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心理:投資中的心理學

學識都 人氣:2.33W

投資中的心理學

財富心理:投資中的心理學

1、忽略先驗概率

心理學謬誤:人們在做判斷的時候總是會忽略先驗概率。舉個例子吧,你看到有人在閱讀《金融時報》,你認爲下列那種情況可能性更大:

a:他是金融界人士

b:他是工業界人士

典型性會告訴你a的可能性較大,但這樣做不一定明智,你應該充分考慮b選項,因爲現實中工業界人士的數目的會是金融界人士的很多倍。

投資感悟:我們在選企業的時候往往忽視先驗概率,某個企業管理優秀,發展迅速,看起來似乎不錯,但是考慮到它所屬行業的成功率實在是太低,這樣的公司不是好的選擇。

2、光環效應與後見之明

心理學謬誤:好的故事經常會使人產生錯覺,各種書籍(《基業長青》,《追求卓越》之類)經常會向你兜售企業成功的祕訣,誇大領導和管理的重要性,你會不由自主的相信這個故事,然而實際上公司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其是否幸運。數據顯示,基業長青中所列舉的優秀企業和不怎麼樣的企業,在該研究過後的一段時間裏,其實際收益率差距幾乎爲零。

投資感悟:我們要挑選足夠幸運的企業,最好是不需要猜想和預計的,而是天生的、已經存在的,管理和美妙的未來只能是錦上添花,不能成爲主要的決策因素。(重慶大學金鏑:找到基因好但管理差的企業,在其估值較低時介入後長持。)

3、可得性偏見

心理學謬誤:爲什麼事件一般會反應過度?因爲容易想起的事情(親身經歷的、生動的、鮮活的例子)比理性分析、統計數據容易影響人,人們都在跟着感覺走。你是不是經常覺得自己做雜活(倒垃圾,打水,打掃衛生)比同住的人多?很可能對方也是這麼認爲的。

相反,如果某些問題不容易想起,你通常會得出否定的結論。例如:請列出6個你果斷行事的例子。你現在覺得你是個果斷的人嗎?如果你想的比較吃力,很可能你會認爲自己不夠果斷。如果是讓你想出1個果斷行事的例子,你是否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投資感悟:塑化劑、高鐵事故爲什麼對我們影響這麼大?因爲可得性。但是一次高鐵事故會影響中國發展高鐵的趨勢嗎?塑化劑會讓人不喝酒嗎?理性分析後你自然會得出自己的結論。

4、小數定律和隨機性偏見

心理學謬誤:下面兩個陳述實際是一個意思:(1)大樣本比小樣本精確;(2)小樣本比大樣本更容易出現極端事件。

美國的調查數據顯示腎癌發生率最高的地區都在中西部、南部一些人口稀少的小縣城或鄉村,這些鄉村由共和黨管轄,這說明了什麼?——什麼也說明不了,因爲腎癌發生率最低的地區也是在中西部、南部的一些小縣城或鄉村。

實際的原因是因爲這些地區人口稀少,因此隨機性波動較劇烈,容易產生極端數據。

此外,你相信有投籃“手熱”(即越投越順手)這種情況麼?大量數據證明是不存在此現象的。人們總是喜歡誇大現象之間的因果性,然而對隨機性數據做出因果解釋必然是錯的。

投資感悟:許多人過於相信通過有限的幾次觀察得出的結果,比如經常看到一些調研:某某酒直營店的銷售情況,某某超市的人流,實際都沒有意義,因爲小樣本出錯的概率高達50%,幾個店哪幾天的統計數據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使用一個足夠大的樣本是降低差錯的唯一方法,否則你應該選擇直接去看統計數據。

5、錨定效應

心理學謬誤:錨定效應司空見慣,請看下面兩個問題:

甘地去世時比144歲大還是小?

甘地去世時多少歲?

你會否因爲第一個問題而導致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時給出較大的答案?也許不會,但是144這個數字仍然會影響你的判斷。爲什麼京東在促銷時總喜歡寫“限購5件”?實際上看到這個數字的很多顧客會比平時購買更多的東西。

投資感悟:很多人買股票喜歡看該股票之前的價位,再對比現在的價位,之前的價格就是你心中的錨,它會影響你對企業的估值。實際上你只需判斷現在的價位是否在你的安全邊際內,在就買入,不在就放棄。

6、少即是多悖論

心理學謬誤:兩套餐具,第一套有8個餐盤,8個碗,8個杯子(其中有2個壞了),第二套有8個餐盤,6個碗,6個杯子,如果你同時看到了這兩組數據,可能你會給第一套較高的出價,但是如果是分開單個來估價呢?數據顯示用戶傾向於給第二套更高的出價,這就是少即是多的悖論。

如果對於貴重的產品你再附贈一個便宜的小禮物,通常整套產品反而不那麼吸引人了。

投資感悟:如果一個公司有多種業務,其中一項業務表現不佳通常會導致對整個公司的估值被壓低,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仔細分析這是否是“少即是多”悖論的情況?

