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學識都 人氣:1.09W

作爲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洪恩幼兒英語小小班的教材,是根據“小小寶寶”的學習特點、理解能力、興趣愛好,專門爲小小寶寶設計的。從六月份第二週我嘗試着開始英語教學,令我驚喜的是,孩子們對英語活動特別感興趣,喜歡說英語兒歌,喜歡做手指遊戲。因爲小小班孩子對於可愛的小動物特別喜歡,所以本次活動我選擇了單詞dog的教學。

二、目標定位

根據小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結合我們班幼兒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並適應英語的活動環境,對英語產生興趣。

這一點對於小小班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剛剛接觸一門語言,老師在給孩子正確的發音教學的同時,要努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爲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2.聽懂、理解並會說出單詞“dog”。

我選擇了一個單詞作爲活動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考慮到託班孩子注意力時間短的年齡特點而定的。

3.進一步學習運用“Hello”與他人打招呼。

這個目標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自然的貫穿進去了,當出示手偶,老師說Hello時,孩子們能逐步學會自然、主動地打招呼。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習單詞“dog”的正確發音。因爲小小班孩子的發音器官發育還不完善的特點,我覺得這同時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小小班孩子比較容易調動學習的興趣,但也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不宜太多,根據孩子的這個特點,我準備了兩個可愛、形象的手偶“dog”和“cat”。

四、活動分析

本次活動的流程:熱身活動——單詞學習——語音練習——兒歌複習——鞏固延伸

我想重點說明以下4點:

1.在熱身活動,我選了手指遊戲 《Little Bee》,在英語教學中,熱身活動時的小律動是孩子們特別喜歡說和做的,而且回家後也喜歡錶演,能很好地反映教學效果。熱身活動很多,但是適合小小班幼兒用的很少,這樣我們可以把適合其他年齡班的律動進行改編,比如我在活動開始時,就作了改編:

T:Clap your hands,x x x x X(幼兒按節奏拍手)

T:One two three (幼兒說four,並坐好)

2.在單詞學習和語音練習這兩個重點環節,我選用了兩個可愛的、毛茸茸的手偶,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爲小小班幼兒發音器官不完善,在學習新單詞時在發音發麪比其它年齡班要困難一點,所以我注意讓幼兒看清老師的口型,聽清老師的發音,多次重複,讓幼兒反覆練習。可能有的孩子暫時發音不準確,老師也不用擔心,只要我們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發音,那麼孩子在以後發音條件成熟後自然會發正確。

3.在兒歌複習環節,我自編了兒歌:Cat cat miao miao dog wang wang wang.這樣孩子們就會在簡單而有趣的兒歌學習中,複習鞏固了剛剛學習的單詞。

4.在鞏固延伸環節,小朋友變成小超人和兩個可愛的小動物一起出去玩,然後再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繼續練習說兒歌,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因爲小小班孩子的興趣保持時間短,在活動結束部分,我選擇小超人這個律動,再次激發幼兒在延伸活動中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2

一.活動設計意圖:

我班孩子入園三個多月,從入園的那天起幾個孩子就每天在美工區裏,拿着蠟筆畫這畫那,我知道這是孩子喜歡畫畫的一種表現,但孩子的小肌肉還尚未發育成熟,握筆的力量很弱,不可能完整的畫出一幅畫,只能通過其它的活動形式來讓孩子盡情發揮自己的繪畫才能,如:手掌印畫、圖形粘貼、線條畫、撕紙粘貼等,每次活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不管畫得好不好都能主動的去動手操作,爲了能讓孩子在現有的能力水平上,嘗試更多的繪畫形式,使自己繪畫水平得以提高,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所以設計了這次的活動。

二.目標的制定及重難點的處理:

