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1.2W

初中語文說課稿

初中語文說課稿(一)

 初中語文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橋之美》,下面我將從以下方面來陳述我的教學設想。

一、 說教材

1、 教材地位分析

《橋之美》選自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是一篇具有隨感式的說明文,以優美的語言,親切的語氣,向我們展示了橋的魅力。文章通過描寫生活中各類橋,品味各類橋傳遞出的情味,啓發我們只要用心欣賞,就一定能體會到橋的魅力多彩。學習本文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在寫作上,作者描寫橋從常見的俗語寫起,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文章結構新穎別緻,作者不像慣常行文那樣從外形到內部結構,而是別出心裁的與你拉家長,從而把我們帶進了神氣美妙的橋的世界。在語言技巧上,文章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打破了傳統說明文語言乏味的現象,從而激活了讀者的情感體驗。

2、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七學年的學習,對於理清課文脈絡,感知課文主旨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但是對於語言的品味和鑑賞方面卻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

3、 教學目標的設計

《新課標》對閱讀能力培養的重點是:1、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的意義和作用2、對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3、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應當說新課標更突出了對學生心靈的品味和個性解讀。綜合以上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目標:積累一些雅詞妙局,瞭解課文脈絡,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4、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二、 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習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爲了促進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本課的教學方法可採用:

1、 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很適合十幾歲的學生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美,爲全方位的品評鑑賞奠定基礎。

2、 點撥引導法。在新課標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組織要求下,教師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只是點撥引導。這樣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思維活動的靈活性,使他們由接受性學習向探究性學習、由從書本中學習向生活中學習。

3、 美點尋綜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進入文章情境中去欣賞文中的美點,和作者產生共鳴,並用自己的語言談談其獨特的美。

三、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適應這一原則,本課的學法可採用朗讀、跳讀、研讀、精讀等讀書法,以及欣賞法、交流法等。

三、 說教學程序

爲了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在教學程序的設置上,要特別注意課堂教學的民主性,教師是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要注重課堂自然動態生成,因勢利導,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具體設計如下:

〈一〉激情引趣

我準備這樣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各類名橋圖片,讓學生欣賞並談感受。這樣設計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起他們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聽讀課文,感受體驗。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用心傾聽,感受課文的美。並出示閱讀目標:文中描寫了哪些橋?展示了哪幾幅畫面?談談聽後的感受。這樣設計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氣氛。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1、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從而感知文意。

2、 要求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哪裏。

3、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自己的感悟。對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

〈四〉研讀課文,美點尋綜

設計這一環節,是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 學生採用跳讀、研讀等方式研讀課文,並說說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2、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品評文章的美。

〈1〉 語言美。教師提問:文章哪些語言美,美在哪裏?

〈2〉 結構美。文章結尾生髮拓展,點出橋的內涵美。

〈3〉 意蘊美。文章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強調了橋之美在構圖。

3、 在以上基礎上,教師歸納文章在寫作的不凡之處,並形成板書。

——以美寫橋

——以情寫橋

——以形寫橋

——以橋寫橋

〈五〉、用心欣賞,用心感受。

1、多媒體展示各類橋,讓學生用心欣賞,並把感受形成文字寫下來。這一設計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感受體驗化。

2、交流。先小組交流,再由小組代表向全班交流。這樣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

〈六〉拓展延伸

把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設計這一環節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欣賞事物。

〈七〉課外學習自助餐

1、課外觀察自己身邊的橋,把對橋的感悟寫成文字。

2、從古詩詞或文學作品中搜集描寫橋的佳句做一個專題積累。

設計這兩個問題,是爲了鞏固課堂所學內容,使學生的感受體驗化。

附板書: 橋之美

——以美寫橋

——以情寫橋

——以形寫橋

——以橋寫橋

初中語文說課稿(二)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這是葉聖陶先生的一

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說明文,原是爲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

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築者爭奇鬥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闢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徵,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教學大綱規定本冊教學重點是培養說明能力,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爲抓住特徵說明事物。本課的特點是抓住主要特徵,按總分結構進行說明。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二年級是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而說明文所具有的科學性、條理性、邏輯性等特點,正適合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課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新教材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創

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爲:

(一)理解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徵及文章的總分結構,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二)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陶冶審美情趣,並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現代

教育理論也認爲,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爲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鑑於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着啓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

(一)問答式教學法:它能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啓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討論式教學法:由於問答法可能造成師生交往範圍過窄,不利於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結合採用討論法。這樣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體交叉方式傳遞,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爲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更濃,有利於激勵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三)情境教學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爲,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美的典範,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二)。並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所以說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具體採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重慶夜景錄像)、投影儀等,儘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爲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並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準確、流暢、傳神,齊讀要整齊。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速讀法:這是一種眼腦直映、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有利於廣範吸收知識,迅速開發信息資源,尤其適應快節奏、信息化的現代生活需要。具體教會學生用掃視法默讀,提高閱讀效率。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程序如下(重點爲把握事物特徵,掌握

總分結構。)

(一)課前預習:

1、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2、蒐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二)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而蘇杭美景之最,還在於園林藝術之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處處呈現詩情畫意,充滿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樂。蘇州有四大名園: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和留園,都是園林中的精品極品,處處體現中國江南宅第園林的獨有特點。(投影照片)今天,我們學習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看他筆下的蘇州園林呈現出什麼樣的特徵?

