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學識都 人氣:1.52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1

XX年3月8日下午,作爲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會議室聽取了一小呂銀普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彙報,對我來說,雖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淺。淺談幾點收穫。

一、在課堂上,學習習慣最重要

1、關注書包文化。學生天天背書包上課,銀普老師從關注學生的書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書包文化”,值得借鑑。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老師在強調書寫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協調運作,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

3、教師要不斷積累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學校這個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養學生尊師。看到學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揚,產生轟動效應,此時教師因勢利導,使他意識到老師對他的關注,感覺到教師的偉大,進而影響到班務工作的執行。

2、助人的習慣。通過典型事例,教師大肆渲染,烘托氛圍,使學生學會友善,意識到幫助他人同時也快樂自己的理念。

3、學會寬容培養自信。遇到學生之間不和諧的問題,教師要把握實質,通過事例教育他們學會寬容、不糾結。對待差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點撥表彰,使他覺得我也行,不斷增強他的自信。

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1、在班務活動中,通過有秩序地擺放學習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2、遇到紛繁瑣碎事情,指導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其積極主動性。

3、多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給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覺悟。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2

我國教育家葉聖陶認爲“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可見培養習慣的重要性。好的習慣能讓人一生受益,壞的習慣有時會毀掉一個人的一切。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就結合筆者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要及早開始培養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學入學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計劃的注意培養,否則,當不良習慣養成後再糾正就困難了。筆者從抓課堂常規入手,因爲課堂常規是正常教學的保證,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小學生課堂常規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學習用品放置的位置。應培養學生到校後就按當天課程表將書包裏的教科書和作業本一一取出放在一定的位置,每節課後要準備好下一節課的學習用品,上課時不能削鉛筆打墨水借學習用品等。

2、坐、站的姿勢要正確。坐的姿勢:頭要正,眼睛看前方,兩肩要平,背要挺直,兩腿併攏,雙手放在膝上或自然下垂;站的姿勢:向左或向右側跨出一步,呈立正姿勢。課前向老師行禮,課上發言都要保持正確的站立姿勢。3、課前發言要舉手,不隨便插嘴。一般舉左手,舉起手時五指併攏,肘關節與肩平。老師指定某一同學發言後,其他同學將手放下。

4、聽到預備鈴聲立即不再講話,以最快的速度跑進教室,入座後靜候老師到來。通過這樣的常規訓練,班上一般都能形成較好的教學秩序。

二、循序漸進,逐步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養成,也不能全部一下子養成,它有一個由簡單到複雜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少到多,由部分到整體,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增多,到小學高年級,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更高要求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習慣、勇於創新習慣等。那種不遵循習慣形成規律,幻想一朝一夕就養成某種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極其有害的。

三、加強訓練,密切配合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覆的實踐,並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覆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對做得好的個人或小組給予語言鼓勵或授予小紅星,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於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在反覆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老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與班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

四、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樹立榜樣不僅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如在班上多表揚上課認真聽講、開動腦筋、獨立完成作業、作業本整潔、認真檢查的學生,舉辦優秀作業展覽會。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爲,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給他們多講一些名人怎樣持之以恆、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從中感受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才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發揮“主導”與“主體”的和諧作用在培養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要發揮巨大的作用,必須要靠教師正確的、合理的、及時的引導。在學生學習行爲出現異常時,及時與之探討互商對策,並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不是一味的“講”“灌”“壓”。只要師生關係融洽了,“主導”與“主體”的作用也就體現了,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指導者、監督者的身份來教育影響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使“主導”與“主體”之間達到和諧統一,從而取得最佳的培養效果。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永久性的話題,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隨着社會的變革,培養的策略也要與時俱進。要適應21世紀的教育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不斷總結。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3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認爲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就不見有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做飯?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展到後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應抓好孩子的養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實行養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時候讓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孩子一邊看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我從不看電視,家裏其他人也儘量少開電視。家長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用行動產生說服力,而不是用語言。這樣效果很好,女兒基本每天很自覺的看半小時就關電視,不用我的督促。

