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學識都 人氣:1.12W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小學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測量》,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甜甜的夢》第一課,實際上是《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課是以釐米這個長度單位爲紐帶,將米、分米和毫米聯繫起來。藉助測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引導學生參與多種活動,把估測活動貫穿於整個測量過程之中,使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長度概念。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對測量的方法已經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測量的能力。對毫米和分米雖沒有正式的接觸,但生活中已對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對毫米的準確長度卻沒有真正的理解,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很難建立。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通過經歷猜測、探索、驗證的過程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2、培養估測意識,發展估測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和探索學習的樂趣。

【學習重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瞭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

【學習難點】

經歷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過程,能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用。

【學習準備】

彩色筆、信用卡、吸管、米尺、直尺、課件等。

二:依據教學理念確定教法和滲透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爲主,引導發現等方法的優化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法上,學生主要是在觀察、操作活動、小組交流中進行學習。關於學法的具體指導將在教學過程中詳細說明.

三: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過程的設計尤其重要。本着關注學習起點,突出”實效”、注重“數學”操作感的教學理念,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幾步進行:

(一)複習舊知:爲了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我讓學生回憶米和釐米,並用肢體表示大體長度,爲學習米、分米、釐米、毫米的關係做好鋪墊,有利於知識的承前啓後。

(二)自主探究,引發問題

活動1:估計

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有着廣泛的用處和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節課我爲學生提供熟悉的情境:“比一比誰的眼力好”讓學生充分地估計生活中的物品如吸管、彩色筆的長度、信用卡的厚度,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發展估測能力。當學生估計的結果出現誤差,學生就會明白後面的實際測量是相當必要的。

(三)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2:認識毫米

當學生髮現彩色筆的測量結果不是整釐米數,老師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彩色筆長12釐米多一些,是多幾小格?值得說明的是在一年級時, 學生是習慣把不滿整釐米的,按整釐米來算,所以這邊我放慢腳步,先引導多出幾小格,再引出毫米這個新單位,繼而過渡到幾毫米,最後明確彩色筆的準確長度是幾釐米幾毫米。

因爲毫米單位比較小,不容易體驗,爲此我先讓學生在估計的基礎上實際測量信用卡厚度、感受1毫米的長度,並找出身邊1毫米長的物品,最後提出:你能記住毫米這個長度嗎?通過這些細節的預設使學生能在記憶中形成毫米的表象。

因爲學生在使用直尺的過程中對毫米有初步的感知,再加上學生對毫米的認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會比較困難,所以有意的設計先引導學生認識毫米,再認識分米。關於毫米和分米認識在設計上並沒有平均用力。

活動3:認識分米

我主要是放手讓學生估計---測量---感受進率---再估計---再測量,使學生由表面到實質地體驗分米這一長度單位,並進一步知道分米和釐米、分米和米的進率。具體的安排是這樣的:

1:我先讓學生估計10釐米長的吸管,然後在實際測量具體長度。

值得說明的是,由於10釐米長的鉛筆準備起來容易有誤差,就大膽改變了教材,用精確準備的10釐米長的吸管來代替。

2、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並用手比劃1分米,建立比較直觀的感受和印象。

繼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找出軟尺上的1分米,知道1米=10分米。

3、學生以分米爲單位先估計課桌的長度再測量驗證,使學生直接地反饋出對分米的理解和初步應用。

當學生認識完毫米和分米後,我特意安排讓學生根據反饋表中估計與實際測量進行對比,讓學生四人一組相互評價,並對估計得最接近的學生,現場給以肯定。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要爲學生指出今後的努力方向。所以這一小環節的設計,有效地在課堂展現出老師對學生勞動成果的重視,對生生交流的檢查,防止學生估計容易留於形式,對學生養成良好的估計習慣有一定的意義。

(四)梳理長度知識

讓學生回顧4個長度單位,並給長度按順序排排隊,把整節課的新知作個梳理,使長度單位的學習比較有系統性。

(五)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讓學生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填一填