我班孩子喜歡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但孩子動手的能力還很差,特別是對筆的掌握很困難,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制定了此次活動的目標,這個活動的目標是讓孩子用食指壓印和線條添畫的方法畫出小蝌蚪的基本形象,這是活動的技能目標,活動的另一個目標是讓孩子通過今天的活動,使孩子更加喜愛今後的繪畫活動,這是活動的情感目標,對於孩子來說,只有自己喜歡的纔會感興趣。活動的重點在於,每組4個孩子是否能用食指指腹蘸適量的顏料在圓紙上均勻地壓印並保證畫面的乾淨,在這個問題上,活動材料的準備很重要。我給孩子們準備了適量的顏料,不多不少,減少了孩子在蘸顏料時出現的各種意外,同時在示範時,也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均勻把蝌蚪鋪滿畫面。活動的難點在於,孩子是否能畫出不同方向遊的蝌蚪,要想讓孩子畫出不同方向遊蝌蚪,蝌蚪的頭的方向和尾巴的位置,是孩子最難把握的,所以在教師示範時,就給孩子示範了不同方向遊的蝌蚪,只要變化手指的方向,蝌蚪的頭的朝向和尾巴的位置是相反的,幼兒就容易理解了,在孩子繪畫時教師必須進行個別指導,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好的完成繪畫活動。

三.活動的材料:

小班孩子動手能力差,想激發孩子的動手慾望,準備的材料必須是,能吸引孩子的、孩子喜歡的,這樣孩子才能激發孩子去動手,所以就用了活動的青蛙紙偶,爲了給孩子營造池塘的氛圍,孩子將4人一組在一張淺藍色的圓形紙上進行繪畫,這是孩子之前沒有體驗過的。活動的重點材料是,用盤子裝顏料,如果顏料多了,孩子蘸時容易滴落,顏料少了孩子蘸不上,這些原因都會影響繪畫的最終效果,所以,在盤子裏放幾張皺紋紙,讓顏料吸附在皺紋紙上,這樣孩子蘸顏料時就會均勻很多,這也是保證繪畫效果的一個方法。孩子印畫好後,爲了讓孩子能有個良好的衛生習慣,讓孩子把手上的顏料用溼毛巾擦乾淨,再用蠟筆添畫蝌蚪的尾巴。

四.活動的過程:

小班的孩子注意力時間短,對動物比較感興趣,容易被動物形象所吸引,所以,活動始終圍繞幫青蛙媽媽找孩子的這一主題來開展活動。活動的開始,教師一一呈現出四個青蛙媽媽,教師模仿青蛙媽媽說出自己遇到的困難,激發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能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這也是暗示孩子是分4個小組活動,讓孩子初步體會到合作作畫的樂趣。接着,是教師示範畫的環節,教師的示範很重要,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繪畫經驗,對於蝌蚪的姿態不瞭解,因此教師必須在示範時強調變化手指的方向變化手指的方向了,蝌蚪的尾巴也要跟着變,重點強調蝌蚪的尾巴在頭的後面。接下來就是孩子自己繪畫的環節,教師根據孩子繪畫的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在孩子印畫好蝌蚪的頭後,提醒孩子用溼毛巾把手擦乾淨,然後用蠟筆添畫尾巴。孩子畫好後,爲了保證活動的完整性,讓一組一組的孩子把畫好的畫送給青蛙媽媽,體會幫助別人後的快樂,最後在教孩子一首簡單的兒歌來結束此次活動。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3

設計意圖

《綱要》中多次提到,要通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體現成就感。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表現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這種興趣容易轉移,也易於波動。因而激發興趣需要貫穿始終。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爲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

教學目標:

1、喜歡參加美術活動。

2、能大膽選擇色彩印畫,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3、體驗魚兒孤獨和快樂的情緒。

教學準備:

1、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圖。

2、每位幼兒熱帶魚(胸飾)、4個大小不一的瓶蓋,抹布。

3、已調好紅、黃、綠、紫四種顏色水粉。

教學過程:

1、《魚兒好朋友》

A、幼兒跟隨《魚兒好朋友》的音樂做小魚遊的動作進教室。

B、幼兒依次在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圖面前坐下。

師:小朋友看這是誰?(出示一條魚的圖片)。

師:我是一條孤單的魚,在大海里孤單的游來游去,沒有朋友。唉!(播放音樂伴奏)

師提問:魚兒怎麼了?(它孤單,沒有朋友)

師:你們願意幫助我嗎?願意和我做朋友嗎?(願意)

師:將身上的魚兒拿下貼在海洋圖上與小魚做朋友吧。

2、引出課題

A、師:我現在有這麼多朋友,我好開心,想吐泡泡,你們和我一起吐泡泡吧

提問:你們知道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嗎?(圓形)