2、在做家務中學會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務培養出來的,孩子不願意做也要做,大人進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認識到這點有點晚,不過現在正努力彌補。我設計了一個行爲習慣獎勵卡,女兒每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紅花,集夠10個可以換我的獎品。首先從衣食住行開始,女兒堅持的還不錯。

3、在閱讀中學會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閱讀。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用讀唐詩哄她睡覺,到現在女兒能獨立閱讀,她的閱讀習慣已經養成,閱讀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背東西速度較快,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剛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大一點的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讀你期望他讀的書。

4、在講禮貌中學會做人。這一點我覺得家長在人際交往中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跟父母、鄰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車給別人讓座等等。當孩子有好的行爲時,要及時肯定,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長大之後就很容易融入社會。

5、注重親子溝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間長了,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和我說一說。不過當孩子和你交流時,不能因爲他犯了錯誤而大發雷霆,這樣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適當的時機。

6、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孩子受了傷,家長對待傷害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傷害的態度,不要過於緊張,否則孩子也會很緊張。家長心態平和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對待挫折,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深入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越覺得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同時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所有的家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把教育孩子變成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4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所在,是學生輕鬆、快樂、有序、有效地學習的必要前提。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收益終生。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求知求識的同時,更應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重點培養了學生的預習習慣。我認爲學生的預習習慣在和其它習慣比起來,它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特別是對於學習語文這門學科來說麻煩更大。比如說一篇課文,學生要是沒有提前預習的話,那就對課文一點不熟悉,字音讀不準,句子讀不通,文章的主要內容更是不瞭解。老師在安排的課時內進行教學活動的話會費時費力,效果也不佳。由此,我爲了提高課堂35分鐘的效率,一直以來,我對我班學生的預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視。一篇課文最低閱讀五遍,多則不限,讀第一遍時,熟悉一下課文;第二遍讀時,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和新詞,然後藉助拼音把音讀準,藉助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第三遍讀時,把讀不通的句子反覆地讀,直到讀通、讀順爲止;第四遍讀文時,想想課文中有哪些句子不懂的就劃上“波浪線”或“直線”,(同時要求所畫的線條規範,讓人看了舒服)再反覆地讀,如果能讀懂的話,就在句子旁寫上簡單的體會,不懂的話就在句子旁邊打上“問號”或是“△”,等到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予以解決;第五遍讀文時,要求學生深入地讀,並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寫在家庭作業本上。幾年來,我對這一屆學生是這樣要求的,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記得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字是門樓,書是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可見寫字的認真和美觀是多麼重要,再說學生的各種作業都離不開寫字喲。

語文這門學科是培養學生寫字習慣的好去處。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每篇文章學完後最後要寫三種作業,另外學生每天的日記、單元中的作文訓練都要寫不少的字。如果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寫字、作業習慣,他們的這些作業就無法順利完成。因此,在這一階段的工作中,我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寫字作業習慣。在低段教學工作中,我每上完一些字詞或是一篇課文後,我就留出不少時間讓學生練習寫字,在學生寫字前,特別強調寫字姿勢,握筆方法,人的坐姿,眼睛與作業本所保持的距離。在學生進入寫字狀態時,我在教室來回巡視,如果發現個別學生姿勢不對時,就寫上提醒其注意。以上這些,是我對學生寫字、作業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寫字、作業良好習慣的培養方法。現在已取得的成績是:班裏大多數學生寫字姿勢正確,再不用老師時刻提醒了;大多數學生能認真完成作業了;大多數學生的字跡一絲不苟了。

成績的取得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少數學生的不足還是存在的。如班裏還有極少數頑固性不做作業的學生,還有少數字跡潦草的學生,還有預習作業投機取巧的學生。存在着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麼呢?有的學生是中途插入本班的;還有個別學生中途生病,假期長達幾個月。他們一時半會兒難以適應本班學習習慣的要求。

儘管存在以上這些不足,但我還是有信心讓這些學生慢慢適應要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全體同學共同走向明天。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5

