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彙編15篇

學識都 人氣:7.04K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彙編15篇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1

爲期四天的普通話培訓學習,真的是收穫不少,受益匪淺。尤其是每一位授課教師優美流利的普通話,更激發了我學好、說好普通話的信心。

在這次普通話培訓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總體語音面貌不容樂觀:我平時講普通話不同程度的帶有自己成長地的方言語調。雖然我講普通話時有正音意識,但要突破自身的侷限還有相當的困難。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認爲要學好普通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從思想上重視普通話的培訓與考試,不能抱無所謂的態度。

2、作爲教師,普通話是我們工作的校園語言,所以我在學校得抓緊一切機會講普通話,並和普通話語言面貌好的老師經常練習。

3、我應該經常收聽廣播電視的普通話節目,跟學,形成良好的語感。

4、我應該經常讀一讀經典文章,並大聲朗讀出來。因爲朗讀是訓練普通話的最好捷徑。

5、《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提供了測試涵蓋面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內容,我自己應該對照列表多讀多練,直到滾瓜爛熟。

相信自己會有更大的提高!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2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樣就帶來了許多語言上的障礙。於是就產生了普通話。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是我們日常交流溝通的工具。我認爲學好普通話很重要。那麼什麼是普通話呢?普通話就是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典型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要學好普通話,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第一,就是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局部個別的方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爲止。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後,就是暗暗地朗誦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若有不懂,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爲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第四,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一字一字、一詞一詞、一句一句、一頁一頁地朗讀,極爲有效。另外,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總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

通過普通話的學習,使我受益非淺。上課用普通話,課下與學生交流也儘量使用普通話,自我感覺,我的普通話水平在不斷提高。

總之,說普通話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與責任,尤其是做老師的我們,再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我們學習到了以前許多沒有學習到的東西,增長了不少的知識.每一次的考試,無論是普通話的口試還是漢語拼音的書面測試,都讓我們從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可見,學習是我們終身

受用的一項制度.是提高各項素質的一項很好的措施。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3

回想我的學習普通話之路,心潮久久難平。

我生在漢壽長在漢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壽人,一直以來普通話說得非常的一般。改變發生在我做老師之後。記得有一次學生集訓,我大聲地喊:“稍息!”學生毫無反應,我更大聲地喊:“稍息!”學生中間竟傳來一陣鬨笑聲。我的耳根一陣一陣地發燙,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普通話!

怎樣學?我的體會是,第一要膽大,要儘可能地突破方言習慣的約束,做到時時講普通話、處處講普通話。我採用逐步擴大陣地的方法去實現“時時”和“處處”。首先,我堅持在課堂教學中講普通話,然後,把普通話很自然地帶到課間的10分鐘,實現校園完全普通話;接着,我利用自己的孩子年齡小普通話基礎好的特點,和她實現完全的普通話對話,最終實現家庭完全普通話;最後,在日常交往中,我常常有意識地蹦出一兩句普通話,如果有人也跟着用普通話,那我就順其自然地說下去。儘管那時我的普通話不怎麼樣,但這種敢於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的做法,一方面大大增強了我的普通話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經常地得到大家的指正,普通話水平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其次要耳尖,多聽多學習多發現。我常常聽廣播聽電視,一般是選取自己喜歡的主持人或者是聲線和自己接近的主持人的節目,有時甚至用復讀機把這些節目錄下來,然後反覆地聽反覆地揣摩、模仿。

第三要心細,要在多說多聽的基礎上多想,要善於針對自己的語音弱點加強相關基礎理論的學習。

我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經歷中得到啓示:一個地地道道的漢壽人,只要方法得當又刻苦努力,完全可以練出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

短短兩天的省普通話培訓班轉瞬即逝,兩天的時間,雖然匆忙、勞累,但也讓人感覺充實,讓我對普通話的發音技巧、說話的藝術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使我深深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學好普通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讓我明白,要想學好普通話,必須下一番功夫,掌握規律,勤學苦練,日積月累,持之以恆。

一、克服障礙是前提

普通話並不難學,難的是對心理狀態的調整和改善。我們在學習普通話時害怕自己因生硬彆扭的發音出醜,或是畏懼長時間訓練的困難,這些常常使學習進步緩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及時調節我們的心理狀態,放下心理包袱,大膽地開口講。任何學習都有一個從拙笨到熟練的過程,學習普通話也不例外,要儘早達到熟練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服困難,戰勝畏懼心理,才能成爲學習中的勝利者。反之,如果在學習中過分顧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對自己的發音缺陷,更不能以頑強的意志和艱苦的努力去克服,改善它,一味的退避畏縮,其結果不僅使自己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加重今後學習和生活的負擔。調整好心理狀態,克服,是學好普通話的重要前提。

