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說課稿集錦9篇

學識都 人氣:1.2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小學說課稿集錦9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寫人要凸顯個性》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的表達交流。這個單元是學生在高中階段接觸的第一個表達交流單元。本單元寫人。寫人的什麼呢?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便各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特點,這就是個性。寫人一定要寫出人的個性,所以,本單元在寫法上要注意凸顯人物的個性。新課標要求“強化語言運用能力”因此,這個單元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2、 課堂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學習寫作中選材應運用典型事例。

②學習用多種方法刻畫生動形象的人物,凸顯個性.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凸顯個性.

3、課堂教學重、難點 課堂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教材的特點,課堂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至於課堂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有困難的地方。根據以上這些,確立本課的課堂教學重難點爲:

1、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的個性

2、強化語言運用能力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二、說教法

新課標要求“要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努力形成課堂教學個性。”因此,我確立本課的課堂教學方法如下:

1. 通過師生互動引出話題。

2. 朗讀精彩語段,抓住關鍵詞句,體悟選材要精當。

3. 比較研究法:通過《我的班主任“代三多”》和《爲什麼我總是想你》兩篇習作的賞析,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說學法

在作文指導時,一定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舉一反三,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新課標要求“在討論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見,並能條理清楚地加以陳述。”所以要鼓勵學生髮言、討論。學生應學習在寫作中如何選材、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凸顯人物個性。

四、說課堂教學過程

我這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在學生的配合下完成了情景導入,讓學生表演了班級三個比較有特點的人,讓大家來猜。當聽着他們熟悉同學和老師的名字時,教室裏不時爆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映照出心底的喜悅,也感染着我!接下來我主要指導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解決選材問題 取其精華,二是善於運用多種描寫方法 細微之處見精神。最後,進行了習作點評《我的班主任“代三多”》《爲什麼我總是想起你》我在聽取了大家的評議後,把他們的意見綜合,歸結出了本次作文的優劣之處。學生對照同學的佳作,受到範文的啓發,都能找出自身文章的不足!興奮遺憾溢於言表!最後,佈置作業,請以一年八班的兄弟姐妹任意一人爲描寫對象,寫一個片段。

五、說板書

寫 人 要 凸 顯 個 性

方法 個性突出

選材 事例典型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我的課中還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希望各位多批評指正,再一次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謝!謝謝! 我想,如果把語文比作一棵樹,那麼,寫作就是在爲這棵大樹注入生長的營養!如果把寫作比作一次心靈之旅,那麼,作文講評就是給心靈安放了一個歸宿!讓心兒在這裏小憩,然後又從這裏 起程,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就讓我們給學生一份希冀,給學生一個夢想,給學生一雙翅膀,讓他們自由快樂地飛翔!

小學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我是xxx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認知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塗一塗等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並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3)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由於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但“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這裏是第一次出現,而它們又在學習分數的知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建立單位1的概念和理解分數的意義上。而教學難點則應放在如何讓學生去理解單位1的概念。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採用啓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抽象與直觀相結合,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我的設想是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爲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表示1/2。然後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後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於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本課具體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展示資料,瞭解分數的產生

首先通過談話自然引入,讓學生通過調查、把自己知道的分數的一些知識說給大家聽。使學生有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喚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過回顧舊知,爲學習新知作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第一次動手操作理解單位“1”的含義。

(1)教師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還可以表示什麼呢?爲了便於同學們研究問題,老師爲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材料(8顆圍棋子、1米長的繩子、一張圓形紙片、一幅熊貓圖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用這些學具試着表示1/2。

(2)集體交流、共享成果

各組選派代表到實物投影儀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點、難點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予以突破。

如:學生用8顆棋子、6只熊貓表示1/2這個分數後,教師出示課件,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4)引導歸納,通過比較相同與不同,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去學習,去探究,體會、理解單位“1”並結合實際談單位“1”,體會生活中的單位“1”

2、再次操作,領悟分數意義

(1)再次操作,讓學生用學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是這些學具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爲概括分數的意義作準備。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引導學生試着概括分數的意義

(3)閱讀課本86頁什麼叫分數,自學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4)5/7 3/8”爲例,鞏固分數的意義和分子分母的含義。

(三)反饋練習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爲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對嗎?爲什麼?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遊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 ,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四)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我的設想是通過小結,既能對整個課堂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總結,又能讓學生產生後續學習和探究的慾望。我是這樣小結的: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小學說課稿 篇3

尊敬得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得題目是《學會讚美》,將從主題選定、活動目標、方案設計和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主題選定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希望得到尊重和讚美,是人們內心深處最大得願望。小學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我意識,十分關心同學對自己得評價,更希望得到同學得讚賞。依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定設計了《學會讚美》一課。