師:今天我帶了許多東西,仔細看看這些東西的形狀。請幼兒想一想怎樣用這些東西來畫泡泡。

B、教師示範用瓶蓋印畫。提示幼兒在印的過程中注意每個物品只能蘸一種顏色,想用其他顏色要拿另一個杯子。

C、鼓勵幼兒嘗試選用大大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

D、提醒幼兒隨着音樂自由地選擇瓶蓋與顏料印泡泡,

3、相互欣賞幼兒作品。

——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說說自己印的泡泡,說說自己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

4、結束部分

——幼兒和教師跟着《魚兒好朋友》的音樂游出教室。

教學分析:

幼兒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習慣用水彩筆和油畫棒,爲了讓幼兒掌握一些特殊的繪畫方式,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活動目的不僅讓學習一種新的繪畫方式,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而且也讓幼兒參與班級環境佈置,提高每位幼兒都有班級小主人的意識。

活動開始的情境引入給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幼兒體驗魚兒孤獨的情緒,使幼兒產生幫助小魚,和小魚作朋友的想法。孩子們爭先恐後把自己身上的小魚貼到大的背景圖上,一副美麗的羣魚圖出現在孩子面前,孩子們很高興。接下來引入課題,教師示範,激發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印畫的效果非常漂亮,孩子們都想躍躍欲試,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體驗魚兒快樂的心情。在評價幼兒作品時,給予肯定,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4

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於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並儘量與他們自身有着較強體驗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爲小班安排的活動內容更需易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次的主題則選擇了“秋天的水果”。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種水果收穫的季節,秋天的水果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不僅有不同的名稱,還有形狀的不同,顏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對於小班的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的特徵來區別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觀的是外形,幼兒對此已有了一定的經驗認識,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內部也藏有許多的教育契機。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養成愛動手動腦的習慣。

2、能運用多種感觀感知蘋果、桔子的特徵。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流程: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第二環節:遊戲“摸水果”。(鞏固對蘋果、桔子的認識。)

第三環節:品嚐蘋果、桔子。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在整節課的開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這段有意注意時間,讓幼兒觀察蘋果與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這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環節。我要鼓勵幼兒去觀察,去發現這兩樣水果的不同,並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開始時,教師與幼兒圍坐在大桌子旁,告訴幼兒:秋天到了,水果豐收了。這裏都有哪些水果呢?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讓幼兒找一找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告訴老師你是怎麼找到的?蘋果是圓形的,桔子也是圓圓的;蘋果是紅色的,桔子是黃色的。

小班小朋友他們最初表達的一定是他們直觀看到情形,多數以單詞的表達形式出現,如圓圓的,紅紅的,等等。這是老師的作用除了幫助孩子表達清楚,還可以通過順口溜的形式,把形狀與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東西聯繫起來,如:“蘋果蘋果紅紅的,桔子桔子黃黃的”等等。同時,爲了讓幼兒進一步觀察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將蘋果和桔子切開後進行比較。

第二環節爲遊戲“摸水果”。

小班的孩子們好動、好玩,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依賴於行動。“摸水果”的遊戲,就能滿足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在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的快樂。此環節,我將水果裝於一只布袋中,讓幼兒矇住眼睛後伸進一隻手進行摸索,並回答摸到了什麼水果,然後拿出來進行驗證,看回答得是否正確。

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強調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遊戲氣氛,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讓孩子們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

第三環節爲“品嚐蘋果、桔子”。

經過以上一段時間對蘋果與桔子進行比較,幼兒的神情應得到一定的放鬆,這時讓幼兒品嚐蘋果與桔子,比較一下它們的味道有什麼不同,如“蘋果是甜甜的,還有點酸酸的;桔子不僅甜甜的,而且水份還多多的。”

整個活動是圍繞着水果展開的,以充分展現孩子們自主的表達,並在愉快、輕鬆的遊戲中學習、感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幼兒喜愛吃水果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幼兒是主體。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並幫助膽小的孩子能大膽地去遊戲,去表現;也要保護敢說敢做的孩子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並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得到發展,其次,活動結束時還要鼓勵幼兒們多吃水果,這樣才能使我們孩子們的身體長得棒棒的。

