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學識都 人氣:5.34K

相信大家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裏都有很多感觸,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借鑑!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一

共產黨人的堅守是什麼?跟隨黃大發的腳步,相信大家心裏都有一把尺。黃大發帶領200多名羣衆歷時30多年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引水渠,結束了附近幾個村組長期缺水的歷史;帶領羣衆坡改梯、鋪村路、架電線、建學校、搞養殖,一改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不忘記黨、不忘記人民、不忘記自己是共產黨員”,這是有着58年黨齡的老黨員黃大發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見證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守和情懷。

也許有人會對黃大發“一生只爲修一渠”不以爲然,但瞭解到這渠要“用命去換”,相信大家都會肅然起敬。這是靠風鑽、鋼釺和二錘,在擦耳巖上開出的一道“天渠”,這條被當地羣衆稱讚的“大發渠”,是3個村、10餘個村民組的“解困之渠”“脫貧之渠”“發家之渠”。30多年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天渠”,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堅守,讓我們目睹了共產黨人的風采,見證了共產黨人的誓言,也詮釋了共產黨人的爲民情懷。

總書記強調:“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面對“四種危險”和“四大考驗”,如果信念不堅定,理想不執着,精神上就會“缺鈣”,得“軟骨病”,一批批貪官落馬就是有力的佐證。黃大發“三個不忘”,就是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用行動畫出了“四講四有”合格黨員的標準像,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優秀共產黨人的至真獨白,值得黨員幹部深思、看齊、致敬、學習。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共產黨人如何守住精神高地,關鍵是堅守崇高信仰,始終如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牢守護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爲黨工作,自覺築牢思想防線,經受住各種風險和考驗,撐起共產黨人的時代標杆。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二

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日新月異,氣象萬千。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的滋養。但是,大自然只是默默地呈現它的資源,它的能量,它的營養。人類要在千變萬化的自然世界,獲取這些資源、能量、營養,以備生存之需,還得付出艱辛的努力——天人合一,人須主動。於是,就有了盤古氏的開天闢地,燧人氏的鑽木取火,神農氏的遍嘗百草;有了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哪怕宇宙一片混沌,也要闢出高天厚土;哪怕天地冰凍淒涼,也要鑽出星星之火;哪怕荒野滿是荊棘,也要找出活命之花。生命隕落,滅不掉卻煥發起精衛矢志不渝的恆心;洪水滔天,摧不垮卻彰顯了大禹那治水利民的擔當;絕壁封門,擋不住卻激發起愚公那挖山不止的毅力。這是古老傳說中的中國精神。

黃大發少年時期即失去父母,面臨生存的危機;助他活命的鄉親們跟他一樣,長期面臨無水、無電、無路的生存困境。23歲被推選爲草王壩大隊長的黃大發立誓爲村民引水、修路、通電,義無反顧地擔當起絕壁鑿渠的大任。36年間,他帶領全村幹部羣衆,握鋤頭,掄鐵錘,砸鋼釺,用血肉之軀硬生生地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近萬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他帶領羣衆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讓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大大改觀。迎難而上、敢爲人先、勇於擔當、披荊斬棘、攻堅克難,這是“當代愚公”黃大發和他帶領的修渠村民身上再現出的中國精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論是行軍打仗,還是成就一切事業,天時,地利,人和,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上世紀60年代,在豫、晉、冀三省交界處,十萬林州開山者絕壁鑿石,挖渠引水,開出一條“紅旗渠”。偏僻的遵義縣平正公社牽頭,草王壩大隊、健康大隊、勝利大隊也要共同開建“紅旗大溝”。良好的氛圍,上級的支持,可算是難得的“天時”了。然而黃大發和他的鄉親們生存的環境,尤其是那三重大山、三道絕壁、三道險崖,卻是實打實的“地不利”啊!至於人和,開初還行。然而,由於不懂技術而致修渠失敗,一度呈現信心不足、人心不齊的局面。面對失敗,面對困難,黃大發沒有氣餒,沒有煩躁,他先讓自己“和”起來——心平氣和地坐下來總結教訓、學習技術。準備停當以後,於上世紀90年代再次爭取到一個“天時”:獲得水渠工程立項!繼而再從“人和”上着力:立下誓言,“拿命換渠”,激發羣衆的信心;奉獻在先,衝鋒在前,獲得羣衆的信賴;清白勤儉,寬厚誠敬,贏得羣衆的'信任;任勞任怨,不屈不撓,堅定羣衆的信念。黃大發以自己的真誠、奉獻、清廉、勤儉、寬厚、堅韌等精神品格,贏得了人心,促成了“人和”,凝聚起一股強大的力量,終於創造了絕壁鑿渠的奇蹟。這是波瀾起伏的鑿渠歷程中閃現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三

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被讚譽爲“當代愚公”,榮獲“時代楷模”榮譽稱號。黃大發對一些人來講或許僅是一個普通的名字,但是對於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的村民來說,黃大發就是一個“奇蹟”,是點亮貧困山區人民羣衆希望的“一盞燈”,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一面旗”。

黃大發曾擔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他就帶領全村幹部羣衆,歷時30多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這條渠被人們親切地稱爲“大發渠”。隨後,黃大發又帶領全村幹部羣衆,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飯,過年纔有米湯喝”的貧困面貌,用實際行動展示他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始終不忘初心、不畏艱難、不辱使命。

