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可貴的沉默》説課稿

學識都 人氣:1.62W

一、説教材

最新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可貴的沉默》説課稿

1、教材分析:《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上課時,老師從孩子們那邊相識到,險些全部的爸爸媽媽都知道本身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慶賀,孩子們因此而感觸自滿和快樂,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爸爸媽媽慶賀生日。猛烈比擬之下,孩子們緘默平靜了,老師捉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明白了要體貼怙恃,並學會以舉措回報怙恃的愛。捉住人物的樣子容貌形狀、行動,舉行過細、生動的形貌,從而再現場景,是本課一個突出的特點。

2、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和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擬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神氣十足、左顧右盼”等15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4)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3、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教學難點是:體會沉默的可貴。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説教法——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品悟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讀”也是語文實踐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讀進去,想開去,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來理解和體會語言。本課教學我以讀為本,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讀悟交融,在平等對話中獲得啟迪,讓學生實現與文本的融合,並與自己的閲讀實踐期待相結合,形成新的感知。

2、角色體驗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觸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這就需要科學的方法來助讀,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進入深度的學習體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我把學生當作女媧來對話,在不斷的角色體驗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得情感,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藴涵的情感因素。

説學法——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説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這篇課文我準備用2課時來完成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研讀1-9自然段,感受沉默前的熱鬧。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研讀課文10-17自然段,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體會沉默的可貴。下面我詳細説一説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老師導語: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課堂,走進沉默。

2、老師依照課前已經寫好的板書“熱鬧、沉默、熱鬧”,指名學生簡介全文。

3、師生演讀1-9自然段。老師小結過渡:是呀,生日讓我們感受到了深深的情,濃濃的愛。(板書:感受——愛)

【新課伊始,讓孩子們通過演讀1-9自然段,再次感受沉默前的熱鬧,既複習了舊課,也可以為下文的學習做鋪墊。】

二、聚焦沉默

1、我讓學生自由讀10-13自然段,邊讀邊劃,劃出描寫沉默的句子。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反饋,並用課件出示以下三個句子:

霎時,教室裏安靜下來。我把問題重複了一遍,教室裏依然很安靜。

教室裏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説話。

沉默了足足一分鐘,我悄悄地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對於這三個重點句,我是這樣教學的)

首先:請大家再去靜靜地讀讀這三句話,用筆圈一圈,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了沉默?根據學生的反饋,課件強調點紅:“安靜,安靜寂然無聲”這幾個詞語。

然後:我讓學生從三句話中選擇一句,自由練讀,讀出沉默。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我指名學生展示朗讀,並相機點評:比如:你讀得真安靜。你為什麼讀得這麼輕。你為什麼把“足足一分鐘”讀得那麼長?

最後:老師小結,齊讀這三句話。

2、利用插圖,進一步感受沉默

首先——課件出示插圖:這就是那一羣沉默着的孩子,看看,他們的神情是怎樣的?通過仔細觀察,孩子們可能會説:他們都皺着眉頭,他們都紅着臉,他們可能覺得無臉見人等等。

課件出示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畫面連着説一説?

然後——引導想象:孩子們就是這樣沉默着的。透過這些神情,透過這些動作,他們在想些什麼呢?首先,課件出示剛才的插圖和那三句描寫沉默的話,我讓學生和同桌説一説他們在想些什麼,然後引導反饋:比如,有個學生説的是圖上那個託着腮,紅着臉的女孩子,覺得很不好意思,我就説:你就是那個女孩,挑一句,讀出那份不好意思來。如果有個學生説的是那個趴在桌子上的男孩,説他很慚愧,我就説:讀出你的慚愧來。在學生每選擇一句話,進行朗讀時,我都要用指名讀,齊讀,分組讀,分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讀出那份沉默。

接着——引導思考:沉默的背後,你又讀出了什麼?學生可能一下子説不出來,我會提示:如果今天是爸爸媽媽的生日,你準備怎麼做?這時,學生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説,有的可能會説:我要給爸爸媽媽買生日禮物,有的可能會説,我給爸爸媽媽捶背……在孩子們熱鬧的交流中,我進行小結:這份沉默,不但讓我們感受到了愛,又讓我們懂得回報愛,這真是一片可貴的沉默。(板書:←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