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說課稿大班範文合集九篇

學識都 人氣:3.1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範文合集九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每天晨間鍛鍊,是孩子們一日生活中最喜歡的環節之一,經過一段時間有意識地觀察,發現孩子在自由選材料結伴玩的過程中,雖然他們友好合作,大膽嘗試,想出了各種各樣的玩法,例:單腳跳、雙腳跳、平衡等。但是,助跑跨跳幾乎沒有小朋友想出來嘗試過。《指南》中也指出要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鑽跑、攀登、投擲、拍球等活動。根據上述情況,針對大班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設計了《小鹿搬家》這個活動,通過讓每個孩子親身扮演小鹿角色來練習跳的能力、通過經編筒與嗎,木板的組合拼搭成障礙物,使跳躍的難度逐步提高,並相處不同的跳躍方式,讓孩子們在趣味的活動中輕鬆自然的讓孩子們學習助跑跨跳。

二、說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他們動作發展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初步讓幼兒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障礙物,嘗試助跑、跨跳過30釐米以上的障礙物。

2.鼓勵幼兒能互相合作地用經編筒拼搭出各種高低不同的障礙物。

3.逐步鍛鍊幼兒的彈跳能力及培養勇於嘗試的精神。

三、說活動重點與難點的確定:

從活動目標和幼兒動作發展的實際出發,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爲:幼兒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障礙物,嘗試助跑、跨跳過30釐米以上的障礙物。難點預設爲:逐步鍛鍊幼兒的彈跳能力及培養勇於嘗試的精神。

四、說活動準備:

利用本地廢舊材料經編筒(長、短)、木板

五、說教法: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將主要採用:觀摩示範法、合作探索法、語言激勵法來組織教學活動。另外,我打算向幼兒採用:遊戲法、練習法、競賽法、發現法、合作法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玩一玩、說一說、看一看的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說教材

最近我們正在實施《彩色幻想曲》主題,在這個主題中我們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幼兒充分感受着五彩繽紛色彩的魅力。

今年四月份的時候我到上海蔘加了“從頭到腳玩音樂”的音樂培訓,接觸的都是節奏音樂,回來以後在孩子們中間嘗試過幾次,效果還不錯,其中就有將兒歌填入節奏中進行遊戲的,學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在主題《彩色幻想曲》實施過程中,我想蔬菜也是五顏六色的,如果能把蔬菜名字填入到節奏中組織一個節奏活動,與最近實施的主題比較吻合,而且幼兒肯定喜歡。於是就設計了《蔬菜湯》這一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我將目標定爲:

1、通過語言中包含的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和四個字的詞組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節奏型。

2、嘗試根據語言中的節奏型變化不同的節奏組合。

3、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的開展活動我製作了PPT以及幼兒比較喜歡的蔬菜模型若干。錄音機、磁帶四、說過程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和老師一起煮蔬菜湯――分組活動:“我們自己的蔬菜湯”――遊戲誰是“小饞貓”――放鬆活動整個活動我以“我要辦蔬菜大餐”爲線索首先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去買菜導入活動。接着認識各種蔬菜,在認識蔬菜的時候我有意識的讓小朋友用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的方法說各種蔬菜名稱,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接下來教師有目的的選擇了四種蔬菜蔥、青菜、胡蘿蔔、黃瓜然後請小朋友分別組成一個字蔥、兩個字青菜、三個字胡蘿蔔、四個字兩根黃瓜的詞語。然後給他們分別配上節奏型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進行念讀。

第三部分我引導孩子伴隨身體打擊樂即拍手念讀整個節奏型三遍。在孩子基本學會節奏型的基礎上教師將圖片調換以增加難度讓小朋友嘗試。

第四部分的分組活動“我們自己煮蔬菜湯”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也是高潮部分。首先我提出活動要求:“請小朋友分成4組,每組5人。分好組後每一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先到老師處選擇四種蔬菜和節奏卡。然後帶領組員一起去煮蔬菜湯。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大班幼兒的一個合作能力,大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好的領導和被領導意識,因此學習指揮是很重要的一個音樂教學內容。小組分組活動能培養孩子們的相互合作意識。同時我讓孩子們自己選小組長也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孩子們也能運用他們的方法來選,如推選、剪刀石頭布、點兵點將等。接下來以遊戲”到誰家做客“來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

第五部分”誰是小饞貓“讓小朋友嘗試新節奏型,即加入休止符。

結束部分我組織了一個放鬆活動”小星星“讓小朋友在走圓的形式中結束活動。

最後談一談組織活動後的體會,我覺得整個活動中,幼兒積極性都很高,在幫蔬菜說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的時候興趣就很濃厚,和老師一起煮蔬菜湯時積極投入,接着分組遊戲時孩子們的興奮點達到了高潮。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說設計思路