在這一學期中,我們中班對孩子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我覺得效果真的很不錯,其中效果最好最明顯的是普通話的運用和區角活動時玩完玩具後分類收玩具的良好習慣等。

我們是怎樣來給幼兒養成和鞏固這些好習慣的呢,要求幼兒一進幼兒園必須講普通話,我利用了。

1、表揚鼓勵法,如:在某一幼兒用普通話與老師和小朋友交談時,我會及時表揚鼓勵,某一小朋友普通話講得真好,老師要獎給他一顆小紅五角星,然後把紅五角星貼在他的額頭上。引起其他幼兒的關注,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講普通話的激情。

2、家庭教育要和幼兒園教育要保持一致。孩子在幼兒園得到的教育,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建立,家長應予以瞭解,並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園教育出現脫節,不利於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形成和鞏固,爲此我們利用家園共育欄和家長會,與家長講解原由、舉案例等,讓家長配合幼兒園對孩子講普通話的鞏固方法。由於我們在農村,是村辦幼兒園,對農民來說,他們講慣了方言,講普通話還是有點兒彆扭,比如:一次有一位家長來送孩子時,孩子還在哭泣,我忙問孩子是怎麼回事,家長很生氣的對我說:“老師,這孩子不好好說話,我揍他了。”我忙問怎麼啦,這位家長說:“我送他上學,他嚷着要解大便,我問他什麼,他還在說解大便,我又聽不清什麼意思,最後他說,我要拉屎,把我這個氣,拉屎就拉屎,還解什麼大面,你還解饃饃呢,所以我就狠狠的揍了他一頓。”聽了這些話讓我哭笑不得,後來我弄清因爲這個孩子說話咬詞不清楚,把“大便”講成“大面”,家長對大便的意思又不是很明白,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事情雖小,但對孩子來說很不利,本來孩子在幼兒園剛剛形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可在家卻因講普通話捱了打,孩子還有學講普通話的興趣嗎?所以讓家長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創造一個講普通話的生活環境,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形成講普通話的良好習慣。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班幼兒的普通話已經講的很好,孩子與孩子之間交流用普通話與老師交流更是用普通話,久而久之,孩子已形成了與任何人交流都會用普通話的良好習慣。

對於玩完玩具後,分類收玩具的良好習慣更是鞏固得特別好,以前孩子們玩完玩具後把玩具弄得亂糟糟,還得老師幫助他們收好玩具,自從提出培養讓孩子分類收放玩具的習慣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漸漸的養成了分類收放玩具的良好習慣。孩子們再玩玩具時再也沒有出現亂扔亂放的,收玩具時會擺放的整整齊齊,老師也變得好像有點很清閒的樣子,不再忙於幫孩子們收放玩具了。

經過這一學期的培養,孩子們已經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這些好的習慣都離不開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聯手教育。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6

一、良好的時間觀念。

一年級的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的,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按時到校不遲到,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比如:寫作業、打掃衛生等),不拖拉。

二、規矩的意識:

孩子其實是一張白紙,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時候沒有規矩都是不可取的。給予孩子良好的規矩意識,孩子自然就形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正是良好的行爲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活潑好動貪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幾乎是沒有孩子能夠在老師和家長不教導的情況下自覺明白的養成好的習慣遵守一切規矩的。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正確的寫字姿勢

相信大部分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學習寫字、寫拼音了。孩子提前進行書寫,根據現在情況來看弊大於利。孩子的骨骼發育是隨着年齡的長大而不斷成長的,過早的讓孩子拿起筆寫字不但不利於孩子骨骼的發育,而且還會讓孩子養成一些很難糾正的習慣。

1、拿筆姿勢:

很多孩子要麼拿筆寫字時手指的力度不到,是在畫字。要麼與之極端的卻是孩子的拿筆姿勢過於僵硬,三個小手指在寫完作業後,因爲過於用力出現了中指指端有一處陷進去的現象,而整個手臂非常僵硬,似乎是整個身子在寫字。正確的拿筆姿勢是三個手指捏住筆端,手腕帶動筆端。