二、活動目標

基於該階段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得心理特點和本節課得內容,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2、學會恰當地讚美他人,真誠地讚美他人。

3、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都是幸福、快樂得 。

三、方案設計

在教學中,我根據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標得要求以及本節課得具體特點,注重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得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得積極性、參與性和情感性,體現學生得主體性原則。

四、活動過程:

小學中年級心理健康活動形式對於活動得參與性、情感性得要求更高。在設計活動時,我充分考慮學生得年齡及心理特點,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2、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3、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4、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下面,我具體說說是怎樣準備這一課得。

首先是課前活動

上課前,爲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得氛圍,我有意識得對學生進行讚美,例如:“孩子們真精神!”“你今天穿得衣服真漂亮。”“你得聲音真好聽!”??提高學生得課堂情緒,自然得引出“學會讚美”這一話題。

一、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興趣是最好得老師。所以第一個教學環節是激發興趣,感受讚美。我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動畫,聽《稱讚》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得是:在小獾有點泄氣得時候,小刺蝟稱讚了他,使他有了自信;而小獾稱讚小刺蝟得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得疲勞。聽完故事後請孩子們說說:“你喜歡這兩個小動物嗎?爲什麼?”孩子們觸景生情,暢所欲言。

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初步感受到讚美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而且也能使交往得雙方彼此喜歡。

二、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讚美是一門學問,也有一定得技巧。那麼如何去讚美別人呢?第二個環節小品引路,學會讚美我是這樣設計得:播放錄像短片《誰最會誇》,看後讓孩子討論交流:你認爲誰最會誇?爲什麼?以小品爲載體,讓學生認識到讚美別人最重要得是真誠得發自內心得讚美。接下來播放兩個生活情景,引導孩子發現其中人物得閃光點進行讚美,讓孩子在“潤物細無聲”之中學會了讚美。

三、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有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讚美是兒童精神世界得陽光!”。所以我設計得第三個環節是參與體驗,分享讚美。通過一個活動“我來點亮那顆星”來調動孩子得積極性,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得幸福和快樂 。活動是這樣得:在一個盒子裏放着一些紙條,每張紙條上寫着一位同學得名字,我先從中抽出一張紙條,然後請全班同學幫忙找一找被抽到同學得優點,(此時引導學生多角度得發現別人得優點,不光學習,還有勞動、紀律、衛生、文明禮貌等),最後請被讚美得同學談談受到讚美後得心理感受。此時,老師點亮一顆星。接下來請一個孩子抽出一張紙條,大家一起來找找被抽到同學得優點,點亮第二顆星。最後是小組間同學互相讚美。教師相機點亮所有星星。

這樣,參與得人員由點到面,發揮了學生得主體作用,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讚美得愉悅,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得閃光點,從而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四、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爲了讓學生得心靈再次受到強烈得震撼,充分感受讚美得魅力。在本節課最後一個環節總結延伸,昇華讚美中,我配樂朗誦《讚美》:同學們,請不要吝惜你得讚美,因爲讚美是春風,它能使人溫馨和快樂,

請不要小看讚美,因爲讚美是力量,它可以激發自信和希望。讚美也是心靈得陽光,沒有陽光,我們便不能生長。願讚美得力量激勵每個人進步,願讚美得陽光普照在每個人得身上。

最後總結延伸:同學們,在我們得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得人值得我們去讚美,(相機出示圖片):辛勤得園丁、勤勞得清潔工、盡職得警察、還有保家衛國得解放軍??慷慨地送出我們得讚美吧,這樣我們得生活將充滿和煦得陽光,我們得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通過準備這節課使我深深得感受到讚美得巨大力量。做爲一名老師,我們更應該持之以恆得用我們得實際行動去讚美我們得學生。一句真誠得話語,一個甜蜜得微笑,一道讚許得目光,一個豎起得大拇指??都可以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得收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得教學設想和反思,可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懂得喜怒哀懼是人之常情,悅納自己的情緒。

2、讓學生懂得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對我們身心健康的影響。

3、初步瞭解和掌握妥善調控情緒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悅納情緒。

教學難點:認識情緒對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並學會調控情緒。

【教學方法】

遊戲、故事分享、講授、練習法

【課前準備】

ppt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教室後面來了這麼多聽課老師,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生自由回答)師相機導入並板書課題:豐富多彩的情緒世界。(生齊讀課題)

二、活動體驗

活動一:師生、生生互動遊戲

步驟:

1、師出示詞語生根據詞彙表演相應的情緒。

2、每組推選一名學生上臺,老師給這個學生髮一張寫有情緒詞彙的卡片。

3、上臺的同學根據詞彙表演此詞彙所表現的情緒。

4、其他同學猜猜該同學所表演的是何種情緒。猜對了就將這個詞語貼在黑板上。

5、師引導分類並總結:喜、怒、哀、懼是最基本的情緒形式。(課件出示)

活動二:說說我能行

師:喜、怒、哀、懼是最基本的四種情緒,在這四種情緒形態的基礎上,可以派生出不計其數的情緒形態,比如:表示“喜”的詞語有滿意、愉快、欣喜若狂等。老師相信同學們還能說出更多這樣的表示情緒的詞語。

1、課件一一出示表示喜、怒、哀、懼的詞語。

2、四個小組的學生分別代表喜、怒、哀、懼隊,比賽說出表示喜怒哀懼的詞語。

三、教學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說出了這麼多豐富多彩的情緒詞語,其實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爲兩類,即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1、課件出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2、列舉實例,讓學生感受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的不同。

3、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會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4、總結歸納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特點。

四、怎樣調節情緒

師:不良情緒會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良影響。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擺脫不良情緒,走出情緒的深淵,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呢?

1、故事啓發:(課件出示)

從前,有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草帽,小兒子賣雨傘。兩個兒子都很孝順,照理說老太太應該很開心。可是她卻每天愁眉苦臉,爲什麼呢?原來,雨天的時候,她愁大兒子的草帽賣不出去;晴天的時候,她愁小兒子的雨傘賣不出去,於是她晴天也愁,雨天也愁。後來有一個人告訴她,你可以這樣想,晴天的時候,你就想太好了,大兒子的草帽有人買了;雨天的時候你就想:太好了,小兒子的生意一定不錯。後來他總是這樣想。從此以後老太太就過着快樂的生活。

①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②生自由說一說。

2、教學調節情緒的方法。(課件出示總的原則具體方法)

五、鞏固練習。(課件出示習題)

六、談收穫。

七、總結昇華。

同學們,我真心希望在我們的集體中,人人都是快樂的天使,而且要做爲別人排憂解難的天使。不但要自己保持快樂的情緒,還要留心身邊的人,並給他們帶去快樂。最後祝願同學們永遠快快樂樂!

八、板書設計:

豐富多彩的情緒世界

情緒的基本形式:喜、怒、哀、懼

情緒的類型: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情緒轉移法

調節情緒的方法:理智控怒法

心理換位法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江南水鄉》是人教版社會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第四課。

大綱要求:

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家鄉的、祖國的社會常識,指導學生初步瞭解家鄉和祖國的地理常識;初步瞭解我國的國情國策,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家鄉、振興中華的情感;知道水鄉人們的生活。

教材分析:

《江南水鄉》一課分爲兩課時,本課爲第一課時。本課教材內容由引文、“太湖人家”“魚米之鄉”三部分組成,還附有兩張地圖、兩幅插圖、“找一找”“讀一讀”以及“說一說”。其中引文點出了江南水鄉的大致範圍和地理位置,還點出了江南水鄉在地理環境和經濟文化方面的總體特徵。“太湖人家”這部分課文,通過形象描述“太湖人家”是生活環境,給學生展示了兩幅獨具江南水鄉特色和水鄉小鎮景象的圖畫。而“魚米之鄉”這部分課文主要寫江南水鄉的農業。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一、初步瞭解江南水鄉最主要的環境特點,以及江南水鄉的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二、知道江南水鄉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以及江南水鄉享有盛名的農副產品。三、初步瞭解江南水鄉人們生活條件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江南水鄉的地理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因爲江南水鄉就是我們的家鄉,所以本課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很親切的。因爲課文裏的東西大家都很熟悉,不會感到陌生。但又有一句話:有了距離纔有美。江南水鄉與本單元前幾課相比,缺少了新奇的感覺。親切與新奇,小學生會傾向於哪個呢?其實這並不是我着重考慮的問題,因爲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樂於參與到教學中來,因爲無論是親切的東西還是新奇的東西都只是表面化的,我們教師的教學不能指望教材的親切或是新奇程度。

本課是一篇介紹性質的文章,是典型的“社會課”。其實社會課教材內容性質偏向於解釋說明介紹決定了教學時教師講授比較多,加上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機會並不是太多,就使社會課不那麼吸引人。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讓課有趣味性,讓學生樂於參與進來。如果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怎麼去談上好一節課呢?另外社會學科包羅萬象,教師的知識水平在豐富的社會知識面前,有時並不是能做到遊刃有餘的。面臨着新的課程改革,教師的自身角色也在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化爲“平等中的首席”。教師不能只爲了教而教,更多的着眼點應是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研究、去發展,而不是簡單的去尋找答案。