7、均值迴歸

心理學謬誤:事物的表現通常表現出均值迴歸的現象,出色的表現通常不能持續,因爲出色的表現通常與運氣有關。高爾夫錦標賽中第一天表現出色的選手第二天通常發揮都很槽糕,合理的解釋就是該選手第一天運氣太好,但這通常不爲人所接受,人們總喜歡通過因果關係來解釋事情。

投資感悟:如果一個證券分析師說“該企業今年業績比去年要好,原因是去年表現太糟了”或者“該企業表現好是因爲運氣不錯”,儘管他說的沒錯,恐怕他也要失業了。不過作爲獨立的投資者,應該要分辨該企業是否是因爲運氣好,如果是運氣,還能持續多久?什麼時候他會均值迴歸?

8、專家預測比不上簡單運算

心理學謬誤:簡單的統計學方法可以勝過世界著名學者,經濟學家阿申菲爾特通過天氣的三個特徵:夏季生長期的平均溫度、豐收期的降水量以及上一個冬季的降水量——來預測葡萄酒的價格,他的公式給出了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後的準確價格,其相關係數超過0.9。

婚姻的穩定性可以通過一個公式預測:做愛的次數減去吵架的次數。你應該不會希望得到的是負數。

一項拯救了千萬嬰兒的簡單公式堪稱這項研究的經典應用。嬰兒出生時的健康狀況通常決定其夭折的風險,但是接生人員通常依靠其直覺和經驗來判斷嬰兒是否處於危險狀況,但這通常導致人們忽略了很多危險信號,不少新生兒夭折。阿普加醫生髮明瞭一個公式:快速寫下五個變量(心率、呼吸、反應、肌肉強度、膚色)以及對應的分數(0、1、2),一個得到8分以上的嬰兒狀況爲良好,低於4分的'嬰兒需要立即搶救,這個公式對拯救新生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投資感悟:爲什麼專家預測通常不如簡單運算?一個原因是專家們總是希望跳出思想的框框,試圖戰勝市場,在預測時會考慮將不同特徵就行復雜的組合,複雜化對稀奇古怪的事情是有影響的,但是十有八九會降低其正確性,將這些簡單的特徵結合在一起反而會更好。

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應該是投資界的簡單公式了。

9、樂觀偏見

心理學謬誤:爲什麼大片喜歡扎堆上映?爲什麼90%的司機相信自己的車技要高於平均水平?因爲我們只關注自己的目標,卻忽視相關的成功機率;我們只關注自己做的,卻忽視他人做的;我們強調技能的因果角色,卻忽視運氣的影響;我們只重視自己已知的,卻忽視自己未知的;我們認爲自己設定的目標很容易實現,但其實現實的可能性沒那麼大。人們總是喜歡高估自己的能力,進而導致樂觀的過度自信——樂觀是好的,前提是你要謹慎!

投資感悟:投資需要樂觀,但是更需要謹慎。採用“事前驗屍”能抑制你的樂觀主義情緒:每次投資之前請和自己的夥伴開一個小會,在會議之前做一個簡短的演說:“設想幾年後我們今天的投資慘敗,請用5-10分鐘簡短寫下這次慘敗的原因。”

10、損失厭惡和稟賦效應

心理學謬誤:來看一個賭局,拋硬幣,正面你失去1000元,反面你贏的1500元,你會參加這個賭局麼?你可能不會願意,因爲損失1000元的痛苦超過你獲得1500元的喜悅,這就是損失厭惡。

那什麼是稟賦效應呢?經濟學上有個無差異曲線,假設你現在月薪10000,每月帶薪休假1天,現在有兩個更好地位置:(1)加薪10000;(2)獲得額外的12天休假。假設這兩者對你來說目前是一樣的,如果你選擇了(2),你的一個同事選擇了(1),又過了一年,現在公司告訴你們,如果你們願意可以互換,經濟學理論會說:由於你們現在處於一條無差異曲線上,因此你們會同意互換。但是稟賦效應的的斷言則截然相反:你們肯定不會同意,雖然原本多休息12天和加薪10000是相同的,但是現在你要損失10000元去獲取12天休假,由於損失厭惡的存在,現在你會覺得多出來的12天假期無法補償你的10000月薪,也就是你總想保存自己當前擁有的事物。

投資感悟:爲什麼不願意賣出虧損的股票,即使該股票已經毫無希望了?爲什麼買入之後你會覺得你的股票更加可愛了?

11、罕見事件

心理學謬誤:罕見事件容易被過度關注(因爲可得性效應),但是又容易被忽略:原因是很多人從沒經歷過該罕見事件。

投資感悟:沒有經歷過大崩盤的投資者可能心理從來沒想過股市崩盤是怎麼樣的,沒經歷過股市蕭條的投資者是不成熟的。

12、窄框架和寬框架

心理學謬誤:綜合考慮下列兩個決策問題,然後做出選擇:

(1)從a,b中作出選擇: a.肯定能賺到240美元;b.有25%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75%的概率什麼也得不到;

(2)從c,d中作出選擇:c.肯定會損失750美元;d.有75%的概率損失1000美元,25%的概率沒有損失;

你的選擇答案肯定是a和d。題目要你綜合考慮,可是你卻並沒有,試着看下面的綜合考慮:

a+d:25%的概率獲得240美元,75%的概率損失760美元;

b+c:25%的概率獲得250美元,75%的概率損失750美元;

顯然,b+c要強於a+d,這告訴我們考慮問題是要綜合決策。

投資感悟:一個投資的機會,50%概率會全部虧損,50%的概率會翻兩番,可能你不會接受這樣的機會。但是如果有10個這樣的機會呢?此時將錢全部平均投入到這10個機會中應該算的上一比劃算的交易,如果是20個機會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