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76W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1

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電影演繹的就是一位爸爸在衆人不解甚至嘲諷下培養自己的兩個女兒走上體育競技——摔跤運動之路的故事,當然這是真人真事。

這是印度影星“阿米爾·汗”主演的一部據說在全球口碑都炸裂的片子,在豆瓣影評上得分盡然是9.8分。整個片子雖然情節簡單但是發展很是緊湊,動作場面拍的也是精彩的扣人心絃,雖然知道結果但是心情依然被鏡頭牽着不忍離開。

作爲一位爸爸看後,在感動父女的堅持中確實又一次很好的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內心,再次感受到了爸爸的力量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相信每位爸爸都有自己的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往往是還沒有實現或者已經沒有實現的可能,這是命運的殘酷,在家庭裏這些爸爸想讓自己的孩子繼續這個夢想也是人之常情,在現實中爸爸的這種期望要是處理的不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傷害,劇中演繹的正是這樣按照自己的理想爲孩子設計和安排人生的爸爸。當然劇中結果是非常的好,即圓了爸爸的夢也造就了孩子,真是皆大歡喜。感慨之餘,還是應該好好的思索一下如何在熒幕下去借鑑。

首先,爸爸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作爲家庭頂樑柱時,哪些該放棄哪些該繼續,同時也很清晰自已的孩子有怎樣的性格和能力。劇中爸爸悲情埋葬自己夢想,徹底息心後,當看到自己的兩個女兒具有“能打善戰”的秉性時,在燃起自己心底夢想煥發出巨大力量的同時,毅然決定突破社會侷限想盡一切辦法引導女兒走上職業摔跤之路,當然他也是一位負責的爸爸,他也怕走眼,耽誤了孩子,因此和妻子約定了一年的觀察期,這裏也要感謝媽媽的支持。

其次,目標一旦確定,無論從心理上和行動上都不會動搖,哪怕是前進路上佈滿荊棘也要去克服,沒錢給孩子買運動衣、沒錢提供高熱量食物、沒錢置辦訓練器材,除了家人沒有外部的支持,甚至在女兒不理解想放棄時,爸爸都是沒有條件那麼就創造條件去解決。爸爸一路的堅定產生出的定力強大到克服了別人都認爲的那些不可能。

第三,全然的沉浸在與女兒一同成長的過程中,用爸爸強大的內心力量包容和承載一切,忍他人之不能忍,受他人之不能受,然後在靜中用智慧爲孩子爲家庭營造出一個穩如磐石的環境氛圍,傳遞出只要爸爸在,一切都沒有問題,當然要做到這點爸爸是在背後默默付出了他的全部。

中國傳統文化《大學》針對成人的修爲,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段話的明示,由“阿米爾。汗”在劇中給予了淋淋盡致的展示,這應該是兩個文明古國在人生修煉上的一次互相致敬。

爲了幫助孩子實現人生目標,爸爸用關愛、不放棄甚至威嚴包裹孩子,然後助其發揮出最大潛能,爲個人爲社會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爸爸擁有的“止、定、靜、安、慮”的能力,使其在充分知曉自己所能和孩子能力的基礎上,用篤定、用平靜、用信念、用籌劃一步一步做着萌發孩子天性的有效陪伴。這完全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人的成長就是要認識事務本來面目和客觀發展規律,然後事有始終,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個過程中,爸爸教女兒在技巧上的以逸待勞、防守反擊、聲東擊西這些技時都暗含了符合道的痕跡。

片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當爸爸被人暗算不能現場指揮時,爸爸那早早爲孩子種下的“不能總靠別人,你自己可以”的心錨在最後的關鍵時刻發揮出了絕地反擊的作用,同時也完成了孩子心理上的蛻變,從此可以放開爸爸保護的手而自立自爲的前行了。看着孩子揹負着自己的使命安全遠離的背影,一定是天下爸爸們共同的願望