2、寫字時的坐姿:

寫字時要求,背直腰挺,兩腳自然放在座位前面,兩個胳膊要自然撐起。可是很多孩子,把板凳離的桌子很遠,整個身子趴在桌子上,兩個胳膊沒有做到自然撐起,眼睛離的書本太近。

可能空口要求學生上課不要趴在桌子上他一會就忘了,但如果告訴學生坐的時候凳子腿儘量靠近桌子腿,這樣一個簡單的要求可能就會改掉學生上課趴在桌子上,腳踩在凳子上的壞習慣。再比如正確的站姿,一天說好多遍站好可能還站不好,可告訴學生站的時候雙腳併攏,雙手自然放在兩邊的褲縫處可能學生做起來就好多了。

(二)語文學習習慣:

1、正確的讀書習慣。

語文學習到底學些什麼?其實主要就是讀讀寫寫。古代的教育家朱熹曾經說過:“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總結這幾年低年級教學經驗,有些孩子讀書水平不高,這不能不說是因爲平時沒有按照正確的讀書習慣的一個重要原因。把工夫紮紮實實地花在讀原文上,這是學好語文的金玉良言。另外讀書時因爲孩子年齡的特點,可以讓孩子在剛接觸課文時指讀課文,就是一邊讀一邊用手指每一個讀的字。等讀熟之後再讓孩子端起書來讀,大聲讀。

2、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作爲課文學習的先導,在教學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年級學生的課文很短,大部分是以一首很美的兒歌的形式體現出來的。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學習中課文中兩條綠線內要求認識的字是難點,很多孩子課文能流利地讀出來,但是拿出單個的字卻不認識,這主要就是練習不夠的原因。課堂大部分的時間用來認讀課文、讀準讀通課文了,幾乎是沒有時間讓學生去美讀課文、練習認讀生字。

針對一年級識字量比寫字量大的特點,應該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在平時提前預習的時候做到能把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出來,甚至達到背誦,課文每個自然段標出序號,把兩條綠線內要求認識的字在課文中用三角標出來,把田字格里要求會寫的字在課文中用圈圈出來,並能把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都會認讀了,書空課後第二題要求會寫的字的筆順。這樣有了充分的預習,課堂上老師就能有時間指導學生把課文讀美了,就有時間講授要求寫的字,也更有時間鞏固對生字的認讀了。有了時間指導孩子美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朗讀能力才能漸漸提高,理解能力也會漸漸提高,這對於孩子以後自己讀課外書和到高年級後對課文自讀自悟都是有很大益處的。

3、良好的複習習慣。

每天抽出5分鐘的時間和孩子交流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不但可以讓孩子鞏固當天的學習內容,還可以檢查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4、認真書寫的習慣。

看到一份書寫乾淨整齊的作業,心情總是很舒暢的。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寫字,不知道怎樣才能把作業寫的整齊乾淨,這個時候老師會告訴他,寫字時不用的東西放在桌子的左上角,鉛筆盒放在桌子的中央,課本放在左手邊,本子墊好墊本後放在右手邊,鉛筆尖不能太粗,橡皮要乾淨,每個字哪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要記住,寫字時要看一個拼音寫一個拼音,看一個字寫一個字,不要看一個筆畫寫一個筆畫,這樣寫出來的字不美。寫字時要養成一個一筆一畫寫字的認真態度,養成一個寫字前若手太髒要先洗手的好習慣。寫錯了擦時要擦乾淨,本子要把角壓平之後再把胳膊壓上。雖然老師在學校裏不厭其煩得天天強調,可孩子年齡太小,很多時候說過了會馬上忘記,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反覆強調、反覆提醒。

5、良好的作業習慣。

每次寫課堂作業時快的孩子十幾分就寫完了,可是有些孩子兩節課甚至個別孩子下午放學是還寫不完,一節課學習的生字就那麼幾個,有些孩子一邊玩一邊寫,寫的作業不是掉一筆就是加一筆,不是本子捲了角就是書寫很髒甚至擦爛了。課堂作業如此,家庭作業也如此。在課堂上老師嚴格要求,回到家渴望每個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看看是否按照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快速地完成作業。