秋天是個多姿多彩的季節,那千姿百態的菊花,圓圓的蘋果,黃橙橙的柿子,金黃的稻田,雪白的棉花“”這些美麗的景色都可以引發幼兒對秋天的無限興趣和熱愛。《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美麗的秋天》運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豐收的、美麗的秋景圖。這幅秋景圖正好契合了幼兒的心理,不僅能使幼兒結合生活引發無盡的聯想,同時可以陶冶幼兒的性情,喚起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散文詩欣賞活動——《美麗的秋天》。爲了激發孩子們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在《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我用優美的語言導入課題,並通過描述秋天、激發興趣——生成作品、感受語言——朗誦作品、體會語言——創編作品、體驗快樂等環節充分感受作品的語言美,進一步豐富幼兒對秋天的認識。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結合散文詩的內容和幼兒的身心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充分理解散文詩的內容,並學會用文學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

2、帶領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

3、體驗秋天的美,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活動內容和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我把“帶領孩子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體驗散文詩作品的語言美”作爲活動重點;把“充分理解散文詩內容,並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作爲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家長帶領幼兒瞭解秋天的“花園”“果園”“田園”。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秋天美景圖片),菊花、蘋果、柿子等實物若干。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結合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畫,吸引幼兒,展現出秋天的生動圖景,喚起幼兒對秋天的興趣。

2、談話法:設置問題,引導幼兒通過思考、答問等方法來充分地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說學法:

欣賞法:通過形式多樣的師生互動朗誦讓幼兒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

六、說活動過程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爲了培養孩子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環節一:用優美如詩的語言導入

“秋天到了,菊花開了,酸酸甜甜的果實掛滿枝頭,金黃的稻田裏到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這一切告訴我們——秋天來了。今天,老師就與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一篇優美的散文詩——《美麗的秋天》。”這樣優美的語言可以給幼兒營造一個優美的意境,從而引出本次活動內容。

環節二:嘗試描述秋天,激發對語言運用的興趣。

導入課題後,爲了激發孩子們對語言運用的興趣,也爲了考察孩子們在生活中的語言積累,我結合孩子們的實際生活提出問題:“孩子們,老師前幾天讓大家仔細觀察秋天的景色,大家都觀察了嗎?誰來給老師說一說你眼裏的秋天都有什麼景物?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這一環節,通過對生活經驗的描述逐步向本次活動的中心內容——散文詩《美麗秋天》靠近。

環節三:生成散文詩,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言。

通過上一個環節,孩子們對秋天的興趣已經被激發起來,孩子們也願意用自己的話來描繪秋天,但讓孩子們分門別類地觀察秋天,用文學的眼光看待秋天的景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爲了突破這一難點,結合秋天的花園、果園、田園的圖片,我分層次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孩子們分別觀察秋天的花園、果園、田園,並引導他們用散文詩中的詞句描繪秋天。我說:“剛纔小朋友們都講了自己看到的秋天,講得非常好,接下來老師讓大家看幾張美麗的圖片。”教師逐一播放花園、果園、田園的圖片,提出啓發性問題:“這些都是秋天的景物,他們分別長在什麼地方?它們美嗎?我們能用優美的詞句描繪它們嗎?”等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時候,我再次播放花園的圖片,讓孩子們作進一步的思考:“花園裏的菊花是怎樣開放的?都有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菊花?”這樣,在老師的提示和幫助下引出“菊花向着太陽開放。金燦燦、紅彤彤、千姿百態,放出陣陣清香”這樣的語句,引導孩子們體會這樣描寫菊花的好處。播放果園的圖片時,我結合散文詩內容問孩子們:“果園裏的蘋果、柿子是什麼顏色?像什麼?我們怎樣形容它們?”依次引導孩子們學習散文詩的語言:“圓圓的蘋果笑紅了臉,黃澄澄的柿子就像燈籠掛滿枝頭。”播放田園圖片時,也用類似的方法引出散文詩的第三段內容:“秋天的田園更加好看,稻田一片金黃,棉田一片雪白,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色。”這樣,在老師設計的問題中,孩子們已經初步感受了散文詩內容和語言,自然生成了散文詩全文。