二、學好語音是基礎

漢語的分歧突出地表現在語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區之間的語音系統差別大,就是一個地區、一種方言內部也常在語音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可以說,語音差異是造成交際困難的主要原因。所以,學習普通話的關鍵是學習以北京語音爲準的標準音,學習語音必須專注地通過口、耳的訓練才能學好。

學習普通話語音包括髮音和正音兩個部分。發音準確是語音學習最基本的要求。發音是否準確與聽音、辨音的能力有關,所以首先要提高語音的分辨力。在掌握了正確發音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反覆練習,達到完全熟練的程度。正音是指掌握漢字、詞語的普通話標準讀音,糾正受方言影響產生的偏離普通話的語音習慣,這屬於一種記憶的訓練。方音同普通話語音的差異不是毫無規律的,瞭解了方音和普通話語音的對應規律,就不必一個字音一個字音地死記,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記。

三、勤學苦練是途徑

我們從小說的就是自己的方言,一下子將發音系統來個大顛覆,徹底改變以前的說話習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學習普通話,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唯一的途徑就是勤學苦練。

首先是多讀、多說。多讀,就是指在看書、看報、看文件等閱讀過程中養成用普通話朗讀的習慣,即使囿於具體環境不便讀出聲來,那也應該養成默讀的習慣。多說,沒事的時間一個人對着鏡子邊說邊注意自己的口型,與人交流的時候儘量用普通話,久而久之,當說普通話成爲一種習慣,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其次是多聽、多練。多聽廣播、電視的播音員、主持人的節目,因爲他們的語音相對來講是比較準確的。多聽身邊普通話說得好的人的語音,有意與他們多交流,注意他們的發音方法、語言速度、聲調處理等。多練,指的是要對着一些範文勤加練習,再輔以繞口令等難度大一些的訓練。

再次是多模仿、多琢磨。模仿不僅是普通話初學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還可以增添我們的學習情趣,不致枯燥乏味。就模仿而言,還得多琢磨。用心找出自己的語音和模仿對象的差距,自己的發音方法和咬字器官的協調性還存在那些不足,從而不斷修正。

四、持之以恆是關鍵

學習普通話,絕非一朝一日之功。語言習慣的改變是件不容易的事,從習慣使用方言過渡到能熟練自如地使用普通話,需要下一番苦功,只有全面掌握必要的普通話知識和規律,勤學苦練,持之以恆,才能學得會、說得好。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4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我學習普通話的體會。”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作爲教師,我必須學習這種教師的職業語言——普通話。我們的漢字,寫起來是方塊字,而讀出來,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更是充滿了美感。

我們都是中國人,說起普通話應該不難,但是,要想學好,說標準,也確實不容易。就拿拼音 “o”來說吧。小學時,我把它讀成 “ou”,中學時,發現別的同學還把它們讀成“uo”,誰都堅持自己的對。到師範學習普通話了,才知道,原來着兩種都不對,每一個拼音字母都有很大的學問,還有圓脣、不圓脣,展脣、不展脣之分……

學好普通話很重要,不只是教師,否則,就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別人就可能聽不懂你的話。常常有外地人向我問路或者問別的什麼問題,可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說什麼,最後他寫在紙上,我才明白。好在漢字還是一個標準。我們這裏,常有南方人來賣小貨,跟他們買東西,溝通常常是很困難的,他們連說帶比畫,我們才能理解大概的意思。真不容易!現在不是流行網上聊天嗎?常常嫌打字慢,乾脆就語音聊,可是接通以後,卻發現有時候語音比打字還慢,原因就是語言不同。我有一個四川的網友,每次跟他語音聊天都覺得挺累,需要順着他的字音去猜測他的意思。我總是問:“什麼?你說什麼?”他只好重複再重複。一句話重複幾次,可真是沒意思!要不就打字,輔助談話。雖然打字聊天的時候,他很幽默,也很博學,可是一說話,幽默也沒了,博學也體現不出來了。時間長了,我就不愛跟他聊天了。這要是重要的工作中出現這樣的情況,該有多麻煩啊!你說,這普通話多重要!

我們這個地區的人學習普通話,我感覺主要應該糾正的有:1、平舌音和翹舌音的混淆,方法是記少不記多,平舌音字較少,記住了它們,剩下的就是翹舌音字了。除此以外,還有聲韻拼合規律記憶法和漢字聲旁類推法。2、分辨o和e。3、聲調的55調值和214調值,特別是55調,更要多加練習。

只要我們努力,相信普通話會成爲我國各民族人民交流的通用語言。

前些日子遵朋友之囑,寫一篇關於學習普通話體會和方法的短文,苦於抽調在省紀委工作,一直沒有時間,拖至昨夜方完成,中學生作文《我學習普通話的體會》。隨記如左。

普通話,又稱國語,它是以北京話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的大陸漢語標準。普通話作爲漢語的官方發音在全國範圍進行推廣。