“阿米爾·汗”是位出色的演員,他主演的片子有《三傻大腦寶萊塢》、《我的個神啊》和《地球上的星星》等,這些片子有追問人精神境界的,也有如何應對現實生活的,更有對社會不公的關注,真是出世與入世相得益彰。他曾說“我想去治癒大衆。”汗在印度做出了很多社會的貢獻。我不知道他治癒了多少印度大衆,但是這部電影確實給我上了一堂課,那就是“學習吧爸爸”,爲了營建和諧溫馨的家園和助力孩子成長,爸爸們一定要學習了,一定要好好修煉了。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2

週末看了《摔跤吧!爸爸》 ,看完之後唯一的感受是還想再看一遍,確實拍的太好了!

影片以兩個印度鄉村少女從小被父親逼着苦練摔跤,並最終奪得英聯邦摔跤比賽金牌的成長經歷爲主線,融合了印度式風情元素,蜻蜓點水地影射了印度農村貧困、體育官員腐 敗無能、女性飽受歧視等社會現狀,是一部有笑點更有淚點的勵志電影

這部電影感人之處頗多。

有一種愛叫父親

電影裏的爸爸在意外發現兩個女兒具備摔跤天賦後,不顧妻子反對和村裏人的冷嘲熱諷,更不顧女兒的苦苦哀求,逼着兩個女兒練習摔跤。

爲此,他逼着女兒早上五點起牀鍛鍊,剪掉了女兒心愛的長髮,家裏一貧如洗也毅然給女兒買雞肉吃。

家長式獨裁暴政引發了女兒的逆反心理,她們偷偷參加一個好友的婚禮,被父親抓住後,吉塔向新娘哭訴“怎麼會有這樣的父親?逼着我們像男孩一樣練習摔跤,每天都要早起鍛鍊,還剪掉了我們的頭髮。”

而新娘卻是哭着回道:“其實我更羨慕你們有這樣的父親,他爲你們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如果你們不練習摔跤,就會和我一樣,十四歲就會被迫出嫁,嫁給一個不認識的男人,然後不停地生孩子,終日有做不完的家務。”

新娘的話揭開了父親專制的面紗,兩個女兒徹底明白了,現實是殘酷的,印度的農村少女,沒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而她們的父親,卻在竭盡所能爲她們爭取,即便村裏所有人都冷嘲熱諷也要這樣做!這就是她們的父親!

父親或許是世上最難的職業,因爲這個職業需要毒手佛心。子女年幼時候,對社會的殘酷認識缺乏,靠他們自身的意識很難認識到人生的艱難。對子女專制、剝奪他們童年快樂,逼迫他們不斷學習、努力,是因爲只有拼命努力,才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擁有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這就是父親對子女的愛!

“讓人們記住你。”

在英聯邦運動會裏,每一場比賽前吉塔都要請教父親如何打,採取什麼戰術。

決賽前一晚,吉塔再次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父親卻僅僅告訴她:“讓人們記住你!因爲你不僅僅是爲自己比賽,更是代表印度成千上萬的少女。只有金牌纔會讓國歌奏響,纔會成爲印度人的榜樣,纔會告訴人們女子一樣可以爲國家爭得榮耀,而銀牌不久就會被人遺忘。”

決賽環節,父親被吉塔的教練使計關在一間辦公室,父親不在現場觀賽讓吉塔有些不安。儘管吉塔一度接近勝利,卻隨後被對手步步緊逼,到決賽最後二十秒,吉塔落後對手四分。此時對手只需拖延時間就能勝利,吉塔要得到勝利已經需要奇蹟才行,氣氛緊張的連電影院的觀衆都不約而同屏住呼吸。

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連妹妹巴比塔都要閉上眼睛、不忍看到姐姐痛失金牌的時候,吉塔爆發出了渾身的力量,以一個漂亮的假動作,趁對手不備繞到對手身後,在最後時刻以奇蹟般的抱摔動作得到五分,比分反超,比賽結束。

父親的話得到了驗證,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激勵了無數印度少女,更多的女子開始練習摔跤,她們的命運由此改變。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容易得到的

