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應屆畢業生“被就業”之謎

學識都 人氣:1.69W

解應屆畢業生“被就業”之謎

解應屆畢業生“被就業”之謎

一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

高校就業率是如何“打造”的

我是一名大三學生,也許是做學生工作的緣故,經常能夠和其他外高校的朋友合作交流,時常可以聽到他們感嘆找工作的艱難。但同時,一些高校公佈的就業率卻很高,受到同學們的廣泛質疑。此現象引起了我的關注。爲此,我做了一個調查,試圖瞭解就業率是如何“打造”的。

我以985高校、211工程高校、普通高校、民辦高校、大專院校爲分類標準,隨機抽取了30所高校公佈的就業率,發現其中大部分高校的就業率都高於90%,而一些民辦院校、大專院校的就業率竟然超過了國內名牌大學,接近甚至達到100%。

調查中瞭解到就業率統計中的一些不正常現象:

現象一:不就業就扣證,催生就業合同造假

在一些普通高校和部分民辦、大專院校中存在着將就業與畢業證、報到證硬性掛鉤的現象,籤假協議、蓋假章的現象同時存在。

畢業於某體育學院的劉同學,道出了不少細節:學校一般是通過簽訂畢業生雙向就業協議來統計就業率的。而這樣的協議有許多單位是不籤的,因爲這個時候畢業生還沒有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所以學校會要求學生隨便找個單位在協議上蓋章。我們學校還有個硬性指標,比如就業率必須在80%之上,一個班30個人,就必須至少交24張協議。問及學校爲何有如此硬性規定時,劉同學說:“就業率是考覈一個學校專業設置的重要標準,哪個專業就業率連續多年處於倒數幾位的,就要減少該專業招生規模。”

學生拿不到就業協議就無法拿到畢業證,這隻能讓部分學生去嘗試“另闢蹊徑”。“幫學生敲就業章,想敲哪個公司的就有哪個公司的。”在無錫某職業技術學院的小龍同學(化名)告訴記者,其學校所在地就有人制作了不少公司印章,以此爲買賣,幫助學生應付學校的規定。

除此之外,南京某學院學生透露,該校存在着要求學生出具就業協議書,否則就扣留報到證的現象。此類現象在所調查的天津、四川、江蘇的一些高校中均存在。

現象二:“被就業”

2009年,一名應屆畢業生在某知名論壇上發表文章痛斥學校就業率造假行爲,其中“被就業”一詞在文章轉載中被放入標題使用。此文受到網友的高度關注,“被就業”一詞成爲當年網絡的熱門詞彙。

四川某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同學反映了其“被就業”的遭遇。她今年畢業,自己沒找到工作,在學校的安排下,在一家商場做一份類似銷售的工作,與其所學專業風馬牛不相及。沒過幾個月,她就主動離職了。像她這樣“被就業”的同學不在少數。她說:“學校會爲了保證就業率給你隨便籤就業協議書、安排個工作。介紹的多是不適合的工作,結果做不了多久就不想做了,相當於沒找到工作。”

現象三:學校公佈的就業率不透明

就業率數據統計不透明、不公開,在一些普通高校較爲嚴重。不少同學認爲,90%至100%的就業率不可信。

北京一所民辦大學的學生說,他們畢業時都不用交就業協議,同學中至少有1/3的人沒有找到工作。在如今名牌大學的學生找工作都難的情況下,他不明白他所在的普通民辦大學高達98%的就業率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統計數據偏高是肯定的,”陝西某大學的阮同學說得很直接,“將現實情況和學校公佈的數字進行對比,很明顯地就能覺得學校公佈的就業率過高了。”

某財經大學的'孔同學說:“我們也感覺學校公佈的就業率數據很玄乎。我覺得像會計和金融等專業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就業,而一些冷門專業的就業率水分就比較大。”

現象四:將研究生、出國留學生算就業

陝西某大學的阮同學對學校將保研、考研、出國的人數算作就業人數的做法很不認同。她認爲,這些人雖然畢業了,但要繼續深造,並沒有獲得勞動收入。應將這部分人單獨列出來。

江蘇某高校一學生也對此表示質疑。他說,當初填報志願的時候,許多人就是衝着學院的就業宣傳來的,現在,三年一晃而過,終於發現,所謂的高就業率往往是考研率與摻了水分的就業率統計之和。我們這羣不知路在何方的大三學生,真的很無奈。也許明年,我們會成爲就業率分子的一部分,希望我們不是弄虛作假的分子。

四川一所民辦職業學院的行政人員透露,就業率造假的現象不僅在民辦高校中較爲普遍,公辦高校也同時存在,只不過民辦學校比公辦學校更加嚴重一些。他認爲,公辦學校拉高就業率是爲了獲得政府的支持,而民辦學校的招生規模關係到學校的生存,沒有“好”的就業率就招不到學生。而且,如果就業率不高,自身的辦學規模也會受到限制,招生名額會減少,辦學經費也隨之減少,如此惡性循環,學校必會陷入困境。這位行政人員說,他所在學校公佈的就業率爲96%,但真實的數字究竟是多少,他不肯道出。(南京大學沈雙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