環節四:朗誦散文詩,體會作品的語言美

“帶領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是我的活動目標之一,也是我設計的活動重點,爲了突出活動重點,我將採用教師範讀、孩子們跟讀、聽磁帶讀等方式加深孩子們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言。我首先示範朗誦作品:秋天的花園特別好看,菊花向着太陽開放。金燦燦、紅彤彤、千姿百態,發出陣陣清香。“”讓孩子們閉上眼睛聽,在聽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然後播放課件,配上優美的音樂,帶領幼兒一起朗誦散文詩。朗誦時提醒孩子們注意體會作品中的優美詞句,引導幼兒慢慢地加入感情,逐漸進入散文詩營造的優美意境。

環節五:把創編融進歌曲,體驗創編的快樂

爲了使創編更有吸引力和藝術性,我手拿兩束菊花扮演菊花仙子說:“孩子們,我是菊花仙子。今天是我們的秋天大聯歡,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看看秋天還有什麼美麗的風景吧。”接着,我播放多媒體課件《秋天的天空》,在讓孩子們嘗試用優美的語言描述美麗的天空後,我帶領孩子們唱着我創編的歌曲:“秋天在哪裏,秋天在哪裏,秋天在藍藍的天空裏,陣陣風兒吹呀,朵朵白雲飄,秋天的天空多美麗。嚦嚦嚦嚦”“秋天在藍藍的天空裏,秋天的天空多美麗。”與孩子們載歌載舞,把活動引入高潮。

七、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了,但孩子的學習不能就此結束。我會鼓勵孩子們說:“孩子們,老師把秋天的天空編成了一首美麗的歌。回家後跟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秋天還有什麼地方很美,把它寫成優美的詩或編成美麗的歌唱給大家聽,好嗎?”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搖籃》,本次說課將從說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等四部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動內容選自:福建省幼兒園領域活動指導大班下冊。綱要指出:“引導孩子接促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孩子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詩歌《搖籃》是在大班上冊學習了《風在哪裏》、《好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爲後面學習《畢業詩》做好鋪墊。可以看出本課在詩歌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

2、教材處理:(下面我來說說教材的處理)詩歌搖籃是一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構思獨特,想象豐富,富有兒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繪出了小寶寶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裏睡覺的那種寧靜、溫馨的畫面。能激發孩子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適合孩子的學習。大班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彙,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語表達能力,選擇這一教材符合大班孩子學習特點。根據綱要中指出,各領域的教育要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將語言與藝術、社會相整合。(在欣賞詩歌搖籃的同時,結合遊戲《送寶寶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孩子對詩歌搖籃的理解和體驗。)我將單純的語言活動《搖籃》處理成遊戲式、互動式、表演式的活動。本活動原教材安排一課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讓孩子理解詩歌內容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初步學習仿編。第二課時是鞏固仿編,並把它畫成畫冊,製作成圖畫書。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

3、說目標:(接着說活動目標)

大家都知道,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孩子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點目標:

(一)認知目標:通過欣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溫馨、寧靜的優美意境。

(二)能力目標: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使用“飄”、“翻”、“吹”,引導孩子大膽進行想像,學習初步仿編

(三) 情感目標: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孩子要感受詩歌語言的豐富和優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感受詩歌意境美作爲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孩子要仿編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且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孩子知識經驗不夠豐富,想象力比較薄弱,因此如何引導孩子如何根據搖籃的句式,進行仿編也就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5、活動準備:

爲了幫助孩子對活動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我爲本次活動做了以下準備

(一) 經驗準備:課前我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影視活動引導孩子觀察詩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園、大海,讓孩子親自感受大自然的美,爲詩歌《搖籃》教學的開展奠定情感基礎。

(二) 物質準備:將詩歌《搖籃》製作成多媒體課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還製作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和各寶寶的貼絨教具,以及歌曲《搖籃曲》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針對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孩子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所採用的教法有:(情境創設法、)多媒體演示法、啓發提問法、分段教學法等主要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孩子的學習總是伴隨着特定的情境。針對孩子對文學作品難以感受、理解的特點,我積極創設情境,在活動始,我創設了《搖籃曲》溫馨、寧靜的情境,導入新課;在活動中,我創設了《送寶寶回家》的遊戲情境。幫助孩子理解內容。通過情境化教學,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孩子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多媒體演示法:現代教育學研究認爲,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能化靜爲動,化虛爲實,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針對孩子動作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活動中我將詩歌《搖籃》製作成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音像結合進行教學,這樣化抽象爲具體,化枯燥爲形象,增強孩子對文學作品內容的理解。

分段教學法:孩子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從整體入手,分段教學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動中,在讓孩子完整欣賞的基礎上,根據詩歌《搖籃》內容中結構的不同變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序,進行分段教學,從而加深孩子對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還應用了表揚激勵法、歸小結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教師應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孩子成爲活動的主體。本次活動我預設了以下幾種學法幫助孩子學習:

1.遊戲體驗法:學前教學學家陳鶴琴指出,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符合孩子愛玩的天性,應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有活動中,我組織孩子玩“送寶寶回家”的遊戲,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參與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這麼說,聽過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記住了,做過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動中讓孩子看一看《搖籃》的課件、做一做“輕輕飄”、“輕輕翻”動作幫助孩子理解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3.合作討論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合作討論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有利於通過同伴互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搖籃》仿編中,我讓孩子合作討論:小朋友,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當做搖籃?它的寶寶是誰?誰搖寶寶睡覺?讓孩子在合作討論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自主性。

四、說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突出了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遊戲中,因此,我遵循“以人爲本,層層深入”的原則,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1、律動引入,激發興趣。

2、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迴歸整體、情感昇華。

5、引導仿編、體驗創造。

第一部分:律動引入,激發興趣。

環節目標是:激發孩子參與活動興趣,讓孩子處於最佳學習狀態。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啓發提問法。

我設計了2個環節:

1、表演體驗:活動一開始,我播放《搖籃曲》創設溫馨、寧靜舒服的情境,讓孩子學小寶寶走進入活動室。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2、談話引題:播放“搖籃”的畫面,提出問題:小朋友,這是什麼?你知道搖籃是幹什麼用的嗎?通過提問讓孩子對搖籃有了初步的瞭解,爲後面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引出活動內容和活動課題。

第二部分: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環節目標是:完整欣賞,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啓發提問法、多媒體演示法,

本環節我設計了2個環節:

第1環節是教師配樂有表情完整朗誦散文一遍。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麼?你聽到了什麼?通過提問,幫助孩子初步感知散文內容。

第2環節是教師播放課件,完整欣賞兒歌第二遍。提問:小朋友,詩歌裏講了什麼?你聽完這散文有什麼感受?通過這概括性的提問,讓孩子有了想象和自由講述的空間,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引導孩子用好聽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溫馨、寧靜、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環節目標是進一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多媒體演示法、多感官參與法、啓發提問法。本部分是重點環節,

我設計了3個小環節。

1.教師精導,教學第一段

先播放課件1,提問:什麼是搖籃?搖着什麼寶寶?怎麼搖?星寶寶怎麼樣啦?通過提問幫助孩子理解第一段內容,在回答的過程中我結合動作幫助孩子學習和理解“輕輕飄”,然後老師小結,教師結合動作完整朗誦詩歌第一段。

2.師幼互動學習第二、三段

播放課件,師幼表演再現二、三段內容,提出問題:什麼是搖籃?搖着什麼寶寶?怎麼搖?魚寶寶、花寶寶怎麼樣了?幫助孩子理解二、三段內容,結合動作幫助孩子理解“輕輕翻”、“輕輕吹”。

3.孩子互動學習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畫面,讓孩子自由交流討論第四段內容,然後請全班孩子想動作來表現第四段內容。孩子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並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如:“星寶寶睡着了”,要用輕柔的聲音來朗讀。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學習,根據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順序進行教學,爲孩子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有機會說,並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內容層層深入,從而解決了重點問題,達到環節目標。

第四部分:迴歸整體、情感昇華

環節目標:進一步體會詩歌的內容

採用的教學方法有:遊戲法、啓發提問法

教師和孩子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合動作,完整朗誦詩歌一遍,然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小朋友聽一聽。給孩子提供一個說的機會。爲什麼說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這個問題是難點,我將用“送寶寶回家”的遊戲幫助孩子理解他們之間的依存關係。我準備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請小朋友將各寶寶的圖片貼在相應的背景圖上。教師進行小結,幫助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對孩子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導創編、體驗創造

環節目標:通過仿編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採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啓發提問法

我設計了2個環節

1、 讓孩子瞭解詩歌的結構特點。孩子朗誦兒歌,教師逐一出示相應的圖片,然後引導孩子縱向觀察:

第一排,什麼是搖籃?第二排,搖着什麼寶寶?第三排,怎麼搖?第四排,什麼寶寶睡着了?