作爲師範學校的學生,學習普通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因爲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前沿陣地,甚至可以說是主戰場,而老師則是這個陣地或戰場的指揮官,所以作爲老師,學習好普通話是十分重要的。

可是,對於方言口音較重的人來說,由於舌頭已經習慣了方言的發音,前鼻音和後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後音不分,俗讀音和普通話讀音不一致等,學習普通話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這方面,我有很深的體會和一些經驗。

一、在藐視學習普通話難度的基礎上,切實重視普通話的學習。儘管方言口音較重,儘管學習好普通話的難度很大,但是,我們要從戰略上藐視這個“敵人”,而在戰術上即學習方法方面又要十分重視。既不能怕,又不能不以爲然。這是學習好普通話的思想保證。

二、安排專門時間學習普通話。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要注意安排一個學習計劃,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比如每天1小時,專門學習普通話。這是學習好普通話的時間保證。

三、勤向現代漢語老師學習。現代漢語老師不僅具有紮實的語言學和語音學基礎知識,經過專業訓練,而且老師離自己最近,請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難以糾正的,要及時向老師請教好的學習方法,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四、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話之間的對應關係。例如,“三”在方言裏讀shan,舌後音,而在普通話裏卻讀san,舌前音。類似這樣的情況,都一一列出拉一,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話詞彙對照表。這樣便於記憶和糾正方言的不規範讀音。這是對比學習法。

五、跟普通話好的同學學習。多跟普通話說的好的同學交往,或在一起活動,寓學習於娛樂,在語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話水平。這是延伸學習法。

六、勤聽普通話廣播。電視臺、廣播電臺等新聞節目和其他類節目,一般都是使用很標準的普通話。通過經常性收聽收看節目,對學習好普通話有很大幫助。這是拓展學習方法。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5

xxxx年12月,我有幸參加了臨高縣師培辦舉辦的爲期三天的普通話培訓。在這短短的三天內,使我對普通話的發言技巧,說話藝術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深深體會到了作爲一名低年級的語文老師學好普通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讓我明白,要想學好普通話,必須下一番功夫,掌握規律,勤學苦練,日積月累,持之以恆。

培訓過程中,李華丹、鄭海軍等幾位老師爲我們深入淺出,精彩地講授了一些知識,我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普通話專業知識,找到了自己學習和發言中的不足之處。要學好普通話,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第一,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局部個別的方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爲止。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後,就是暗暗地朗誦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若有不懂,定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爲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第四,純屬我個人的經驗,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一字一字、一詞一詞、一句一句、一頁一頁地朗讀,極爲有效。第五,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對普通話產生了一些新的認識,從而也提高了自己說好普通話的信心。

總之,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我將以此爲契機,進一步加強對語言文學的學習,爲創造文明和諧的校園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6

其實很快我們就要考普通話等級試了,真的很快,我們專業的是在6月14日考,也就是說離現在也不到兩個星期了。本人的普通話其實真的很普通。我是來自一個偏僻的農村的孩子,小時候真的沒有接觸過什麼的普通話,我們以前的學習都是用本地話來教學和學習交流的,從小學到初中,我真正能夠接觸到普通話的是在電視裏面的新聞聯播,他們說的普通話是全中國最標準的。但是哪個時候我們還小,對新聞是真的不感興趣的,而且也不熟悉普通話。有了以普通話的節目我們一 般是不看的。就因爲語言的不通限制了。

我記得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上語文課,老師叫我讀一篇文章,那時候的我真的是窘困的很。我滿面緋紅汗流不斷,因爲他叫我用普通話來回答他的問題的。我根本就沒有那種閱讀的能力。從哪次後,老師再也沒有叫我起來回答過問題的了,因爲那時候他對我的看法是,就象一個小女孩一 樣。根本就沒有男人的味道。從那次起我就真的意識到我的普通話是多麼的差。我忘了在校園裏普通話是最普通的語言。而我,連話也是說不清楚的。舌頭是打緊的,我要學好普通話。我暗暗的下了決心。

然而,我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受到好的老師的教育。普通話也是亂通一 氣的。現在想起來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做誤人子弟。老師也是分不清什麼叫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糊亂的說起來就叫大家跟着一 起讀,大聲的讀。也沒有什麼舌面音,沒有舌尖音,翹舌的音老師是知道的,但他也是發不好音而且也教不好,任由大家過了就好。反正只要大家記得他的符號就好了。普通話在語文課中是不值一提的。我回去找到小學的書本,一 個音一 個音的讀。沒有人教我讀。也沒有人糾正我的發音的錯誤。總之,我回去找出他們來也是爲了認出他們。記得有一次我在家裏讀音標的時候,我的侄女聽到我的發音,笑的不得了。還糾正了我不少的發音。他是從鎮上讀小學的。那裏的教育不錯,雖然一 年級普通話也學很好了。我羨慕他。我的學習還有在電視裏看廣播,高一了,我學會了關心時事。關心社會的動向。因而,我對主持人的普通話佩服的不的了。從多日的聽廣播學習中,我學會了聽普通話。