所以,我思考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的學習興致高漲起來,如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飛揚,如何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能力得到提高。我思考的另一問題是我自己如何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何杜絕讓自己陷入滔滔不絕的講授之中。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扮演已經已經長大了的自己,來會回憶家鄉,來爲家鄉做事。這其實是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此時的教師已經不是一名“獨白式”的表演者,而是一名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引導學生表達想表達的東西,然後使其得到某種程度的發展。而教師既保持了一定的權威,又以一種夥伴式的態度觀照學生。教師的講授已轉化爲一種對話,以此激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在對話中我設計了一些情境問題,意圖將本課的難點與重點各個擊破。讓學生學在輕鬆中。樂在學習中。

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了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與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課通過學生作導遊、分析江南水鄉經濟發展前景等環節來發揮自己的才智,依靠自己來解決本課的各個知識點,儘管可能是不自覺的,也就是說他們可能也沒意識到可能也沒意識到是自己在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想、要說還要寫,必須全身心的投入。

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讓課堂上爭取做到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一次時光之旅。

學生的好奇一下被調動了起來。因爲這正是他們所常幻想的東西。

2、師: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未來走走。閉上眼睛。(音樂)我們已經到了未來,同學們你們個個已經是國家的棟樑,說說你們現在各是什麼角色?

學生的興趣激發了起來。紛紛發表意見。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待,而且都夢想自己能建功立業,這也爲下面的教學環節埋下伏筆。

3、師:你們現在可能都在忙自己的事業,可能都身在他鄉,身邊的人都不是故鄉的親人。這時——

音樂聲響起:《春江花月夜》;童謠響起:《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師示意學生一起誦讀童謠。

4、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談談聽到這首童謠的感覺。(親切,勾起對童年的回憶、對家鄉的回憶……)

師:我們的家鄉有個美麗的名字——江南水鄉(板書課題)讓學生深情朗讀課題,營造氛圍。

(二)環環相扣,教學新知

5、師:你的家鄉是什麼樣的,來談談。

生自由說。(零碎的,不完整的。)

6、師:你們現在都是各有一番事業的人了,是不是身邊都有自己的祕書了,平時發言都有祕書來幫忙,所以今天講話不行了。現在老師來做你們的祕書,替你們來列一下講話的提綱,請各位“老總”照着提綱來發言,可得講好一點,因爲你身邊可能還有外國友人,別丟祖國的臉。

教師用幽默的語言指出學生的缺點,同時又爲學生設置下一步的棋。學生在教師善意的批評後更能自覺完成下一步學習任務。

7、出示提綱:(1)江南水鄉的地理位置(2)江南水鄉的環境(3)江南水鄉的物產

生自讀課文1~3部分,可討論。

8、生介紹江南水鄉的地理位置。(即本課的引文部分)要求讀出感情,特別是“這裏山清水碧,稱爲太湖平原,全國最著名的‘江南水鄉’,也是我國人口稠密、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要求感情讀,一是激發學生的自豪之情,二是引發下步教學環節。

9、師:既然你對江南水鄉的感情那麼深,那你對那裏的地理肯定很瞭解了。請你給我做導遊,因爲“五一”長假我就要去旅遊了。

出示適當更改的“找一找”:請着地圖來做一次導遊,介紹江南水鄉的一些有名的城市和河流。

這裏要求學生化被動爲主動,去攻克本課的教學難點,因爲學生對於當導遊都挺有興趣的,這樣憑着興趣去完成“找一找”,就沒有了應付的情緒。此外,學生的說話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0、師:現在有幾位客人,他們分別是東北的吉林人、黃土高原上的甘肅人以及華北的天津人,他們想到一個地方去投資。爲了家鄉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請你發揮自己的交際才能,促使他們來江南水鄉轉轉,或許他們就會來這裏投資。

11、生介紹江南水鄉的環境。

這裏學生除了介紹江南水鄉的環境,完成了解江南水鄉的環境這一教學目標之外,必談到那三位客人的家鄉,這樣也複習了前面的所學。

12、師:那三位客人看來是心動了,或許他們第二天就來江南水鄉了,還可能看中咱們的家鄉,決定投資呢。家鄉的父老鄉親可要感謝你們了。(變着法子表揚學生)。不過既然大家現在都是事業有成,爲什麼不親自來投資呢?

師:想想我們江南水鄉的一些特產,你針對這些來談談,你可以投資那些方面,或者你覺得那些項目有發展前景,值得投資?

