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臺階》說課稿範文

學識都 人氣:7.53K

各位老師:

初中語文《臺階》說課稿範文

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語文《臺階》。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臺階》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

2、教學目標簡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標: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教學設想:本文較長又是自讀課文,要跳出課文整體把握其主題思想,不能面面俱到。但也要有所側重。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向課外延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3、分析教材編寫思路、結構特點以及重點難點

小說是以父親的兒子爲故事敘述者的,開頭寫父親如何力大無比,壯實如牛,篇末寫父親腰也閃了,連挑水也不能勝任了。父親終年辛勞,捨不得破費一星半點,連洗腳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親這輩子過得多麼艱難!小說深沉地響着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故事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涵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閱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 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地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法與手段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讀,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圈點批註法:勤動筆墨,勾畫出經典的句子。

3、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4、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5、以多媒體課件爲輔助教學手段,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1、 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全文有個文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抓住了這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一)激情導入:3分鐘

(背景音樂)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整體感知:10分鐘

讓學生 配樂瀏覽文本,複述這個故事的主要情節。

(三)協作質疑:15分鐘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四)品味賞析:10分鐘

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賞析,同時課件再現父親重修臺階所付出的努力,形象地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理解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幹、勤儉持家的美德。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因爲當九級臺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五)拓展遷移:4分鐘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自己的父親,要求從自己的視角,抓住父親的特點,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

(六)師生小結:2分鐘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肯定和補充。

(七)作業設置:1分鐘

展示自己眼中的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

2、教與學多邊活動安排

每個教學環節都儘量安排合作探究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並注意對問題分層次整理,給每個學生機會,以提高其自信心。

3、重點難點處理

探究人物形象,應該在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然後整體思考,加以整理,看什麼是性格的核心。可以用“三問”

引導學生把握內容,分析人物。

一問: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二問: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三問: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4、教學手段的採用

在理解父親形象的時候,播放背景音樂,引起學生共鳴。

5、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