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說課稿模板七篇

學識都 人氣:1.12W

作爲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小學說課稿模板七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跳繩是一項學生所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對增強學生體質,發展下肢力量,結合上肢協調配合,同時,對提高彈跳力,靈敏性、協調性和空間判斷等身體素質有很好的作用。本課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及不服輸的天性來制定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身體肌肉、關節和內臟器官機能的發展,在教學中採用有趣的遊戲、比賽等方法,使教材內容更具有趣味性和娛樂性,從而提升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的時期,想象力豐富、活潑好動,有很強的求知慾和表現欲,肌肉彈性較差,他們的骨路肌肉以及內臟器官發育不完善,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個體差異,靈活安排,多表揚,有效的激發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樹立學生信心,正確引導,弱化、扭轉不良的心理傾向,他們對體育活動有着廣泛興趣,自信心強,但注意力容易轉移,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傾向,所以,以“快樂體育”爲指導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合作探究創新學習,因此,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另外,通過教學比賽,讓學生在自我運動參與和創新中,體驗運動和創造的樂趣。

三、說目標:

1、運動參與: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使他們樂於運動,善於運動,爲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運動技能:85%以上的使學生能掌握5種以上跳繩的方法,並能夠一物多用,利用跳繩創造出更多的新玩法。

3、身體健康:發展學生的協調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躍能力。

4、心理健康:培養學生勇於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積極進取、拼搏向上的精神。

5、社會適應:培養學生合作創新的意識,使他們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合作,增強集體凝聚力。

四、教學重點:搖跳結合,選好跳的時機。

教學難點:身體的協調配合,合作創新意識的培養。

五、說教法

1、教法

以學生自主探究、創新學習法爲主,採用講解示範法、情緒激勵法和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探討。

2、學法

學生主要採用:嘗試學習法、自主學習法、觀察模仿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創新,勇於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1、教師宣佈本課內容(花式跳繩),首先進行輔助動作練習、活動各關節,教師引導一分鐘跳繩技術的檢測,引出單雙跳教學,教師再進行講解示範動作,學生觀察模仿親身體驗動作,教師巡迴指導糾錯,幫助動作不協調的學生掌握動作要領,體驗成功樂趣。此環節中,教師還將做得好的學生晉級並展示,激勵其他學生(不太協調)的求知慾,讓學生指出好在哪裏;沒能晉級的學生也展示,好的學生幫助問題出在哪裏,究其問題的原因。教師再加以表揚激勵,都有進步,只不過是進步的幅度不一樣。

2、教師抓住契機提出高要求,雙人合作學習跳繩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出雙人跳繩教學,教師示範動作,講解動作要領,搖繩節奏、上繩時機的把握等關鍵地方。學生練習,教師深入學生中指導,發現和觀察做得好的學生,展示和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來激勵其他學生的好勝心裏,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關注每個學生的進步,及時的加以表揚和肯定。

3、教師對於學生學習情況總結,運用鼓勵的語言激勵,能否在原有跳繩技術的基礎上,再創編一些其它的跳繩動作,教師提示學生能否將輔助練習的動跟跳繩結合在一起,學生會豁然開朗,創編的熱情會高漲很多,教師觀察反饋,讓好的學生展示,對其他學生是個引導,共同完成跳繩教學技術動作,教師還可趁熱打鐵,給學生留有課後或是家庭作業,看還有其他的跳繩技術嗎?

4、放鬆活動

教師組織學生靜止的反方向轉體、閉目養神的高矮人變化。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認識鐘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爲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爲:

1. 認知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的特點,爲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他們的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爲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課間休息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小丸子給他們帶來謎語,讓學生猜出鬧鐘,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出示各種造型的鐘面,並提問“小朋友你們也想設計出這麼漂亮的鐘表嗎?”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了學生積極向上,勇於挑戰、敢於創新的氛圍。接着,教師繼續激勵學生,要想設計更漂亮的、美觀的鐘表,先要學會認識鐘錶。(板書課題)。

(二)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識鐘面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並且強調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接下來我通過演示撥鬧鐘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的走動方向,通過觀察學生髮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順時針方向走的。再讓學生沿着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進一步鞏固知識。

