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74W

篇一:《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窗前的氣球》故事情節簡單,但字裏行間流露着同學間真摯的友情。在指執教本課時,我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服務者的角色,在教學中始終堅持站在學生角度,以學生以有的經驗為起點,以學促教。課堂中創設了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設計了富有情趣的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的讀、議、思、評、寫,並通過啟發引導、講解示範、理解評價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活動成為多方向的信息交流程。"

1、在師生關係上把學生主動學習與教師指導有機結合。

課堂上我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大膽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培養學生在讀中質疑和合作質疑的能力。例如,在導入新課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看圖質疑“氣球是從哪來”的,”“為什麼畫一張笑臉”等等,在質疑中學生的朗讀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同時也為自己初讀課文提出了學習目標。在識字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突出學生個性,尊重學生體驗。

2、在教學方法上力求形式多樣。

低段學生喜歡直觀星系象的事物和豐富多彩的遊戲,在教學中,我依據學生特點,力求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儘可能的避免教學方式的重複與單調。在生字教學中,我設計了自讀、齊讀、賽讀等多種方式,結合玩魔方、打氣球、走迷宮三種遊戲,讓機械的生字教學在玩中輕鬆突破。在閲讀指導時,我把自主研讀與合作研讀有機結合,注意引導學生獨立鑽研文本,自讀、自悟、自得。在學生充分研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就重點句、關鍵句品讀體味。通過自由讀、示範讀、感情讀等,讀出情感,積累語言。

3、把語言文字訓練與學生心靈感悟有機結合。

教學中我尊重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培養,及時抓住典型語言的重點訓練。在此同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憑藉語言引導學生體會文本固有的人文價值,又鼓勵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比如,在學習科利亞在病房的部分,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與科利亞融為一體,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體會他生病時孤獨、寂寞的心情。在課文拓展時,我把閲讀文本與寫話訓練有機結合,將語文能力的訓練落到實處,體現語文教學實踐性的特色,也使學生積藴的情感得到了釋放。

篇二: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窗前的氣球》一文講述了科利亞得了傳染病,住進了醫院,醫院規定:誰也不能來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科利亞覺得很沒有意思。之後米莎等小朋友通過一個飄在窗前的紅氣球給躺在病牀上的科利亞送去問候,送去關愛,這個紅氣球,對於生病的科利亞來説就是一張笑臉,一陣驚喜。它代表了科利亞和同學們之間珍貴的友誼。窗前的氣球淨化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引領着孩子們打開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

1、教學中抓住課文的重點“一個窗前的紅氣球,對躺在病牀上的科利亞來説,就是一個驚喜,就是一聲問候。”激發學生情感,提出問題,把學生帶入文本的情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使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涵,理清課文線索。

2、初步感知課文之後,再次激發學生閲讀慾望,讓學生深入閲讀中發現問題。讓學生聯繫自己生病時的感受,以我心比他心,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學生逐漸讀出情感,讀得到位。並讓學生參與評價,在評價中提高朗讀能力。

3、激發聯想,注重語言表達,這節課我在多處環節,給學生搭建説話的平台。比如讓學生説的:你覺得同學們會通過這個氣球給科利亞説什麼?等等。再比如説:在用“高興地”説話時,我先讓學生想一想你在什麼情況下會很高興,給學生創造一個想象的空間,然後再讓學生用“高興地”來説話。學生表達很全面、而且語言很有創意。

4、擴展延伸,深化主題,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從讓學説的“如果你是科利亞的同學,你會用什麼辦法來問候他?”到“你是怎樣關心、問候身邊的人的”再到為“遠方的朋友獻的愛心,讓孩子的感情有“小愛”到“大愛”。

篇三: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至情至真、很能發現“真善美”的課文。紅氣球是孩子平時喜愛的玩具,可在特殊時刻卻成了小夥伴們傳達內心感情的工具,從孩子們天真的想象和行動看到了孩子們心靈的純潔、感情的純真。紅氣球是夥伴們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的表現,紅氣球是夥伴們的笑臉、真誠的問候……教學生閲讀時,既要體會人物的感情變化,真摯感情的理解,又要讓學生釋放、表達出自己的天真浪漫和童真,體會生活的“美”,語文的美。

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猜謎導入,揭示課題。第二環節是重點研讀1、2自然段。孩子們初讀課文,老師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對於課文的內容,則在初讀時通過“窗前的氣球是誰放的?他們為什麼要放這個氣球?”這個問題串起來讓學生感知。

