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籃球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9W

籃球是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一項運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小學體育籃球教學反思,歡迎閲讀!

小學體育籃球教學反思

小學體育籃球教學反思【1】

今天我在三年級上了一堂體育課,指導學生學習《小籃球》。本課以籃球為主教材,以教學比賽為輔助教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並“活用”、“樂用”,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發展。本課的設計,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同時寓環保教育於課堂,把課堂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在這堂課中我設計了兩個遊戲,一個是拍球遊戲。第二個遊戲是過頭頂傳球接力比賽。在拍球遊戲中,我提出了“怎樣玩大家都高興?”的要求讓學生進行拍球練習,但在實際上課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有些組玩的並不是很開心,甚至出現了一些厭玩的、哭鼻子的。在這時我及時的進行了調整,瞭解了這些組不開心原因後,鳴哨讓同學們都停下,重申了今天遊戲的要求,然後讓學生説説看,怎樣玩才高興,怎樣玩又不高興了。經過討論後讓同學商量繼續玩,從而重點教育了學生玩時與他人分享的精神。但是,這堂課還有許多地方是值得商討的,也希望自己能在他人的指導中不斷的進步。

課中我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去嘗試、去發現、去解決問題,留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意識滲透到知其意、明其利、樂其趣的自主性活動中去。由於我讓學生體驗自然跑籃練習,學生們的動作沒有了統一,顯得步調不一致,感覺有點亂,但學生們練習的比較認真,而且積極性較高,所以達到預期的目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課堂氣氛,延續籃球課的教學,進行籃球教學比賽。在遊戲比賽過程中,讓學生體驗運球技術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意識和合作行為。促進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籃球運動是一項受廣大青少年所熱愛的運動,但也有部分同學不太喜愛,這就出現了課堂上有部分學生是在被動地接受新知識。為了使積極主動練習和被動接受運動技能傳授的學生能做到有機的統一,我在教學中進行了自由組合,同時增加了被動接受這一部分學生的表現機會,以提高他們運動的興趣,使積極主動與被動接受得到了統一。

由於有一部分同學已經有了一定的籃球運動技能,他們非常熱衷於在其他同學面前來表現一翻,使得部分初步接觸籃球運動的一部分同學由於技能的差異,而羞於表現。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堂上除了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以外,還有意識地加強了對後一部分同學的個別輔導和熱情鼓勵,以增強他們的信心。在示範表演時除了讓他們也進行表演外,更多的是鼓勵和表揚的話語。同時對前一部分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們不至於產生驕傲情緒。整堂在教師的主導下,熟練掌握與初步接觸也得到了統一。

本課寓德育、智育、美育於體育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練的過程中學知識、養品德、練身體。不但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課中,教師引導學生球是你的朋友,要愛惜籃球,不要踩球和做球,培養學生愛籃球、懂籃球、玩籃球,使學生陶冶了美的情操。本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講解示範法、競賽法、遊戲法等,使學生從瞭解——熟悉——掌握——運用投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重難點難點的突破上,採用讓學生先體會投籃,説出遇到的問題,最後由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動作、體會動作和掌握動作。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性的並存、並重原則。

一堂課下來,學生會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中,為了更好地放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調節,能使學生恢復身心。同時,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慾望,我大膽嘗試,讓學生創編,並教育學生要講衞生,熱愛生活,保護環境,讓學生在快樂和有所收穫中結束本課的教學。

小學體育籃球教學反思【2】

本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籃球防守步法練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橫滑步和前後滑步動作,提高球類基本技術及反應能力。通過一系列的小組比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在案例的設計中,我以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學習籃球的防守步法練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橫滑步和前後滑步動作,提高球類基本技術及反應能力,培養學生運動參與、合作學習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並且針對小學四年級學生身心特點,選擇“交叉步、後退跑、急停”等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遊戲活動中學習和運用運動技能,發展靈敏、協調的體能。讓學生分組進行籃球的運球、拋球、投籃等練習,並採用比賽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比賽帶來的緊張、興奮等心理感受,並表現出與同伴合作完成體育活動任務的意識和行為,培養社會適應能力。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變化練習的組織方式、比賽方法和計分辦法,如:兩人一組的攻防賽;運球往返接力賽;自拋自接的往返接力賽;規定投籃姿勢的投籃等。總之,採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充分體驗籃球的魅力,從而喜歡籃球這項運動。

學生喜歡體育課的第一直接原因就是體育課有得玩,他們認為玩是體育課的'主調。的確,體育課如果丟了這一點,孩子就會不喜愛甚至討厭上體育課。所以,我以“遊戲”為“家常飯”,以“競賽”為“家常菜”,力圖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在玩中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的引領者。比如剛開始的準備活動跑“8”字和螺旋跑是由老師帶領下做的,而帶準備操則由學生輪流上前做,不僅能鍛鍊學生的膽量,也都能夠展示自我,建立個人的自尊與自信。在教授學生步伐時,除了老師教,也分配學生分組到各自的場地練習,教師則在走動中發現並解決問題。學生在嘗試練習中掌握到老師講解的動作要領。課上也不是單一的讓學生自己“玩”,也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在比賽時規定採取輸隊進行“懲罰”這一法寶,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也能增強學生相互監督、提醒各組遵守比賽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