擴展閱讀

說課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塊”模式,它由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構成。按照這種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進行說課,能夠有效地避免教學中存在的隨意課、盲目課和單純的傳授課等不規範、教法陳舊的教學形式,逐漸形成符合教學規律,利於學生成長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於初登講臺、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或雖然有教學經驗但初次接觸說課的教師來說,是一種全面把握教材,宏觀感受教學全過程,快速規範教學行爲的好方法,便於教師逐漸提高研究層面,取得更大收益。“四大模塊”的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說教材。這一板塊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要說清這一課在整個教材的位置,又要說清在這本書以及本單元的位置。只有既清楚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又清楚學生後續學習內容,才能定位準確。內容確定,目標從三維角度即可確定,勿需多說。

第二,說教法與學法。針對內容,針對學生情況,找準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實現以上目標,如何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三,說教學程序。上面兩個板塊的內容搞清楚以後,下面就是如何實施的問題,採用何種方式導入,如何突顯重點,突破難點,要說出具體的方式方法等,將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情況進行預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都可一一說明。第四,說板書設計。這一板塊如有,可說明其作用,如無,不用贅述。其中第二、第三板塊是說課中的亮點,它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以及教師的整體素養。說課就如一篇論文,體現了是什麼(教學內容)、爲什麼(教法與學法的設計)、怎麼樣(教學過程的實施)三方面的問題。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喜愛動物又是孩子們的天性。此教育活動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且遊戲融入教學教育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 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常常愛模仿別人,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教育活動目標:

主題教育活動目標:幼兒通過本主題教育活動,產生對動物的興趣,願意親近小動物,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能運用各種感官,初步瞭解自己喜歡的幾種動物,並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知道動物是人類朋友。

幼兒對“小動物”認識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還有距離,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教育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本次教育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教育活動中獲得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地用自然音說話、正確發音並能夠表演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模仿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教育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教育活動是一個綜合教育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與藝術領域方面的內容,但教育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中的故事爲主,主要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夠模仿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與動作;難點在於理解故事中的詞彙:輕、響、快、慢,並能用自然音說話、唱歌。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自己來通過模仿叫聲、創編動作加深對動物的印象;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練習與遊戲的多次重複性,使幼兒反覆感受、反覆體驗,從而理解詞的意義,明白道理。

(二)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教育活動過程中我主要以直觀法、談話法、表演遊戲法三個方法爲主。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1、直觀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範法。

通過操作演示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故事、影音課件具有生動、具體、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多媒體特有的聲像並茂、動靜結合等優點,使教學成爲有趣的教育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記憶,從而使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正確的示範則是教幼兒掌握語音的基本途徑。通過示範,不僅要求幼兒能正確地感知語音的微小差別,而且還能讓他們掌握髮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養幼兒正確發音又是小班語言教學的重點任務。

2、談話法:由師生相互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所組成。恰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啓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習慣。

3、表演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教育活動,而表演遊戲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節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規定的內容進行遊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內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練習法、啓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教育活動準備:教育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教育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爲使教育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教育活動性 ,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教育活動前的準備:

1、課前請家長利用休假日帶幼兒到動物園、動物市場觀察、認識各種小動物。

2、蒐集各種有關動物的故事、圖書、圖片、影碟資料,充實到各區域角。

教育活動中的準備:

1、故事《唱歌比賽》課件;小動物聲音課件。

2、故事角色中小動物頭飾。

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佈坐。

(三)說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教育活動中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做一做(練習)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表現。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根據綱要中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在開始部分着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有什麼聲音 "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欣賞故事中藉助於想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配樂解說,以及我聲情並茂的重複,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然後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模仿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多感官參與的教育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爲深刻的印象。

2、遊戲體驗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表演遊戲的方法,通過遊戲教育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在遊戲中,幼兒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四)說教育活動過程:

1、聽辨聲音,模仿動作。在開始的部分播放聲音課件,讓孩子們傾聽辨別:“你都聽到了誰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啓發孩子仔細傾聽分辨各種聲音,有意識地讓幼兒模仿所聽到的小動物的動作,給幼兒一個創造性地表達、表現的機會。通過用耳朵、用腦、用手、腳、用身體來體會,內化着自己的理解,爲突破重點做了鋪墊。