2、 教學整時的認,讀,寫

我創設了一個小朋友起牀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試認整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爲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3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面,先老師說時間學生撥,然後讓學生作主說時間老師來撥,爲了突破只有當分針指向12纔是整時這一難點,在這裏我故意將分針偏離12,讓學生判斷老師撥的是不是他們所說的整時。最後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時整時的方法。

3、 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電子表示法

教師出示有許多鐘錶的'課件,讓學生髮現了一個不同的鐘表——電子錶。接着出示鐘錶和電子錶表示的時刻,讓學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然後教師再提問:電子錶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像電子錶這樣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哪裏見過?你能試用這種方法表示3時嗎?

學生試着用電子表示法寫時間。教師小結出用電子錶表示時間的方法,爲了鞏固知識,我緊接着出示8時、10時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出來。

4、結合生活認讀整時

這一環節中,我利用課件出示小東一天的生活圖,並讓學生注意看圖下方的鐘面,繼續鞏固看整時的方法,並通過觀察讓學生髮現、思考、瞭解到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圈,所以一天中有兩個6時、8時……。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個時刻,你平常在這個時候在做什麼。這樣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 課間休息

這一環節是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身心的需要設置的,讓學生在《時間像小馬車》的旋律中感受時間的飛快,同時也讓他們輕鬆輕鬆,爲下一環節的學習起到調節作用。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並知道學習數學是爲了用在生活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比比誰的眼睛最厲害。

在這裏我出示了表示四個不同時刻的鐘面,讓學生判斷鐘面下方出示的時間是否是鐘面上所指時間。這四個鐘面裏有兩個鐘面時間是整時差一點和過一點點,這樣設計是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突破只有當分鐘指向12時,表示的纔是整時。

2、說一說,評一評。

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幾個生活場景,讓學生邊看課件邊互相說一說“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他們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由於一天當中有上午時間和下午時間,所以小朋友的意見並不一定會統一,只要他們的解釋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這時順水推舟進一步滲透上午和下午這一時間概念。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爲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賦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五)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裏學會了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在本節課的最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每個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張表示時間的卡片,是用鐘面或者電子表示法表示的時刻,讓拿着相同時間卡片的小朋友握手做個好朋友,下課以後一起去做遊戲,這樣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繫,同時也是課堂知識的延伸。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立

《熱愛生命》九年級於文教材中的一篇自讀課文。它是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19XX年創作的著名短篇小說。這部小說以雄健粗獷的筆觸,記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出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小說把人物置於近乎殘忍的惡劣環境之中,讓主人公在與寒冷、飢餓、傷病和野獸的抗爭中,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充分展現出人性深處閃光的東西,生動逼真地描寫出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奏響了生命的讚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是這篇小說的最大特色。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獨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學追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和情意之間以及知識、能力和情意之間的聯繫”。因此,結合本課的內容,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與能力:把握小說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體會小說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並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徵意味。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小說主人公堅韌頑強、不畏艱險的性格特徵,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意識。

2、學習重點、難點:

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體會小說的象徵意義。

二、說教學思想

新時期閱讀教學,應體現“基於文本,超越文本,迴歸文本”的教學思想,實現三者的和諧統一。離開了文本,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基於文本,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一種理性把握;文本所涵蓋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學生學習文本,是一個動態生成、自我建構的過程,需要無比豐富的課程資源作依託、作支撐,超越文本,正是對課程資源開發的一種大膽嘗試;從信息論的角度看,適度迴歸文本,是對課堂起始環節的一種照應,對文本解讀的一種強化,對學生情感體驗的一種昇華。

基於文本,超越文本,迴歸文本,也正是本堂課所體現的教學思想。

三、說教法

《熱愛生命》是傑克.倫敦所創作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說。其文風乾淨利落,生氣勃勃,健康樂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文明的頭腦與原始的強力的結合,是科學進化論的喉舌,代表了朝氣和勇敢。本着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養”,“培養學生自主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論指導,設計此課。爲達到以上標準要求,可選用創設情境,教師點撥,學生自學,討論爲主的教學方式。我設計了幾個主要環節,有困難重重、直面困難、硬漢精神、生存的錦囊等。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 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

