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對照

學識都 人氣:3W

《岳陽樓記》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對照,歡迎大家參考!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對照

【原文】: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譯】:

宋仁宗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嶽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嶽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衝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羣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着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爲什麼呢?他們不因爲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爲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裏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註釋譯文

記:一種文體。可以寫景、敘事,多爲議論。但目的是爲了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政治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

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慶曆,宋仁宗趙禎的年號。文章末句中的“時六年”,指慶曆六年(1046),點明作文的時間。

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職任嶽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謫守,把被革職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發到邊遠的地方。在這裏作爲動詞被貶官,降職解釋。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守,做郡的長官。漢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廢郡稱州,應說“知某州”。巴陵郡,即嶽州,治所在今湖南嶽陽,這裏沿用古稱。“守巴陵郡”就是“守嶽州”。

越明年:有三說,其一指慶曆五年,爲針對慶曆四年而言;其二指慶曆六年,此“越”爲經過、經歷;其三指慶曆七年,針對作記時間慶曆六年而言。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這是讚美滕子京的話。

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百,不是確指,形容其多。廢,這裏指荒廢的事業。具,通“俱”,全,皆。興,復興。

乃:於是。

制:規模。

唐賢今人:唐代和當代名人。賢,形容詞作名詞用。

屬(zhǔ):通“囑”,囑託、囑咐。予:我。作文:寫文章。以:連詞,用來。記:記述。

夫:那。勝狀:勝景,好景色。

銜:包含。

吞:吞吐。

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蕩的樣子。湯湯,水流大而急。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際涯,邊。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或早或晚(一天裏)陰晴多變化。朝,在早晨,名詞作狀語。暉,日光。氣象,景象。萬千,千變萬化。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此,這。則,就。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說的“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之,助詞,的。

然則:雖然如此,那麼。

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最遠到達。

遷客:謫遷的人,指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爲騷人。

多:大多。會:聚集。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發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覽,觀看,欣賞。得無……乎,大概……吧。

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淫雨,連綿不斷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開:(天氣)放晴。

陰,陰冷。

排空,衝向天空。

日星隱曜(yào):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不爲耀,古文中以此當作日光),光輝,日光。

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嶽,高大的山。潛,隱沒。形,形跡。

行:走,此指前行。

檣(qiáng)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杆。楫,船槳。傾,倒下。摧,折斷。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則,就。有:產生……的(情感)。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去,離開。國,國都,指京城。憂,擔憂。讒,讒言。畏,害怕,懼怕。譏,嘲諷。

蕭然:淒涼冷落的樣子。

感極,感慨到了極點。而,連詞,表順接。

至若春和景明:至於到了春天氣候暖和,陽光普照。至若,至於。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驚,這裏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面光色交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一,一片。萬頃,極言其廣。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在水中游來游去。沙鷗,沙洲上的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游泳,或浮或沉。遊,貼着水面遊。泳,潛入水裏遊。

岸芷(zhǐ)汀(tīng)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芷,香草的一種。汀,小洲,水邊平地。

鬱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或,有時。長,大片。一,全。空,消散。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照耀千里。

浮光躍金:湖水波動時,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有些版本作“浮光耀金”。

靜影沉璧: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璧。這裏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互答:一唱一和。

何極:哪有窮盡。何,怎麼。極,窮盡。

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寵辱偕忘:榮耀和屈辱一併都忘了。寵,榮耀。辱,屈辱。偕,一起,一作“皆”。

把酒臨風:端酒面對着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臨,面對。

洋洋:高興的樣子。

嗟(jiē)夫:唉。嗟夫爲兩個詞,皆爲語氣詞。

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異二者之爲: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爲,這裏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二者,這裏指前兩段的“悲”與“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爲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爲互文)。以,因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就擔憂百姓。居廟堂之高: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爲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即指“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就爲君主擔憂。處江湖之遠:處在偏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語後置的標誌。是,這樣。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先,在……之前。後,在……之後。其,指“古仁人”。

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種人,那我同誰一道呢?微,(如果)沒有。斯人,這種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岳陽樓記學案:

教學目標:

1、積累 “謫”、“守”、“具”、“屬”、“夫”、“備”、“極”、“去”等文言詞語。

2、交流探究,理解作者寓情於景的寫法,領會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

3、學習古仁人高尚的思想情操,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導學生的人生思考。

說明: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千古傳誦的古代散文佳作。全文以“記”爲名,由景入情,由情入理