這裏就是完成了江南水鄉的農副產品着一部分的教學。

學生要回答這部分的問題,首先必須瞭解江南水鄉的物產,然後才能說上一些,當然學生對於江南水鄉經濟前景的回答可能是很膚淺的,但這沒有關係,因爲學生肯定思考過了,這就足夠了。

教師在這裏要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使學生的認識或瞭解能更準確些。

(三)激勵創作,總結提高

13、師出示唐白居易的詞《憶江南》,齊讀。

師:白居易的詞是寫得很好,但我覺得咱們江南的好可不止這些,景色優美,物產豐富,可不是白居易的幾句話就概括得了的。大家都來寫幾句話,也可以寫詩,來介紹我們這個人間的天堂。可不要再請祕書了。

這裏就是在複習本課的教學內容,此外還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當場交流。

教師總結。

佈置作業:預習《江南水鄉》後半部分。瞭解本地的鄉鎮企業情況。

小學說課稿 篇6

我對《光與影》這課進行了深刻的教研活動,將說課過程同大家一起研究,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光與影》是河教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第8課內容。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爲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用不同工具材料用明暗表現物體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現能力。光與影是表現物象立體感的一種重要手段。色彩斑斕的世界需要光才能看到,而且不同的光還會引發人的不同情感反應,光與影是繪畫中表現物象的重要藝術語言。採用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

2、教學目標: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強調明暗運用與表現之間的關係,提高學生對明暗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明暗審美價值的認識、通過藉助簡化的明暗練習方式,提高學生運用明暗造型及利用明暗進行情感表現的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明暗表現的基礎知識、三大面、五調子。

(2)能力目標

①提高學生明暗表現的能力。②培養學生明暗表現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②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①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②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明暗處理的繪畫技巧、三大面、五調子之間的運用,充分發揮明暗作用,表現物體前後虛實關係。

教學難點:怎樣畫好一幅素描作品,使用恰當的表現手法。

二、說教法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說:教是爲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讓學生體驗一種成就感,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欣賞激趣法。學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創造作業法。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當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優美的風景圖片和音樂,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爲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提出問題:你如何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必須具備三大條件,這三大條件是什麼呢?學生回答引出光。

教師導入: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光,因爲有了光,我們纔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有人說:“光源的歷史也是人類文化的歷史”,的確,造型藝術是一門視覺藝術,而這一切都是因爲有了光,才使其成爲現實,也可以說光給自然萬物帶來了生機,也給造型藝術以生命。

2、欣賞作品,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繪畫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採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塑造形體、表達情感的設計提問。

問題:(1)光線是什麼?

(2)爲什麼物體具有色彩?

(3)藝術作品中如何運用光影?

(4)光和影的關係是怎樣的?

(5)光與影在作品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6)在塑造形體方面?

(7)在表現氣氛方面?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重點放在:1、塑造形體方面:賦予繪畫形象豐富的層次和逼真的效果,增強體積感、空間感、質量感(圖片展示)2、表現氣氛方面:不同的空間光線效果可以賦予事物所處空間以不同的氣氛,藝術家可以運用不同的光影變化來營造氣氛,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3、光影變化規律

利用立方體爲學生做演示,總結規律如下:

①物體與光線所成的角度。

②光源的強弱以及物體距離的遠近。

③物體離觀察者的遠近

④物體所處環境。

4、感知素描,突破難點

(1)概念―素描(提問學生自主學習)

(2)物體受光後所產生出的明暗變化

三大面:受光面、側光面、背光面

五大調子:高光、中間調子、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5、將我所學,爲我所用

採用不同明暗表現一個石膏正方體。讓學生注意畫面的光影變化規律和透視現象規律是怎樣的?學生認真觀察後進行討論,組內交換意見後分別用不同方法畫出石膏正方體。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石膏正方體做畫步驟,讓學生更加直觀明瞭。佈置作業:每人一張石膏幾何形體的素描作品。最後學生播放輕音樂,在音樂中完成作業。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6、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學生的作品表現風格不同,教師不要要求學生的風格必須和自己一樣,而應正確地引導、培養那些個性不同的學生,要跟他們共同探討適合於他們自身的表現方法以及發展的方向。同時,也要提醒他們,在基礎未打好時,就過分地熱衷於“個性”會給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壞習慣,不利於今後的發展。

7、板書設計

――初步感知(欣賞作品)

――樂中體驗(畫正方體(1)素描)

――討論探究(自評)

――知識擴展(明暗簡化練習)

――情感昇華(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

小學說課稿 篇7

在一個家庭中,一人的安全更是牽動了全家人幸福。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那麼對於安全問題教師們應該如何引導呢,下文爲您準備了開學安全教育課教案的內容。

一、教學目的: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掌握安全知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 二、教學過程:

同學們:大家好!新的一學期又悄然來臨了,歡迎大家又回到學校,開始新的學習和生活!

