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解讀

學識都 人氣:3.22W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人。相比2013年699萬畢業生增長28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被冠以“更難就業季”稱號。在經濟充滿挑戰的大環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畢業生人數,使得“就業難”被畢業生、家長以及媒體廣泛關注。不久前招聘發佈了《2014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作爲簡歷評測領域的引導者,應屆畢業生做了相關解讀,僅供參考!

2014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解讀

選擇就業還是深造?

是走向社會還是繼續深造?2014年應屆畢業生給了我們答案:根據對52461名2014屆應屆畢業生的回收問卷統計:76.3%的畢業生在畢業後選擇就業,14.5%的人選擇在國內繼續學習,5.4%的人選擇出國繼續學習,選擇創業的比例爲3.2%。

與2012年、2013年相比,2014年更多的學生選擇就業,比例由2012年的68.5%上升至2014年的76.3%,而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比例則有所下降,尤其是選擇國內繼續學習的比例由17.5%下降至14.5%。專家認爲,這說明當前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漸趨理性,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盲目地尋求高學歷,而選擇步入職場積累工作經驗。此外,選擇創業的學生比例也有所下降,比例由2012年的5.8%下降爲2014年的3.2%。

綜合來看,2014年應屆大學畢業生數量由2013年的699萬上升至727萬的大背景下,今年進入就業市場的應屆大學生數量將創歷史新高,今年的應屆大學生就業相比往年競爭會更激烈,情勢更加嚴峻。

 最不願從事客服、銷售、生產加工

2014年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的前三大行業依次爲IT、金融、貿易,畢業生實際就業的前三大行業依次爲製造業、IT、製藥醫療。相比而言,落差最大的行業是政府機關和製造業。雖然應屆畢業生對製造業期望值不高,但實際就業率卻相當高,說明製造業雖然對應屆畢業生的吸引力相對較弱,但由於行業體量大、招聘人數多,對於應屆畢業生的吸納能力較強。此外,華東地區也是中國製造業、汽車產業的重要地區,人才需求量較大,因此提供了較多的就業崗位。

從華東地區應屆畢業生最不願從事的崗位來看,客服、銷售、生產加工位居前三。客服類職位勞動強度大、報酬較低,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性要求也不高,因此較難受到大學畢業生青睞;銷售類職位長期以來一直不受學生歡迎,而從職場現狀來看,銷售類職位是供應量最大且回報頗豐的.崗位;生產、加工類職位也因與大學生較多從事辦公室工作這一趨向不符,因此大學生較少願意從事這類崗位。

 簡歷、面試到獲得Offer

在2014年西部地區的畢業生中,39.7%投遞的簡歷數在10-30份之間,所佔比例最高;其次,27.5%的畢業生投遞的簡歷數在10份以下;再次,18.6%的學生投遞的簡歷數在50份以上;投遞簡歷數在30-50份之間的佔比爲14.2%。總體來看,在參與調查的應屆畢業生中,平均每人投出25.7份簡歷。

2014屆西部地區應屆畢業生中,93.1%均獲得過面試機會。其中,獲得3-5次面試機會的佔35.3%,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獲得5-10次面試機會的畢業生,佔比爲21.6%;再次是獲得1-3次面試機會的畢業生,佔比爲20.6%。截止2014年2月底,4.2%的應屆畢業生尚未獲得任何面試機會。總體來看,參與調查的應屆畢業生平均每人獲得5.2次面試機會。

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2月底,西部地區30.9%的應屆畢業生尚未拿到任何offer,五成多學生擁有1-3個offer。總體來看,平均每個應屆畢業生擁有1.8個offer。

值得注意的是,專業成績、名校畢業對於畢業生成功獲得offer的作用並不明顯。這一現象與企業選拔應屆畢業生時的標準有關。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更加關注學生是否有與崗位相關的工作經驗,而不再將專業成績、學校等級作爲選擇人才的硬性規定。因此,優簡歷網認爲畢業生應該更加重視自己的簡歷,必要時可以來優簡歷網給簡歷免費做個評測,幫助自己更好的寫好簡歷。

信息缺乏,信心缺失,需樹立正確職業觀念

此次智聯招聘調查普遍發現,校園招聘活動中常見的宣講會、介紹會、就業指導等很難讓畢業生深入瞭解企業制度、文化、職位定位和自我職場規劃。畢業生對職場信息的缺乏,導致自我職業道路迷茫。加上來自社會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畢業生在受到求職打擊、四處碰壁的情況下,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狀態,掉落悲觀的情緒中失去方向。從而失去信心,不敢投遞簡歷或選擇逃避就業。通過百度指數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家對於專業的就業前景其實並不瞭解,只能通過網絡搜索的方式瞭解,而這方面的信息獲得往往是不繫統的。

相關專家認爲,對於職業規劃方面的培訓缺失,讓大學生求職者就業的時候也更加迷茫,但真正的職業規劃只能真正從企業裏實習開始,任何紙上談兵的職業規劃意義並不大。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首先需要自我分析,將興趣與職業相結合,明確個人優勢與選擇方向。先明白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再去計劃怎麼幹。其次,自我定位還需依照市場價值,發展自我優勢,避開人多擁擠,尋找另一片廣闊天地。第三,不必存在過分自卑心理,求職路上磕磕絆絆實屬常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經營好自己的長處,積極面對,主動推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