來到了大學,在學生會裏,在班級了,在校園朋友的交流裏,在課堂的學習中本來都是有很多機會是可以學好普通話的,但是我很失敗,失敗在我沒有專心去學普通話卻專心去學了雷州話,把我不會說的雷州話說得熟悉流利。而普通話就連在課堂上我也沒有很好的去學習。那是不可原諒的失誤。這個失誤困惑了我很長的時間,我不敢跟平時比較熟悉的朋友說普通話。因爲他們是本地人。說起普通話來很彆扭。我也不敢在課堂裏大聲的回答問題,因爲課堂上的同學的普通話比我的要毫升10倍。真正不甘落後的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到處打電話,用普通話去和他們交流,就算是說錯了他們最多也就是笑笑就過。記得有一次我打個電話給一 個新朋友,我問他是哪裏人時他說是“江西”人,我重複了一 片卻成了“殭屍”人。被他罵個半死。真的很醜……

最近我是不短的讀普通話,不短的讀作品,讀詞組,讀單個音節。是的,我覺得非常的辛苦,每天早上我是6。50起來的,我會到草地上讀書,在那我發現了我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也是不斷的發現不斷的改正。比如我幾個星期前是不會舌尖音的,發不出Z X S的音來。我不斷的在練習。有一 天我中午在乒乓球館面前讀,被一位東北的老師出來後很奇怪的問我是不是很快就考什麼試了,我說6月分就有一 個普通話的考試,現在怕過不了關就出來讀書。他看了看我,問我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問他,我說我是不會發出“自己”的音的,他教我一 定要和嘴型配合才行,於是把口型和發音示範了一次給我。那天中午我就學會了那個詞。我的朗讀作品的能力是不夠的,經常不是多讀了一 個字就是漏了。我想在那而經常出錯的地方做一 個標誌,記得他,沒一 次讀時都注意;我們廉江人的普通話都是去聲一 般發不出來的,比如連續幾個高音的就混淆了,這樣我讀起來也很吃力。我就把單個畫出來單個單個的讀熟悉了,還有很多的不流利的文章我 是一 定不會放過的,我會努力的去讀,直到舌頭都抽筋了。有時候舌尖音突然轉到翹舌的,或者去聲的又轉爲陽平的。比如“此時此刻”真的很難。只能慢慢的去讀,慢慢的練,現在我已經馴服了他,也很好的知道了發音的技巧了。現在,擺在我面前的有變聲和命題發揮的 還不是很好。相信從前些日子的學習中得到經驗,以便更快的學習好。

相信通過努力,我是會通過普通話測試的。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7

此刻坐在這裏,心理非常的清楚,這是我第三次出現在普通話的考場上。爲了自己的理想,我從沒有放棄,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心理覺得很欣慰,學習普通話真的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情。

我是一個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從小在方言里長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土鄉言。直到進入初中之後,才慢慢的接觸到了普通話,那時,對於普通話的要求並不嚴格,也只有上語文課和政治課時,纔是全程的普通話。當時別提有多羨慕語文老師那口流利的普通話了,有時覺得能聽到他的聲音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進入高中後,才深深的體會到自己進入普通話學習的氛圍當中,尤其是有一個考證的要求。大一時一聽說可以報名,我就積極的報名練習了。每天早早的起牀晨讀作品,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在普通話課上朗讀時,老師無奈的笑了,說我還存在許多缺陷。那時,我很不服輸,又努力的攻讀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聽到老師誇我有很大的進步了。

通過前面兩次進入普通話考場的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學習普通話,不是隨口說說就可以說好的,也不是簡簡單單的讀讀就能進步的,而要講究學習方法。首先在讀作品或字詞的時候,要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好最先跟讀;再者在平時說話的時候要多注意,避免方言與普通話相混合發音;最後要注重說與寫的結合,在寫的文字要能用嘴複述出來。

現在越來越覺得,學習普通話讓我變得越來越細心了,修養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更爲我日後從事教師職業奠定了基礎。我想日後再來回想每一次進入普通話考場的情景,以及平時刻苦訓練的經歷,那會是我大學乃至一生都難以忘懷的記憶,也是我最珍貴的回憶。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8

以前只知道英語有四.六級考試,從來不知道有普通話考試,上了中專班才知道,畢業還要普通話過關考試呢.是呀,身爲一名教師,就必須用標準的普通話教書育人.