同學們:在安全的問題上,來不得半點麻痹和僥倖;在安全的問題上,我們必須防範在先、警惕在前;在安全的問題上,我們必須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只有這樣,才能爲我們的生命築起安全的長城。

(一)、人人要遵守交通規則和交通秩序

到校、回家做到文明行路,不騎自行車帶人;不乘坐農用車輛、無牌無證車輛,不乘坐超載車輛;乘車時,不準站立,不準在車內吃東西;機動車在行駛中不準將身體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

同學們在步行上學和回家時,進出校門應當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右邊行走。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馬路時要減速慢行,注意來往的行人、車輛,確認安全後方可通過。

坐車上學的同學上下車時要格外注意安全。要排隊等候,待車停穩後,按順序上車;上車後不得搶座佔座;乘車時不得將身體探出車外,不向車外拋擲物品。

(二)、講究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習慣

拒絕三無食品,不吃腐爛變質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得校外的攤點上吃飯,不偏食,不暴食暴飲;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三)、注意課間安全

請同學們在課間不做劇烈的活動,避免發生各種傷害事故;上下樓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禮讓”;不追逐嬉戲,不打鬧,不攀高,不擁擠,不搶道;不在教學樓內打球、踢球,不到施工重地等不安全的地方玩耍。

(四)、不得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不帶火柴、打火機、汽油、爆竹等進入校園。封山期內禁止進入山區或林區活動。

(五)、在各項運動中要注意運動安全。

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運動時不要劇烈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不到坑、池、塘、溝、河洗澡,避免溺水事故。

(六)、強化“防火災、防觸電、防侵害”意識。

不吸菸、不玩火,不焚燒廢棄物;不隨意觸摸各種電器,不私拉電線,不在教室內使用充電器、熱得快等電器;不接受陌生人接送與來訪,遇到形跡可疑的人要及時報告門衛或教師。

(七)、我們每位同學還要注意心理安全。青少年時期容易衝動,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學間遇到矛盾時,一定要冷靜,要理智,切忌用拳頭代替說理,以免給自己和同學帶來不良的後果。同學之間要互相體諒、關心、理解,以平和的心態來處理自己所面對的困難。

(八)、學會自護自救,提高防禦能力。

學會簡易的防護自救方法,遇到偶發事件要冷靜對待;敢於批評、指正一切違反安全要求的行爲和現象,做維護校園安全的主人,充分認識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若發現有安全隱患,要及時向學校彙報,防患於未然。

同學們,安全工作無小事,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生命是寶貴的,面對生命我們只有珍惜、敬畏。把安全意識化爲自己的行動,讓危險遠離我們的生活,有平安健康纔有幸福夢想!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在全校形成一個“人人關心校園安全”的濃厚氛圍。我們一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努力增強自我防範能力,做到警鐘長鳴,永記心間!

小學說課稿 篇8

一.學情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和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這節課中,我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計算,去比較,再通過我的適時引導,讓孩子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積的變化規律。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計算、觀察、比較,發現積隨因數變化而變化的規律,並在此基礎上放手探討積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數學結論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積隨因數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驗證規律、應用規律。

四.教法

我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觀察、猜想、驗證來自主探索概括出積的變化規律。

五.學法

學生經歷觀察思考、提出猜想、驗證猜想、表述規律、應用規律的自主探索過程,獲得探索教學規律的一般經驗。

六.教學具及相關資料

小黑板

七.教學流程

談話導入猜想規律驗證規律表述規律,小結探索方法應用規律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八.教學設計過程

1談話導入

課的開始我與孩子進行談話學校爲了獎勵參加大掃除的學生,每人發一本筆記本,每本筆記本6元,買2本需要多少元錢?買20本,200本呢?孩子你們算算。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板書三個算式及其結果: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設計理念:我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將純粹的算式賦予一定的生活意義,讓孩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從而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我提出問題:觀察這三個算式,你會發現什麼規律呢?

我引導孩子從上向下觀察:因數到因數,積到積有什麼規律。

(2)小組交流,集體彙報。讓孩子把自己發現的規律講給同伴聽,經過小組內交流,孩子不難提出猜想: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以幾,積就乘以幾。

(3)我引導孩子再次從下向上觀察,這次孩子很快提出新的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就除以幾。

設計理念:孩子通過獨立觀察,小組交流,使學生真正體驗自主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同時,我活用教材,用一組算式揭示兩條規律,先後有序,主次分明。

3驗證規律

孩子都看出規律來了,那麼這些規律是不是適合所有的算式呢?下面請孩子自己來驗證一下。

我出示小黑板,男生女生分爲兩組,一組應用規律直接寫出結果,另一組用筆算或計算器驗證。兩組交換角色再次驗證。

設計理念:通過學生分組協作,體驗驗證數學規律的過程。

4表述規律,小結探索方法。

我首先讓學生說規律,趁勢解釋說明乘以幾=擴大幾倍,除以幾=縮小几倍,學生在以往的基礎之上,很容易接受這點。然後引導學生如何把兩條規律歸納成一條,得出積的變化規律:兩個因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就擴大(或縮小)幾倍。我板書規律,揭示本課主題。最後我讓孩子們說說這規律是如何得來的?