2、欣賞故事,瞭解內容。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強化“小雞唱得太輕了,小鴨唱得太響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幼兒對難點有一定的認識。根據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特點,我的提問指向明確,幼兒易於表現,如:“小雞唱得怎麼樣?他是怎樣輕輕唱歌的?怎樣唱纔好聽?”鼓勵幼兒之間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複習鞏固。《綱要》指出:“老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爲幼兒學習教育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老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小班幼兒基本上是以模仿性遊戲爲主,要在成人的不斷提示啓發下才能展開遊戲。在表演時,我也加入到遊戲中,既擔任着 “兔子裁判員”的職責,又能夠適時指導幼兒表演。在遊戲中,我不時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和體態進行暗示性的幫助,與孩子共同參與,享受快樂。 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總結評價,適時教育。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對每個(組)幼兒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及時肯定、表揚其表現,並且教育幼兒懂得:說話、唱歌聲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纔是最好聽的聲音。

此教育活動內容體現了根基性、直接興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教育活動性、整體性與發展性,課程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原理,始終以動靜融合的形式展開:傾聽聲音(靜)——模仿聲音動作(動)——欣賞故事(靜)——表演遊戲(動),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

(五)課件製作:

根據故事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我用Flash軟件製作出多媒體課件,其畫面色彩鮮豔,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充滿童趣,配樂明快、解說清晰,極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小蘋果的鄰居》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相親相愛》這一主題中。隨着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生活的密集程度遠遠超出以前人們的想像,但匆忙的生活狀態,閉塞的居住空間,卻疏離了人際關係,鄰居之間也不如四合院裏來得融洽。可鄰居,是在我們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員。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友好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故事就表現了一個名叫“小蘋果”的小朋友與周圍鄰居爲準備跳蚤市場的熱鬧場面,非常愉快和溫馨。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雖然他們家附近也有鄰居,也常常和鄰居打招呼或者偶而遊戲,但對“鄰居”一詞接觸少,什麼樣的纔算是鄰居呢?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學情

《綱要》中指出小班幼兒這一階段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詞彙量迅速增多,但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此活動通過幼兒觀察圖畫、討論、歸納整合了語言和社會領域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爲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通過圖畫閱讀理解故事內容,理解“鄰居”的含義。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內容的討論,嘗試講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3、情感上:喜歡安靜的傾聽故事,感受鄰居之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四、說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通過圖畫閱讀理解故事內容,體驗鄰里間愉快相處的溫馨和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爲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或者能看圖卻不知如何表達。特別是對“鄰居”一詞接觸較少,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在理解“鄰居”的含義的基礎上,嘗試講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五、說教學具的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使幼兒更自然的融入到這個故事的角色中,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1)孩子生理和心理機能發展雖然還很稚嫩,生活經驗少,但對周圍的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他們的思維是直覺行動,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喜愛有動感、有聲音的情景畫面,常常依賴於實物和情境在遊戲中模仿學習和探索,從中獲得經驗。特別是小班的孩子還常常給認識的事物付於生命。以引發孩子的注意力,讓幼兒在視覺、聽覺雙重作用下推進互動的頻率和效率,使幼兒在聽故事時能更加直觀更喜歡聽故事也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

(2)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語言教育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的興趣,培養前閱讀技能。所以給孩子們準備了幼兒用書。

(3)音樂是爲了進一步豐富故事場景。

2、經驗準備

家長幫助幼兒認識自家附近的鄰居。

六、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談話法、提問法、課件演示法等。

i.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ii.引導發現法:小班幼兒喜歡看書,但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規則意識,爲了正確地認讀圖書內容,引導幼兒觀察發現。

iii、談話法:《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iiii.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七、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歸納聯繫法等學習方法。

i.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歸納聯繫法:幼兒邊觀察生動圖畫邊聽故事中聯繫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八、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情景導入,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展示課件)孤單的小兔要搬家,請小朋友幫忙,引出課題《小蘋果的鄰居》,激發幼兒討論並認真聽故事的興趣。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小兔爲什麼想要搬家呢?(引發幼兒討論)

2)小朋友住在什麼樣的地方呢?(展示課件)

3)你有鄰居嗎?(這樣的談話促使幼兒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自己的鄰居,從中體會鄰居間相處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2、完整傾聽故事。(展示課件)

