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文案>制度>

最新設備管理制度

學識都 人氣:1.52W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定製度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設備管理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設備管理制度

設備管理制度1

一、目的:通過對設備的有效管理、使用和維護,使設備保持良好狀態,滿足生產要求。

二、適用範圍:

1、與生產有直(間)接關係的設備及其附帶設施。

2、模具及其附帶設備。

3、儀器、儀表、試驗測試設備。

4、其它有關用水、電等設備。

5、設備相關的使用說明書、圖紙、合格證等檔案資料。

三、管理部門職責:

1、設備動力部:負責公司設備的更新改造、使用維護保養以及設備的資產管理、設備所需要的能源動力管理等。

2、模具車間:負責公司模具的維護、保養、領用等管理。

3、理化實驗室:負責公司各種儀器、儀表、試驗測試設備的使用保管、定期檢查鑑定和校驗管理。

4、車間等使用部門:負責相關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和管理。

5、辦公室:負責設備臺帳、檔案管理。

四、設備的購置:

1、申購:

1)新設備的申購由使用部門提出設備需求規劃書、詳細規格表及請購單。

2)設備維修用備品備件的請購,原則上由設備動力部提出請購單。

2、訂購:設備動力部按總經理批准的請購單,向經評估認可的廠商下單訂貨,並確認交期、品質要求(性能、指標等)、驗收條件、付款方式等。

3、進廠驗收:

1)新設備進廠後,由設備動力處會同使用部門共同開箱、安裝調試。重點、關鍵設備或特殊設備應由設備動力部安排或委託專業安裝單位進行。

2)新設備安裝調試後,經驗證合格後,由設備動力部辦理《設備安裝驗收移交單》。正式移交使用部門,設備使用說明書、圖紙、合格證等檔案資料移交辦公室管理。

3)新設備驗收經試車不合格者,由設備動力部通知供應廠商處理。

4)自制設備的驗收:在製造完工後,設備動力部會同辦公室、技術部、使用部門進行驗收。自制設備驗收時必須有相應的'圖紙、說明書、精度檢驗單或技術鑑定書等資料。驗收合格後,由設備檔案由辦公室負責歸檔。

4、建卡編號:設備驗收完成,設備動力部將設備編入《設備臺帳》,並建立“設備卡”及“維護記錄卡”等檔案。

五、設備的維護、保養:

1、使用與一級維護保養:

1)一級維護保養:設備的日常點檢、清掃、加油、消耗品的更換及簡易零件的修理,並做好更換與修理記錄。

2)使用部門負責設備的使用與一級維護保養,並對設備保持完好和有效利用負直接責任。

3)使用部門負責《設備日常點檢表》內規定項目的執行與記錄。

4)新上崗、轉崗、調入的設備操作人員在使用設備前,須進行培訓,學習設備的結構性能、技術規範、安全操作規程、維護保養知識等基本常識和“三級保養制度”的內容要求,經考覈合格後方可操作。

5)特殊工種,如:行車工、電工等需按國家規定進行專業培訓,並經考試合格,由相關部門頒發操作證後上崗。

2、二級維護保養與修理:

1)二級修理:現場無法自行更換且需專門技術才能恢復機器使用性能的修理。

2)設備動力部負責設備的二級維護保養與修理,並記錄。

3)設備動力部每年制定《定期維護保養計劃表》,依計劃做好《定期保養記錄表》。

3、三級維護保養與修理:

1)三級維護保養與修理:需委託生產廠商或專業機構做精度檢查或保養修理。

2)三級維護保養與修理由設備動力部提出申請,經覈准後送修,並記錄。

4、預防保養:

日常預防保養有:

日常保養:如加油點檢、調整、清掃等;

六、巡查點檢;

定期整理:調整、換油、零件交換等;

預防修理:異常發現的修理;

更新修理:損壞的修理。

2)按《定期維護保養計劃表》做定期維護保養並記錄。

3)主要的生產設備,如更換零件應隨時有備品可使用,設備動力部應對設備易耗品、易損件、採購困難、金額不高者,製作《備品一覽表》,建立備品庫存。

備件儲備:由設備動力部制訂儲備定額。備件採購按公司物品採購相關規定執行。

使用部門如需備件,應填寫《備件申請單》,經生設備動力部審批後領用。

備件應驗收入庫後,再領用,並嚴格入庫、出庫手續

備件應分類、分區、分機型保管,擺放整齊,標誌明顯,規範化。加強防鏽、防腐措施。定期覈對帳物相符。

七、設備的移裝、借用:

1、設備的移裝:應根據生產工藝的要求,應由技術部提出申請報告,經批准後,由設備動力部負責方可進行。設備的移裝過程中的安裝事宜,由設備動力處負責實施。

2、設備的借用:外借設備須經設備動力部同意,並報總經理批准後執行,設備動力部應做好外借設備記錄。

八、設備的封存管理:

1、對閒置或連續停用三個月以上完好的生產設備,所屬車間要填寫《設備封存(啓用)申請單》。經設備動力部批准後,方可封存,原則上原地封存。

2、使用部門對封存設備應做到斷電、斷油、斷水等,將設備保養好,塗上防鏽油料,套上機牀罩,掛上封存牌。設備封存期間,指定專人定期檢查和保養,不準任意拆卸設備及零部件。

3、使用部門要求啓用封存設備時,應填寫《設備封存(啓用)申請單》,設備動力部批准後,方能啓封投產。

九、設備的報廢

1、凡列入固定資產的設備,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按規定申請報廢:

超過使用年限、主要結構陳舊、精度低劣、生產效率低,且不能改裝利用或大修雖能恢復精度,但經濟上不如更新合算。

使用年限未到,但不能遷移的設備,因建築物改造或工藝佈局必須拆毀的。

設備損耗嚴重,大修後性能精度仍不能滿足工藝要求的。

腐蝕過甚,絕緣老化,磁性失效,性能低劣且無修復價值者或易發生危險的。

因事故或其他災害,使設備遭受嚴重損耗無修復價值的。

國家規定的淘汰產品。

2、設備報廢的審批:凡符合報廢條件的設備,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報設備動力部填寫《設備報廢申請單》,經公司領導及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報廢設備。設備未經批准報廢前,任何部門不得拆卸、挪用其零部件和自行報廢處理。

3、銷帳:設備經報廢后,應在《設備臺帳》等表單中予以銷帳處理,應註明報廢日期、報廢批准人、報廢執行人等。

十、特殊工序設備、特種設備的管理

1、操作人員須經專門技術和崗位培訓考試合格後,方可操作設備。

2、操作人員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禁超負荷、違反規定使用設備。

3、特殊工序設備要滿足工藝要求。使用部門須定期進行設備的精度檢查,並將檢查記錄設備動力部備查。

4、特種設備須完好運行,嚴禁帶病作業,並按國家規定年檢和審覈。特種設備的駕駛、操作人員,必須按國家規定培訓合格後操作。

十三、設備事故處理:

1、事故類別:根據事故性質和所造成的損失分爲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2、事故處理:發生設備事故後,應立即切斷電源,保持現場,通知設備動力部,經鑑定記錄後處理。使用部門應在事故發生後三日內填寫《設備事故報告單》。設備動力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調查分析,根據事故性質和損失經濟大小,形成處理意見,報總經理審批。

十四、相關表格:

1、《設備臺帳》

2、《設備安裝驗收移交單》

3、《設備日常點檢表》

4、《定期維護保養計劃表》

5、《定期保養記錄表》

6、《備品一覽表》

7、《備件申請單》

8、《設備封存(啓用)申請單》

9、《設備報廢申請單》

10、《設備報廢/銷帳記錄表》

11、《設備借用/租用協議書》

12、《設備借用/租用記錄表》

13、《設備大修理任務書》

14、《設備事故報告單》

15、《設備事故處理意見書》

十五、作業流程圖(附後)

十六、本制度如與國家相關規定相牴觸時,按國家規定執行。

設備管理制度2

1、電教設備、器材由專人管理,健全電教設備帳目,根據不同設備分類編號入冊,做到帳物相符。

2、所有電教設備入櫥存放,陳列有序,保持整潔、防潮防黴。

3、管理人員要對某些器材要按技術規程定期進行功能檢查、保養。發現問題及時維修。嚴格執行借用、歸還、驗收制度。凡借用設備者須辦理借用手續,並按時驗收歸還。所有電教設備,只能用於教育教學,不得挪作它用。

