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說課稿錦集6篇

學識都 人氣:1.84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小學說課稿錦集6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水平二四年級的武術。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學情和教學過程三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武術運動是我國的民族傳統運動項目,有着強身健體,強國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學體育的教學內容之一。

本次課以武術基本動作組合爲主要教學內容,採用遊戲、自編的武術操以及武術的基本動作,結合示範等直觀教學法,讓同學進入躍躍欲試的狀態,再通過分組自主創編等教學手段,培養同學展示自我、自主學習、團結合作、注重創新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同學對中國功夫有極大的好奇心,對武術的學習充滿了強烈的願望和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簡單動作的組合給同學帶來了極大的吸引力。

針對同學的身心特點,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採用了講解示範法、重複練習法、對比練習法、相互評價等教學方法,爲同學掌握基本的武術動作提供了保證。

根據以上的教材與學情分析,我確立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爲:

1、在水平二同學對武術的認知基礎上,能自由組合三到五個武術動作;

2、通過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

3、在集體創編活動中能與他人合作完成體育任務。

本節課的重點是弄清動作方向和動作的銜接.

難點是動作準確,做到有力、有神。

三、本次課的教學過程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興趣導入、活躍身心。

首先通過課堂常規的練習,使同學集中注意力,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

接下來,充分利用同學喜愛而且熟悉的遊戲進入主要學習內容。第一個遊戲爲:“超級棒棒狼”。遊戲的方法是:教師扮演“棒棒狼”,同學做小羊。“小羊”齊叫“老狼老狼幾點了?”老師報一個數字(比如五點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組拉成圈,“離羣小羊”要被“狼”吃掉了(過來拍拍老師的手)。通過遊戲,不僅鍛鍊同學的反應能力,提高團結合作意識,同時進行友伴型分組。在分組的基礎上,兩人一組進行第二個遊戲:“石頭、剪刀、布”。在進行遊戲時,要求同學將“石頭、剪刀、布”的動作按武術要求做出來。如:“石頭”爲“歇步”、“剪刀”爲“弓步”、“布”爲“馬步”。遊戲動作自然過渡到武術的基本步型與手型練習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創新:

首先通過教師的語言與示範讓同學學會武術基本手形,瞭解三到五個步形動作。並帶領同學做模仿練習,讓同學體會動作的精氣神。

然後在練習中激發同學的練習興趣,引導同學互相學習、合作探究和自主練習的方法。讓同學在練習中適時的配合聲音來提升信心與氣勢。在互練過程中能夠互相發現其錯誤並改正。

最後動作串連,加深印象。教師通過講解示範、帶領練習,將基

本手形與步型結合到一起,形成串聯動作,讓同學體會武術動作的流暢與美觀。

讓同學通過學習、交流、探討、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聯動作。此時,教師適時的配樂展示《中國功夫》,將課堂教學推向一個高潮,大大調動同學的學武積極性。這時,教師指導同學分組進行組合學習的練習,就能滿足同學自我展示、自我創新的心理需求。

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1)、分成五組自己進行基本動作組合練習。

(2)、小組爲單位展示自編動作。

(3)、由教師評價選擇出每組做的最好的一名同學委認爲小組長。

(4)、由選出的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進行練習。

(5)、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武術動作。

(6)選擇出創編動作做的好的一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展示。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既給同學創設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時間和機會,又培養了同學的自尊與自信,自練與自評以及組合與創新的能力。

第三部 調整身心、課後延伸:

通過教師點評、同學互評、同學評教師等多元化評價方法對課進行總結;利用教師的展示進一步提高同學對武術的興趣。

我的說課完畢,有不足之處懇請評委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小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小學》。

【說教材】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小學生身着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裏,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裏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於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說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並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裏爲什麼這麼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外,還有可能作什麼?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後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爲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覆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小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 號,我今天說課的教材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4課——摩擦力的祕密。本課是在前三節課的基礎上,專門介紹一種特別又普遍存在的力——摩擦力。我打算用二個課時來安排本節課的教學。現在請讓我用說課的方式說一個教學片段:

(一) 遊戲導入,感受摩擦力

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想先請2位同學上來玩個遊戲,比賽用筷子夾玻璃珠,看看一分鐘內誰夾的多。誰來?