我們反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爲語言教學的主要目標學裏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聽”“說”其中學會聽是最重要的,因爲幼兒首先要會認真地“聽”別人怎樣說,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知道別人是怎樣表達的,然後纔會自己運用。小班幼兒的記憶帶有很大的無意性,所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鮮明、具體生動的特點能夠更好的滿足幼兒個體需要或者能激起強烈情緒體驗,更直觀的讓幼兒瞭解什麼是“跳蚤市場”開拓孩子的眼界,也容易自然而然地讓幼兒記住所聽的內容,爲下一個環節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3、理解並嘗試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邊看圖的方式講述故事主要情節,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例如:小蘋果樓上住了誰,在幹什麼?(展示課件)她的家對面住着誰?在幹什麼?(展示課件)你去過這樣的地方嗎?(展示課件)你知道這是幹什麼的嗎?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鄰里間友好相處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4、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再次閱讀圖畫故事。

通過教師的導語:“小蘋果”請小朋友向小兔介紹她,看小兔願不願意去她那做她的鄰居。這個環節是與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環節相呼應的。這樣能激發幼兒再次認真閱讀圖畫故事,並通過再次閱讀激發幼兒的講述活動。更加深感受鄰居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九、延伸活動:

本次活動可以延伸到語言角說說我和鄰居的有趣的事、社會小實踐《小小跳蚤市場》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首次學習自己製作ppt展示活動肯定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今後的教學實踐得以進步成長!謝謝!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六個好寶貝》這一主題中。知道自己有六個好寶貝:眼、耳、鼻、口和手腳是這個主題目標之一。幼兒能運用自己的“寶貝”感知事物,做自己能做的事。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爲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爲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準備這節活動時,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實際能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

每節活動的重點、難點非常重要。根據故事教學的特點,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爲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3-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3歲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爲了特出重點掌握難點,我在製作課件時把畫冊中的對話精簡。便於幼兒儘快理解故事內容和掌握動物間的對話。畫冊中減掉的對話放在活動延伸上去完成。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爲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瞭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遊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五、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以謎語引出課題,激發興趣: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猜個謎語吧!”幼兒猜對後師說: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爲什麼,好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爲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第一環節。師幼一起觀看動畫。不出示任何教具,因爲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爲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幼兒觀看感興趣的動畫片,看完後,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有誰?它們在幹什麼?”等問題。

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第二環節。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第二次欣賞故事。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幾個畫面(點擊出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爲什麼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裏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每個幼兒回答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同時,老師在講述中運用豐富的表情、肢體語言來表現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德教育。

第三環節,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故事。這種分角色表演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二步利用電子白板的隱藏功能,師幼一起復述故事,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師小結時,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德教育。

六、說活動延伸

爲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通過《給小青蛙穿衣服》塗色活動讓幼兒進一步對小青蛙的認識。

表演區--表演遊戲:小青蛙聽故事

把活動中用過的頭飾放到表演區,滿足活動中沒有表演的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閱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畫冊邊自己講故事、聽錄音故事等。

一、說教材《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上學期,《我能幹》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爲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爲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的確定非常重要。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故事教學的特點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爲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爲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瞭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遊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二)學法主要採用了“角色遊戲法”、“討論談話法”、“觀察法”等。採用角色遊戲法是因爲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趣味遊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趣味遊戲法恰恰是實現綱要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願望的最好途徑。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教師邊敲擊圓舞板邊有表情的說:“我是一隻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爲什麼,好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爲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1、第一次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爲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2、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第二次欣賞故事。

提問:“故事裏有誰?它們在幹什麼?”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爲什麼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裏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1、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小青蛙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六、說活動延伸爲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他們又去哪了?以“又有誰來啦”爲題讓幼兒續編故事,教師啓發幼兒大膽想像,積極動腦。引導幼兒續編小動物安安靜靜傾聽故事的故事,看誰編出的故事最新奇好聽。

表演區--表演遊戲:小青蛙聽故事幼兒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佈置環境,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語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邊聽故事、聽錄音故事、聽老師給大班哥哥姐姐講故事、集體欣賞、小組欣賞、故事區域裏欣賞。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有趣的影子一、教材分析(設計意圖)班上有一位孩子帶來了一張碟片,上面都是一些皮影戲,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於是,我緊緊抓住了幼兒感興趣的這一事情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爲導入,在循序漸進地深入,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而且《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這是我選擇了“影子”這一現象作爲科學教育的內容的又一依據。在活動中,我利用實驗比較、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