吉塔和巴比塔從練習摔跤第一天起,她們就要早上五點起牀開始一天的鍛鍊。力量不夠,就要和男子比,一開始連瘦弱的堂兄都能輕而易舉地把兩個妹妹摔倒在地。吉塔和巴比塔只能更加刻苦地練習,終於有一天不僅堂兄不再是她們的對手,她們甚至能和邦裏的男子摔跤手一較高下。

吉塔贏得全國冠軍後,按照慣例進入國家體育學院。脫離父親的高壓,吉塔獲得了自由。她重新理起長髮,和隊友一起逛街、看電影、喝咖啡,每天鍛鍊時間也由五點延遲到了七點……

結果顯而易見,連續幾次國際比賽,吉塔都遭到慘敗,首輪比賽就被淘汰。

當然故事反轉很快,吉塔向父親哭訴,父親來了,吉塔重新剪短了頭髮,每天五點起牀鍛鍊……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容易得到的。

按部就班地參加訓練,休閒時候和朋友一起逛街、看電影、喝咖啡,這些或許沒有錯。只是要贏得世界冠軍,這樣做不行。因爲那些對手也想得到世界冠軍,你在逛街的時候,她們正在拼命練習。沒有異於常人的付出,怎麼比對手更強、站在世界之巔?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3

自打辦了家附近影院的觀影卡,休假貪睡的壞習慣就跟我無緣了。基本保證每週六去看一場早場電影,也算放鬆,也算學習。時光短暫,莫虛度。不是有句調侃的話說:“百年之後要睡千年的”。所以,少睡點兒覺,多幹點兒有益身心的事情,纔是正道,看早場電影就是其中之一。好的電影總能帶給人別樣的體會,要麼使人身心愉悅收穫快樂,要麼使人淨化心靈有所感悟。剛剛看過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就是一部兩者兼具的口碑佳作。

主演阿米爾.汗,印度國寶級演員。如果對這個名字陌生的話,相信他過去的兩部優秀作品你一定不陌生:《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帥氣小夥兒蘭徹,《我的個神啊》中的外星來客P.K。在最新影片中,他搖身又變爲一個敢於挑戰傳統觀念的嚴父,一位在女兒身上執着打造自己夢想的市井小人物。與以往的印度電影一樣,該片少不了歌舞,少不了勵志奮鬥,少不了圓滿結局。看到結尾才知這並非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一個真實發生在印度小村莊的父女奮鬥史。

領悟、覺醒,爲夢想要突破世俗的重重壁壘時,常規的狀態一直都是:一部分人永遠負責做自己,一部分人永遠負責冷嘲熱諷說閒話。英雄都是孤獨的,敢於活的與衆不同,就必須承受得住別人無法承受的嘲諷和異樣的眼光,有多少壓力和艱難,纔會有多少回報和收穫。

女兒吉塔和巴比塔最初不理解父親的做法,把她們的父親比做暴君,還實施了種種反抗。同是花樣年華,當她們的朋友遵照印度鄉村傳統,爲減輕家庭負擔,14就被迫嫁爲人婦,開始她一潭死水一成不變的家庭主婦生活時。通過朋友無奈的眼淚,她們才明白父親的苦衷。

她們的父親年少時爲了生活所迫,不得不接受現實的安排,碌碌無爲的結婚生子。可夢想的種子一直埋在心底未曾放棄。生活給了他再多的艱難,再多的不如心願,他始終爲追尋夢想而努力。反觀到我們大多數人,往往未開啓夢想,就已舉旗投降。爲了自己的心願,爲了女兒的未來,這位剛強的父親奮勇直前,忍受世人的嘲笑,敢於與世俗和傳統抗爭。將一切不可能變爲可能:村子裏不可能有女摔跤手,我不管,任你們瘋言瘋語,指指點點,我就是要培養我的女兒成爲最優秀的摔跤手;摔跤場只允許男孩進入,我不管,我就是要給女兒爭取入場的權力,我就是有信心我的女兒有“巾幗不讓鬚眉”的能力。過往的種種困難,也都是父親一一解決,只要爲了夢想,一切都不是問題。