好,小紅和小明上來。現在小紅這邊是A組、小明這邊是B組,準備,開始。

時間到,現在老師請個同學來跟老師一起數數看哪隊夾到的珠子更多呢?來,小軍上來跟老師一起數。小軍告訴同學們比賽結果,誰夾的多?

小紅的比小明的多好多。

哈哈,老師聽到下面有男生不服氣了,說要他們2個人交換再比一次。好,那就交換再比一次。來,預備,開始……時間到,小軍再幫老師數數,誰的多?

小明多。

這回怎麼又變成小明多了呢?

哦!小華同學說:老師提供的筷子有問題,兩邊的筷子不一樣。

有的同學觀察的很仔細,發現兩邊用的筷子不一樣,來,看看,A、B組的筷子畢竟有什麼不同?

嗯!小明同學說:A組的筷子套有橡膠,B組的沒有。

A組的筷子老師是給套上了橡膠,而B組的筷子老師給塗上了一些洗潔精。

通過剛纔的2次比賽,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比賽取勝的要害是什麼?

嗯!很多同學都說是套上橡膠的筷子

恩,很好,橡膠是關鍵,那同學們知道橡膠在這裏起到了什麼作用呢?老師提示一下,橡膠提供了一種力來幫忙夾珠子。同學們開動腦筋好好想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

很好,小晶同學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她說:橡膠增大了筷子與珠子間的摩擦力。

同學們覺得對不對啊?有沒有不同意見?都沒有啊?可見大家都很智慧,小晶同學說的很對,橡膠就是起到了提供摩擦力的作用。

老師接着教你們做個實驗:來大家把手拿起來,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由前向後移動,同學們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啊?

哦!小樂同學說:褲子被搓起來了;越用力移動越慢;感覺移動的過程中手變熱了;沒有想象中那麼輕易……

恩,老師聽到了好多答案,大家知道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現象嗎?

嗯!很多同學都說是摩擦力的作用

恩,現在大家對摩擦力有沒有一個詳細的印象了?

(二) 從生活中發現摩擦力,建立摩擦力的概念

好,同學們大家還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摩擦力?有沒有同學能舉例說明呢?

也許很多同學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意識到有些現象就是摩擦力,那我們現在來看段錄像資料,同學們一邊看一邊試着想想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摩擦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

好,錄像看完了,有沒有同學自告奮勇舉手回答老師剛纔提出的問題?很好,小輝同學來,試着回答一下。

嗯!小輝同學說: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產生的力就叫摩擦力。好,請坐,回答的還有些不完整,有沒有同學要補充的?好,小軍你說。

嗯!小軍同學說: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產生的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還有沒有同學要補充的?都沒有啊?那老師來說。小軍同學剛纔補充的很好,點出了摩擦力的特點是阻礙物體運動,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點,摩擦力產生在什麼地方啊?

哦,接觸面。

所以準確的是應該是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產生的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就是摩擦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摩擦力神祕的面紗。

(三) 入情入景,發現問題。

大家已經知道了什麼是摩擦力,那老師想問問大家知不知道摩擦力產生需要哪些條件?

嗯!要運動;要有接觸面

恩,很好,同學們這次考慮的很全面,既然這樣,同學們看老師這裏,老師這裏有火柴盒、粉筆、木塊、橡皮擦,老師把它們這樣平放在講臺的一塊木板上,大家想一想:這時候有沒有摩擦力產生?

嗯!沒有

那麼,要怎樣做才能使這四個物體與木板之間產生摩擦力?

嗯!小輝同學說:用手推動他們

老師只有2隻手,沒辦法一下推動4個,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小軍同學說:把木板的一邊擡起來

恩,這是個不錯的好辦法,那我們來試試。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在擡板的過程中,4個物體有沒有要運動的趨勢,有的話趕快告訴我。

老師,要動了,要動了。

嗯!好,那我們先固定在這個角度,同學們來猜測一下,老師再繼承擡高的話是哪個物體先滑下來?

