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畢業論文

學識都 人氣:2.28W

醫學是以人的生命和人的健康為服務對象,在對醫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也要注意使醫學生學會對人和生命的熱愛、牢固樹立尊重生命、愛護生命的理念。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醫學畢業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醫學生畢業論文

關於醫學畢業論文篇1

淺談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模式

一、當代醫學院人文素質教育現狀闡述

首先,傳統的教育體制本身存在弊端,沒有系統的教導醫學生必要的人文知識。

醫學院的學生中絕大部分都是理科生,他們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育體制的規範和束縛,在教師的引導下一般只關注專業知識的學習,人文知識的積累對他們如同雞肋、可有可無,這導致了進入醫學院學習的學生在人文素養和知識上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進入到醫學院之後,醫學生面臨的是繁重的專業知識學習,如何完成課業要求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和焦點,根本無暇關注人文知識的學習和人文素養的積累,使得醫學生的人文素養一直難以提升,這很可能造成醫學生只有專業知識卻缺乏為人處世的智慧,在參加到工作崗位之後很容易迷失方向、喪失自我。

其次,醫學院開設的人文課程比例失衡,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醫學院開設的人文課程可以劃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很多醫學院只將國家要求大學必須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程,而其他和醫學倫理、醫學道德相關的人文核心課程都納入到選修課體系之中去了,並且對選修課的開設並沒有進行系統的規劃和論證,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課程極其不規範,這導致了很多醫學生都將之作為賺取學分的重要途徑,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也存在着重複、邏輯不嚴、知識難成體系的情況,這使得必修課和選修課之間、選修課和選修課之間的課程和知識難以形成互動互補的合力作用。另外,很多醫學院都在大學的第一、二年級開設人文課程,而當大學三、四年級之後進入到臨牀實踐學習和深入地專業課學習時卻難以接受到人文知識教育了,使得人文素質的培養缺乏橫向關聯和縱向連續,徹底和醫學教育體系相割裂,使得醫學院的人文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再次,醫學院人文教育方法單調、內容陳舊。

很多醫學院還按照教材的大綱進行內容教導,講授的內容和醫學生實際要面臨的工作環境和狀況南轅北轍,人文知識教育和時代要求相背離。在信息技術迅速普及的時代背景之下,很多醫學院在教學開展的過程都已經採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多媒體通過提供視頻教學和圖片教學形式使得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得到大大的提升,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人文知識的教育就擺脱了被動灌輸的教學困境,很多老師知識單純地將人文倫理和道德直接傳遞給學生,而學生完全難以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和思考,這導致在享受了短暫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之後,學生對人文知識的學習依然興趣缺缺,他們學習人文知識還停留在知識和技能層面上,完全沒有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培養層面,醫學生人文素質難以得到提升。

二、醫學院人文素質教育模式探討

1.要實施科學和人文並重的教學理念。

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獲得全面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科學是學生將來從業的基礎,是教導學生求真的重要途徑;人文則是做人之本,是教導學生揚善的理論依據。醫學學科天然地含有着科學和人文兩大屬性,因為醫生這個職業不僅僅涉及到專業技能,更關乎到社會倫理。所以醫學院作為醫生的培養場所,一方面要教導學生專業的醫學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教導學生掌握豐厚的人文知識,並將人文知識逐漸內化為人文技能,並將之貫穿到以後的醫學行為之中去。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加強針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醫學院應該樹立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將人文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定位明確下來,讓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補充、水乳融,使得人文教育具有科學意識,科學教育中包含人文關懷,二者有機融通,共同促進高校教育理念的完善。

2.構築完善的人文課程教育體系。

醫學院可以首先從變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開始進行完善的人文課程教育體系的構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品德修養、醫德醫風教育,讓學生堅定從醫的信念,引導學生從知識層面上升到智慧層面,做個合格的醫學學生;醫學院還可以從基礎課程教育中進行人文知識的傳輸。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開始一些人文核心課程,將醫學哲學、行為醫學、社會醫學和衞生法學等知識及時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行醫治病過程中必須秉承的價值觀,使得學生能夠在基礎教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到人文知識的薰陶;另外,醫學院還要在臨牀實踐階段進行人文知識教育,在臨牀實踐階段,教師要教導學生關愛病人、以病人為中心,增強在行醫過程中的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提升和病人之間的溝通技巧和技能,增強自身心理素質,妥善處理醫患關係。

