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2.7W

摘要從多角度分析了玉米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玉米增產對策,以期為提高玉米產量提供參考。

玉米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論文

關鍵詞玉米生產;存在問題;對策;河南滎陽

玉米是重要的“糧、蔬、經、飼、能”兼用作物,且增產潛力巨大,是高產作物之王。如何提高玉米單產,增加總產對我國糧食安全、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也是廣大科研和農技推廣工作者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根據長期在基層的農技推廣工作經驗,就滎陽地區玉米生產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分析如下。

1滎陽市概況

滎陽市橫跨黃淮兩大流域,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30km,是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區域面積908km2,地處豫西黃土丘陵向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山區、丘陵、平原、黃河灘兼有。氣候屬大陸性暖温帶季風半乾旱氣候,光熱資源豐富,降水量偏少,時空分佈不均,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災害頻繁,在河南省玉米生態區劃中屬豫西丘陵半乾旱區。玉米是滎陽市秋糧主要作物,常年種植面積2.67萬hm2,其中旱澇保收田2.07萬hm2,2007~2009年玉米單產平均水平分別為5 580、5 445、5 715kg/hm2,在鄭州地區屬於較高水平。

2玉米生產存在的問題

2.1從玉米品種利用角度分析

品種佈局狹窄,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的品種缺乏,單一品種種植面積過大,品種佈局結構性風險增加;良種與良法不配套,不能充分發揮良種增產水平的最大化;品種單一化與多亂雜並存;不同品質品種混種混收,商品質量一致性差[1]。

2.2從玉米生產技術層面分析

2.2.1夏玉米播種質量差,缺苗斷壟嚴重。機械麥收、玉米機播大面積應用後,玉米播種質量普遍下降,突出表現為:缺苗斷壟,整齊度降低。據2009年調查,滎陽市平均缺苗18.7%,整齊度下降23%。主要原因有:機械性能較差,影響玉米機播質量;機械麥收留茬過高影響播種質量;免耕硬茬機播深淺不一;小麥畦寬與行間距和玉米種植方式不配套;玉米播種期間土壤墒情差或不勻影響玉米出苗整齊度。

2.2.2水肥投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肥料以氮肥為主,磷鉀及微肥施用少,施入養分不平衡;氮肥利用率低,容易引起環境污染;水分灌溉不及時,尤其是忽略後期灌水。

2.2.3玉米收穫偏早。一般比正常成熟提早收穫7~10d,直接減產10%左右。

2.3從耕作技術層面分析

耕作技術落後,土壤理化性狀差;土壤耕層淺,容重高。據2008年調查,滎陽市土壤耕層普遍為20cm左右,0~20cm土層容重1.43g/cm3,20~40cm土層容重1.57g/cm3,大大高於玉米生長適宜容重1.2~1.3g/cm3,造成玉米生長空間小,根系分佈淺。

2.4從管理質量層面分析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城市的規模化擴張,農村勞動力發生大量轉移,部分農民務農積極性降低,不願在土地上多投入,認為“投工不如打工”,致使玉米生產傳統的精耕細作管理逐漸喪失,一家一户的生產模式造成管理水平很不均衡,而新型的現代玉米生產技術體系尚未建立,玉米管理日益粗放,主要表現為:技術到位率逐步降低;分次施肥被“一炮轟”所代替;化肥深施變成了表面撒施;豐產水變成了救命水,灌漿水不旱不澆;定苗晚甚至不定苗。

2.5從技術推廣層面分析

技術推廣人員素質低,知識更新慢;待遇低,不安於現狀;閒雜事務多,技術推廣時間少;設備落後,推廣形式單一,效果差。

2.6從氣候狀況分析

災害發生頻繁,玉米穩產性差。病蟲害、旱澇、陰雨寡照、風雹等災害時有發生。初夏旱、伏旱、花期陰雨是主要自然災害,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從長期發展看,乾旱對玉米的影響將日趨嚴重。

3玉米增產對策

3.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玉米持續增產的戰略措施。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是深耕,降低土壤容重,加深耕層。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是秸稈還田。小麥播前結合整地深耕30cm,較常規耕作20cm,不僅可以使小麥增產4.5%,而且可以使玉米增產10.2%~14.3%。

3.2因地制宜選用耐密品種,合理增加種植密度

因地制宜選擇緊湊耐密型玉米新品種,充分挖掘良種增產潛力,淘汰鬆散型玉米品種,是玉米大面積高產的關鍵。種植緊湊耐密型玉米良種,可以增加株數、穗數,有利於高產。目前,重點推廣的緊湊耐密型品種有浚單20、鄭單958、登海602、先玉335等。