4、嚴格執行賠償制度。所有電教設備如因使用人員使用不當,保管不善或者用於非教育教學活動而致損壞者,一律由使用人員按價賠償。

5、嚴禁任何人員將電教設備用於接收、散佈謠言和小道消息;嚴禁錄製、播放淫穢錄音、錄像。

6、外單位借用電教設備必須經分管電教的教務處負責人批准,並報分管校長同意後方可外借。

7、加強電教設備存放處的安全防範。及時檢查電源、關鎖門窗,做好防火、防盜工作。

設備管理制度3

一、領借電教儀器時,須與電教保管員當面檢驗儀器質量,對儀器本身的質量情況作好記載。

二、借出時,要填好儀器名稱、型號、借出時間、借者姓名、儀器完好程度。

三、凡領借儀器,要細心保管,放置安全,防塵、防潮、防曬、防磁化,搬動時忌碰撞。計算機、投影機、電視機、放像機、收錄機等設備不能帶回家使用。

四、使用儀器要遵守操作規程,不能顛倒使用順序。

五、投影儀要放置櫃中,平面鏡要關閉。電教櫃要放正,每天抹去外部灰塵。收錄機、電視機等要有罩布或置於包裝盒、櫃中。

六、要定期清洗灰塵,錄音機磁頭要經常清擦。保持音質清晰。

七、銀幕要掛正,注意保持清潔,不得損壞,有灰塵不得用溼抹布擦。

八、儀器設備出現故障,要及時修理。

九、凡屬違犯操作規程、粗心或使用不當引起的損壞,均由領用者負責修理好或賠償。

十、學期結束必須及時歸還,歸還時由電教保管員當面檢驗其質量,有損壞者照價賠償或修理,並做好記錄。

設備管理制度4

1.設備進場前實行檢驗制度:每臺設備進場均需供給本臺設備出廠合格證(在有效期內)或檢測、檢驗證明,各工區必須組織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對進場設備進行檢查並認真填寫“進場機械設備驗收記錄”,對不滿足使用、有安全隱患的設備堅決給予清退出場。

2.實行設備登記制度:對每臺進場設備均登記並做好臺賬。調配設備做好折舊記錄,租賃設備做好租金支付記錄。

3.實行操作人員崗前培訓制度:設備進場對其操作人員進行設備安全施工的培訓工作,主要是安全操作,機械保養.故障識別.施工現場的互相協調.統一指揮.高壓線路周邊的機械操作等,培訓後頒發培訓合格上崗證,不合格的操作人員堅決給予清退。

4.特種設備管理制度:如起重設備.鍋爐等,須經過常州.無錫兩地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安檢合格後方可使用。

5.制定設備操作規程,完全按操作規程使用設備。每臺設備均在明顯位置設立此設備的操作規程,挖機.剷車等可掛在駕駛室內,便於司機學習掌握。並定期對操作人員檢查對不熟悉操作規程的操作人員培訓。

6.實行執證上崗制度:所有大型設備的操作人員均執證上崗,上崗證必須是國家權威部門頒發的.在有效期內的證件,同時操作證上的機械和實際的操作的機械應相符。

7.實行維修保養制度:每一臺設備的操作人員詳細填寫《設備維修保養記錄》和《司機交接班記錄》將設備的管理職責到人,增強設備管理的可追溯性,避免了由於相互推委造成的安全事故。

8.實行機械設備施工前安全檢查制度:根據機械設備隱含或表現出的異常磨損.裂痕.變形.斷裂等情景,聯繫機械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確定出設備的安全隱患,及時給予正確.有效的處理,使其更趨合理有效並可安全施工。

9.既有線施工設備實行加固措施。加固方式採用¢16鋼絲繩做爲纜風繩,纜風繩一端加固在設備頂距離地面23處,一端加固在放置在地面的地錨上。地錨埋入地下1.5米深,地錨混凝土塊或方木等按標準尺寸加工,保證地錨可靠性。

10.既有線施工設備移位實施方式:當設備移動時鬆開固定在地錨上的纜風繩,鬆開纜風繩一米後固定,設備可移動一米,如此類推(此項根據現場實際情景而定,但不可無纜風繩固定而移動設備)。設備移動到指定位置後在重新進行加固纜風繩。設備移位應有工區副職以上領導在場,並做好記錄。

11.每臺大型機械設備工區必須和操作人員簽訂“設備包保職責狀”。對設備維修保養.安全使用等落實到個人。

12.每臺大型機械設備均噴塗字樣及標識,並做好設備編號,便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