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又補充了與課文有關的具體情況,增強直觀感受,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便於進入理想的學習氛圍。

(三)分析理解,這是突出重點的環節,用問答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達成目標,並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

1、配樂範讀一二段,要求聽讀時思考作者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特徵的。

2、學生齊讀一二段,要求準確、流暢,感知課文內容。

3、學法指導,掃視法:找中心詞、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結句、起

始段、結尾段;藉助註釋、提示、思考和練習迅速把握文章。帶着明確的目標掃視課文,取己所需,省略其餘。培養學生默讀、速讀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

4、提問:

A、作者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是什麼?(引導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評價——"標本")

B、"標本"一詞怎樣理解?用這個詞好在哪裏?(引導體會蘇州園林的地位、影響)

C、蘇州園林一百多處,作者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就寫出了本文,這是否會犯片面性的錯誤?(通過此問激發學生興趣,並自然轉入下一步驟。)

5、解題、簡介作者和文體,同時回答上一問題。(要點:作者去過有代表

性的園林,深刻了解其特徵;這是爲攝影集寫的序,蘇州園林具體的風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異中求同,在第一二段點出其總特點及其表現,下文即分別介紹。文章用了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便於有條理地準確說明。)

這一步充分利用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新課導入

後的5-7分鐘,是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期,是教學的黃金階段,但最優秀的學生也超不過15分鐘,之後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將簡介作者等情況放在重要的朗讀、熟悉課文之後,使教學重點儘量放在黃金階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時變換活動方式,用生動有趣的介紹使學生消除疲勞,以飽滿的精力投入下一黃金階段的學習。

6、提問:

A、蘇州園林很多,作者認爲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引導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投影板書"圖畫美")

B、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呢?(抓住四個"講究",理解主要特點的具體表現。投影板書"佈局美,配合美,映襯美,層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與第二段是什麼關係?(引導理解總分結構。二段總說,三至六段分說,分別與第二段的四個"講究"照應。)

7、教師示範分析第三段:

A、學生齊讀;

B、分析:用了比較說明,分說佈局特點,(投影故宮、西方園林的照片,進行比較:對稱與不對稱)。還用了比喻說明,以圖案畫與美術畫的區別來說明蘇州園林的佈局講究自然之趣,不對稱。

8、學生討論分析四至六段。(與第三段一樣是分說,並且是主要表現總特

點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詳寫。)

9、提問:第七、八、九段寫的什麼內容?與全文中心有何關係?(引導

理解這仍是分說,扣住"圖畫美"的總特點,說明蘇州園林細部注意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園林的色彩美。投影板書。)

10、學生討論明確: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寫。全文說明順序爲邏輯順

序。(總分、從主要到次要都是邏輯順序。)

(五)遷移練習:

1、放《鳥瞰新重慶》錄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後介紹重慶夜景的特點;

選擇恰當的結構順序。

2、學生討論,擬出寫作提綱;

3、抽學生念提綱,教師評點、板書(附後)

4、要求課後完成作文,不少於400字。

(六)教師利用板書總結,突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及文章的結構特點,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這一步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的反彈期(下課前3-5分鐘),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反彈期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時段,能使課堂所學知識在大腦中留下清晰印象,而這首次印象對知識的鞏固和保持意義重大。

五、說板書:

學生一般學說明文感覺枯燥,興趣不大。而本文文筆優美,蘇州園林的特點又是圖畫美,因此課文板書打破慣例,設計爲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見《優秀板書設計集》),用形式美吸引學生,提高興趣。寫作板書扣住了重慶夜景總特點,也突出了分說的兩個方面,便於指導學生寫作。

附板書二:

地 勢 高 低 起 伏

樓 宇 依 山 而 建

山 城

重 滿 城 璀 璨 星 燈 輝 映

燦爛輝煌

慶 漫 天 星 漢 瑰麗 壯 觀

夜 依 依 兩 江 環 抱 道 道 彩 虹 飛 跨

立體圖畫

景 橋 燈 明 珠 串 串 車 河 宛 如 遊 龍

江 城

萬 家 燈 火 滿 江 波 光

相 映 增 輝 流 光 溢 彩

初中語文說課稿(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______________(板書題目、作者),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程和說板書設計、說反思六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略)(3分鐘)

人教版初中語文第_______冊第_______單元_______課《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單元是以_______爲主題展開的,要求__________ ___________

基於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及課文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_______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

因爲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

二、說教法:(略)(3分鐘)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啓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略)(3分鐘)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說教程:(詳)(6分鐘)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揭題板書後,首先從質疑入手,"疑,思之始,學之端。" 可以對學生髮問:"看到題目,你有哪些問題?"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學生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指導學生運用勾畫圈點法初讀課文、學習字詞、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的環節中,()我們要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讀後再討論本文的特點。通過反覆朗讀" "部分,促使學生做到在讀中知大意、明脈絡;在讀中練習認生字,學習掌握生字詞的書寫,進而達至會靈活運用,以鞏固基礎性知識。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批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採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1、採用"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2、採用"角色體會法" 激發感情,引起興趣,引導學生小組自主、討論、交流和感受;

1、細讀悟理

(1)整體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

A、提供自學材料;B、個人嘗試練習;C、小組交流反饋。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採用教、扶、放的方式。(導讀、交流、自學)

2、精讀悟情

抓住本課中你認爲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爲他寫得好在哪裏?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四)、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爲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爲自己這節課學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麼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

五、說板書設計(1分鐘)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六、說反思(2分鐘)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通過開展多樣誦讀說話、圈點批註、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體驗、感悟權利還給學生。同時藉助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一一落實教學目標,最終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程和板書設計、反思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