3.3提高播種質量

小麥收割後所留的高麥茬及長麥秸纏繞播種機具,加上土壤表層堅硬,往往影響播種質量。因此,麥茬處理方式成為影響機播質量的重要因素。小麥收穫後,對所留的`高長(20cm左右)麥茬切碎至3~5cm,並均勻拋撒,不僅可以解決麥茬對播種機具的纏繞堵塞問題,同時還能更好地起到覆蓋保墒的效果。

小麥、玉米種植方式相配套,實現玉米種植規範化。小麥寬窄行為15cm∶25cm,玉米在寬行播種,形成80cm∶40cm的寬窄行,既有利於提高玉米播種質量,又有利於兩季增產。播種後根據土壤墒情及時澆“矇頭水”,結合噴施除草劑噴灑農藥殺滅小麥秸稈上殘存蟲卵及幼蟲[2]。

3.4科學水肥管理

3.4.1科學施肥。玉米施肥掌握“前輕中重後補充”的原則,大力推廣玉米分次施肥技術[3]。根據玉米生長髮育特點,玉米一生要追施4次肥,按照施肥總量的10%、20%、50%、20%,分別追施在播種、拔節(播後25d)、大喇叭口期(播後45d)、穗期(播後60d)4個時期,稱之為種肥、苗肥、穗肥、粒肥。追肥重點要放在穗期,壯稈促穗、爭取穗大粒多。注意追施粒肥,保持綠葉面積,防止脱肥早衰,延長灌漿時間。施肥的同時要注意土壤墒情及天氣狀況,必要時結合灌水,採用穴施或條施方法深施,不要表面撒施。在實際生產中,可採用2~3次追肥:2次追肥可按施肥總量的30%、70%分別追施在拔節與大喇叭口期;3次追肥可按施肥總量的30%、50%、20%分別追施在拔節期、大喇叭口期、穗期。全部磷肥、鉀肥、有機肥和鋅肥可在苗期一次性施入。磷肥一定要深施,施入深度15cm左右可起到明顯的增產效果。

3.4.2科學灌溉。玉米一生要澆好三水:“矇頭水”在播種後澆,要保證澆勻、澆足,以提高出苗的整齊度和均勻度,而且對封閉型除草劑噴施效果好;“抽雄水”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澆,這是玉米一生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為玉米需水臨界期,此時乾旱易造成“卡脖旱”;“灌漿水”在穗期澆,是玉米需水的第2個關鍵時期,此期乾旱將導致嚴重減產[4]。

3.5病蟲草害防治

①苗期害蟲。播後出苗前,防治雜草的同時可混合噴施甲基異硫磷或辛硫磷乳油,以殺死還田麥秸殘留的棉鈴蟲、粘蟲和薊馬等蟲害;7d後,噴施氯氰菊酯和氧化樂果混劑防治粘蟲和棉鈴蟲等害蟲;定苗後再噴一次上述藥劑。試驗表明,加強苗期蟲害的防治,也是減輕玉米粗縮病危害的一項重要措施。②穗期害蟲。小喇叭口期(展開9~10葉),用辛硫磷顆粒劑摻細砂,混勻後撒入心葉,每株1.5~2.0g,或撒施殺螟丹顆粒劑防治玉米螟等鑽蛀性害蟲,而且對玉米後期葉蚜有一定的防治效果。③化學雜草。播種隨即噴施乙阿合劑,或二甲戊樂靈乳油+都爾乳油對水750L/hm2進行封閉式噴霧。

3.6玉米晚收

一般在玉米苞葉發黃甚至發白時,就開始收穫,此時玉米籽粒乾重只達到最大幹重的85%左右,收穫過早,導致生育期不足,縮短了玉米灌漿的時間,粒重降低,造成減產,而且影響玉米品質。根據2007年對滎陽市10個品種的調查,以吐絲後40d,收穫為對照生產上習慣收穫期,45d、50d收穫分別平均增產7.5%、16.0%。因此,玉米晚收7~10d可使玉米增產10%左右。此外,積極推廣玉米晚收技術並不影響小麥播種,小麥適當晚播還可預防凍害,使小麥病蟲害減輕,羣體發育更易協調,不易旺長和倒伏。玉米適宜收穫時期的確定應以果穗下部籽粒乳線消失、果穗苞葉黃而鬆散為主要標誌。同時,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層形成也是適期收穫的重要參考指標[5]。

4參考文獻

[1] 趙霞.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進展[J].河南農業科學,2009(9):53-56.

[2] 白敏.免深耕土壤調理劑使用技巧[J].技術與市場,2004(11):29.

[3] 劉麗豔.淺談玉米高產栽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8):127.

[4] 楊楠,王慧茹,班亞偉,等.玉米高產開發田間管理技術[J].種業導刊,2009(8):21.

[5] 陳永欣,翟廣謙.甜糯玉米採收與保鮮技術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1,16(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