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具演示,孩子應該會很快理解詩歌的結構特點。

2 、孩子自由仿編,教師巡迴指導,對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仿編。對能力弱的孩子,我將示範仿編或提供前半部分圖片讓孩子編後半部分,或提供後半部分圖片孩子編前半部分。對編得好的孩子進行表揚鼓勵、對仿編較困難的孩子,鼓勵他積極參與仿編活動。最後將仿編好的詩歌進行朗誦,體驗創造的快樂。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食品袋上的祕密--本節課選自山東省省編教材(大班)主題七《大自然的禮物》主題下的的次主題《包裝袋上的標識》,整合了科學和健康兩大領域的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要求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食品是幼兒每天都接觸的,知道食品的食用安全是幼兒應具備的技能,此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具有易於操作性且能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十分感興趣,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認識不全面,缺乏科學性,本次活動在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幼兒發現問題並能對現象能進行客觀描述的能力。

2、目標分析

幼兒園科學教育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食品是幼兒身邊最常見的,可以說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觸,所以,知道並掌握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也是他們應具備的技能。 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對食品包裝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本次活動通過尋找發現、觀察、討論、遊戲等方法激發幼兒探索食品袋上祕密的興趣,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現而獲得有關經驗。因此,針對本班幼兒和幼兒科學教育的特點,我設計的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質量合格標記及食品應保質期內食用;

(2)通過探索,發現食品包裝袋上的祕密,並能客觀描述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的食品衛生安全意識。

3、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認識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質量檢測合格標記。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知道食品超過保質期後就不能再食用,培養幼兒的食品衛生安全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爲了使活動順利開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中,我讓每位幼兒自己準備一個小包裝的食品、還有各種食品包裝廢舊物品、課件、圖片等,誘發幼兒學習的願望,從而達到培養幼兒理解教學內容的目的、形象思維是5至6歲兒童思維的主要方式,根據這一特點,我採用了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演示教學法等方法,有目的、有意識地按認知,情感與行爲培養相結合的原則和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出發,讓幼兒感知理解教學內容。

二、說教法

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原則。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演示法等。

在教學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爲主,我有目的地把幼兒引入到提前創設好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超市購物及幼兒吃了過期食品後肚子疼的情景中去,爲學生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過去的情感體驗,使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

演示法是幫助幼兒更好操作的最直接的方法。活動過程中通過遊戲、講解、提問等方式,把食品展示給孩子看,引導他們發現並理解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我在前面找出並講解食品上的日期標記,讓幼兒對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有全面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讓幼兒自備小包裝食品觀察並與同伴討論,使幼兒理解的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提問、遊戲、討論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豐富,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三、說學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爲了讓幼兒對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以及日期標記對人的重要性有更直觀、全面的認識,我採用了情境體驗法、遊戲體驗法、提問討論等方法,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的過程中瞭解和認識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

四、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我做了以下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對於不同種類的食品有初步的認識,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本活動的開展需要幼兒對於常見食品種類的相關經驗,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困難不大,可以通過如常生活和教學中逐漸的豐富。另外,在保質期的認識上,需要孩子能夠在生產日期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計算,具備初步的數學計算能力,這個也屬於大班孩子應該達到的數學水平。

物質準備:每位幼兒自己準備一個小包裝的食品;各種廢舊食品包裝(易拉罐、牛奶盒、餅乾盒等),相關課件、圖片等。

五、說活動過程

綜上所述,我根據教學的流程:激發興趣--理解內容--活動結束--活動延伸,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情境部分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興趣,大約用時4-5分鐘;理解內容,瞭解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質量檢測合格標記,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大約用時10-12分鐘;活動延伸部分大約用時5-6分鐘;結束部分大約用時3-4分鐘。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活動中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活動一開始,觀看課件,創設情境遊戲,引起幼兒的興趣,用準備的小包裝食品及食品包裝廢舊品在教室創設一個超市情境 ,讓幼兒進行遊戲,接着又讓幼兒討論並觀察自己手中的食品包裝袋,能很快喚醒幼兒相關的經驗,達到活動目的。

(二)理解內容

爲了讓幼兒瞭解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質量檢測合格標記,知道食品袋上日期標記的重要性。此環節分以下幾方面:

1、情境表演:一個幼兒吃完從超市買的食品後肚子疼。通過幼兒感受理解表演內容,初步引出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以及日期標記的重要性。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量檢測合格標記。

組織幼兒觀察自己手中的食品包裝。

提出問題:小朋友們看看自己手中的包裝袋上有什麼?上面的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呢?

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量檢測合格標。爲了在活動過程中能使幼兒充分理解食品袋上的祕密,我通過提問、討論、示範等形式,幫助幼兒運用已積累的知識,在此活動中,充分體現並達到目標的要求。

3、提出問題:袋包裝的食品都有生產日期、保質期質和量檢測合格標記的,你們看看手裏的食品,在哪裏找到保質期?