設計理念:孩子通過對探索過程的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維策略。

5應用規律

孩子自己完成教材1-4題。指明孩子自己說說如何得出結果的。個別孩子可能會提出:我用筆算也挺簡單的,那我今天學的有什麼用呢。好問題出來了,進入下一環節。

6拓展延伸。

(1)一個數乘以18積是270,如果這個數乘以54,積是()。

(2)3610=360

(362)(362)=

(363)(363)=

設計理念:通過層次分明,形式多樣的練習,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7課堂總結,內化規律。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學的高興嗎?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自我總結、自我反思的學習能力。

九.教學效果分析

本節課我創造性地活用教材,營造了寬鬆、自主的學習氛圍,孩子們通過看、想、說、做等數學活動,去經歷主動觀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提出猜想驗證規律運用規律的過程,豐富了學生學習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數的應用一》是北師大版教材第十一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應用問題、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與小數、分數的互化以及百分數的簡單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的應用,爲後面學習較複雜的百分數應用題和“儲蓄”問題起着鋪墊作用。

2.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1. 在具體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 能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

3. 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3. 重點,難點:

重 點:會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

難 點:分數問題和百分數問題的內在聯繫。

二、學情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在五年級下冊和六年級第二單元學習了有關分數應用的問題,以及在六年級第四單元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與小數、分數的互化以及百分數的簡單應用,這爲學生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的應用做好了鋪墊。但是新版北師大教材沒有對“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問題進行教學安排。加上分數和百分數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節課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

學生認知障礙點: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關鍵要知道誰跟誰比,把誰看作單位1,提高學生能夠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 教學策略(說教法)

1.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1)鋪墊滲透法:通過“舊知鏈接”環節,設計與本節課重、難點相關習題,爲本節課新知做好鋪墊,提前化解教學中的難點。

(2)情境導入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和理解數

學。”我在導課時,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創設了水結成冰的情境,並提出一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3)自主探索法和合作交流法:新課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這節課在新知的獲得環節,我先讓學生在觀察、分析、對比、思考、發現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與前面學習過的有關分數問題的聯繫,再通過畫圖法進一步理解題意,最後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合作交流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4)聯繫生活法:“數學教學要立足於社會現實生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最終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服務於社會生活。”因此,我在導入新課、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彈性練習的各個環節儘量用學生熟悉的例子來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培養了學生數學意識。

(5)及時評價法:“評價的目的是爲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我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大展示環節對課堂發現的問題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有獨特見解的,都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 突破重、難點的策略:

通過“舊知鏈接”環節,設計與本節課重、難點相關習題,爲本節課新知做好鋪墊,提前化解教學中的難點。

在學習新知環節,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新知中的重、難點知識,降低重、難點知識理解的難度,這樣有利於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獨立自主探究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再通過對學、羣學環節解決本節課知識中的重、難點問題,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再進行一定的引導,使學生朝着有利於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

在習題設計方面,做到知識源於課本,又稍高於課本,並給予一定的提示,使學生在掌握了本節課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學法:

新課程不但倡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而且着力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

1.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轉化法:學生在理解“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時,可以結合百分數的意義,把問題轉化爲“求冰比水多的體積佔水的體積 的百分之幾”,也可以轉化爲“先求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再求冰與水的體積所對應的百分率的差”,這樣就與前面的知識聯繫起來了, 幫助理解新知識。

3.觀察比較法: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出現了兩種方法,學生就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4.合作交流法:在獲得新知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開展小組合作,在小組中分工明確,在互助合作中體驗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習效益,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開發,樹立主人翁的意識。

5.歸納總結法:學生通過對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問題的解題方法的探索,進一步歸納總結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和公式。

6.反思總結法:通過這節課的交流學習,學生可以對自己在本節課學習中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思和總結。學生才能學得牢。

五、說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舊知鏈接:

在“舊知鏈接”環節,第1題我先設計複習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幾分之幾和百分之幾”的問題,解題方法都是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 ”,只是結果不同而已。這爲後面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做鋪墊;設計第2、3題是爲了讓學生理解掌握把“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轉化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爲後面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法一做鋪墊。設計第4、5題,想先讓學生掌握把第一種分率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轉化成第二種分率句“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問題的方法,這爲後面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法二方法做鋪墊。