通過學習感受頗多,學習普通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方言較重的人來說,由於舌頭已經習慣了方言的發音,前鼻音和後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後音不分,俗讀音與普通話讀音更不一致.我在實踐中總結出幾點心得體會,在這裏拿出來同朋友們共享。

首先多聽、多說、多問,勤聽普通話廣播和收看新聞類節目,這類節目一般都是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通過經常性的收聽和收看,對學習普通話有很大的幫助,這是一種拓展的學習方法.平日裏我們不要錯過機會.

然後就是勤查字典.有些字,摸棱兩可就需要查查字典,(別嫌費事),把它的拼音弄清楚,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這樣才能發音準確。

最後一個比較深刻的體會就是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你也會受其感染.

通過學習普通話,使我受益匪淺。上課用普通話,課下交流也用普通話,自我感覺,我的普通話水平在不斷提高。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9

在全國推廣普通話的宣傳氛圍中,我校再次掀起了學習普通話的熱潮,辦公室裏隨處都能聽到老師們練習的聲音,到處都可見到老師們拿書津津有味看的情景。

首先,我認識到由於自己小時侯在接受教育的時候,由於地處鄉村,啓蒙老師發音不準,使我說的普通話,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在上師範的時候,我意識到了學說普通話的重要性,我努力學習,工作以後,教學中經常又有發錯聲調的情況,爲了不誤人子弟,我加強學習,參加了普通話的培訓班,通過學習,使我糾正了許多不到位的發音,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們堅持與同事之間的交流使用普通話,堅持與家人交流也使用普通話、在普通話的學習使用過程中,除了苦練,還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鑑。

1、教師之間互相練說。在同一辦公室,一位老師讀,其餘老師邊聽邊指出存在的錯誤。這樣,讓讀和聽的人都能加深印象,很快地記牢該讀音。如“撓,饒,擾”這三個字音,“逐”的發音,我始終弄不清楚,有一次我在辦公室練讀的時候讀錯,一個同事用我的錯誤讀音和我開了個玩笑,在說說笑笑的過程中,我對這些字讀音的記憶就刻骨銘心了。

2、師生互動。即老師在督促學生說普通話的同時,學生也督促老師,爲老師糾錯。這樣做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前,我班的學生在朗讀時不大注意平、翹舌音的區分,從我認識到師生互動這一舉措之後,我發現學生在朗讀時特別注意把音讀準。一次,我在講故事時,故意把“二”讀錯了,一個學生立即站起來說:“老師,你把‘二’讀錯了。”我當時表揚了這位同學,並感謝他敢於爲老師指出錯誤。就這樣,所有的學生更認真的聽故事了,也更認真的去尋找錯誤了、

3、親子練習。晚上,我在家裏練習讀單、雙音節詞。兒子聽我讀得很認真,興致勃勃地對我說:“媽媽,你讀得真好,我們來比賽吧。”我一聽就笑了,兒子也對說普通話產生了興趣,還想和我比一比,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嗎?於是,檯燈下,我們母子倆認真地讀着、聽着。看着孩子可愛的笑臉,我思忖着:我和兒子用普通話溝通是那樣自然,誰說普通話防礙表達?

4、錄音對照。這個方法也是我從兒子用復讀機學習英語受到的啓發。一天,兒子聽完英語磁帶後,用復讀機的跟讀功能在練習說英語,我立刻想到,這是練習說普通話的好方法,它可以及時發現自己在朗讀過程中的錯誤。還可以把自己朗讀的文章錄下來,可以從中發現好多不足之處、比如,語速,發音等等。

總之,說普通話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與責任,尤其作爲教師,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以前許多沒有學到的東西,增長了不少的知識、每一次的考試,無論是普通話的口試還是漢語拼音的書面測試,都讓我們從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可見,學習是我們終身受用的一項制度、是提高各項素質的一項很好的途經。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10

在沒有上語音課以前,我一直以爲自己的普通話還可以,但隨着一節一節語音課的進行,我才漸漸發現原來自己的普通話在很多方面存在的問題都太多太多。

對於老師,在老師給我們上第一堂課時,我就被老師那種獨特的氣質吸引住了,有時甚至會情不自禁的想我爲何如此幸運,會在這位老師的課堂上學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讓別的老師幫忙代課的,因爲她說:“讓其他老師幫忙代課,我實在不放心”。這可能讓不知情的人聽了會產生一定的誤會,但我覺得這既體現了老師對自己學生的負責也體現了她對自己的自信,我十分贊同和佩服老師的這種做法。

除了老師的人格魅力讓我欽佩外,老師的授課方式也特別值得我們肯定。記憶中,在課堂上老師很少笑,總是以一副嚴肅的表情面對我們,也對我們比較嚴格。可是奇怪的是這並沒有讓我有覺得反感,反而聽的特別認真。

在本期語音課中,老師完全沒有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她擁有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教學課件和方法,使人有種不願聽都不行的衝動。

