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徵文>

2017年行孝道懷感恩徵文優秀篇

學識都 人氣:3.05W

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傳統美德。本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17年行孝道懷感恩徵文優秀篇,僅供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2017年行孝道懷感恩徵文優秀篇

2017年行孝道懷感恩徵文優秀篇一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聖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順父母,尊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中國古代各種古典文學,也常有讚頌孝行和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和愛戴的文字。讓我們承接他們的偉大思想和行動,做一個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經》說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讓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惇,他在被射中時,本想把箭拔下來,卻把左眼珠也拔下來了,他大喝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見他是多麼得孝父母。

“孝”最初來源於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萬種,但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最無私的,無悔付出的,偉大的。這,我們無法還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爲父母分憂解難,減少他們的痛苦,是掛在他們臉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遠的淚光閃閃。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就本能的想去回報父母,其實,這就是“感恩”。對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擴大到視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們的老師,爲我們提供糧食的農民。我們一切的一切,自己並沒有創造多少,幾乎都是別人給予的,不求回報給予的。因此,就產生了愛心,懂得了回報。

做一個人,最要懂得就是感恩。因爲,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過於行孝,最純潔的想法就是感恩,

但是,隨着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卻和父母疏遠了疏遠了。那些父母們就像被人扔在角落裏的舊衣服,被忘了曾經的爲他得付出和幫助,和爲他減少的傷害,眼睜睜的看着他去穿一些表面華麗,而對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們卻習以爲常,不看在眼裏,而認爲那是理所當然,仍舊不在意。

一個人有了孝,就有了仁愛之心,他自然就會對社會上的醜惡現象疾惡如仇,由此而產生正義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產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現爲有禮而不輕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會用心,只有用心,才能開啓智慧;有了感恩之心,與人交往自然就會誠信無欺。現在商業上的信用危機,思想的根源在於經營者不承認自己的“成功”是靠別人的“成全”,對社會、對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謂五德:仁、義、禮、智、信,人的優良品德都是由這種感恩之心而來的。他教我們做一個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所以,作爲一個在社會生活的“人”不得不需要對父母盡孝,需要對愛的正確認識,需要心存感恩,這樣人活着才能對這個社會有所作用,自己有作爲,不枉費活在世上的歲月,不浪費父母和他人對自己的所付出的愛。努力,奮進!

2017年行孝道懷感恩徵文優秀篇二

孟軻有一句話說的極其準確,“大孝終身慕父母”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人以孝爲本,首先要學會孝,其次才能學會善良,最後才能做一個成功的人。在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中就有這樣的一位女生——孟佩傑。

孟佩傑五歲時,因父親車禍不幸身亡,而母親也在將她贈人撫養後不久因病去世。可是厄運並沒有停止對她的捉弄,養母在三年後癱瘓在牀,養父不堪生活壓力而一走了之。絕望中養母企圖吞藥自殺,是八歲的小佩傑用自己發自肺腑的呼喚重燃了養母生活的信心,“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又媽就有家。”

好一個“有媽就有家”,從此以後,當別人家孩子在父母膝前央求着買這買那,要去動物園時,小佩傑正在獨自買菜中,一路上揹着自己編的口訣“長長的青蔥圓圓的蒜,扁扁的豆角綠油油……”回到家,她獨站在竈臺前的小板凳上炒着菜,滾燙的油點濺到她的手上,她也不敢出聲,她生怕驚動了病牀上的媽媽!踮着的小腳無數次踢翻了小板凳,從灰塵中爬起的她甚至還來不及擦乾眼角的淚水就開始了工作。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2009年的秋天,孟佩傑考入山西師範大學臨潘學院,她成了揹着母親上大學的`第一人!是她,小小年紀,撐起了九經風雨的家!是她,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激起千萬人心中的漣漪!是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一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讓我們深記她的名字——孟佩傑。

孝順是忘不了的情,孝順是無法重演的幸福,孝順是生命與生命的接口,但孝順斷裂之後,將再也無法連接。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定要知道,因爲他們經不起等待!