家庭作業首先強調的是: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剛開學就佈置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抄家庭作業的本子,把每天佈置的語數作業都抄下來,到現在還有個別同學每天隨便找張紙或乾脆抄在家庭作業本的反面。從開學到現在大部分孩子書面作業能較認真完成,只有個別孩子經常不完成書面作業。要求讀的作業老師沒法挨個檢查就佈置孩子讀書自學之後讓家長簽字,可很多孩子總是做不到,所以在第二天上課時,課文的學習就自然不如其他孩子掌握的快了。提醒學生:每天在完成作業時都要自己檢查學習用品是否準備好(尺子、墊板、橡皮、鉛筆削好)第二天上課的書本是否準備好,家庭作業是否都已經放進書包,並把自己的學習桌整理好。因爲教室的抽屜洞很小,所以晚上只需裝好第二天所上課程的書本即好,用不到的先放家裏。

(三)認真傾聽和複述的習慣。課堂上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課,在其他同學發言時認真傾聽並在心裏把同學回答的正確答案複述一遍,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聽講習慣。

總之,孩子的時間觀念,對規矩的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彼此相聯繫的,這三者不光是對孩子現在,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7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只是爲了學生成才,更重要是爲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義上說成人更爲重要。"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習慣養成之後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並不是自然的。我們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我們以前的教育重視認知、忽視行爲,很多時候有些假、大、空,導致學生總講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爲此,國家在深化教育體質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年齡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爲規範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更是明確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四項主要任務之一是從規範行爲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爲。還提出,對學生重點是規範其基本言行,培養良好習慣。"

多年來學校只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品質、行爲規範的培養,在教育方式上課堂上的滿堂灌代替了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社會"兩張皮",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脫節,致使學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懶覺、不疊被子、抽菸喝酒、攀木折花、隨地亂扔垃圾;物質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費等,思想空虛,意志脆弱。所有這些都是中學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實際能力的表現。一些家長平時不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教師找家長理論時家長經常說:"樹大自然直",並不符合自然的規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長規律。有些人確實在長大成人之後變"直"了,改掉了幼時的某些惡習,但是這要經過多少痛苦的磨練,碰了多少次釘子之後的結果,決不是"自然"的。現在對於青少年的教育,有種流行的偏向是隻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把德育也緊緊看作是有關知識傳授的過程。德育卻是離不開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授。但是他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道德作爲一種行爲規範,實際上離不開行爲習慣的養成。現代教育的長處是學科各有分工,而我們教育的任務正是培養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堂課都各有分工,任務是很明確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長,特別是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養成,實際上這隻能滲透而且必須滲透到各種教育之中去。否則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生怎樣做人的任務。所以,養成教育應當每一位教師、家長都能掌握的教育藝術。從多角度總結豐富的經驗,使我們得到更深刻的規律性認識。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呢?

我認爲:"所謂習慣就是穩定、自動化的行爲方式"。它分爲動作型習慣、智慧型習慣和思維型習慣,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在培養習慣方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要講求科學。要有針對性地注重個體差異,制定培養習慣的計劃,設置培養習慣的'恰當方式,一個一個地來,在一個時期可以培養一方面,如一年兩年,一個學期兩個學期,一個月兩個月,重點培養一個習慣,由易而難、循序漸進。

二是要講點道理。由自己的人生體驗給孩子講道理,以大組、小組的討論方式探究式學習,圍繞習慣做主題。

三是榜樣示範。可以給孩子找優秀的榜樣,用榜樣的力量感召他們,爲他們指點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於習慣的形成。我們現在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四是加強教師身教。在學校裏,教師每天都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便被無形的大,以爲教師講的、做的都是對的。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薰陶和教育,全體教師要以身作則,凡要求學深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這無聲的語言,事最有說服力的,他將對學生的道德行爲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是充分發揮家庭與社會的育人作用。學生日常行爲的影響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日常行爲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家庭和社會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我們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與家長溝通,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逐步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爲。同時還要與社會各個部門建立聯繫,及時反映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根據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做到學校、家庭、社會敬愛哦於的同步性。