由於考慮到時間可能不夠,爲此在此道題中我有意穿插了兩道初步的單位換算題, 爲以後的熟練掌握單位間的換算打下基礎,有關單位換算的,則在以後再進行專項的練習。

2、畫一畫。

請學生分別畫出長30mm、2cm5mm、1dm的線段。一方面,在畫的過程中強化分米、毫米的表象;另一方面,訓練學生用直尺畫線段的能力。

3、 讓學生選擇米尺、1分米的吸管、直尺或者信用卡,自主測量班級物體的長度,先估計有多長,再進行實際測量,並記錄好數據進行彙報。通過此測量活動,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米、分米、釐米、毫米這4個長度單位的表象,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展示幾位同學的記錄表,瞭解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反饋情況,及在實際的測量中選用的單位是否合適;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把表格回收,因爲表格中有學生的姓名,課後也可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縱觀整節課,我的教學預設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本着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爲主線的教學理念,設計簡單可行的操作活動,努力實現教學目標。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講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7課《未來的智能汽車》。這是一篇說明文,按照總分的結構展開。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及其在現代化中的作用,掌握一些說明方法,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爲科技事業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未來智能汽車的特點和功能理解“科技會推動社會進步”的道理。激發學生熱愛科技,學習科技的興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難點是:

1、瞭解未來的智能汽車的特點與功能

2、學習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方法

二、說學生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對說明文的理解不是很容易,如何閱讀說明文、分析說明文,採用什麼方法學習說明文學生還比較模糊,教會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方法是本節課的一個主要目的。

三、說教法、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教師主要做牧者,適當的點撥和引導。把課堂還給學生,爲學生搭建認知的平臺,創建展示的舞臺。引導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會新知,提高能力。

四、說教程

本節課的設計是這樣安排的:首先以談話方式導入,激發學生對未來智能汽車的閱讀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走進課文。接下來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自由讀文,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來對課文進行整體瞭解。在精讀課文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合作交流,然後彙報學習成果,主要是弄清未來的智能汽車具備的特點與功能,課文的這一部分採用了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順序從而瞭解先總寫後記述的說明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突破了教學重點。之後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思維創新和表達能力訓練“我當小小推銷員”。之後繼續學文,再回歸整體,延伸拓展,結束全文。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開天闢地》是六年制小學蘇教版義務教育國標本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中的課文,講述的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說,意在讚頌盤古無私的奉獻精神。 本文一共八個自然段,處處充滿神話的想象,語言優美,且盤古開天闢地的全過程脈絡非常清晰,使得故事顯得十分生動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寫盤古身軀的變化十分傳神。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於讓學生了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此外還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爲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本文只是篇內容較簡單,易理解的神話故事,教學時我以“讀”爲主,講讀結合,通過多樣的讀來讓學生在瞭解這個神話故事的同時,也捕捉到課文的優美之處。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點引導學生去體會。此外,神話的一大特點是想象力豐富,我亦打算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課文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題:開天闢地

1、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引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2、通過昨天的初步學習,你已經瞭解到了什麼?▲生指名說說,回憶複習課文內容。

(板:盤古)

3、同學們瞭解得還真不少!通過這些,你認爲盤古是個怎樣的神?

▲生各抒己見。(板:偉大)

4、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篇神話故事帶給我們的這份偉大的獻身精神。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

▲生打開課文

二、精讀感悟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先讀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寫了什麼?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自由讀第2節,邊讀邊找劃。

2、交流:●讀一讀;●說說爲什麼;●看看哪些詞更能體現他的偉大;●讀好句子。

3、齊讀第2節。

4、盤古的偉大還表現在哪裏?(按着順序找一找)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一讀,說說爲什麼,體會感悟

2、讀好這一節。

給詞:頂天立地

3、哪裏還能看出?(引出第4節)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找讀,誰來讀出這種變化?

2、體會“一萬八千年”,感受盤古的“了不起”。

3、還有哪裏也能體現他的偉大的?(引出第5節)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讀一讀,問:這是一句什麼句?(比喻句)說說把什麼比作什麼。

2、讀這裏,你能感受到盤古怎樣的形象?(巍峨的)多麼的了不起呀!

3、再讀這句。

4、有沒有了?(讓學生繼續找讀能體現盤古偉大的句子)

六、學習第六自然段。

1、指名讀

2、生評議,說說哪些詞他讀好了?