一、字詞識記,形式多樣

生字的多樣識記。二年級的識字量比較多,也是教學的重點,可二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較難持久停留,在課堂中為了讓學生保持住最佳學習狀態學習生字,形式就需要變得妙趣橫生一些。因此我設計生字以氣球娃娃的形式呈現,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快樂識字,讓枯燥無味的生字教學變得生動起來。通過同桌“你指我認”、開小火車、交流識記方法、朗讀詞語等形式加以鞏固。

詞語的感情朗讀。在詞語的朗讀上,我一開始把握得並不好,只是達到了“正確流利”,忽視了詞語也是靈動的,呈現出不同的狀態的,在後來的磨課中,我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通過演一演讀好“發呆”、想一想讀好“逗人”等方式把重心轉向了詞語的感情朗讀的指導上。

二、創設情景,激發聯想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

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用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牀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象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一開始我讓孩子們找一找含有“病”的詞語,細細品讀,“科利亞病了,他得的是傳染病,躺在病房的病牀上”,聯繫實際説説自己生病時是怎樣的感受,有沒有人陪伴;繼而轉到文中的小科利亞,在留白處讓學生展開聯想“如果不是病了,科利亞可能在……”,以快樂學習、生活的多姿多彩的情景來對比當下的孤單寂寞,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找一找科利亞躺在病牀上的相關句子,設計説話訓練,説説“科利亞希望從窗户外望見什麼呢 ?”由此把文中的“真沒意思”換成自己生成的體驗和語言。

三、指導朗讀,加深感悟

語文課上就該書聲琅琅。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體會科里亞的心情是這一課時的重點。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説説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於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説了很多,有的説很難過,有的説不去上學呆在家裏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後,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並茂了。孩子們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本,讀好了“誰也不準……他也不能……”、“靜靜地、呆呆地、一角天空”等詞句。以朗讀表達感悟,再以感悟既

進朗讀,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產生的共鳴。

當孩子們沉浸在科利亞孤單難熬、度日如年的心境中時,課件忽然出示一個“搖搖擺擺、一上一下飄動”的氣球,孩子們立刻笑逐顏開,為紅氣球而驚喜,為科利亞而欣慰,為小夥伴的招兒而感動。

我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着科利亞的孤獨,分享着科利亞的快樂。整節課,我們以一個“病”字為切入口,由字到詞再到句,一個“病”字牽出了孩子那麼多的情感,那麼多的體悟。

當然,通過實際課堂,我也發現、認識到諸多不足之處:

一、評價語太單調

“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裏。”足以可見,教師語言水平的高低、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優劣。許多特級教師之所以能染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是因為他們精彩的課堂評價語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產生了心與心的交流,這樣的課堂才有活力!但是在課堂上,特別是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時,我的評價語總是顯得比較單調匱乏,不能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不能通過從回答的學生讓其他學生受到啟發或者吸取優點,這是我今後在教學中還需要努力的地方。

二、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但我在一些環節把握得不夠好。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牀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但是在利

用這些空白點與朗讀結合時,只是單一的指名讀、齊讀,沒有采用多種形式比如範讀、賽讀,對一些尚有進步空間的學生的朗讀沒有進行鍼對性地指導,如此一來,有部分句子的朗讀情況就不盡如人意。

三、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方面,教師需要突出訓練學生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和自讀能力。 或許,在我的教學中,多一些童真的語言,多一些有趣的講解,少一些生硬的目標,少一些理性的分析,那將會有另一種課堂的呈現,另一種教學的效果吧。

篇四: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課文。紅氣球是孩子平時喜愛的玩具,可在特殊時刻卻成了小夥伴們傳達內心感情的工具,從孩子們天真的想象和行動看到了孩子們心靈的純潔、感情的純真。紅氣球是夥伴們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的表現,紅氣球是夥伴們的笑臉、真誠的問候??教學生閲讀時,既要體會人物的感情變化,真摯感情的理解,又要讓學生釋放、表達出自己的天真浪漫和童真,體會生活的“美”,語文的美。

本課時,我從氣球入手,讓學生説氣球的用途。然後,通過自由讀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並通過填空來檢查,順利地進入課文情景。首先通過朗讀學生體會到科里亞孤單、寂寞的心情。然後再體會他看到紅氣球后的心情,前後進行比較,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領悟。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最後通過讓學生讀一首教參裏的兒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深化認識昇華情感,並有針對性進行關愛他人的教育。

通過這次教學,我有以下兩點比較滿意:

1. 設計圍繞科利亞的心情變化展開。首先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找出重點句“科利亞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許多”,然後再讓學生思考科利亞先前的心情,並通過找重點句讓他們理解科利亞心情不好的原因,接着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看到科利亞心情變好了,通過這個問題:他為什麼會高興地笑呢?讓學生自主學習,最後以一首可以表達書本內容的兒歌來結束本課。