六是加強檢查評比工作。學校建立健全值周檢查和班級評比考覈制度,對學生的日常行爲監督、檢查、記載,對全校學生日常行爲進行檢查評比並定期通報、講評,增大學生參與管理的機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

七是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教育功能。一個班級班風的好壞,集體意識的強弱,道德水準的高低,對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影響極大。班級集體如果形成一種高尚的道德風貌,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學生在這個集體中就會受到強烈的感染,無形的鞭策和制約,必然會培養出團結互助、關心他人、嚴肅認真、奮發向上、品格高尚的學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養良好的班風作爲班級工作的重點,認真實施。

八是不斷加強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學校的基本教學單位是班級,學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爲都是通過班主任的教學和班級集體的影響而形成。因此,學校必須抓好班主任這一環節,培養建立一支過硬的班主任隊伍。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爲規範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爲習慣。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8

記得蔡元培先生說:“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我要將這兩句話合二爲一: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一年級的小學生剛進入學校,他們對學習和學校生活都感到新奇、陌生,也面臨着許多新的問題。幼兒園時的生活以遊戲爲主,自由得多。而到小學,則以學習爲主,有了許多新的規範,如嚴格的學習時間,上課必須仔細地傾聽,清楚地表達,響亮地朗讀,認真地書寫。這些都在我的語文課堂中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本學期,我着重抓了這四方面的課堂常規:

一、學會傾聽,培養注意聽課的好習慣。

傾聽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卻發現低段年級的學生,自制能力、思維能力都不是很強,上課經常不能專心聽講,維持注意力的時間比較有限。因此,要認真傾聽比較困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着手:

1、老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去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儘量利用教學課件、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2、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告訴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是不能隨意打斷對方是說話,不能隨意鬨笑。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適時的表揚。如,“XXX聽講多認真呀,有的小朋友真應該向他學習。”有時用比賽的形式,看看哪個同學,哪個小組能最快做到老師提出的要求。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爭第一,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很好。

3、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那種時刻想說而不願聽別人發言的人,只是有了信息的輸出而沒有信息的輸入,不僅不利於信息的多向交流,而且最終也將影響學習整體目標的實現。因此,我指導學生傾聽的時候,向學生羅列一些具體的行爲指標,像“應該看着發言人”,用“點頭、皺眉等行動來表示正傾聽”等等。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應當怎樣去傾聽別人發言,怎樣判斷別人是否在傾聽自己的發言,這比籠統地要求學生“認真聽”、“專心聽”更有效。

二、學會表達,培養大膽發言的好習慣。

學生僅僅會聽是不夠的,每個學生還必須學會表達。在課堂上,我儘量給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慾望,培養他們敢說的勇氣,把一些簡單易懂的問題讓給那些不愛發言或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並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一些基礎知識較差、思維能力較弱、不善言談的學生也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踊躍參加討論、大膽舉手、主動發言的良好習慣,我覺得不妨指導學生做到以下四點:

1、表達時注意有開頭又結尾。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我有時會讓無法說完整的學生先聽同學,或者老師說一遍,在重複一次,以幫助他形成完成表達的意識。

2、表達時注意說的清楚響亮。表達一般要讓別人聽明白,所以到目前爲止,我還在不斷訓練學生清楚響亮地說話表達。

3、表達時注意想好後再說;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爲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因此自己內部的思維必須清晰才行,所以發言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4、表達時注意儀態大方從容。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者與同學交流時必須面向聽話者,身子正、直、不扭動,注意必要的禮貌。

三、學會朗讀,培養用心讀書的好習慣。

讀書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否認真投入,主要看是否“眼到、口到、心到”。一年級語文課堂中讀的形式主要是用手指讀,齊聲朗讀。剛開始,我用兒歌的形式讓學生記住讀書的方法。

