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蘆花蕩》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3.18W

《蘆花蕩》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蘆花蕩》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八年級《蘆花蕩》說課稿

《蘆花蕩》說課稿【1】

教材分析:

《蘆花蕩》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蘆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在河北白洋澱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白洋澱奇特的水上風光讓人心生嚮往,文章優美明麗的語言,把我們帶入了那一片一望無際的蘆花蕩中,一同去感受這片土地上令人蕩氣迴腸的抗日豪情。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1.準確把握小說三要素的概念,能夠運用小說三要素分析本文。2.區分人物描寫的不同方法,能夠綜合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來構建人物立體形象。

過程和方法目標:1.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他的妙處,並分析其作用。2.賞析主要人物“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傳奇色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在白洋澱的美麗風光中培養對祖國的熱愛和捍衛國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從文中“老頭子”等堅持抗戰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派艱險、豪邁樂觀的英雄性格,讓學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重點難點:

重點:1.通過體會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難點:1.如何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於”二字。2.優美的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我決定以學生爲主體,採用複述法、品讀法、討論探究法、聯想拓展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來實現。在人物分析上,我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體感受

學生在熟悉課文之後,對其中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已經產生了初步印象。我採用討論探究法來實現第一步。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就“老頭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第二步:具體描摹

人物描寫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除了正面描寫外,還可以進行側面描寫。這些描寫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體現。這一環節的教學可以採用品讀法,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指出他們所採用的描寫方法,說說這些句子表現出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點。這樣,老頭子這一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成了一個具體可感的立體形象。

《蘆花蕩》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環境(單元說明)

《蘆花蕩》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

第一單元是以戰爭爲主題。有的記敘正義戰爭的勝利,有的譴責非正義戰爭的殘酷,而在血與火的戰爭中,真善美與假惡醜,人類的意志力、智能、體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結合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世界何時鑄劍爲犁”,我認爲本單元的情感與態度目標是:讓學生獲得對戰爭(戰爭的根源、戰爭的歷史、戰爭的性質以及戰爭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影響)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選文以敘事作品爲主。聯繫七年級教材,不難發現,從八年級開始,教材在七年級着重培養學生一般的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開始着重培養學生閱讀各類文章的能力。本冊一、二單元安排的均是敘事性作品,旨在培養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而閱讀敘事性作品(記敘文)的基礎,就是能清楚地把握記敘的要素。因此,從知識與能力目標來說,本單元就是要複習、掌握記敘六要素的知識,通過抓六要素來把握課文內容,從而把握敘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獲得自己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的獨特的領悟。

從過程與方法目標上來說,單元要求通過反覆練習學會在初讀過程中能迅速抓住記敘的要素;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用心感受、體驗、理解、比較、思考課文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培養默讀技能,提高默讀的速度和質量。

2、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

《蘆花蕩》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孫犁寫的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小說。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裏,一個年近六十的乾瘦的老頭子的“英雄的行爲”,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孫犁的大多數小說一樣,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是課文的主要藝術特色。

作爲第一個敘事性作品單元的第二課,我認爲它是第一課《新聞兩則》教學目標的延續和提升:《新聞兩則》側重從結果的角度來表現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蘆花蕩》則是從過程的角度來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新聞兩則》敘述簡明,側重教會學生六要素的知識,本文開始訓練學生從比較複雜的敘述中來把握記敘的要素。同時,敘述相對新聞詳盡、生動,也就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更多的路徑。

根據《課程標準》關於課堂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學目標應該是:

知識與能力

①理清記敘的要素,把握故事情節。

②感知老頭子的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品味課文的語言。

情感與態度

認識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迅速抓住記敘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讀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揣摩景物描寫,品味語言。

教學重點:

①通過分析情節感知人物形象。②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二、教學方法

擬藉助多媒體課件,採用聽讀、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採用“激發興趣→整體感知→品讀揣摩→遷移”的教學模式,感知、品讀中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前要求學生蒐集作者的有關資料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說明: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對人物活動的環境——蘆花蕩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創設有利於課文學習的情境;採用聽讀、朗讀與默讀相結合的方法,既是因爲國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也是根據課文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又富有濃厚的傳奇色彩的特點,試圖培養學生既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握課文內容,又能通過適當的朗讀品味、體驗,培養語感;教學模式的制定則是根據情意原理和循序漸進的原則。

根據學情,安排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在理清記敘要素基礎上把握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複述,引導學生探究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

三、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㈠ 導入

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教師有感情地說: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這裏水光天色,四季競秀:春光降臨,這裏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到盛夏,這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這裏蘆花飛絮,稻穀飄香;隆冬季節,這裏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就是被稱爲“華北明珠”的白洋澱。

但六十多年前,這裏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

自古燕趙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黨的領導下,白洋澱人民積極投身到保衛家園的民族戰爭之中。在美麗的白洋澱裏,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如我們熟悉的《小兵張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澱裏的傳奇故事的小說——《蘆花蕩》

說明:此導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對祖國美麗山河的愛,對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對英雄的敬意,從而激發閱讀的興趣。

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簡介作者後,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㈡ 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要求邊聽邊想像邊概括(最好不看書):

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試着用幾句話概括出來。

說明:聽的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聽故事也是學生感興趣的事。同時,聽讀既給想像創造了條件,又是誘發學生閱讀的“有聲廣告”。因此此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聽來捕捉有效信息,在想像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激發學生更大的閱讀興趣。

方法指導:聽的時候注意把記敘要素變成問題,以利於概括。

四人小組相互交流、補充,教師小結並過渡:

具體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老頭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㈢ 快速默讀課文。要求:

①分析情節的具體發展層次。

②說說老頭子給你的印象,並請找出相關語句。

方法指導:克服“脣動”“手動”式的默讀,養成依靠視覺運動進行的“眼動”式的默讀習慣。

㈣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並引導合作,深入探究:

①小結情節層次: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

合作探究:

課文開頭的幾個自然段寫什麼?有什麼作用?

說明: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從分析情節入手來把握人物形象也是小說閱讀的一般規律。探究的問題則是引導學生全面把握文章的佈局謀篇。

②歸納人物性格(相關語句要求繪聲繪色地讀出來)

愛國、愛憎分明、智勇雙全、自信自尊,核心是自信自尊

合作探究:

①你能說出這些性格之間的內在聯繫嗎?

②怎樣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過於”二字?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③透過老頭子這一形象,你能看到些什麼?

說明:小說就是通過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響到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因此,應注意引導學生善於扣住人物個性化的東西。

老頭子性格的突出特點也是學生最容易把握的就是他的自信自尊,可做重點分析。其他的有一定的難度,應注意引導學生髮現。要求學生把相關語句繪聲繪色讀出來可以檢測學生理解的程度。

探究的問題則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的突出特點、思想內核及作者的寫作意圖。

㈤ 小結。

你能用一句話來表述你這節課的感受或收穫嗎?

說明:這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強調教學目標的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㈥ 佈置家庭作業:

①請你用簡練而生動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複述給你的家人聽,並請把你家人的評價帶回來。

②朗讀課文,歸納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

說明:設題目的,一是爲下課時做準備,二是鍛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同時可增進與家人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