提完問題後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最後請幼兒拿出自己帶來小包裝食品,我在前面示範看包裝袋背面、右下部位等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地方,並結合課件,瞭解不同包裝食品的生產日期標識位置。

4、最後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準備的小包裝的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引導他們知道自己拿的食品過了什麼日期就不能再食用。

這個環節既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三)在結束環節中,鞏固幼兒本活動所學相關知識,再次情景遊戲,去超市買東西,進行"實戰演習",同伴間共同觀察,探索討論,使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活躍,幼兒積極參與,使活動生動、有效,幼兒成爲真正活動的主人。

(四)在活動延伸過程中,爲幼兒延伸了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在認識食品保質期、生產日期等的同時也使幼兒知道食品超過保質期後就不能再食用,當買到過期食品時,消費者應維護自己權益等相關知識。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不足之處,請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詩歌"搖籃",這首詩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裏睡着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爲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 。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爲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

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爲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

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

綱要明確的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導入 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着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雲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最後,在活動結束之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

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爲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啓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爲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就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

因爲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活動目標:

1、閱讀理解散文《收集》。

2、初步理解物體間的相互關係。

活動準備:

散文錄音《收集》,教學掛圖《收集》,幼兒用書D《收集》,相關字卡,在教室中展示收集的物品,幼兒之間套利、交流收集的物品。

活動過程:

1、字卡引出“收集”話題:

今天我們要聊聊“收集”這個話題。

——“你聽到過這個詞嗎?這個詞餓意思是什麼?你有沒有收集過什麼東西?”

幼兒自主閱讀,理解散文。

2、學習散文:

教師提問,邊說邊和幼兒尋找相應的教學掛圖,並嘗試用“xx喜歡收集xx”的句型來描述畫面。

——“教學掛圖上有什麼?春天爲什麼喜歡收集花朵?月亮爲什麼喜歡收集星星?”

——“海灘爲什麼喜歡收集貝殼?天空爲什麼喜歡收集白雲?”

——“小溪爲什麼喜歡收集倒影?太陽爲什麼喜歡收集水蒸氣?”

教師朗讀散文(或播放散文錄音),幼兒學習散文。

採用不同的方法學習:教師領讀、幼兒跟讀,摘句讀,分小組讀等。

3、拓展學習:

教師設問。

——“下朋友,你們又愛收集什麼呢?”

幼兒之間相互交流。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8

一、教材分析

《綱要》中指出:社會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藉助於日常生活,並且爲了日常生活而進行的。動物,對於孩子來說,一直都是一個感興趣的話題,特別是大班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屬相(十二生肖)感興趣了,記得有一次,有幾個孩子正在討論各自的屬相,有一個孩子很熱情地問我:“老師,你屬什麼的呀?”於是,好幾個孩子也都新奇地湊了過來。也有的孩子問我:“老師,十二生肖是怎麼來的?十二生肖是怎麼排列的?”--爲了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讓孩子對十二生肖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我設計了該活動,當然,我在活動的設計中更注重的是對孩子社會性的培養,讓孩子能通過該活動去關心一下身邊的親人,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

二、活動目標

1.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國人的屬相,人人都有屬相。

2.瞭解十二生肖中所包含的動物及排列順序。

3.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引發幼兒過新年的願望。

重點: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國人的屬相,人人都有屬相。

難點:瞭解十二生肖中所包含的動物及排列順序。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活動目標服務的,幼兒通過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發展。新《綱要》中指出“要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爲此,我做了如下準備:

1.十二生肖頭飾。

2.多媒體課件。

3.生肖禮物。

四、說教法

《綱要》中倡導“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我都將自己定位爲一個參與者,讓幼兒有廣闊的空間去發現和探討,並在此過程中尋求探索的快樂。生態課堂也告訴我們要放權放手,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自主地學習和探討,爲此,我採用瞭如下教法:

1.提問法: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需要,巧設提問,有助於幼兒的思維。

2.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爲了幫助幼兒熟悉。。內容,加深作品的理解,我準備了相應的圖片等,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欣賞作品。

3.多元激勵法:在活動中我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善於運用多種激勵方法,通過語言讚美孩子,摸摸孩子的頭......讓幼兒在心裏上獲得滿足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整個活動中我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年齡特點,在綱要的理念下,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幼兒在想想,說說,看看,聽聽,玩玩中,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掌握活動的重難點,爲此,我採用瞭如下學法:

1.觀察法:爲幼兒提供圖片材料,引導幼兒學會觀察,感受圖片裏的內容,讓他們有所體會,感悟;

2.講述法:在活動中啓發幼兒大膽地用完整,準確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充分體現了《綱要》中語言能力實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活動過程

(一)遊戲認知十二生肖。

1.和幼兒玩猜猜看的遊戲。結合課件依次出示十二生肖圖片。(一名或多名幼兒來運用肢體語言、或口語表達動物的特徵,其他幼兒猜。)

2.談話、討論,引入課題。

教師:剛纔我們猜的都有哪些動物?(幼兒自由回答)知道老師爲什麼帶這些動物來嗎?(幼兒自由討論)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十二生肖。你們知道什麼叫生肖嗎?你有生肖嗎?你的生肖是什麼?

