序、以往的故障、對滿足工藝要求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安全、節能、效率、結構缺陷等問題情況。在通過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定,提出對比方案,報技改領導小組。

4.3 項目論證 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無論是設備改造項目還是設備更新項目,都要進行技術經濟方面的論證,以便爲項目的決策提供依據。 正常情況下零星的、投入的資金不大(一般爲10000萬以下)的改造更新項目,以設備動力科爲主,計劃、生產、工藝技術、財務等部門參加組織論證。特殊情況下的,投資規模大的重大關鍵項目,由總工程師辦組織論證。論證工作應從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兩方面進行,要用數據說話,使項目論證結果準確可靠。論證所形成的報告應及時報技改領導小組。

4.4 項目審批 設備改造更新的項目申請通過調研和分析論證後,公司技改領導小組負責人應召集小組會議作出最後的決策,如果沒有其他不周之處,在總經理批准後,即可列人年度技改計劃,並由總工程師辦負責編制具體的“實施計劃書”,交設備動力科或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5.設備改造更新的實施要點 設備改造更新工作應嚴格按照“實施計劃書”的內容規定,有計劃、有步驟、按進度、按要求地進行。具體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環節:

5.1 實行資金的歸口管理 企業改造更新項目,一般由生產技術部門或設備管理部門提出,而更新改造資金來源,則由財會部門負責提出和籌集。爲了使用錢的部門和管錢的部門都能關心改造更新項目,使資金有計劃地、合理地使用,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更大的效益,應實行資金歸口管理、專款專用,根據批准的計劃,將每個項目使用改造更新資金的限額,下達到有關部門,由負責執行項目的部門量財爲用,實行資金預算控制,同樣也便於費用支出的核算。

5.2 抓好物資供應的保障工作 企業的設備改造更新,需要得到物資供應的保障。如果物資、配件供應不落實,改造項目需要的材料或零配件購不到,更新項目的新設備也買不回,就會造成工程期限延長、計劃進度打亂,更新改造的資金也不能發揮其效益。因此,當改造更新項目計劃批准之後,即應按照其所需的材料、配件物資及需要引進的設備型號、規格、要求,組織供應渠道,洽談訂貨事宜,保證按時供應。

5.3 實行項目責任制,抓好設備改造的過程管理 對確定的每個改造項目,都要有專人全面負責。因設備改造過程常常與很多部門的工作相關聯,需要統一的指揮管理。不能實現工作上的協調配合就很難保證工程按期完成,不強調責任制,技術上的合理性、經濟上的效益性也就得不到保證。因此在設備改造的整個過程中,從圖紙設計、工藝技術準備、零部件加工和裝配等環節均要求作業人員有高度的責任心,要加強對工作的檢查,對項目執行情況實行責任考覈,並要規定必要的獎懲。

5.4 做好設備引進的相關工作 企業設備更新工作,需要從外部引進性能和精度能滿足產品工藝、技術先進、生產效率高的設備來取代已被淘汰的陳舊落後的設備。這是一項重要、嚴肅的工作,必須根據公司制定的發展規劃和技術發展趨勢,按照公司技改項目要求,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在具體引進過程,工作人員必須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堅持綜合考慮“質量、價格、交貨期、售後服務”四個方面,擇優選取。對於需要通過招標或詢價的引進項目,可根據不同設備的專業實際需要,臨時吸收相關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招標和談判,確保引進項目符合要求的水準。

5.5 處理好閒置報廢設備 對於更新後淘汰的舊設備,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技術鑑定,確定不再使用的,必須組織入庫處理。處理有兩種方式,一是還有一定使用價值的舊設備,可削價出售。處理時會同財務、技術部門根據舊設備的淨值、成色、性能精度等情況來確定合理的價格,不得以殘值計價出售,具體實施由設備動力科負責。二是對已無使用價值的舊設備,可拆除其可利用的零部件,以備維修使用,其餘部分作廢品收回殘值。舊設備處理後所得款項,按規定用於設備的改造更新,不準挪作他用。對於報廢了的受壓容器、鍋爐、汽車等國家有專門規定的設備,不能轉售給其他的單位繼續使用。

6.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