2017年行孝道懷感恩徵文優秀篇三

定遠二中“行孝道,懷感恩”教育活動總結懷感恩,行孝道,主題徵文

爲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六一”重要講話精神,爲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的中華傳統美德,在全校學生中倡樹“以孝爲先”的良好道德風尚,大力營造孝敬父母、孝敬長輩,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親人的濃厚氛圍,定遠二中校團委在2015年開學之初開展“行孝道、懷感恩”主題系列活動。

活動分爲三個階段:

(1)每個班級以“行孝道,懷感恩”爲主題召開了一次主旨班會,通過班會讓孩子們認識和體會到父母、親人的舐犢之情,使同學們更懂得尊重家人,理解家人的關愛,認識到了感恩的豐富內涵,常懷感恩之情去關心父母,領悟成長的真諦,獲得人生的成長經歷,促進情感的溝通,進而改善親情關係,落實“忠、孝、禮、義”的實際行動,永懷感恩之心,常做感恩之事。

(2)開展“懷感恩、行孝道”這一主題的徵文和手抄報活動,本次活動面向全體初、高中學生,摘收初稿近千篇,最後評比出近百篇優秀作品通過展板展出。作品內容有反映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新人新事;有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爲老人辦實事的先進事蹟;有兒女對父母的理解、體貼和各方面照顧的慈孝親情;也有父母關愛兒女,對兒女成長、學習、工作、成家立業無怨無悔付出的情感和大愛。此次徵文活動以弘揚孝德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爲目的,歌頌敬老愛親的先進事蹟,樹立孝德典型,傳播孝老美德。通過徵文和手抄報來記錄、展示孝老愛親的感人故事和瞬間,在全校師生中營造孝老愛親、情懷感恩的濃厚氛圍。懷感恩,行孝道,主題徵文

(3)每個班出一期以“行孝道,懷感恩”爲主題的黑板報,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努力創造,通過黑板報的展示,讓同學們一進入班級就能體會那濃濃的親情,時刻提醒着自己,“感恩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祖先爲我們留下的教誨。作爲學生要懂得感恩,感激給你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過你的師長,感激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感恩磨難磨礪了你的意志。懷感恩,行孝道,主題徵文

通過“感恩孝道”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體會父母的辛勞,培養學生一棵感恩父母的心。用自己的具體行動去感謝父母。 通過“感恩孝道”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和環境,學生做一名好學生好公民。通過“感恩孝道”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人的一生中應該感謝的不只是母親還有很多人。父親、老師、朋友、同學、親友、陌生人等等。正是由於有了這些人的付出的愛心,學生的世界才變得如此溫馨和美麗。 感恩是一種情懷。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快快樂樂的感受學習,體驗生活;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規範自己的行爲;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感受到父母對你的感情、老師對你的恩情、朋友對你的友情;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對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抱着感激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會使你消除怨氣。

總之,感恩是一種文明、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感恩的主題是永恆的,作爲祖國的下一代培育者的我們,肩負着重擔。新時代不僅需要技術人才,社會更需要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生活的素質人才,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每一孩子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積極地去面對生活,讓人文的光彩照亮校園,讓真情充溢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讓可愛的校園奏響和諧的強音!

2017年行孝道懷感恩徵文優秀篇四

大家知道,烏鴉雖然外表醜陋,但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當烏鴉年老不能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餵給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爲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在養老、敬老方面曾涌現過無數美麗動人的故事,扇枕暖被的黃香,綵衣娛親的老萊子,捨身護父的潘綜,鍋巴奉母的陳遺……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在養老、敬老方面,早已遠遠超出了"反哺"的範疇,人們在使老年人"老有所養"的前提下,逐步向"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爲"、"老有所樂"的更高層次發展。

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受商品經濟大潮及西方文化的影響,傳統的價值觀受到巨大的衝擊,"敬老、養老"在許多人思想上已日見淡薄,他們放棄了做人的起碼道德,不僅不養老、敬老,甚至發展到虐待、殺害老人的地步,其行爲之野蠻殘酷令人髮指。、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個人依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時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養育才能長大成人。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裏憂心如焚、夜不能寐;多少父母爲使孩子吃飽穿暖,寧願自己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多少父母爲使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廢寢忘食,忘我工作。孩子長大後,作爲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贍養和孝敬父母乃順理成章之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既爲人子,對父母行孝道應是最起碼的行爲標準,焉能喪心病狂虐待老人呢?

在我國這樣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老年人養老基本上還是依賴自己的子女,這種居家養老的形式在客觀上還受許多方面制約,子女的經濟狀況,子女的家庭變故,子女的道德修養都制約着老人能否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因而我們仍有必要努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養老、敬老的光榮傳統,使每一個子女時存感恩之情,對老人要物質上保障,精神上慰籍,竭盡全力地爲辛勞了一生,養育了我們的父母營造一個金色的晚年。

生活在文明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樹立這樣的觀念:倘若有一件衣,應先給父母穿;倘若有一口飯,應先給父母吃;倘若有一間房,應先給父母住;因爲我們堅信,人生天地間,孝爲百行首。

羔羊能夠跪乳,烏鴉尚且反哺,何況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