二、目標確定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綱要》指出:科學教育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針對本班幼兒科學教育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知道影子的存在。

2、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並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的位置的關係。

3、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慾望,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合作、判斷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1、難點: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2、重點: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

四、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目標和《綱要》中指出的,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我做了以下準備:

1、選擇陽光燦爛的日子進行教學活動

2、把多功能廳佈置成一個光影實驗室、投影儀

五、教法與學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根據教學目標,我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我主要運用了: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時間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從小就養成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六、教學過程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1、玩手影遊戲引起幼兒的興趣。2、引導幼兒尋找影子、瞭解影子的特徵。3、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4、延伸活動。

(一)、玩手影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首先我設計了玩手影遊戲,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等手影。

(讓幼兒也自由操作玩玩感受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這時我可以這樣的指導語:爲什麼會產生影子呢?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幼兒自由玩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

(二)、尋找影子、瞭解影子的特徵帶領孩子到室外去,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嗎?幼兒尋找影子。看一看影子是怎麼來的呢?通過實驗觀察讓幼兒瞭解:太陽光照在自己的身體上,身體擋住了太陽光就產生了影子。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爲幼兒提供了一個陽光燦爛的自然環境,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提高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爲後面的探索積累了經驗,也爲後面的活動提供了依據。)(三)、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爲什麼會有影子的呢?教師帶領幼兒回教室做另一個實驗:發現沒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纔會有影子。

這時我就可以用這樣的指導語: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嗎?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引導幼兒帶着另外兩個問題回到草場上,你發現你的影子的光源是什麼?你的影子是在太陽的另一邊嗎?(幼兒自由交流講述)得到: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爲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探索發現影子與光源的位置關係,啓發幼兒開動腦筋知道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在此環節中,我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方法。)(四)、活動的延伸1、在玩踩影子的遊戲中,孩子們能充分體驗到其中的樂趣,真的是其樂無窮。讓幼兒帶着有趣的問題在意猶未盡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這一環節調動了幼兒身體的各個部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天性)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現象,除了太陽光能產生影子以外,還有什麼也會產生影子?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活動來源:該活動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可運用於主題活動之中。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腳,在我們主題活動中稱之爲“六個寶”。這六個寶,正是孩子們每天來感知周圍世界的重要感官。這次活動並不是單純地給予幼兒關於感官知識的現成知識。而是讓孩子在各種感官的運用中獲得真切而具體的感受和體驗。果實,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是隨處可見的,且取材方便。對於他們孩子們都有一定的感知和體驗。它們的形狀、顏色、味道都是獨具特色的,深受着孩子們的喜愛。每天午餐後的水果品嚐,顯然是孩子們所期盼的快樂時段。

2、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中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主題《快樂六個寶》目標的實現。確立了情感、能力、感知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爲:

(1)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驗動手的快樂。

(2)在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種感官,感知實物,並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能瞭解幾種常見的剝的水果和乾果。

在這三個目標中,我從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及規律出發的,將情感方面列爲首位,依次是能力和知識獲得方面,這是考慮了小班幼兒的特點學習規律出發的。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在實際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種感官,感知實物,並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實物觀察、多媒體、實踐操作、食物品嚐、及音樂配合、遊戲情節的貫穿來實現活動目標。

活動難點:在剝橘子和剝幹核時,由於孩子們的小肌肉的動作協調能力、動作力度尚未發展到一定程度。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很有可能提出“老師我不會剝”、“老師剝不開”的問題。(因爲,在平時剝橘子、香蕉皮的時候,我班每次都會有這種現象)。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老師如何正確地孩子們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渠道去求得剝開殼或皮的方法,體驗到自己動手後,獲得成功的快樂,這是個關鍵。它對於孩子和老師來說都是一個難點。

活動的準備:分爲活動的經驗準備: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水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

活動的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找找剝皮或殼的果實》、橘子若干、毛巾、盤子、有殼的乾果若干、輕鬆愉快的音樂。