覺悟之後的吉塔和巴比塔,拋棄了做傳統女性的想法,承繼了父親的夢想,開啓了她們多彩,有價值人生。相繼都取得了邦冠軍、全國冠軍,進入國家隊。吉塔最終還在父親的不懈教導下取得了世界冠軍。

一部主色調本該暖心、幽默、勵志的片子,除了影片本該有的特色外,卻幾度讓人有落淚的衝動。面對質疑,父親不爲外界所擾,堅持給姐妹倆訓練時的偉岸形象出現時;爲去除長髮干擾,清晨減掉姐妹倆作爲女性特徵的長髮,剪動、發落,吉塔絕望落淚時;在只有男孩的摔跤場,經過惡鬥取得勝利,裁判舉起已是灰頭土臉的吉塔的手臂時;在爲女兒與體制內國家體校的不公進行抗爭,父親含淚舉起並一頁頁翻過悉心珍藏的女兒所取得的榮譽時。太多讓人因愛而產生感動的片斷不能一一歷數。

影片快結束時,有一個父女對話的場景,揭示了影片的主旨。在決賽的前一晚,父親對吉塔說,只有你取得了勝利,你纔將作爲榜樣被人們永遠記住,你才能通過自己改變印度所有本來註定要與鍋碗瓢盆,相夫教子過一生女孩兒的命運!哇,這一番話,又觸動了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又讓人熱淚盈眶!

用愛心、努力和熱情去澆灌希望。當結尾振奮人心且歡快的音樂響起時,我還沉浸在那個真實勵志的故事中不忍離場。印度女性的自由獨立更爲難得,當她們都爲了夢想執着追求時,身爲開放包容環境中的中國女性有什麼理由說自己只能遵從於命運的安排,而別無他法?

一部好劇,推薦你去看,定會不負期待!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4

“你是我的驕傲!”

這是電影《摔跤吧,爸爸》最後一句對白,我被深深地打動了,它凝聚着幾十年的父愛。男主角馬哈維亞,以前是一個摔跤王,因爲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摔跤。他有一個夢想,期望生一個男孩,並把它培養成世界冠軍。他儘管用了各種生男孩的“祕決”,但是無法迴天,一連生了四個女孩。在絕望中,他無意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打架”天份,就把女兒當成男孩進行嚴格的而殘酷的訓練和比賽。大女兒吉塔由於全部忘記了父親所教的技術,經歷了多次失敗後,在父親的鼓勵、指導下,過五閃斬六將,最終嬴得了英聯邦55公斤級的摔跤比賽冠軍,父親就對女兒說了這句話。

我對男主角的主角十分熟悉,感覺他有我父親的身影。他期望女兒實現他的冠軍夢,所以對兩個女兒個性狠。每一天凌晨5點,他就帶她們魔鬼訓練。女兒因爲累而找各種放棄的理由,父親乾脆把女兒秀麗的長髮前掉。女兒自作主張休息一天,卻被父親嚴厲責備……我的父親也是一樣的,事事嚴格要求。

我寫作業最講究的是“快”,有時寫得又亂又髒。父親檢查後,不高興的叫我重寫,要求書寫規範,有條理。我不情願地重寫,可還是沒有到達要求,只是比頭一回好一點。爸爸生氣了:“亂七八糟的,就算寫對也沒有用,老師批改時看不清楚,直接紅筆‘KO’,那你不是白寫嗎?平時不嚴格,就不會有進步”父親將作業本子拿到廚房當柴燒了。這火燒到我的心裏,我最後懂得了什麼是嚴厲的父愛。從那開始,我就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

