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體育課現存問題及策略論文

學識都 人氣:1.1W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應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國家的教學目標要求,以“終身體育”思想為指導,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着眼於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不斷提高,進行體育課教學改革,實行具有中職學校特色的體育選項課教學。

中職學校體育課現存問題及策略論文

關鍵詞:中職體育;終身體育;增強體質;促進

提高學校體育工作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校體育課程應根據自身規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自然班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求。這種具有自身特色的體育選項課教學模式,實施適合中職學校特點的體育教學改革,改變了原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成績評價體系,教學效果明顯得到了提高,有利於培養出適應將來生產、勞動相結合的人才,推進了學校的體育發展。在此,筆者就中職學校體育課教學現存的問題以及改革策略談一下體會。

1中職學校體育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資源匱乏,教學設備簡陋:中職學校存在體育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師生比例不合理等主要原因。另外學校因為資金等原因,體育教學設施又大大遜色於一般中學,如場地小、器材短缺等,嚴重影響了體育課的教學。

1.2生源素質差異性較大,各班男女比例不合理:由於中職學校學生來自不同的中學,他們在初中接受的體育教育有好有壞,參差不齊,已經養成了不同的體育習慣,導致個體差異較大,給正常的體育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另外中職學校受專業的限制,各班的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調,如計算機專業男生較多而女生只有幾個,財會專業則女生較多男生則寥寥無幾等現象,從而影響了體育課的正常教學活動設計。

1.3體育觀念相對滯後: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的具體執行者和組織者,一般情況下都是參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來説比較落後。

1.4體育課程內容不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體育課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忽視學生學習興趣和體育能力的培養,與終身體育脱節。體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以教師為中心、以發展身體素質為中心,難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1.5體育課學習評價過於注重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現行體育課程評價標準一刀切,採用絕對性評價。體育教育不同於其他課程,在身體素質、掌握技術等方面的能力受遺傳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較大。現行的評價方式是由理論基礎、考勤情況等幾項考核組成。統一項目、統一標準,從根本上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2中職學校體育課教學的改革策略

2.1制定具有中職學校特色的體育課課程體系

(1)體育課的課程設置要堅持以下原則:第一,加強基礎型不動搖,引導學生走、跑、跳、投和隊列隊形等基本素質和基礎理論的學習和鍛鍊,夯實基礎課。第二,遵循科學性原則。既要遵循學生年齡階段的生理髮展規律,又要與學生體育素質和運動能力發展的現狀和要求相適應。處理好教材縱橫練習、連貫性,也應注意到該項教材與本專業的聯繫,處理好不同對象的教學要求。第三,突出實用性,因地制宜地選擇教材。第四,巧用多樣性和趣味性教材。

(2)體育課的教學內容:體育課可以選項課的形式進行,其中從學生進校就開始實施選項課。體育選項課的選項方法是:給學生髮選項課程調查表,從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健美操、跆拳道、田徑等多個項目中選出學生愛好、興趣較集中的幾個項目確定為本學期選項課,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運動技術基礎,按照自願原則,在所開選項課中任選一項,開學第一次可直接進入選項課。制定統一的理論教學內容和各單向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健康保健、體育鍛煉、各專項技能,體育欣賞等方面的認知能力。各選項課中所選專項理論的教學由各任課教師根據教學計劃進行教學,一般集中教學不超過2個學時。其餘隨堂進行教學,不安排專門的集體考試,另外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選擇好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促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

(3)體育課成績的評定:體育課程既包括專項技能、考勤和課外活動三部分,根據各選項課的特點制定相對統一的評價標準和多項考試內容。在專項技能考試中,每學期末學生自主選擇1-2個考試內容,由該選項課教師進行考核,對技術提高幅度較大的同學給予一定的加分。考勤和課外活動考核由各選項教師根據該學生的考勤,課堂表現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2.2體育課教學改革的應對措施

(1)基礎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交融:形成以體育基礎知識、體育保健知識和身體鍛鍊和評價知識等為主線,各運動項目的技術、技能、戰術等為主體的教學內容。即結合各項目不同的運動方法傳授體育基礎知識,體育保健知識和身體鍛鍊和評價只是,形成教學內容和體育理論知識的趨同;體育基礎知識,保健知識和身體鍛鍊與評價知識等在不同運動項目中的具體體現,又形成教學主題內容上的存異。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2)突出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營造寬鬆、愉快的教學氛圍:改革後的教學模式是一種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愉快、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新模式,在教學中強調以人為本,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引導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增強體質,提高綜合能力,啟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進行分組教學。根據學生興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打破教學內容固定呆板的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項目,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體育知識技術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再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體育課的系統教學和實踐活動中,逐步提高體育的綜合能力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結論

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應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國家的教學目標要求,以“終身體育”思想為指導,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着眼於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不斷提高。經過多年的具體實踐證明,根據中職學校的特點,開拓思路,進行體育課教學改革,實行具有中職學校特色的體育選項課教學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科學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桂鈴.“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與學校體育改革.體育學刊,2004,11.

[3]陳濤.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M].職業技術教育,2011,10.

[4]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