第一,老師的課件做的特別好。頁面簡潔而優雅真可謂不媚不俗,課件的內容也相當全面實用,至少我是這樣認爲。因爲它展示的都是十分重要的知識,沒有泛泛而談的話外語。從第一章的“語音基礎知識”到最後一章的“兒化音”,老師講的課件內容都那麼的一絲不苟,完善而不冗雜,讓我覺得聽這堂課實在是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享受而非煎熬。

第二,老師特別注重我們的'正確發音方式。從氣息,開口,脣,舌等各個發音器官的部位進行給我們進行語音的糾正和標準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在發音器官部位上得到了很大的規範和改進,也學習到了一些正確的發音方式和技巧,同時更使我意識到自己在初學發音時很多地方都偷懶了,從而導致一直以來在語言發音上的惡性循環。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能在本期的語音課上得到及時的糾正。

第三,課堂語音練習。老師也很重視我們的課堂實踐練習,因爲老師明白學生們課後自覺練習是很沒有保證的。而且其練習方式也很注意側重點,很有針對性。比如對於方言音糾正,就找相應地方的同學來讀,這樣既糾正了同學們的方音,又給同學們做了方音示範;對於鼻邊音平翹舌等發音的練習,老師就會用一些相應的典型詞組、繞口令等讓我們練習;有時針對輕聲兒化音等發音的練習,老師又會用一些比較典型的段落、小故事等材料等等來讓大家得到一定的體驗和練習。總之,練習材料不僅簡單有趣而且典型,真的讓我感嘆。

第四,課間語音播放。老師也充分利用起我們的課間十分鐘,她在課間總會給我們播放一段十分鐘左右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讓我們在心靈上得到了充實,而且在糾正語音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課間的語音播放是不是要聽,完全有我們自己決定,但值得高興的是大多同學都在聽,相信如此輕鬆而愉悅的學習方式,實在讓人沒有理由拒絕吧。

第五,課後練習。在這一點上老師並沒有十分的強調,但我覺得如果是真的是認真聽了老師的課的同學,這課後的練習不用老師提醒,我們就已經會不自覺的要主動進行了。因爲既然學到的知識那麼有用而且實際,不運用都不可能呢。

說實話,在沒有開始寫這份心得體會時,我想真的沒什麼可以寫的。但當我執筆開始在紙上時,老師給我忙完了上課的一幅幅畫面就很自然地浮現在我眼前,內心還有一種很奇妙的激動。通過以上的總結,我猛然覺得吳老師真的太神奇了,那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多麼輕易自然的讓我深深地記住,讓我一想她就會有滔滔不絕的感慨,不僅僅只是不愧爲人師表,老師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那由內而外的氣質,甚或是其對工作的盡職盡責都可謂難得。

當然,每個人都不可能時十全十美的,可能因爲只是在課堂上才能和吳老師有所接觸,課堂上老師總是一副嚴肅表情,我常在想要是老師能多笑笑會更有親和力,那麼老師又會是另一種風格站在我們面前,應該授課效果也很好吧。

總之,我覺得本期的《普通話》課對於我個人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能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學習,我更是毫無意見了。通過本期的語音課的學習,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現在終於能分辨普通話的發音了,也能大致辨別的說話者普通話的水平,我很高興。但一想到自己的普通話二級甲等都還沒有過,心裏還是有點擔憂,很希望通過本期的語音課學習後,在下次的普通話測試中能順利通過。

一學期又轉眼即逝《普通話》課程也隨之告一段落,課程雖然不算多,但老師和老師給我們講的課,都讓我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不管是在做人還是語音知識方面都讓我很有收穫,終生受益。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11

上週末,我有幸參加了普通話培訓班。雖然短短的4天學習,卻有着別樣的體會。

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是我們所有炎黃子孫賴以交流、溝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語言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現代白話文爲語法規範的一種語言。一口字正腔圓的標準的普通話能給人一種美感,給人一種無窮的享受。

在上學的時候也學過普通話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認爲當時爲什麼沒有學好普通話有以下幾點

1、沒有反覆練習。課堂上講過多少就是多少,回宿舍沒有練習,在學習、生活中沒有應用,一開口就原形畢露了,也沒有意識要去糾正。

2、缺乏系統的歸納和積累。書本上歸納了一些東西,但有時候別人的總結的並不適合我們,只有自己領悟的東西最重要。

3、基本知識不牢固。一些死的概念、要求沒有掌握好,比如發音器官的控制、音節結構特點、語流音變,以至於有時候老師講到舌頭要放哪個部位都不知道該怎樣放,別人有不可能拿着你的舌頭亂擺。

通過兩天的學習我認爲要學好普通話,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有很大的提高:

(1)有恆心。學一門語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長時間的不間斷的練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難以學好的,因此我們要有恆心,堅持學習!