父親不僅僅在學習上對我嚴厲,而且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如此。

週末,老師給我一個任務:下週一在國旗下講話《珍愛生命,嚴防溺水,交通安全》。我準備好了稿子,以爲就大功告成了,就玩週日的半小時電腦遊戲。父親看過稿子後,讓我修改。幾分種後,我還沉迷在遊戲中,父親不由分說就強制關了電腦。我在難過中修改,朗誦了5次。父親說:“在全校師生面前,讀得沒有波浪起伏,沒有情感變化,誰會認真聽呢?誰又會被你的話打動而珍愛生命呢?”原先父親不止是要我完成講話的任務而已了。

週一的早上升旗時間下起了雨,老師讓我在樓道下演講,動情、傷感、激勵,不同的語調傳到了每一個教室。老師表揚了我:“老師十分認真聽,同學們也聽得很動情。如果參加玉州區比賽,肯定得特等獎。”

沒有馬哈維亞的嚴厲,就沒有吉塔的世界冠軍;沒有父親的嚴格要求,就沒我這天的“驕傲”。

說實話,這部電影裏開頭部分的阿米爾汗我是不喜歡的。大概是太接近現實的緣故吧。,典型的中國式父母。

將自己的'心願強加於孩子,所採用的教育方式也簡單粗暴。比如:在兩個女兒抱怨在泥地裏摔跤讓她們頭上都長了蝨子的時候,爸爸的做法是將兩個女兒的頭髮剪了。所幸,劇中的爸爸確實在摔跤方面有天賦,對兩個孩子的指導和訓練是正確的,而兩個孩子也遺傳了爸爸的摔跤基因。

我不敢想,如果爸爸一直以來的訓練方式確實有問題,或者一開始爸爸對女兒天賦的判斷就是錯誤的話,結局會怎樣呢。

從故事所在的大環境——印度這個角度所考量的話,這個爸爸還是讓我敬佩與感激的。

影片中有兩次突出的父女之間的衝突與和解。

第一次:爸爸將摔跤的心願強加於女兒,並且逼迫她們進行高強度訓練,在身體與心理上都承受巨大壓力,在一次女兒去參加親戚婚禮的時候衝突爆發。這次衝突着重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爸爸要逼迫兩個女兒摔跤。在那樣的環境下,摔跤是爸爸所能爲她們創造的唯一實現其自身價值的道路,唯一能讓她們的命運有所不同的辦法。否則,她們就只能在懵懵懂懂的時候就早早結婚,從此圍着老公孩子轉,生命就在竈臺上耗盡。

第二次:在大女兒去了體育學院之後。面對不一樣的訓練方法,生活方式,和更廣闊的世界,女兒從內心生出了對爸爸的蔑視和反叛。這其實是女兒想要獲得爸爸肯定的另一種方式。以前通過聽爸爸的話來獲得認可,現在通過展現自己,在爸爸面前展現一個我比你更厲害更了不起的自己,從而獲得認可。當然,薑還是老的辣。女兒的自以爲是使得自己在世界大賽中落敗。這次的失敗讓她反省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稚嫩,從而達成了父女之間的又一次和解。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5

對於這部電影基本都是哭着看完的。有無數個讓我感動的瞬間,看完一遍再來回想,這些瞬間都是屬於那種對愛和自由的嚮往和追求。因此深深地打動了觀影人的心,贏得了我們無數的眼淚。

電影裏,爸爸對祖國的愛,想象中印度在摔跤爭得冠軍後在場地響起國歌的場景,一直讓他致力於他所從事的摔跤教練一行,並寄希望於他的兒子能練習摔跤完成他的理想。老天真的就像在開玩笑般地一連贈予他四個女兒。他意志消沉,幻想磨滅,忙於生計,步入中年發福期並最終默默地把曾經摔跤獲得的榮譽一一從牆上放進了箱子裏。看到這裏,不免想到了生活有時候的殘忍,它總不會讓人輕易地達到自己追尋的理想,有時候甚至就像向在和你作對,挑戰你的耐心,磨鍊你的意志。可是生活又總會昭示於你希望,在所有的門關閉的時候會給你打開一扇窗,這個機會讓你在萬般折磨之後變得欣喜若狂,感恩戴德般地重新正視你的人生。在男孩子家長找上門來,職責他的兩個女兒打架大打出手時,爸爸卻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女兒也同樣繼承到了父親摔跤技能的遺傳,他後悔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女孩子也能摔跤呢。於是,他從那時候起開始規劃女兒們的摔跤訓練計劃。