描繪巴陵勝狀、洞庭大觀,引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進而借題發揮,表現他在政治失意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文章文采斐然,語言上駢散結合,表達方式靈活運用,結構安排上環環相扣、層層蓄勢,讓讀者在覽景悟情的過程中,領會到作者的博大胸襟和高遠立意。因此,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品味欣賞文章所表現出的美景美情,探究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通過反覆朗讀,理解重點字詞句的含義,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

2、難點:領會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感受作者的志趣、胸襟、抱負,真正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1、預習:讀熟課文。

2、介紹江南三大名樓及相關詩文名句,簡評名句精當、優美的語言藝術。

3、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和文體特點。

作者介紹: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靠刻苦攻讀,1015年中進士,官至副宰相。他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極深。他不斷議論朝政,切中時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擠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

介紹寫作背景:宋仁宗慶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觸動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鄧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即將落成,去信請范仲淹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是在這一年9月15日寫成的。

《岳陽樓記》文題中的“記”,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文體。它可以敘事,可以寫景、狀物,也可以議論。

1、查字典,解決疑難的字詞。

謫守(zhé)朝暉夕陰(huī)騷人(sāo)

霪雨(yín)霏霏(fēi)冥冥(míng)

岸芷汀蘭(zhǐtīng)寵辱偕忘(xié)

浩浩湯湯(shāng)

2、湖南省岳陽市的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湖北武昌的黃鶴樓: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反覆誦讀

疏通文章

1、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提出過讀書的四步驟。曰:“精取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要求在預習基礎上,對照註釋自讀課文,讀出聲來,邊讀邊圈點勾畫。

2、聽朗讀錄音,體會朗讀時的語氣、感情。

3、學生齊讀課文,讀出感情。

4、教師引語:通過幾遍朗讀,帶着問題再讀課文,小組邊讀邊討論。

1、學生在預習基礎上自由誦讀、自我質疑,疏通文字。

2、師生交流:哪些地方讓你有鏗鏘有力、氣勢宏大感覺?請找出來。

3、學生齊讀,讀準字句與停頓

4、學生找出文章中的駢句,注意駢句的讀法,舉例劃分朗讀節奏。找出喜歡的語句進行賞讀5、學生說出每段應該注意的重點字詞句,適當進行翻譯,教師和同學給予補充,目的在於幫助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整體感知

理清結構

1、在朗讀的基礎上,請同學們分段歸納段意,討論並歸納。

第一部分(第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第段):全文主體,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段):寫洞庭湖全景過渡到登樓覽物不同的心情。

第二層(第段):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第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

賞析探究

理解課文

1、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麼?僅僅是爲了介紹岳陽樓的美景嗎?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2、從文中找出描寫岳陽樓景色的語句,看看是怎樣描寫岳陽樓的景色的。

3、“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在描寫岳陽樓景色同時也有抒發了情感,從二、三、四段中找出抒情的句子,看看這些語句抒發了什麼情感以及它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4、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1、借寫岳陽樓的美景表達自己偉大的政治抱負和曠達的胸襟,以及對滕子京的勸勉之情。

第五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政治抱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

“微斯人,吾誰與歸?”--勸勉之情

2、第二段總寫洞庭湖的全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來描寫洞庭湖的壯麗景象。

空間:(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洞庭湖湖面的廣闊浩渺

時間:(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洞庭湖景象千變萬化

二、三兩段具體地描寫了岳陽樓的一陰一晴,一明一暗的兩種景象。

3、“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爲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4、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憂樂觀: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講“樂”,“後天下之樂而樂。”

思維拓展

加深理解

1、你是如何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的?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云:“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裏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源於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並以此作爲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但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義。

范仲淹出身貧寒,爲官以後能關心民間疾苦,以俸祿在家鄉置“義田”千畝,救濟族中貧寒的人,死後無餘財;在朝廷則敢於直言進諫,雖屢遭貶滴,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爲證明他確實有這樣抱負。

2、你能列舉一些和范仲淹一樣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人嗎?說說他們的事蹟。

3、本文的句式有什麼特點?

4、作者是如何將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融爲一體的?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1、學生討論,自由回答。

2、學生根據查找資料回答。

3、以單行散句爲主,間以駢偶短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凝鍊。

4、本文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融合在一起,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待,又有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闢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託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於以簡馭繁,巧妙地轉換內容和寫法。如以“前人之述備矣”一語帶過無數敘述,以“然則”一語引出“覽物之情”,以“或異二者之爲”展開議論話題,等等,千迴百轉,層層推進,敘事言情都入化境。

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解釋加點詞和句子

學生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