(二)情景導入:

我在導課時,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創設了水結成冰的情境,並提出一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

(三)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

設計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及重點和難點,是在具體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以及能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體會分數問題和百分數問題的內在聯繫。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學習新知,學習新知一是探究“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方法。學習新知二是探索“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方法。

在教學學習新知一時,我提出問題1:45l的水結成冰後體積約爲50l ,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由於學生對“增加百分之幾”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這也正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通過讓學生畫線段圖來理解題意,並在導學案的設計上通過問題的形式給學生進行一定的提示,可以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加上在“舊知鏈接”環節第2、3題的鋪墊,學生比較容易把“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轉化爲“冰比水增加的體積佔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可以先求出“冰比水增加的體積”,再求出“增加的體積佔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通過對問題1題意的理解分析,學生會很容易列出算式,並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問題的第一種解題方法。

除了第一種解法外, 求“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 還可以先求出“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再求出“冰的體積與水的體積所對應的百分率的差”,就是“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了百分之幾”。由於在“舊知鏈接”環節第4、5題作好了鋪墊,加上在導學案的設計上通過問題的形式給學生進行了一定的提示,學生對這個問題理解的難度有所降低。通過對問題1題意的新解釋,學生會很容易列出算式,並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問題的第二種解題方法。

在探究完了學習新知一的基礎上,接着我設計了學習新知二探索“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方法。我先提出一個問題:有50l的冰融化成水後體積約爲45l ,水的體積比冰的體積減少了百分之幾?並引導學生根據探究學習新知一的方法自主探究“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方法。這樣給了學生很大的探索空間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解決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遇到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予以幫助,同時也鼓勵學生做完後可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同桌分享,如果不會也可向別人請教。這樣培養了學生互助合作的意識,在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解決此問題有兩種方法。在全班交流的環節,這兩種方法都要讓學生充分發言,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導”的位置上,放手讓學生說,最後總結出,解決這個問題,重點要理解問題的實質含義:究竟是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本環節的設計既拓寬了解題思路,又鍛鍊了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

(五)實戰演練,我最棒!

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兼顧了習題的層次性和開放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練習,以求訓練思維、培養能力、形成技能。

1. 一件衣服,原價300元,店家優惠了60元,優惠了百分之幾?

(你知道“優惠了百分之幾”是什麼意思嗎? )

這道題告訴了單位“1”—— 原價300元,以及優惠的錢數60元,求優惠了百分之幾。先讓學生理解“優惠了百分之幾”是什麼意思,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優惠了百分之幾”就是“現價比原價少了百分之幾”,知道原價300元,還有現價比原價少的錢數60元,可以根據學習新知二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第一種解題方法進行計算;還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優惠了百分之幾”就是“優惠的錢數佔原價的百分之幾”,直接用“優惠的錢數60元”除以“原價300元”,就是“優惠了百分之幾”。通過比較,學生會對“少了百分之幾”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2. 一種商品,現價640元,比原價降低了160元出售,降低了百分之幾?

(你知道“降低了百分之幾”是什麼意思嗎?)

這道題告訴了現價640元,以及現價比原價降低的錢數160元,求降低了百分之幾。先讓學生理解“降低了百分之幾”是什麼意思,有的學生可能會說“降低了百分之幾” 就是“現價比原價少了百分之幾”, 單位“1”—— 原價不知道,我們要先求出原價,由於“現價比原價降低了160元”, 原價多,現價少,160元是原價與現價的差,求原價,用加法,640+160=800元,由於原價與現價的差知道,是160元,不用再計算,可以直接用160÷800=20℅,因此降低了20℅;還有的學生可能會根據第1題對問題的不同理解,得出“降低了百分之幾”就是“降低的錢數佔原價的百分之九”,雖然算式相同,但後一種理解更簡單一些。通過第2題的計算,學生會對“減少了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有了更深的認識。

3. 光明村今年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21臺,比去年增加66臺,今年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的數量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幾?

這道題與第2題很相似,區別有兩個,一個是單位“1”—— 去年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的數量較小,求單位“1”用減法,而不是用加法,用121-66=55臺;另一個區別是問題問“增加了百分之幾”,而不是“減少了百分之幾”,最後用“增加的臺數66臺”除以“去年的臺數55臺”,結果是120℅.

(六)課堂總結,整理學案。

通過學生說一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穫,達到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梳理與整理,進一步鞏固對知識點的掌握。通過整理學案,把在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並對導學案上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和鞏固。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爲主體,思維爲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