有一幕,我記得媽媽在電影裏說到,你確定你的夢想就應該由她們來執行嗎?她們可是女孩子,村裏的人會怎麼看?在那麼一瞬,我也覺得爸爸的魔鬼訓練對於在小村裏生活的女孩子過於嚴苛,甚至在女兒們的哀求下仍舊將她們的長髮剪掉。變得與衆不同的她們只能弓背低頭地從嘲笑的人羣中行走。是啊,你確定這也是孩子們的想要的嗎?最棒的釋懷是爸爸給了這段訓練一個期限-一年;而印度的國情是,村裏習俗是女孩子就該做家務,讓父母包辦婚姻給嫁出去以此來減輕家庭負擔。帶着父親的愛,擔負着父親殷切的希望和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最終讓她們回到了正軌,並且geeta在首次摔跤比賽中對抗男孩子失敗後,還主動要求參加下場比賽的時候,我們大家從她的堅韌中看到了,是的,她有這個潛質,這個期限一年肯定會延長。

後來,是一場分離,爸爸的失落和不捨。女兒的新訓練是一場傳統和先進的對抗。新的教練、先進的訓練設備和訓練理念,大城市的種種新奇讓女兒開始摒棄自己最初的熱情,對於贏、對於爲父親爭得榮譽、對於爲自己女兒身抗爭的那種勁兒都變得不那種重要,她對妹妹說道:你有什麼資格來指責我,我只是輸了一場比賽。

只講究技巧和教練提倡的策略讓geeta敗得一塌塗地。當她在電話裏只說了一個對不起留下一連串的哭聲的時候,爸爸在即便再生氣geeta否定自己的訓練,卻都在女兒淚崩的那一刻變得柔和慈詳。話不多的他,決定馬上前往女兒學校所在地自己租房仍然堅持訓練女兒。女兒開始更加信任父親,在後面的比賽中突出重圍獲得一次次勝利而最終拿到國際賽印度的首次冠軍。

是的,在體育競技類比賽當中,技巧和策略固然重要,可是還有一項不能忽略的是情感因素。是爸爸帶來的自信,是爸爸的智慧和經驗讓女兒迅速成長。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動物,沒有獵豹跑得快,沒能像鳥兒一樣能飛,但是人會用腦子,所以人才能變得爲所有動物的主宰。運動員光有強壯的身軀和熟練的技巧也不夠,還要動腦子。而最後geeta在爲國爭光,爲所有印度女孩子而戰,爲自己父親的夢想,她變得果敢和堅定。在平時爸爸對她的訓練中她漸漸地變得冷靜,耐心,讓理性戰勝了情緒,最終從哪跌倒她從哪怕了起來。這種逆襲無不讓人看得大快人心。

訓練不僅是技巧,是愛包圍着的經驗和智慧的傳遞。爸爸纔是真切地爲女兒着想,一幀一秒的分析對手視頻;在女兒結束比賽並沒有衝到鎂光燈下而是繼續坐着觀察女兒即將面對的.對手,這都是真真切切的愛。當愛打着功利心的時候,它纔會那麼的虛僞。所以,這部電影感動了很多人,因爲我們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需要那麼真切地愛,不僅來自父母來自手足也來自愛人來自朋友。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6

首先感謝小時候看過的印度電影留下的好印象,讓我敏銳地覺得這部電影會很好看,從而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電影《摔跤吧,爸爸》,真的很好看。

