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典籍中的歇後語

學識都 人氣:2.35W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兩者組合起來說明事理。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使人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爲歇後語。歇後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啓迪,使人明曉哲理,提升智慧。在衆多的歇後語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禪宗典籍。這些來自於禪宗典籍中的歇後語,不僅蘊含哲理深刻,還能指導學佛者修行悟道。看看下面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禪宗典籍中的歇後語吧。

禪宗典籍中的歇後語

 一、矮子看戲——隨人上下

矮子看戲——隨人上下,又作“矮子看戲——見前面人笑,他也笑”等。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禪宗常用來比喻習禪者參禪修道沒有自己的見解,跟隨別人隨聲附和,人云亦云。如《五燈會元·五祖法演禪師》:“忽有個漢出來道:‘長老你恁麼道,也則白雲萬里。’這個說話,喚作矮子看戲,隨人上?,三十年後,一場好笑。且道笑個什麼?笑白雲萬里。”又《虛堂和尚語錄》卷二:“何況如矮子看戲,隨人上下,雖然只知暖日生芳草,那料春風暗着人。”

二、八十老人(翁)入場屋——不是小兒嬉

比喻事情重要,不同尋常,應當認真慎重地對待,不能像小孩玩遊戲一樣。如《五燈會元·雲居道膺禪師》:“傍家行腳,到處覓相似語,所以尋常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恐同學太多去。第一莫將來(別把現成的東西拿來),將來不相似,言事也須看前頭。八十老人人場屋,不是小兒嬉,不是因循事。一言參差及千里萬里,難爲收攝。”

三、百尺竿頭弄影戲——瞞你又瞞天

比喻在百尺高的竿頭上演戲,上下均看不清,把所有的人都瞞住?。佛家常用來比喻真正的禪機不爲人所知。如《五燈會元·道場居慧禪師》:“百尺竿頭弄影戲,不唯瞞你又瞞天。自笑平生歧路上,投老歸來沒一錢。”

四、半夜枕頭——須要摸着

比喻半夜時天黑什麼也看不見,上牀睡覺找枕頭,必須自己用手去摸。佛家比喻領悟佛理禪機,不能靠夕隊指點,最終必須靠自己向本心去求取。如《五燈會元·香山道淵禪師》:“香山有個話頭,瀰漫四大神州。若以佛法批判,還如認馬作牛。諸人即不作佛法批判,畢竟是什麼道理。擊拂子,無鐳鎖子,不厭動搖。半夜枕頭,要須摸着。”

五、抱橋柱洗澡——放手不得

比喻固守他人或自己的教條不放,不知變通、靈活地運用。如《五燈會元·梁山師遠禪師》:“如今叢林中提唱者甚多,商量者不久有般底,只道,宗師家無固必,凡有所問,隨口便答。似則也是,是即未是。要恁麼,只作個幹無事會,不見楊岐用處,乃至祖師,千差萬別,方便門庭,如何消遣(理解使用)?又存般底,只向佛邊會,卻與自己沒交涉。古人道,凡有言句,須是一—,消歸自己,又作麼生?又有般底,一向只作自己會,棄卻古人用處,唯知道明自己事,古人方便卻如何消遣,即消遣不下,卻是抱橋柱洗澡,要且放手不得。此亦是一病。”

六、布袋里老鴉——雖活如死

比喻徒有形式,即使有了也毫無用處。如《碧巖錄》卷二:“雖是祖師禪,大似布袋里老鴉。”又《五燈會元·欽山文邃禪師》:“師與巖頭、雪峯過江西,到一茶店吃茶次,師曰:‘不會轉身通氣者,不得茶吃。’頭曰:‘若恁麼,我定不得茶吃。,峯曰:‘某甲亦然。’師曰:‘這兩個老漢話頭也不識?’頭曰:‘甚處去也?’師曰:‘布袋里老鴉雖活如死’。”

七、長蛇偃月——未見輸贏

武侯八陣中的長蛇陣、偃月陣二陣,都是最高陣,法鼓相當。姐虛堂和尚語錄》卷一:“師雲:‘盡道金地招手,江陵點頭。殊不知,長蛇偃月,未見輸贏。檢點得來,劍去久矣。”’

八、大蟲裹紙帽——好笑又驚人

老虎頭上裹上紙帽裝人,讓人看了感到可笑,同時,又讓人害怕。比喻不倫不類的事情,既讓人感到可笑,同時,又讓人感到吃驚。借指有人對佛經義理並未領悟,不懂裝懂。如《五燈會元·徑山寶印禪師》:“若道佛祖—時是,佛祖一時不是,顢頇不久且截斷葛藤一句作麼生道?大蟲裹紙帽,好笑又驚人。”

 九、幹茅引火——出門便是草

形容所用原材料極易得到,使用起來方便,隨手可拿到,引申爲極其普通,隨處可見。如《虛堂和尚語錄》卷二:“初秋夏末,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幹茅引火,出門便是草。見人富貴常歡喜,莫把心頭似火燒。”

十、古鏡當臺——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鏡子放在臺桌上,胡人來了照出胡人;漢人來了,照出漢人,不論誰來,都能照出本來面目。比喻義理清晰明白,毫不混淆。如《景德傳燈錄·玄沙宗一大師》:“要會此事,猶如古鏡當臺,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十一、解開布袋——各自你東我西

比喻脫離了塵世的束縛,彼此都沒有了羈絆,沒有了什麼互相牽扯,都得到了解脫,徹底地自由?如《虛堂和尚語錄》卷一雲:“諸方逼生蠶做繭,特牛鬥兒;我這裏買帽相頭,隨家豐簡。不覺也過了一夏,來朝解開布袋,各自你東我西。”

十二、夢幻空花——徒勞把捉

又作“夢幻空花一一何勞把捉”。本來是虛空的東西,沒有把握捉拿之處,所以用不着去把握它。如《五燈會元·趙州從諗禪師》:“夢幻空花,徒勞把捉。心若不異,萬法一如。既不從外傳,更拘執作麼?”又如《五燈會元·教忠彌光禪師》: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十三、盤裏明珠——不撥自轉

盤底平滑,明珠光潤圓滑,不用特意撥動,稍受外力震動,就會轉起來。比喻人人都像明珠一樣,自身都蘊含着清淨的自性。參禪悟道主要靠自己領悟,不要依賴別人的指點。如《五燈會元·白兆圭禪師》:“諸人要得休去麼?各請立地着精神,一念回光,豁然自照。何異空中紅日,獨運無私;盤裏明珠,不撥自轉。”

十四、屎裏蛆兒——頭出頭沒

比喻始終未能擺脫塵世的干擾,所差者不過是一會兒擺脫了,一會兒又隱進去罷?。佛教認爲一個人追逐貪圖世俗的生活,想要修成正果是不可能的,就像屎裏的蛆蟲一樣,一會兒頭鑽出來,一會兒頭沒進去?。如《五燈會元·濠州思明禪師》:“僧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屎裏蛆兒,頭出頭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