1、用手指讀:左手輕輕壓,右手慢慢移,眼睛跟着看,字字都過目。學生按兒歌中的要求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齊聲朗讀:雙手拿書坐端正,不加字,不漏字,不拖調,不頓讀,字字過目讀正確。讀書時發現有些孩子拿書不是過遠,就是太近,我及時提醒學生:“我們應怎樣讀書?”學生齊答:“雙手捧書,眼離一尺。”利用兒歌指導行爲,學生易於記憶,利於養成好習慣。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點要求“新課標”在低年級就提出來了,可見培養感情朗讀的重要性。讀書不僅用眼、口,更重要的是用心,只有自己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以聲音形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讀的有感情”。這是接下來我要重點訓練的目標。

四、學會書寫,培養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但它不僅僅是技能訓練,還是形成一個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一個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學習做人的過程。我認爲,書寫習慣的養成主要要靠低年級,可以從二方面着手:

1、教會正確的執筆方法,爲寫好字奠定了基礎。學生剛剛進入一年級,開始練習寫字,執筆方法尤爲重要。正確的執筆方法是用大拇指第一節按住筆桿的一側,用食指的第一節按住筆桿另一側,用中指第一節從底側抵住,無名指和小拇指靠住中指並協助中指,這樣五指各盡其能,筆被控制,運用起來便靈活自由了。

2、培養正確良好的寫字姿勢,即“三一個”。眼離書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一寸,值得強調的是,執筆要正確。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是寫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方面。在開始學寫字時,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姿勢正確。用大量時間糾正錯誤姿勢,並讓學生懂得,如果寫字姿勢不正確,長此下去,就會造成斜肩、駝背、近視眼等不良後果。這些話只講一遍不行,要時時提醒。在巡視學生寫字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以便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

3、書寫要規範,字跡清晰,作業本、卷面要乾淨整潔,格式要正確(上下左右留有餘地,答題要有頭有尾等等),少用橡皮擦。爲了調動學生寫字積極性,我經常把寫得好的同學的字向學生展示,也定期在學生中開展優秀作品評比、展覽,以鼓勵學生把字寫好。

我們都知道課堂學習是學習步驟中最爲重要的一環,學生知識信息的獲得主要通過這一渠道來完成。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是分不開的,無論老師設計的課再好,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爲所欲爲,學習氛圍非常亂,那麼教學效果就不會很理想的。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在課堂中促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9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我認爲有以下幾點要做好。

一、興趣的培養要體現於每個教育環節。

首先,新頒佈的課程標準識字量要求下降,有利於各種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養成。教師要認真地落實課標要求,精心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入學不久就喜歡漢字,做到自主識字。

二是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識字。比如,學生入學不久可以佈置這樣的家庭作業:做一個可以有圖畫等裝飾的姓名卡片。上學後,在課間或課下鼓勵同學之間互相交換,互相認識。學生會很容易、愉快地認識許多字,並激發一定的認字興趣。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學校的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都可以作爲識字的途徑,作爲學生識字的課堂。如,指導學生把平時閱讀、生活中認識的字剪下來或寫,粘貼製成自己的識字樂園。比如說,每天上學經過的商店、路牌、廣告、書店都有自己的名稱;人民幣上面的漢字,這些都是學生識字的好機會,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能讓學生喜歡識字。

三是在課堂識字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培養學生識字的願望。還可以利用遊戲、競賽、表演等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比如,在進行識字單元教學的時候,爲學生創設比賽情境,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競爭的慾望。在識字教學過程還要關注學生個性化的識字策略。

四是不同的識字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要選擇合適的識字方法來教學。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方法。教科書所要求會認、會寫的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儘可能完成。但是應該給那些已達到基本要求的學生提供一些空間和機會,體現差異性。當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於識字、善於識字後,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識字因閱讀而豐富,讓我們的學生更加喜歡我們的語文課。

二、保持好寫字的姿勢,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首先,語文老師要寫一筆好字,要具備這種指導學生寫字的基本技能。然後把寫字教育和書法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去。