粉筆;火柴盒;橡皮擦……

好、好、好,老師聞聲了好幾種答案,大家記住自己的答案,老師來繼續擡高木板看看哪種物體最先掉下來。

大家看到了嗎?最先掉下來的是粉筆,之後是火柴盒,然後是木塊,最後是橡皮擦。老師想先問問大家,這個過程中有沒有產生摩擦力?

嗯!有

那爲什麼不同的物體下滑的速度不一樣,會有的快,有的慢呢?

很多同學都說因爲它們的摩擦力不一樣。

摩擦力的什麼不一樣?

嗯!大小不一樣。

很好,所以說摩擦力的大小會影響物體下滑的速度?

(四) 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根據剛纔的4種物體,你們認爲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嗯!物體的重量、接觸面積、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物體外形

正好我們班分成了4組,一組挑選一個你們組覺得最值得研

究的假設進行驗證,但是每組挑的不能一樣哦,然後小組討論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驗證所選擇的假設。討論好了以後,各小組進行研究方案的彙報,大家互相評價,提出修改意見。

……

恩,經過彙報和同學們間相互提意見,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很有水平的選擇了對比試驗,那老師要再跟大家強調一下對比實驗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哪些條件是要保持不變的,哪些條件是需要改變的,還要注重改變的方法。而且要留意各小組要有專門記錄數據的同學。各組根據自己所研究的問題,選取好試驗器材後,就可以開始動手實驗了,老師這裏提供一個實驗記錄的基本格式給大家,記錄的同學就按照這個格式經行記錄。

老師剛看了看大家的實驗都做的差不多了,那現在請各小組往返報下實驗說明了什麼?

第一組研究的因素是物體的輕重,結論是: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

第二組研究的因素是物體的接觸面積的大小,結論是:摩擦力與接觸面積無關。

第三組研究的因素是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結論是: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第四組研究的因素是物體的形狀,結論是:摩擦力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由此可見,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輕重和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

(五) 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同學們看老師展示出來的圖,路面上油罐車漏油了,經過的自行車和摩托車都滑倒,同學們能不能利用我們剛剛得出的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結論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嗯!用水把油沖洗乾淨;在油上面撒上幾層沙子把油蓋住……

同學們說說哪個辦法好?爲什麼好?

哦!在油上面撒沙子,使得輪胎和路面的接觸面變得更粗糙,就增加了摩擦力。

恩,回答的不錯,撒沙子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用水衝行不行啊?其實也是可以的,只是用水沖洗沒有鋪沙子快,不過最終解決的辦法還是要用水沖洗。

同學們看,老師這邊有一把生鏽的鉗子,用起來已經很不順手了,同學們有沒有辦法幫幫老師?大家觀察下生鏽的地方,發現什麼?

生鏽的地方是摩擦最厲害的地方

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那就是要減小摩擦力咯?怎麼減小?

把油滴在生鏽的地方。

不錯,看來大家對摩擦力已經有一定了解也知道摩擦力有好有壞了,就像上面的2個例子,有時摩擦力會帶給我們好處,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摩擦力會帶給我們麻煩,需要減小摩擦力。我們只有科學的動手、動腦,恰當的運用好摩擦力,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由於時間關係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說課就說到這裏,謝謝!

小學說課稿 篇4

奇怪的圖形 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奇怪的圖形》,奇怪的圖形不僅造型奇特,而且幽默,富有深刻的含義。在這裏就《奇怪的圖形》一課分教學資源開發、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設計三大版塊來進行說課,敬請指教。

第一版塊:教學資源開發

一、教材分析:

本課學習的內容是[設計*應用]領域的造型遊戲,它在創作的行爲中,不需要事先設定某類形象,學生主要是憑感覺、聯想和想象來進行造型,並從中獲得快樂和表達自己的感受。

兒童天真活潑,富於幻想,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塗塗畫畫也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課學習的奇怪的圖形正是順應了孩子的這種天性。

二、教學目標:

1、情感領域:通過欣賞各種形象加以聯想而創作的造型作品,引導學生對

組合造型藝術有一些基本的瞭解,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美的能力。

2、認知領域:將身邊的物品進行想象、變化,並嘗試圖形組合,提高欣賞

美的能力。

3、操作領域:根據身邊的圖形事物,進行想象和變化,創作藝術作品,培

養學生實踐美的能力。

三、課前準備:多媒體、演示教具、繪畫工具、其他自備工具。

第二版塊: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通過多媒體爲學生創設情景,師生共同欣賞,共同合作,共同遊戲,建構起自主的平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故事導入

根據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爲學生創設了神奇的情景故事,變化無窮的奇怪圖形,達到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2、激趣引新

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爲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獲得感知。由於本課教材中選用的圖例非常經典,但也給學生初步理解創作帶來了難度,所以我首先引用教材外比較容易理解的圖形進行展示,由簡到難爲學生進一步創作降低了難度。

3、啓迪創新。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思維方法,所以在本課的安排上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廢舊圖片,或是繪畫進行自由創作,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然後搭建展示舞臺,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說學法

1、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評一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使他們在探索中發現美。

2、學會欣賞,引導學生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3、倡導創新,學會評價。在實踐創作中,即能體現個性,又能對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客觀評價,理解作品意思,使情感得到昇華。

第三版塊:教學過程設計(共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思維大碰撞

[創設小精靈來課堂裏做客的情景]

師: 今天老師請來一位可愛又愛幻想的小精靈,[出示小精靈圖片]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掌聲][出示一條菊花和狗分列兩旁的路]咦!他在做什麼呢?[出示菊花狗]他把狗和菊花融合在一起了。原來是一隻會施魔法的小精靈。讓我們跟着他看看還會發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

[出示七不像圖]

師: 這是什麼呀?它怎麼會有這麼多隻腳?[指名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時空隧道圖]

師: 小精靈帶我們穿越時空,來到浩瀚的宇宙中。咦?這是誰在流着淚呀?

師生共同回答:原來是我們的地球媽媽。

師: 她爲什麼在哭泣呢?是小精靈把她變成這副骯髒的樣子嗎?[生回答]

師: 這不是小精靈搞的鬼,這是小精靈帶我們看到的若干年後的地球媽媽的樣子。小精靈在向我們示警呢!如果我們還像現在這樣隨意地排放污水、向天空排放有毒的廢氣,那不久的將來地球媽媽真的會變成這樣了。

小結:同學們,這些圖形看上去雖然很奇怪卻含有特殊的意義。[設計地球媽媽這一個環節帶有教育意義,讓學生在欣賞奇怪的圖形同時也能更容易的理解奇怪圖形背後所蘊涵的意義。提升學生認識的高度。]

噓!聽小精靈在說什麼?[]小精靈說:同學們,今天和你們在一起好開心,我決定送你們一件禮物,我們下次再見了! [出示禮物盒]

師: 讓我們一起謝謝小精靈,師生齊說“謝謝”。請一位特別認真的同學來打開禮物盒。[裏面是魔法棒]小精靈把他的魔法棒留給了我們,她臨走時悄悄地告訴了老師一個使用魔法棒的竅門,就是要運用我們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二)平凡變神奇

師: (出示大象的圖片)在你們的桌上有一張大象的圖片,用這根智慧的魔法棒再加上我們的想象力,讓這隻大象變一變,同時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學生進行創作師進行簡單的巡視]

師: 老師請同學們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並且進行評價。獎勵一些小獎品]

師: 老師也偷偷的使用了一下小精靈的魔法棒,你們瞧[圖片展示]我讓大象的鼻子伸到雲裏去了,在進行人工降雨呢。我給它起名爲:“長鼻王”。這幅奇怪的大象圖形,老師使用了——誇張變形的'方法。[板書誇張變形法]

師: 老師這裏還有幾張圖形,你們能把它們變成奇怪的圖形嗎?

[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圖片]想一想,怎樣把它們組合起來,然後再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 讓我們一起揮動魔法棒,看看給我們變出了什麼?