(2)安排專門時間學習普通話。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要注意安排一個學習計劃,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比如每天1小時,專門學習普通話。這是學習好普通話的時間保證。

(3)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話之間的對應關係。都將它們一一列出,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話詞彙對照表。這樣便於記憶和糾正方言的不規範讀音。這是對比學習法。

(4)跟普通話好的同學學習。多跟普通話說的好的同學交往,或在一起活動,寓學習於娛樂,在語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話水平。這是延伸學習法。

另外,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的。總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通過普通話的學習,使我受益非淺。

自我感覺,我的普通話水平在不斷提高。

語言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既能表達我們內心的想法,亦能掩飾它們;既能讚美他人,亦能貶斥他人;既能與人溝通交流,亦能拒人於千里之外。

我發誓要學好普通話不單單是因爲同學們的嘲笑,更多的是因爲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對普通話的喜愛。我個人認爲普通話是最有用的語言,它能幫助我們表達任何個觀點和看法,能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完美,它能讓我們結交到更多的朋友。

它不像英語那樣死板,它有變幻多樣的音調及語言表達形式。現今普通話變得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爲了最重要的國際交流語言之一,已經成功的由以前的“學好普通話,走遍中國都不怕”轉變到現今的“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語言是一種日積月累的東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信心與耐性。我相信只要我們平時多讀多聽,持之以恆,終有一天我們都能擁有一口流利而標準的普通話。

爲期三天的普通話培訓班學習結束了,這是第一期普通話骨幹教師培訓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雖然短短的幾天,但我卻覺得受益匪淺。作爲一名學員,我最深的感受是既辛苦又快樂,同時還被深深地感動着。辛苦在時間短、學習任務多又重;快樂在結識了朋友,能和朋友互相交流學習;感動在給我們上課的專家老師們那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12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代漢民族共同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通用語言。

開始說普通話不怎麼好,什麼語流音變、聲調、調值、兒化、輕聲都不懂,該翹舌的不翹舌,該送氣的不送氣,分不清z c s zh ch sh。特別是有些聲母和韻母的發音還不準確,比如受方言影響l和r、eng和en有時很難區別,由於自己平時根本不用普通語交流,所以有些字的音調已拿不準。說實話,初學普通話給我直觀的感覺就是我的舌頭很變扭,但是現在已經慢慢習慣了。

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

第一,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局部個別的發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爲爲止。

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則看到一個字後,就要暗暗的朗讀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

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若有不懂,定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爲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

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的。每天上課用普通話回答問題、下課同學們聊天的時候也要講普通話。早上的時候,見到老師用普通話問好。遇到不懂的請教老師或同學,把它牢牢記住。總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通過普通話的學習,使我受益非淺。自我感覺,我的普通話水平在不斷提高。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13

普通話是一門重要的交流方式,在中國各地由各地的語言特色,地方口音也千差萬別,講好普通話說好普通話,纔會在和別人交流中沒有語言障礙,纔會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意思。

要學好普通話,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第一,就是學好講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局部個別的方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爲止。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後,就是暗暗的朗誦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若有不懂,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爲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第四,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一字一字、一詞一詞、一句一句、一頁一頁地朗讀,極爲有效。

在上大學後,我經常練習普通話,和同學老師交流幾乎全是普通話,我還經常聽廣播,看新聞,這裏全是標準的普通話。我是北方人,濃重的地方口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不在乎這些,我堅信只要自己多加練習,好好的認認真真的讀好每一個字詞,說好每一個字詞,就可以克服。 在大學裏我們還開設了普通話課程,老師叫我們如何發音,教我們如何以正確的口型、正確的音調來發音。 我們經常分組練習,來互相糾正自己的發音錯誤。我還經常和老師交流。讓老師指出我的發音錯誤,然後我在課下經常反覆的練習。

我還經常到圖書館看相關的普通話書籍,看拼音等等來發現自己的錯誤,每當自己讀錯一個字詞時候我總會記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然後用休息時間來看幾遍鞏固一下,當下一次遇到的時候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另外,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到感染。總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大學,學習普通話的體會

通過普通話的學習,使我受益非淺。上課用普通話,課下與學生交流也儘量用普通話,自我感覺我的普通話水平在不斷提高。 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努力就會有驚喜在等着你。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14

在我還沒上大學之前,總以爲普通話是很容易講的,也一直以爲自己的普通話講得不錯,學習普通話的體會。可是來了我們學校之後,才發現講普通話並不如想象中的容易。一直以來,都聽說,我們廣東人講普通話是最難聽的,可我一直都不這麼認爲,我覺得普通話不都是這樣的口音嗎?可是上了普通話訓練課之後,聽到老師們標準的口音,我才知道錯了,我們以前說的普通話太蹩腳了。

我知道,講好普通話對一個師範生來說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從大一開始就有意識的練習普通話。不過要練好真的不容易,特別是對我們廣東人來說。但我相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堅持,肯花功夫,就一定可以講好。