二、說教法

在新課程理念中要求建立一種“對話、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在這種對話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處於平等的地位,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縛,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促使雙方都進行積極的思考。在這種師生關係下,孩子的學習方式也要發生轉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教學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本次活動我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發興趣後,品嚐橘子前的一次剝橘子操作活動。第二次操作是在剝乾果的活動中。

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實物投放及多媒體動畫“各種各樣的果實”孩子們對各種有殼和無殼的果實進行分類。讓孩子結合生活經驗,在辨證中得出結論,對含糊的結論也可留於課後進行調查。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本次活動,在引入和結束活動中都滲入遊戲的形式。在橘子和乾果出現的時候,都讓孩子們去摸一摸猜一猜,這樣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又讓孩子們體驗了不用眼睛光用手的本領。

此外活動中還採用交流討論(小組、個別、集體)、賞識激勵法,使幼兒對小手等其他感官的運用都有一定的經驗。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在《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中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在剝與品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無窮的樂趣。

在第二、第三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操作分類和語言表達的目標,同時目標一和目標三,也同時得到了體現,主要是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常見乾果和水果的瞭解。

2、品嚐交流(嘗試法)在體驗小手剝一剝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控制能力弱,爲了孩子們的需求,我及時讓他們進行品嚐,大家吃吃將講講、在愉悅的狀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了小手、小嘴巴的能幹。同時也瞭解了不同水果和乾果有着不同的剝法和口味。幼兒在遊戲的情節中,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了該活動。

四、說教學流程

在這次活動課中,各個環節可以說是環環相扣、動靜交替的,它多次給了孩子們手口並用的機會。

遊戲導入、激發興趣——自由探索、交流感想——動畫觀賞、果實分類——提升探索、果實品嚐——遊戲結束、延伸活動本次的結束活動中也滲入遊戲的形式,與開始到小豬家做客,情景相扣,比較自然,並且延伸活動對孩子們的手指運用也是一個提升,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是小班幼兒發展的一個基本目標。對小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們更爲喜歡的是在遊戲的情景中,在吃吃玩玩的過程中,在快樂的體驗中進行學習。對於六個寶的認識,在本次的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得到一定的感受和體驗。孩子們對自己喜歡的水果和乾果,用眼睛去看看、用鼻子去聞聞,用小手去剝剝,在輕鬆愉快的音樂聲中,再用小嘴巴去嚐嚐。從始至終,應該說孩子們都處在一種輕鬆愉快的,自主操作、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去體驗着六個包寶的能幹,在不知不覺中,拓展着自己的知識面與經驗。因此,我認爲此活動能夠結合季節性,能夠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運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引領孩子們積極的運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世界。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9

一、設計意圖

幼兒的成長傾注了家人、老師、同伴以及社會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愛。幼兒平時可能覺得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本次活動以“母愛”爲支點,在母親節前夕,爲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讓孩子們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媽媽的愛,同時爲幼兒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親身體驗那種愛,通過體驗,讓幼兒知道生活常見的愛有很多的表達方式愛是親親熱熱、愛是爲了長大、愛是一起分享、愛是給予幫助。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感受愛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體驗愛的美好境界!

2.體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三、活動重點

小朋友覺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有的時候根本沒有感受到這是大人對自己的關愛,並且現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不知道怎麼去愛,更不知道愛是什麼,所以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四、教學難點

創設情景讓幼兒去體驗,通過用身體動作和語言充分表現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對周圍身邊的愛,從中讓幼兒瞭解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同一個地球,就是個大家庭。知道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就像《綱要》中所提倡的一樣: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通過環境的影響感染幼兒。

五、教學方法

這次活動中我主要採取:演示法、引導法、鼓勵法、觀察法、提問法,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獲得直觀的體驗,是孩子從中感受到什麼是愛,理解愛的不同的表達方式,通過音樂遊戲法、情景教學法、教師參與法,讓幼兒知道如何去感受愛,又如何去愛別人,,讓幼兒在遊戲中自由表現,就像《綱要》所提倡的: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讓幼兒積極投入遊戲角色之中,教師賞識激勵,教師參與遊戲更能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讓活動進入高潮,教師參與到遊戲中,讓老師也真正成爲“教育過程中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充分調動幼兒遊戲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