[出示圖片狐假虎威]

這種變形手法,改變了事物的內容,比如將虎頭裝在了狐狸身上的方法,就稱作“偷樑換柱”法[板書偷樑換柱法]。

師: 來,看看這幅圖,你又有什麼新的主意呢?[出示三條一樣遊動的魚]

學生自由發言說說畫面的組合,並且起個題目。

師: 看[出示合用一個頭的三條魚],哇,這三條魚合用了一個頭,真是很大的巧合啊![板書巧合法]

小結: 剛纔我們通過大象的誇張變形,狐狸老虎的偷樑換柱,三條魚的巧合變換,讓我們瞭解了創作奇怪圖形的三種基本方法。原來創造奇怪的圖形是這麼簡單啊!

[這一環節設計就是要通過一目瞭然的圖形組合碰撞後產生意想不到的奇怪圖形,用演示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三種基本的創作方法。讓學生理解奇怪的圖形雖然千變萬化,但還是有法可依的。安排了一次小小的嘗試性作業。並且老師和學生共同作畫,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三)搞怪你、我、他

[課前準備一些從舊報紙、雜誌、掛曆等上面剪下的一些圖形、白紙、繪畫工具]

師: 現在同學們都已經掌握了創作奇怪圖形的方法,那就讓我們來個“搞怪你、我、他”看看誰的思維最活躍,誰創作的又快又好。課本中也爲我們提供了很多豐富的資料,就看你怎麼去運用它。可以個人創作也可以小組合作。

[出示:課本上各種的圖形。學生進行創作教師進行巡迴輔導]。

[這是第二次的作業,是學生創作的高潮。用添加和組合的方法完成作品,即節省了時間又把自己的創作意圖很好的表現出來,成功率比較高,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給學生帶來了創作的快樂。]

(四)變形大比拼

師: 好啦,該是展示你們個性的時候,讓我們來個“變形大比拼”。

學生帶上作品來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創作過程、創作時的心情、怪在哪裏?有些什麼樣的含義?學生互評、換個角度來欣賞。師評。

[最後總結評價,評出最有創意獎、最佳製作獎、最佳發現獎、最佳點評員獎等]。

[設計變形大比拼這一課堂展示作業的環節,是爲學生的創新火花搭建展示的舞臺,讓學生暢所欲言。在收穫別人讚美的同時也提出自己的觀點。肯定自己肯定同學,提高了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奇怪的圖形於我們對現實生活中事物的再創造,它既美化了我們的生活,益智娛樂,又將一些道理、寓義蘊含其中,起到了教育警示的作用,讓我們乘上想象的翅膀,創作出更多既有趣又有意義的奇怪圖形吧!附板書設計:

奇 怪 的 圖 形

誇張變形法

偷樑換柱法

巧 合 法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在體驗美、實踐美、創造美的過程中,發揮想象,發展個性,昇華了感情、啓迪了智慧,達到了寓教娛樂教學效果。

小學說課稿 篇5

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單元是圍繞“熱愛大自然,保護生太環境,創建美好家園”這一專題而編寫的。《美麗的小興安嶺》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的設計:

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17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文中詞語;

能力目標: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併產生更建美好家園的觀念。

第三,說說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家蒂多惠斯說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

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質疑引探法、先扶後放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而是“抓住一段,教活全篇,把握重點,綱舉目張”,來增強語言積累,提高語言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說說教學程序

本課我設計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生自學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習課文第一第六自然段。現在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這一課時教學中主要解決第二、第三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爲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圍繞“美麗”分四步設計:發現美——討論美——讚賞美——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發現美

我這樣創設:同學們,我們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我們曾遊覽過北京的古老時尚,曾讚歎過黃山的奇石,曾感受過天都峯的險峻與秀美。今天,我們再一起到一個河流交錯、山巒起伏的地方去觀賞一下吧!這段話,老師充滿激情的娓娓導入,學生回憶了舊知,激發了求新知的慾望。然後,我讓學生邊聽錄音朗讀,整體感知課文,邊出示課件圖,學生聽了後,說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興安嶺實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時設疑:課文哪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學生說出了最後一句。教師再沿着這條中心線索理清課文內順序就很容易了。

第二步:品讀詞句,討論美

1、合作探究“春天美”、“夏天美”