2. 教學中的一個小高潮:兒歌。我在課末的時候出示了一首概括了全文的兒歌,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説,兒歌是非常受歡迎的,它既簡短,又朗朗上口,比起課文,學生更喜歡它。剛把這首兒歌播放出來,學生就興趣盎然地讀了起來。

經過這次的教學,我也看到了很多不好的地方:

1. 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每次讀都要有目的,但我不能很好的把握。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牀上

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但是我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些空白點,只是讓學生粗粗地談了談,在他們讀的時候也沒有正確地指導,所以學生到最後了還是讀不出味道來。

2. 評價語太單調。我曾在一本書上肯到過這樣一句話:“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裏。”足以可見,教師語言水平的高低、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優劣。許多特級教師之所以能染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是因為他們精彩的課堂評價語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產生了心與心的交流,這樣的課堂才有活力!但是在我的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舉手的也就這麼幾個人,課堂上一點活力也沒有,這樣的課堂,不僅學生會覺得沒興趣,連老師也會厭煩,漸漸地課堂也就無所謂課堂了。

3. 字詞教學不紮實。低年級的教學目標主要還是字詞的教學,但在我這節課上並沒有很好的體現出這個教學目標,在最後指導書寫時,也沒有先鞏固生字詞,以至於於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字詞掌握的並沒有我想象中的好。

4. 有些內容處理不合理。在執教“真沒意思”這塊內容時,讓學生找重點句裏的重點詞語時,對於二年級小學生來説,有點太難了,所以課堂上出現了低潮,有些學生還被我問的不只所云。

篇五:22《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授完《窗前的氣球》一文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收穫頗多!

1、由圖到文,自然過渡,突破重點。這是一篇記事的小文章,篇幅雖短,卻藴含着讓我們成年人仍念念不忘的童年友誼!怎樣使孩子們通過感悟來領悟文本的內涵?我注重發揮了課本插圖的作用。一幅心理難過的圖片和一幅帶來驚喜的圖片巧妙的把故事情節貫穿在一起。既在情節上作了自然的連接,又很好的點明瞭重點,一舉兩得。

在處理第一幅圖時,我側重學生的感官體驗(既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生生活中生病時的體驗相結合,以我心比他心,作了情感的遷移。然後在讀中體驗,在朗讀中加深感悟,昇華情感。看後説,説後讀,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體現了知情意的統一。

在引出第二幅圖之前,我巧妙的扔下了一個包袱(在同學們沉浸在對科利亞的深深同情之中時,老師語音提高説:“此時的科利亞卻得到了一個驚喜?)於是就順勢打出第二幅圖。

第二幅圖由圖到文,然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並注意了學生邊讀邊思考,滲透了只有認真積極的讀書,才能有所收穫的理念,讓孩子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同時,我還強調了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指名學生在全班交流時,沒有認可一種看法,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談自己的認識,體現了閲讀的個性化。在這個環節,我還巧妙的穿插了語言訓練,如用“可愛的、高興地”練習説話;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如想象樓下的同學的所説所做。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把握了理解課文的重點與能力訓練的重點,處理了主導與主體的關係。

2、識字是本年級的教學重點,在處理識字的環節時,用了由字到詞、打亂順序記、自由記和一起記、交流記字方法等多種方法加強記憶。但是在詞語的拓展上有些欠缺,應該讓學生多組幾個詞,多説幾句話,讓單純的識字生髮開來,

讓學生經歷積累詞語這一過程。

3、一個很大的遺憾,就是在突破第四段時,學生想象了同學們在樓下的説與做時,本來是想讓他們悟出文中的一個詞“指手畫腳”,然後體會用詞的準確,同時指導寫小練筆時用每個詞都要細細揣摩。丟失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教學時機。

4、學文後引導了學生情感的延伸,讓學生自主想別的問候方法,然後用語言表達對科利亞的祝福。表面上是訓練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實際上是想讓學生關愛他人。所謂教語文也是教做人。但是事後我總覺得這種情感並沒有深入到孩子們的生活,應該在讓學生把自己與同學之間的能體現友誼深厚的小事講一講,這樣的話,也給課下的小練筆引了路子,情感挖掘的更有深度。

5、教師的粉筆字還需再強化;駕馭課堂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當我班學生給我提出丟字的錯誤時,我就有些慌,雖然應付過來了但還是覺得效果不是很滿意;過渡語要進一步推敲,讓巧妙的過渡使課堂渾然一體。

6、由於挖掘重點段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花費了較長的時間,致使後面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的既個性又迴歸整體的朗讀沒有實現,覺得授課後的整體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