3、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體會,感悟他的偉大。

4、給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5、還有更偉大的呢!誰能發現?(引出第7節)

七、精讀第七自然段。

1、引讀第7節。

2、自由讀一讀,想一想爲什麼說他更偉大?

▲生交流說說。(板:身軀 化爲萬物)

3、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呀?你想對英雄盤古說些什麼呢?

▲生自由說說。

4、讓我們帶上這份感情來讀一讀

▲生齊讀第7節

5、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圖片)

6、你會這樣說嗎?

▲練習說話。

7、盤古的身軀化成了萬物,世界從此變了樣,這一切是那樣的美好,讓我們把這份美好通過朗讀來傳達。

▲生再讀第7節。

8、引讀第八自然段。

八、拓展練習。

1、想象:世界萬物除了文中寫到的,你還想象到了哪些也是盤古的化生?

2、練說:●當我看到( )時,覺得這可能是盤古的( )化成的。

●盤古的( )化成了( )。

(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開天)

此問轉載

3、質疑:這一切是真的嗎?(理解:神話傳說)

4、推薦:中國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女媧造人》《嫦娥奔月》等。

小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綜合實踐活動——《縫沙包》。下面我從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縫沙包”是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是以操作爲基礎的學習,是建立在操作基礎上的知識、技能、態度、方法、能力的綜合學科。在製作沙包的過程中學習一些基本的針法,並能夠運用學到的技法和教師的要求相結合,設計並縫製形狀各異的沙包。

二、學情分析:

《縫沙包》——這一內容雖安排在高年級,但對於部分學生只會穿針、引線、打結,如果縫製一個完整的沙包,讓學生自己進行縫製時可能還會遇到許多實際的困難。

三、目標確定

爲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並初步掌握縫沙包的基本針法。

2、能力目標:培養興趣,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縫製不同的沙包。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縫沙包,培養學生不怕困難,敢於創新的精神。

並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沙包的縫製過程及讓學生從自己眼、手、腦協作勞動中體會手縫的樂趣。

難點:設計不同形狀的沙包以及縫製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勞動與技術項目的有效實施需要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

(1)、實物投影儀;

(2)、方塊布、棉線、縫衣針、剪刀、米;

(4)、製作的多媒體課件(不同形狀的沙包);學生準備:方塊布、棉線、縫衣針、剪刀、米。

五、教學環節設計

爲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採用激趣導入,揭示課題——示範,瞭解縫製過程——突破難點,學生製作——總結評價——開展遊戲,課後延伸的思路展開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本節課通過沙包創設情境導入,激情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沙包嗎?我又提出你們平時玩的沙包是從哪得到的?從而引出我的沙包是我親手縫製的。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一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縫沙包的熱情,強化學生的學習慾望,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環節安排時間大約爲1分多鐘。

(二)、瞭解縫製過程

縫製沙包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我先教學生三種縫法,讓學生基本掌握,在把縫沙包的過程需要注意的幾個事項一一講解,從穿針引線、將布塊正面朝裏,把正面完全充分的翻過來,在把怎麼裝沙包內部材料,給學生一一講清楚,以免孩子在製作過程中,弄的地面桌面都是米粒,最後封口讓學生注意要把毛邊縫合,這樣會使沙包更加美觀。瞭解縫製過程後,要和學生說明,並不是所有的沙包是方形的,播放一些課件,讓學生了解好多樣式的沙包。並且讓學生樹立自信,問學生你們有沒有信心比這些沙包做的更好,激發起同學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就讓同學們交流討論後,在強調縫前的安全注意事項,此環節安排時間大約爲10分鐘。

(三)突破難點,學生製作

由於學生初次縫製沙包,要在短時間內掌握規範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徑是教師進行指導操作。教師加強巡視,及時幫助學生髮現和解決問題。此環節20分鐘。

(四)、展示作品、評價總結

學習評價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學生製作告一段落後,請部分同學說說在製作沙包時的經驗或想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動腦思考,體味學習的真諦、成功的喜悅。本節課中在內容上既注重學生的操作結果的評價,更注重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驗的.獲得、良好態度和習慣的養成和創造性思維的顯現。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養成。此環節安排時間大約爲8分鐘 。