二是不僅僅是語文老師,其他學科的老師,如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寫得非常精彩的字的話,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引領、引導和影響。因此,所有學科的老師都要練字,我們大家來享受書法藝術的薰陶,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三是通過教師的感染與示範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認認真真寫好字。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做到在黑板上板演、範寫,注重筆順,注重間架結構,同時讓學生在老師範寫的時候認真看,用心記,模仿寫,這樣做的話,寫字教學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文化。學生寫字的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非常重要,這不僅僅關係到寫字的質量,還關係到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是在寫字的評價方面,一定要以鼓勵學生爲主,形式要活潑。在佈置寫作業時,作業量要適中,作業形式要多樣化,可以讓學生把同偏旁的字寫在卡片上,把卡片剪成水果狀在全班交流,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把卡片貼上去等。識字評價要激勵學生識字的興趣,展示學生識字的成果,不要讓寫字成爲學生的負擔。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10

每個星期老師都會耐心的給我們上班會課,而養成教育是老師必不可少要講 的內容,每次老師講時,我都會認真聽講,課後思考老師講過的話題。

俗話說得好:“知識改變命運,習慣成就未來。” 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經過長期形成的。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的聯合,共同督促,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讓我們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通過學習養成教育,我體會很多。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恆。學生的行爲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因爲“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2、老師是我們的鏡子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班主任老師的好形象被我們記在了心裏,老師總是對我們很禮貌,時常以微笑的面容對待我們,因此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我們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都讓我們的內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 “中學生行爲規範”,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可回到家裏,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

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裏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願修好,上學穿校服,衣着整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爲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中學生的行爲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長期努力,需要我們在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我們進行行爲規範練習,但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在我們中學生的內心裏紮根發芽,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11

行爲鑄就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影響人生命運的一種力量。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小學教師擔負着對孩子教育的任務,要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學生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尤爲重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清楚哪些行爲是可以使之成爲習慣的,哪些是要堅決杜絕的。“學壞容易學好難”,所以,在形成習慣之前,我們一定要慎重地分辨,否則,一念之差便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通過近些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爲小學生要培養的學習習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前準備學具的習慣。

我在鐵邊城鎮中心小學工作,去年擔任三四年級的英語。剛接新班時,很多行爲習慣沒有養成。有的學生上課時削鉛筆,有的學生上課時才發現英語書忘家裏了,這種類似的問題出現過幾次。我在班裏一再囑咐:第二天用的文具,書,作業本都要準備好,放進書包裏,鉛筆每天晚上提前在家裏削好,不要等到上課時用的時候纔想起來削鉛筆。經過一段時間的強調,現在我們班的學生已經很少再出現這種問題了。

 二、認真聽講的習慣。

首先,讓學生做到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玩玩具及學習用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其次,讓學生能夠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看他們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或者有錯誤需要糾正的。再次,要做到認真地聽老師講解,並按要求認真地完成練習,並且每天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完成家庭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比如說開火車認字的遊戲,找幾個小老師來領讀,還可以找幾個同學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課文中講述的故事。這樣,學生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神貫注地聽講,同時,又不感到枯燥。

三、善於思考和敢於提問的習慣。

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我們班大多數學生回答問題都很積極,只有個別性格內向,學習困難的學生不愛回答問題,也不愛思考。針對這種情況,我對這些學生多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課下又對他們多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們在課堂上都比較活躍,能根據我提出的問題去積極思考。從上學期開始,我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對課文進行預習。

四、讀書寫字,姿勢端正的習慣。

現在的小學生很多讀書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看書、寫字。我們作爲教師,也一定要督促孩子們讀書寫字姿勢端正,與家長溝通,控制孩子不要長時間看電視。

衆多教育實踐證明,幫助學生糾正一個不良習慣,比引導其形成一個良好學習習慣要耗費更多的精力。捷克教育家庭誇美紐斯主張:好習慣培養最好在心裏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就開始。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需要長期訓練,不斷養成,只要我們每位老師都具有母親般的關懷,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與熱情,對學生多一分寬容,勇於開拓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我們付出的汗水總會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