其次,道歉我忙碌的工作和以此爲藉口的懶惰成性,讓我將這篇觀後感拖至現在才成,但願在衆多影評中,他不是最糟的一篇。

個人認爲,這部印度電影於我的啓示有三點。

第一,阿米爾汗是個好父親,不管是在對待連生四個女兒的妻子,還是對待女兒們,他都不失爲慈父。影片中沒有中國電影常見的對生了多個女孩的妻子的輕視怠慢鏡頭,也沒有男主人公以此爲藉口的不務正業消沉頹廢之相。相反,他愛妻女,一直陪伴在她們身邊,不管是在貧窮的家庭生活中,還是在兩個女兒獲得冠軍成名後,他一直都是父愛在場,從不缺席。就這一點足以讓我羨慕不已。中國的孩子多是"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觀賞,爸爸瀟灑得跟單身小夥似的",這種"單親式"的家庭教育讓多少孩子喪失了享受父愛的機會,也讓多少父親失去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怪不得許多家庭,孩子成年後與父親有很深的隔閡,有的還相當冷酷,這不能不說是長期缺乏父愛的結果。

其實,多項研究已經表明,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促進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人格,作用巨大,好處多多。但好處再多都不抵許多人以"賺錢養家"爲由拒絕承擔父親的職責,中國的許多父親都是徒有虛名,名不副實的,無權選擇父親的孩子,只好自認倒黴了。但這部電影中的爸爸卻是才德堪配父親一職的:發現女兒的天賦後,他親自訓練,挖坑、陪練、買雞肉、申請幫助、陪賽,無論從物質還是精神,從訓練還是成長,可以說做得很到位。中國的許多父親,真的需要好好進修學習一下父親的程,如果可以,請以影片中的爸爸爲榜樣吧。

第二,也許是職業病的緣故,每看一部電影,總會格物致知,注意到教育意義這一塊。看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從這部電影中,我更多看到的是家庭教育和學校社會教育的衝突。父親的訓練方法和國家體育學院教練的教法在吉塔身上碰撞了,衝突了,認爲教練的新方法很有用,而父親的老方法過時了,吉塔將不認可新教法的父親摔得灰頭土臉一敗塗地。可與此同時,她在一系列比賽中也接連失利,迷惘的她也開始反思,終於在妹妹芭比塔的勸說下,吉塔給父親打電話"討教"失敗的原因。這些,多麼像————

父母辛苦教育孩子十幾年,要聽話、善良、做到與人爲善,友愛他人,不要惹是生非。可是到了社會上,十幾年的良善教育不敵現實中欺詐、冷漠、投機取巧所得的一次實惠。

家庭教育孩子做事要踏實有條不紊,不要奇思幻想耍奸溜滑,但學校社會教育卻鼓勵學生要大膽想象刪繁就簡,結果,造就了越越多不知何去何從難以抉擇的迷茫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凡事要服從內心的召喚和意願,但學校和社會教育卻要求學生接受現實,以"大局"爲重,結果放眼四周,多是迫於現實愁容滿面的"迫不得已"者……

凡此種種,不一例舉。家庭教育的溫和性理想性,在學校和社會教育的現實性面前一度被擊得粉碎。但人人走過一段彎路,經過一段"鼻青臉腫"的時期後,就又都會重新迴歸家庭教育所傳授的模式中,老老實實一步一步走,慢點卻安全,心也安穩,這就是爲什麼人人都經歷了家庭教育的反叛後,又會最後重新回到家庭教育模式,並且還把自己曾反對的家庭教育繼續傳授給下一代的原因,人生百態的許多經驗教訓,總是要經過一次後纔會得出最佳答案。人生,大抵如此吧。

最後,我想說,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名字,樸素明瞭,卻又意義多重。簡簡單單的五個字《摔跤吧,爸爸》,把女兒對父親的反叛、無奈、抗拒、接受、主動邀請各層意思都表達出了,也成爲貫穿整部電影的主題詞。比起那些名字華美內容不實的影視劇,這部電影無疑更接地氣,更貼近生活本質!其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歡樂可頌?尤其是不用操心生計只管談情說愛的歡樂更是少而又甚,多數還不是掙扎在生活殘酷的本質裏欲罷不能?