爲了練好普通話,我爲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除了上訓練課以外,每天早上七點鐘我就在校園的草地上練習發音,從最簡單的發音練起,遇到不懂的或者不確定的就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幸好我的鄉音不是特別濃,糾正的時候就不會太難。但是,有時候爲了發準一個音真的很費勁。不斷的練習,經常練到嘴巴疼,舌頭髮硬,甚至抽筋。

上教師口語課的時候,老師教過我們口腔操,於是我幾乎每天都堅持練。後來習慣了,發音咬字真的準確了很多。練完發音,接着讀單字、詞語還有短文。在普通話測試中,最重要最難得是說話部分。我們的普通話書提供了三十個題目給我們,爲了在測試中不至於沒話講或者講走音,我要求自己把每個話題都寫一下。不過由於時間安排的不好,這三十個話題我在一個月之前纔開始寫提綱。原本我以爲這麼短的文章應該很快就可以寫完的,誰知道,我幾乎掙扎了一個月才把它們弄完。弄得我筋疲力盡啊。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有了一點進步,但是一個假期下來就又打回原形了。爲什麼呢?因爲我在學校的時候都是用普通話跟同學、老師們交流的,但一放假不可能再講普通話了,在家鄉肯定是講家鄉話了,所以假期結束的時候我又得重新適應普通話的環境了。就這樣通過反反覆覆的學習、強化,和不斷的努力後,我的普通話水平終於有了提高。

普通話學習心得體會15

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是我們所有炎黃子孫賴以交流、溝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語言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現代白話文爲語法規範的一種語言。一口字正腔圓的標準的普通話能給人一種美感,給人一種無窮的享受。

學好普通話,說難不難,說不難還真有點兒難呢!記得在小學一年級時,天天讀a、o、e,想不到這對我們後來學好普通話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呀。可以想象,拼音不過關,想讀好說好普通話是何其之難,簡直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學好普通話極爲重要,不然的話,就不能把你正確的意思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有這麼一個故事,叫鄉村麪館。說的是在一個偏僻的農村,一個遊人路過,因爲肚子很餓了就走進一家麪館,說“有什麼好吃的,快燒一點,我吃了要趕路。”可這家小麪館由於有特殊原因今天不營業,所以回答說:“咪——”意思是“沒有”而這個遊客聽成了是面,他想“面也行”,就點點頭坐在那兒等了。過了好一會兒,不見有動靜,就火了,說:“麪條,快,怕我不付錢嗎?”店裏人說“洞國咪——”意思爲“和你講,沒有”,一個說:“冬瓜面也可以,爲什麼不給我去燒?!”一個說:“咪就咪,吵啊咪——”意思是:沒有就是沒有,爭吵也沒有。一個說:“還有炒麪,爲什麼不早說?”。說這樣,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意思,現在是越扯越遠了。(本故事說詳細點,時間就沒有問題)

要學好普通話,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第一,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局部個別的方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爲止。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後,就是暗暗地朗誦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若有不懂,定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爲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第四,純屬我個人的經驗,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一字一字、一詞一詞、一句一句、一頁一頁地朗讀,極爲有效。從這裏,我受益不淺。第五,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的。只要我們大家一齊努力,同心攜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使她真正成爲我國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語言、通用語言。

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爲了大力提高全園教職工的普通話水平,爲了迎接省普通話的測試評估工作,園領導組織開展了全園老師的普通話培訓與測試。

本學期,我園再次掀起了學習普通話的熱潮,辦公室裏隨處都能聽到老師練習的聲音,到處都可見老師們拿書津津有味看的情景。我在練習過程中發覺,除了苦練,還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鑑。

(一)學習過程中的體會

第一,教師之間互相練說。在同一辦公室,一位老師讀,其餘老師邊聽邊指出存在的錯誤。這樣,讓讀和聽的人都能加深印象,很快地記牢該讀音

。如'撓,饒,擾"這三個字音,"逐"的發音,我始終弄不清楚,有一次我在辦公室練讀的時候讀錯,一個同事用我的錯誤讀音和我開了個玩笑,在說說笑笑的過程中,我對這些個字讀音的記憶就刻骨銘心了。

第二,師幼互動。即老師在督促幼兒說普通話的同時,幼兒也督促老師,爲教師糾錯。這樣做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前,我班的小朋友在朗讀時不大注意平、翹舌音的區分,從我認識到師幼互動這一舉措之後,我發現小朋友在朗讀時特別注意把音讀準。一次,我在講故事時,故意把"知道"的"知"讀成了平舌音,一個小朋友立即站起來說:"老師,你把‘知’讀錯了。"我當時表揚了這位小朋友,並感謝他敢於爲老師指出錯誤。就這樣,所有的小朋友更認真的聽故事了,也更認真的去尋找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