(二)理解生肖與屬相之間的關係及其順序

1.啓發幼兒談論交流:我們都知道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代表,那今年是那種動物?是什麼年呢?今年出生的寶寶屬什麼的?幼兒通過討論後在說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師適當小結。十二生肖是中國人很早發明的,只有中國人才用。我們用十二種動物作標誌,一種動物表示一種生肖,也就是一種屬相。知道自己的屬相還可以推算出別人的屬相呢!

3.小朋友們認識了十二種屬相,可十二屬相一年只能來一位,其他的就排好隊等着,知道它們誰在前誰在後嗎?(幼兒討論回答,引出兒歌。)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大家聽了就知道了。

4.結合課件展示兒歌。一起學習兒歌。

5.剛纔我們通過兒歌知道了十二生肖的排隊順序,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當小動物來排排看呢?(向幼兒講好規則在一定時間內排好順序。)

(三)瞭解屬相的含義引發過年的願望。

1.既然每個人都有屬相,那你跟同伴們說說你還知道那些人的屬相?

2.你最喜歡什麼屬相。爲什麼同樣屬相的人年齡卻不一樣大?(引導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屬相,一個班的小朋友有很多人屬相是相同的,因爲他們一樣大。

4.今年知道是虎年了,那麼明年是什麼年呢?(幼兒討論後回答)

5.對了,明年是兔年,現在又快過新年了,過年好嗎?老師就提前收到了朋友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出示禮物)小朋友們想不想也自己製作一個這樣的生肖禮物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老師同伴呢?我們一起去製作吧!

六、活動延伸

爲了保持教學活動的完整性,連貫性,更好的促進幼兒發展,就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也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延伸活動可以更好地將這個活動和後續活動聯繫起來。

日常活動:帶領幼兒一起爲自己喜歡的人制作新年禮物。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9

一、說教材

此次活動《圈裏圈外》來源於一次晨間活動套圈遊戲中,當時有兩個小朋友的圈重疊套住了同一輛小汽車,在計算兩人各自套了幾輛小汽車時,這兩位小朋友爲同時套住的這輛小汽車到底應該歸誰發生了爭執。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非常具有探究價值,於是設計開展了“圈裏圈外”活動。根據幼兒思維數學的教育教學目標:大班下學期應培養幼兒尋找物體明顯和不明顯特徵進行多重分類,繼續學習交集分類,交集的概念。例如:大班主題“旅遊商品店”中有一個活動“放蘋果”,旨在通過這個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提高幼兒的計數能力。但是僅僅通過這樣一次活動,幼兒對於自己空間的方位感和逆向邏輯思維的培養還不夠深入,於是我設計了“圈裏圈外”的數學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交集的意義。在設計本活動時,我考慮了以下幾個的要點: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着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的思維正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萌芽狀態。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知、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所以,本次活動的環節安排是從具象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逐步過渡,層層遞進。

2、體驗數學學習對促進幼兒多元智能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數學學習並不僅僅是發展幼兒的數理邏輯智能,本次活動的第三個環節“站圈樂”需要幼兒以商量、協作的方式來學習,是一種小組合作學習,正符合新《綱要》中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要求,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以此來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智能。根據以上情況的分析,及“情感與態度”、“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三個緯度,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圈裏圈外標記圖,學會正確判斷物體在圈裏圈外的空間位置並計數。

2)會按數卡和標記圖,在圈裏圈外正確擺上物體數量,初步學習逆向思維方式。

3)積極參與遊戲活動,體驗合作活動的樂趣。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概括歸納能力、逆向思維能力和主動探索精神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新《綱要》要求:幼兒能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以及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根據這個要求,我將目標1設爲本次活動的重點,重在發展幼兒表達交流信息的能力。將目標2設爲本次活動的難點。培養幼兒從不斷探究及體驗中獲得逆向思維的發展。因爲逆向思維是人類思維發展過程中一種加成熟的表現;而大班幼兒的思維具有語言在前,動作在後,思維主要依靠語言進行,言語計劃行動,動作實現計劃的特點,尚處於發展過渡階段。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本次活動能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語言討論法、遊戲法、總結歸納法、遷移法、嘗試操作法。