以上,就是我觀看這部電影后的所思所感,但願拋磚引玉,求得方家指教。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7

《摔跤吧,爸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爲女子摔跤冠軍的勵志故事。在電影中,既有青春勵志元素,又有父女情深元素,更有爲國爲家的情懷,甚至還有爭取女性獨立的元素。在衆多元素中,任一元素都能夠成爲一部精彩地電影故事。在尼特什.提瓦瑞的導演之下,衆多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故事不但具有勵志效果,更有相當的內涵深度。

對於電影的衆多元素和內涵,已經有很多影評人和專家進行了深刻解讀,個人也不願拾人牙慧,錦上添花。換個角度,我們就能夠從電影故事中得到電影對人生意義的解讀。

人都有理想,想當醫生、當老師、當科學家。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能夠夢想成真的畢竟還是少數,甚至大學畢業能夠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也爲數不多。一方面是個人條件所限,另一方面是缺少正確的引導。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發現自己的兩個女兒具備摔跤潛質的時候,欣喜若狂,頂着世俗的壓力,毅然決然地讓兩個女兒從事摔跤運動。這在當時的印度是絕無僅有的,是要被鄰居們嘲笑的。果不其然,不但村民恥笑,女兒的同學也投來異樣的目光。在這個階段,兩個女兒對摔跤運動是抗拒的,甚至採取了各種措施企圖矇混過關,但最終在父親的管束下繼續鍛鍊。對於這個階段,很多人認爲是所謂的"父權主義"在作怪。在我看來,這是正當的、恰如其分的行爲。"養不教、父之過"。子女能否成才,關鍵要看父母的態度。放之、任之、由之,勢必將一棵參天大樹培養成歪歪扭扭的小樹。所以,在人生的初級階段,有一個懂得發掘才能的人生導師極其重要。在這階段的訓練,完全是被動的,甚至消極的,但卻是必須的。

電影中,當兩個女兒真正理解父親時,消極被動的情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發自願的訓練和學習。人,就是這樣,一旦內心的動力被激發,便會產生無窮的動力,強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成爲推向成功的內生動力,源源不斷,雖百苦而不覺。在大女兒吉塔首次作戰失利的時候,雖然贏得了人們的敬重,但失敗始終成爲縈繞在吉塔心中的陰影。對於下一場戰鬥,吉塔其充滿期待的,期待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證明實力。果然,吉塔不負衆望,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屢戰屢勝,一路殺過去,成爲全國冠軍。對於我們來講,無論做什麼,是親力親爲還是領導他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內心的那團火焰,讓目標和激情緊密結合,才能踏上成功之路。

當吉塔到國家級訓練中心訓練時,一切都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燈紅酒綠的誘惑不斷腐蝕着吉塔的心,甚至教練的訓練方法也都與父親的教育大相徑庭。吉塔沒能抵制住誘惑,訓練放鬆了,風格改變了,比賽成績也隨之改變了。於是,一連串的失敗接踵而來。在這個階段,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行百里者半九十"階段。取得的成績很容易成爲我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讓我們放鬆警惕,忘記了目標,忽略了初心。幸而,父親的教誨從來都不會遲到。吉塔終於在父親的激勵下再次崛起。

當一切都在父親的安排下順風順水時,吉塔又面臨了新的困境。在決賽的時候,父親被惡人設下圈套,不能現場指揮。在比賽之前,吉塔向父親詢問第二天決戰的策略時,父親回答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以女性意識的崛起爲目標,激勵吉塔。衆所周知,由於宗教、歷史和傳統文化等種種因素,印度女性在社會中處於極端弱勢的地位。吉塔的決戰,不僅代表了國家利益,更代表了廣大婦女的覺醒,更能夠爲婦女們樹立標杆,爭取到更多公平的權益。於是,吉塔的自我意識終於覺醒,如願以償地取得了夢寐以求的冠軍。當我們拼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所要考慮的便不是自身的榮華富貴,而是更高的使命,爲更多人謀取利益。這也正是人類不斷前進、不斷髮展的終極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