不忘初心,始終把百姓裝在心裏。入黨時,黃大發就決心“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到底,當好羣衆勤務員,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在擔任村幹部的幾十年裏,他時刻想着“多爲羣衆做點事”,村裏的事情,比誰幹的都起勁。在羣衆大會上,爲了調動羣衆的積極性,他立誓“爲了水,我願意用命來換”,終於說服了全村百姓;爲了讓“大發渠”儘快立項,黃大發穿着單薄的衣裳、穿着破膠鞋,冒雨步行200多公里到縣城找水利部門;爲了給村裏砍出一條電線線路,黃大發總是衝在最前面,“衣服都被刺破了”。這些都是黃大發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真抓實幹好黨員形象的真實寫照。

不畏艱難,始終把困難踩在腳下。面對草王壩的大山、絕壁、險崖,黃大發毫不退縮、敢爲人先,立志“修水渠”。在第一輪修渠失敗後,一些人開始反對、嘲笑和指責黃大發,但是他從不服輸,相信沒有努力幹不成的事,表態:“這次不把水引來,我的名字倒過來”;當修水渠缺資金時,他號召“想吃白米飯,大家一起幹”,村民們把自家的雞蛋、黃豆、蜂糖賣了換錢,湊錢修水渠;當修水渠遇到技術難題時,54歲的黃大發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是文盲的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臨摹,一張圖一張圖的學習,最終成了水利專家。在黃大發的字典裏就沒有“難”字,只要想幹、肯幹、用心幹,就一定能幹好,在他身上始終閃亮的是共產黨人咬定青山不放鬆、爲民謀利終不悔的精神品質。

不辱使命,始終將責任舉過頭頂。靠着一股衝勁、一種信念、一種責任感,黃大發帶領全村幹部羣衆,在絕壁上鑿水渠,改變了村子“滴水貴如油”歷史。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羣衆展開“坡改梯”,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種滿了稻子、果樹。識字不多的黃大發還認識到真正要拔掉窮根,還是得靠讀書,決不讓後輩們吃二茬苦,正所謂“扶貧先扶志”。在黃大發帶領下,村裏的小學多次遷址,校舍條件不斷改善。現在僅百餘戶人家的草王壩,已經走出了23名大學生,實現徹底挖掉“窮根”,摘掉“窮帽”的目標指日可待。

黃大發這位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卻有着不平凡的事蹟,他是新時期基層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更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時代楷模。廣大黨員幹部要以黃大發爲行動標杆,向他看齊,並從他身上汲取不斷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四

古有結草銜環流傳世間,今有黃大發感恩於民、還恩於民。

黃大發少年時期即失去父母,面臨生存的危機;助他活命的鄉親們跟他一樣,長期面臨無水、無電、無路的生存困境。23歲被推選爲草王壩大隊長的黃大發立誓爲村民引水、修路、通電,義無反顧地擔當起絕壁鑿渠的大任。36年間,他帶領全村幹部羣衆,握鋤頭,掄鐵錘,砸鋼釺,用血肉之軀硬生生地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近萬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他帶領羣衆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讓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大大改觀。迎難而上、敢爲人先、勇於擔當、披荊斬棘、攻堅克難,這是“當代愚公”黃大發和他帶領的修渠村民身上再現出的中國精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論是行軍打仗,還是成就一切事業,天時,地利,人和,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上世紀60年代,在豫、晉、冀三省交界處,十萬林州開山者絕壁鑿石,挖渠引水,開出一條“紅旗渠”。偏僻的遵義縣平正公社牽頭,草王壩大隊、健康大隊、勝利大隊也要共同開建“紅旗大溝”。良好的氛圍,上級的支持,可算是難得的“天時”了。然而黃大發和他的鄉親們生存的環境,尤其是那三重大山、三道絕壁、三道險崖,卻是實打實的“地不利”啊!至於人和,開初還行。然而,由於不懂技術而致修渠失敗,一度呈現信心不足、人心不齊的局面。面對失敗,面對困難,黃大發沒有氣餒,沒有煩躁,他先讓自己“和”起來——心平氣和地坐下來總結教訓、學習技術。準備停當以後,於上世紀90年代再次爭取到一個“天時”:獲得水渠工程立項!繼而再從“人和”上着力:立下誓言,“拿命換渠”,激發羣衆的信心;奉獻在先,衝鋒在前,獲得羣衆的信賴;清白勤儉,寬厚誠敬,贏得羣衆的信任;任勞任怨,不屈不撓,堅定羣衆的信念。

人類的力量比起大自然總是弱小了點,人類要在千變萬化的自然世界,獲取這些資源、能量、營養,以備生存之需,還得付出艱辛的努力——天人合一,人須主動。於是,就有了盤古氏的開天闢地,燧人氏的鑽木取火,神農氏的遍嘗百草;有了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哪怕宇宙一片混沌,也要闢出高天厚土;哪怕天地冰凍淒涼,也要鑽出星星之火;哪怕荒野滿是荊棘,也要找出活命之花。生命隕落,滅不掉卻煥發起精衛矢志不渝的恆心;洪水滔天,摧不垮卻彰顯了大禹那治水利民的擔當;絕壁封門,擋不住卻激發起愚公那挖山不止的毅力。這是古老傳說中的中國精神。

黃大發以自己的真誠、奉獻、清廉、勤儉、寬厚、堅韌等精神品格,贏得了人心,促成了“人和”,凝聚起一股強大的力量,終於創造了絕壁鑿渠的奇蹟。這是波瀾起伏的鑿渠歷程中閃現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是黃大發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感恩於民,還恩於民”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