1、語言討論法:在數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討論,加上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交集的概念。培養了幼兒的表達交流的能力。

2、遊戲法:通過套圈樂、站圈樂的遊戲,高度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實行”做中學“的教學方法。體現了教育家韋鶴琴先生”活教育“的教育原側,讓兒童積極活動,主動地掌握知識,並發展智力。

3、總結歸納法:在數學活動中總結歸納法是教師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是對每個科學依據的小結。在整個活動結束後也要爲這次活動的設定的目標做歸納總結。

4、嘗試操作法: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真實地得到知識經驗。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嘗試問題。嘗試過程中幼兒的嘗試和教師的指導是互相依存、親密聯繫的。也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遷移法:在第三個環節中能運用前一環節學過的內容來探索解決眼前的問題,體現經驗遷移的過程。讓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學會遷移,掌握知識,發展抽象思維。

三、說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爲了更好的開展好本次教學活動,我做了以下課前準備:

1、教具。標記圖(物體在圈裏圈外標記圖,綠圈裏綠圈外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黃圈裏黃圈外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兩圈交叉部分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綠圈裏黃圈裏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0~9磁性數字卡若干,綠色、黃色小圈共7個,綠色、黃色中圈各一個。紅圓片若干,綠色、黃色大呼啦圈各4個。

2、學具。看圖判斷圈裏圈外點子數量的作業單。彩旗4面。

(二)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認識標記圖--套圈樂--站圈樂--操作練習。

1、認識標記圖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幼兒認識物體在圈裏圈外的標記圖。教師先出示兩張標記圖,再提問”誰願意來說說它的意思?“在讓幼兒充分看懂、討論之後,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理解,最後教師做總結。

我這樣設計的理由是:這是整個活動的基礎,用具體可感、鮮明有趣的標記圖,利用大班幼兒好問,求知慾強的特點,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用較流利的句子表達對標記圖的理解,教師適時、合理地引導幼兒認識兩個不同的標記圖,體現以幼兒爲主、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套圈樂這個環節以遊戲形式導入。我先請兩位幼兒上來玩套圈的遊戲,目的是爲了讓幼兒來示範遊戲規則。接着請5位幼兒一起玩套圈,其中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一是沒套住圓片,二是各自套住一個紅圓片(沒出現重疊的情況),三是兩個圓圈重疊,同時套住一個圓點的情況。在幼兒玩遊戲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關注第三種情況,接着讓幼兒數圈裏紅圓片的數量,從而幫助幼兒學會正確判斷圓點在圈裏圈外的空間位置並計數。之後,組織幼兒分組討論遊戲出現的情況,在恰當的時候,教師再出示交集標記圖,並由幼兒來解釋這張標記圖的意思,最後由教師總結,引出交集的概念。

我這樣設計的理由是:根據幼兒愛玩的特點,在設計活動時,給幼兒以直觀的感受和親身參與體驗機會,高度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正如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說的”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在遊戲過程中,引導幼兒探究、發現交集的含義,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抓住幼兒邏輯思維尚處於萌芽狀態,學會從具象到抽象、從實物到圖譜,逐步過渡,爲第三個環節”站圈了“活動作鋪墊;也解決了這次活動的重點。

3、站圈樂這裏我先出簡單的題目,由5位幼兒上來示範玩遊戲規則,接着要求這5位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標記圖(如,共有5個人,綠圈裏3人,黃圈裏3人),正確的站到相應的圈內。提高了難度,引導幼兒再次回憶交集的概念,邊回憶邊完成遊戲;最後集體分組遊戲,考慮幼兒的個別差異,以及認知水平的不同,教師可引導幼兒與他人商量、協作共同來解決問題;提醒幼兒,知道兩圈交叉部分人數的變化是很重要的,在玩的時候要多想想這部分是怎麼變的。

我這樣設計的理由是:在前一個環節,幼兒對交集的概念有所瞭解,不過還不會熟練運用,從抽象再到具體,這是一個逆向思維過程,對幼兒具有較大的挑戰性,但是運用前一環節學過的內容來探索解決眼前的問題,幼兒在教師、同伴的引導、幫助下,是可以完成的,這也是一個經驗遷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即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逐步形成了交際能力。這一環節,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4、操作練習我這樣設計的理由是:按標記圖操作練習活動則更是要求每個幼兒運用剛習得的經驗,獨立思考,動手操作,以達到鞏固經驗、解決問題、發展能力的目的。因爲大班思維數學的教學原則是以幼兒爲主導者,激發幼兒的興趣,從簡單到複雜,從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的形式進行的。幫助幼兒對所學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