教師先範讀本段,學生邊聽邊仔細觀圖,然後默讀,劃出作者抓住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劃出你認爲作者用詞準確、生動的句子,再說說這些詞句好在哪裏,最後指導學生邊有感情地品讀,邊想象美景。再通過換詞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過結合實際理解了“散步”“欣賞”,體會了擬人句的作用。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領悟到了語言文字的優美,更體現了與作者心靈的對話。緊接着,我這樣小結:這段作者抓住了小興安嶺春季的特點,選取樹木、積雪、小溪、小鹿這幾種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寫了小興安嶺抽新枝、春水漲這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結,其實教會了學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實了訓練重點,爲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夏天”段,是小興安嶺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教師更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作者譴詞造句的獨具匠心!我先讓學生總結老師教學春天段的步驟(讀、劃、說、品),然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到“蔥蔥蘢蘢”“密密層層”“封”“浸”等詞的生動、貼切。通過生生對話,互教互學,既獲取了更多的信息知識,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際技能,培養了協作精神。然後指名學生美讀,其餘學生想象畫面,激活了創新思維。學生嘗試小結段意,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說課稿 篇6

說活動背景

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已成爲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題。可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學校常表現出以自我爲中心,缺少互幫互助、以大局爲重的意識;班級中也常看到因爲互不相讓而引發爭執得現象,更別說團結合作了。要想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爲品質,使班集體具備凝聚力,就必須培養孩子相互理解、團結協作的能力。基於以上考慮,我精心設計了本次主題班會,意在培養三年級孩子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

說活動目標:

1、通過聽故事,討論等方式,充分認識合作的重要性。

2、通過玩遊戲等活動,學會合作並善於與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識。

3、體會合作帶來的喜悅,激發合作熱情。

課前準備是: 課前進行一次小調查---“你會合作嗎?”

說教法

說學法

說活動過程:

板塊一:揭示主題,引出合作

我先讓孩子觀看動畫片《馬蜂和蜜蜂》:

聽完故事後,讓孩子說說馬蜂和蜜蜂爲什麼能脫離險境?

緊接着我就揭曉課前小調查的結果,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合作的世界去瞧一瞧吧!(板書:合作,快樂你我他)

(設計意圖:從孩子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入手,迅速引起孩子的關注並導入本課主題:合作。)

板塊二:分享故事,感悟合作

活動一:聽談故事,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聽錄音故事《湯石》:

再讓孩子說說聽了這個故事後的感想?

活動二、觀小品,感悟真正的合作。

觀看小品《課間

讓孩子討論這樣的合作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這環節中通過反面例子,讓孩子明白積極向上、有益身心健康、有益於班集體纔是真正的合作。)

板塊三:情景模擬,體驗合作

“看誰最快能拿到蘋果”的遊戲

規則:把兩個蘋果分別放在教室左右兩邊的窗臺上,請兩位同學手拉手,不能鬆開,30秒內,看能否拿到兩邊的蘋果。

第一次遊戲:先請班中2個力氣最大的男孩開始玩,

第2次遊戲:請班中2個力氣小的女生去拿蘋果,

最後概括出

(設計意圖:創設“看誰最快能拿到蘋果”的遊戲,既激發孩子參與的興趣,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又讓孩子在實踐中明白朝同一個目標努力纔是合作,才能獲取成功。)

板塊四:明辨是非,深化合作。

首先出示課間拍攝的4張照片,緊接着讓四人小組選擇1張照片進行合作討論,並選派一位代表發言。我將下去巡視,成爲合作探究中的一員。

交流分享後,進行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值日時,大家各自漫無目的的打算,不能及時完成值日”等生活中的場景,引導孩子明辨是非,激發情感,深化合作重要性的意識。)

板塊五:樹立榜樣,養成意識

(設計意圖:從剛纔“明白是非,深化合作”這環節中直接去表揚合作小組,再一次受到合作帶來的樂趣,樹立榜樣,從而激勵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去合作,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板塊六:情感昇華,課外延伸

在總結的同時,我佈置課外作業

(設計意圖:,課的最後佈置“合作編制一份手抄報並評選“最佳合作組”和“最佳合作人”,將課堂的合作延伸到課外,進一步激發合作慾望。)

說[活動反思]:

1、源於生活,用於實踐。

2、學生爲本,生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