(五)、開展遊戲,課後延伸

爲了讓學生享受到自己勞動成果帶來的歡樂,我安排同組學生利用親手縫製的沙包在一起玩換沙包遊戲。在完成以上任務後,要求學生用課餘時間,能夠利用本節課所學方法,多加練習,回家後縫出漂亮的沙包,用自己縫的沙包去調查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怎麼樣玩沙包的。爲下節課我們繼續上玩沙包有學問起到了鋪墊,此環節安排時間大約爲1分鐘。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一些淺見,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小學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圓的面積》是在學生認識圓的特徵,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以及學過直線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情景提出圓的面積的概念,並提出如何把圓轉化成已學的圖形來計算面積,又一次用到把未知問題轉化成已知問題的教學方法。通過圓的面積的學習,不僅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爲以後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學生基本知識掌握的還可以,思維也比較活躍,但學生只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完善。

3、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圓的面積含義,理解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並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從中體會轉化的方法。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4、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5、說課前準備:

教具:課件,掛圖,圓片等。

學具:圓片,剪刀,直尺等。

二、說教法:

考慮到本節課是幾何前後知識的重要紐帶,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學生的年齡特點,導致抽象邏輯思維較差,還是以形象直觀思維爲主,所以使用多媒體、實物教具作爲輔助教學手段,變抽象爲直觀,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說學法:

通過實例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在藉助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同時,是學生體會到觀察、歸納、聯想,轉化等數學方法。採取“扶、放”結合的方法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分成四部分(出示課件)

第一部分、複習引入

1.提問:什麼是面積?

2.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用一根5米長的繩子把小牛拴在草地上,小牛能吃到草的面積有多大?(展示牛吃草的掛圖)

同時引導發問:(1)小牛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是個什麼圖形?

(2)如何求它的面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部分、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1.理解圓的面積含義:通過複習中“牛吃草”和幾個圓形教具來理解圓的面積,同時讓學生用手指出圓的面積指的哪部分?與周長要區別開。

(設計意圖)通過感官幫助學生理解圓的面積含義,加深印象。

2.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1)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應把圓轉化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呢?學生自學課本有關內容,探索如何把一個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並且思考:圓與轉化後的圖形有什麼關係?在這裏滲透轉化的思想。

(2)學生自學後,探討:爲什麼只能得到近似的平行四邊形?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嗎?學生相互討論,應如何操作?(只有分的份數越多,才越接近長方形。)此時,學生操作後,在教師的引導下,說說如何分、剪、拼的。

並思考:能拼成一個標準的長方形嗎?

教師出示教具,引導學生說出圓與轉化後長方形的聯繫。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圓的面積公式。

(設計意圖)通過“扶,放”相結合,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3)小結:根據圓的面積公式提出:計算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4)自學例1,並獨立完成“做一做”第1題

通過例1和“做一做”,鞏固新知,使學生掌握,已知圓的直徑,求面積的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半徑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課堂練習

完成課本練習十六中部分習題

第1題:填表格。可直接利用公式求面積,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第5題:求圓的面積和周長。意在複習舊知鞏固新知,又在區別二者不同算法。

第2題;解決生活實踐問題,說明生活中離不開數學。

第3題:利用周長求面積。增加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力求有針對性、層次性、生活實踐性,由易到難,在掌握知識中形成能力。

第四部分:課後作業

解決“牛吃草問題”

新課前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學習找到答案,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出示課件)

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周長一半×半徑

S=πr×r=πr2

小學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漢字的執筆方法,注意寫字筆順。

2、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3、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準備:

圖片、鋼筆

教學過程:

一、提問:寫字時要注意什麼?

(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確的執筆寫字姿勢、書寫整潔等)

二、細觀察、找規律

1、出示例字。

2、學生觀察字形,說說筆順規則。言字旁的點位側點,橫着提的橫要稍向右上斜,豎要略帶弧度向左凸出。點與橫折提中的豎在一條直線上。

3、學生交流,不足之處教師及時進行總結。

4、師生進行交流,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寫。

三、出示練寫的字,自己觀察找一找規律。

四、學生按照要求臨寫以上字。

五、練習,學生根據所寫字的規律來練習書寫以上鋼筆字,教師要巡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