3.建設完善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教育理念實施的關鍵,也是決定教育改革和教學內容能否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水準決定了教育成果的高低。教師本身又是人文形象的直接體現者,所以醫學院要實施人文素質教育,首先就要打造一隻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醫學院校自身的特性使其出現了其他院校沒有出現的情況,那就是人文教師缺乏醫學知識,而醫學專業教師又缺乏人文知識。在這種情況下, 醫學院應該在師資隊伍的建設過程中注重人文教師和專業教師之間的互通互融,人文類教師要去專業的醫學課之中去補充自己的醫學知識,醫學專業教師要通過人文知識講座和專業的在職培訓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在整個師資隊伍中提升人文意識和人文實踐能力。醫學院還要不定期地邀請那些德高望重、人文素養優秀的知名醫生或者教授到醫院來進行講座,使得廣大師生能夠感受到老醫生和老專家們身上那些高尚的醫德和醫風。

4.要營造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環境。

醫學院在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時候,應該充分考量到醫學生自身特殊的心理特點和其將來在社會中特殊的角色和定位,儘量在學校內部創設和實際工作情況緊密聯繫的人文環境,還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深入生活,讓學生作為社會一員,瞭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事實,瞭解病人的需要,使學生從社會角色擔當層面感知醫務人員的神聖職責。

關於醫學畢業論文篇2

淺析細胞生物學和醫學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

在細胞生物學和醫學遺傳學實驗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是我們實驗教學改革的目標。通過多年來實驗教學經驗探索,總結了幾點實驗改革的經驗,以期培養出實用型醫學人才。

一、調整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指導是實驗課的依據和準則,為了適應實驗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教研室結合各專業特點編寫了《細胞生物學和醫學遺傳學實驗指導》,旨在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實驗實訓能力和崗位綜合素質。在實驗項目的選擇上,我們既保留了經典的實驗內容,又結合了實際情況。例如,在細胞形態觀察實驗中,對於實驗材料的選擇上,傳統使用的是洋葱的表皮,而大部分學生在初中實驗課上已經做過洋葱的細胞臨時裝片,沒有必要在大學課程上重複。因此,我們選取了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學生可以就地取材,簡單方便,又能夠在顯微鏡下看到自己的口腔細胞形態,激發了學生的實驗熱情,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開放式實驗教學

由於實驗教學的學時有限,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中體會到無限的樂趣,我們安排了開放式實驗教學。

所謂開放式實驗教學,指的是實驗資源、實驗方案、實驗時間等對學生開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其自主學習,提高其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模式。

通過實踐證明,開放式實驗教學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極大調動了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放實驗室還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師在設計實驗過程中為科研工作拓展了思維空間,提升了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

三、倡導終身學習

德國是職業教育的領航者。德國的職業教育十分注重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德國倡導整體性教育,通過整體性教育使學生獲得綜合職業能力即專業能力、工作方法的能力、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方便學生走出校園後還具備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從而有助於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獲得和學習型社會的建立。德國職業教育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除了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後還能自主學習,自我提高,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為此,在細胞生物學和醫學遺傳學實驗教學中,要適時地增加預防醫學、流行病學、醫學倫理學等學科的教育。教育中要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的自學時間,增加課堂討論,也可進行指定內容限制時間的階段性自學答疑,或採取以臨牀問題為引導的教學,精心設計出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既結合臨牀又能引導出基礎知識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完善實驗考核辦法

傳統上實驗考試主要是根據實驗報告給出分數,判斷優劣。這樣就忽視了對學生實驗態度、實驗理論和操作能力的考查,造成了部分學生實驗課聽課不認真、實驗操作不用心,實驗報告也偶有抄襲的現象存在。為了改善這種不能有效提高學生實驗能力、如實反映教學效果的狀況,必須對實驗考核方案進行完善。具體做法是對實驗教學成果進行全方位考核,包括出勤率的考查、操作規範程度的鑑定、特定時間統一組織實驗技能考試和實驗報告的書寫,每一項都佔有一定的分值比率,這樣得出總的實驗成績,再按照百分率換算到學生總的學科成績中。通過這樣的改革,實驗成績的真實性有了保證,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也有了顯著提高。

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

扶傷救死的醫學人才,直接關係到人們生命的安危。因此, 自古以來不論中國和外國,都很重視發展醫學教育,培養醫學人才。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實際上,我們往往只注重了教書而忽略了育人,以致某些醫生醫術高超但是道德缺失,醫患關係日益緊張,醫患衝突事件時有發生。十八大提出的核心價值觀能夠很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將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融入日常教學,隨時教育學生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敬重生命、厚德敬業、謙和仁愛、共護健康的衞生職業精神;宣傳醫德模範,用榜樣的力量去感化學生,使學生充分認識時代的道德風尚和價值追求。

通過以上幾點的改革探索,實驗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有了明顯提高。在今後的實驗教學中,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設計更多創新性的實驗室開放項目,開展靈活高效的實驗教學活動。作為高校的教師,我們會繼承和發揚螺絲釘精神,繼續探索、總結經驗,使實驗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日臻完善,為推進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