小學說課稿 篇4

我教學的題目是“由小到大”,它是《pop作文兵法》課程五年級A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

我執教的是習作指導課。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力圖使學生掌握“由小到大”的寫作方法,在寫人、事、景物時,能夠從一件小事,引申到較大的點上,使學生在有了這種藝術效果的構思後,有能力、有步驟、有方法地實現這種藝術構思,並能將這些步驟和方法靈活運用。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由小到大”的寫作手法,在寫人、事、景物時,能夠從一件小“事”引申到較大的“點”上。

2、讓學生會模仿課文《平平搭積木》的結構寫作文,並以此爲提綱展開。

3、讓學生借鑑課文《搭石》的思路寫作文,從物到情感,寫景狀物。部分學生能較熟練的應用。

4、讓學生能鑑賞一般文章中所採用的“由小到大”的寫作手法,部分學生能熟練應用。

下面介紹一下我的教學設想。

本節課我由觀察一片綠葉的遊戲導入,使學生由表及裏,感悟綠葉所代表的深刻含義,建立“由小到大” 的生活模板,爲整堂課奠定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接下來由課文《平平搭積木》激發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做過的事情,從而想到一些深層次的東西,貼近學生的生活,激活習作素材,使學生言之有物,表達真情實感。

第三我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課文《搭石》,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悟 “由小到大”的寫作方法,並由教師提出問題:你能從生活中的哪些“小”想到哪些“大”?從而歸納習作方法,使學生學會有意識地觀察生活,善於捕捉生活裏普通中的精彩,平凡中的偉大,使文章更加靈動,富有一定的精神和思想內涵。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最後一點說明:

爲了節省教學時間,我提前佈置學生對《搭石》、《花的勇氣》、《釣魚的啓示》幾篇文章進行了收集和閱讀。

 由小到大習作講評說課材料

本節講評課是《作文兵法》五年級A第五單元由小到大。作文講評是作文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是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課標"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利於激勵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發展。”那麼如何在講評中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呢?我覺得學生作文不能單靠老師修改,老師不可包辦代替。學生只有全程參與觀察、構思、表達、修改的寫作實踐,才能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因此作文講評還是應該立足於課堂,要改變以往教師單一評改爲課堂上師生共同評價、修改,這樣才能既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課上要注意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有差異的,作文講評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有所發展。課堂上要鼓勵不善言辭的學生大膽發言,也要激發有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在練習設計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促進全體學生協調發展。

本節課教學設計

一, 由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幾次修改,最後用“綠”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作文要反覆修改才能使文章更精彩。然後複習本次習作的要求,總結本次習作的優缺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小”“大”的選擇是否合適,表達是否明確和充分,材料是否得當,內容展開是否具體,對應的詞語是否搭配恰當,課文的借鑑是否合理。總結修改方法大屏幕出示。

二, 榜上有名

大屏幕出示本次習作學生名單

三, 佳作欣賞

通過本環節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由小到大的寫作方法。點評學生作文的亮點,並進行鍼對性的分析。

四, 欣賞精彩片段

展示精彩片段,讓學生學習內容表述,詞語搭配等方面的方法。

五, 病文修改。以一篇習作爲例,大家共同評改。然後用學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鼓勵學生,找到文章中存在的不足,練習使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

六, 課堂小結。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懇請專家及同行提出寶貴意見。

小學說課稿 篇5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英語PEP第二冊中My Family的一課。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複習家庭成員名稱,學習Who’s that man/woman/boy/girl﹖句型並學習介紹自己的家庭。My Family這是一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着密切聯繫的內容。特別是在學習了家庭成員far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這些名稱以後再學習句子Who’s that man/woman?使得學生更融入生活的情境。接下來,我就我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思路說一說。

一、給學生交流的空間

小學生活潑好動,根據《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是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小學英語課堂進行的活動教學應該是能直接激發小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能使孩子們的多元智能在交際活動中得以體現和發展。因而,我在設計這堂課時,一直注意儘可能的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多進行語言的交流。如:在熱身運動中,進行日常的見面對話。在句型的學習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家庭的照片,進行同桌間的相互介紹等等。我都努力着儘可能地爲學生創造有比較多的交流機會。

二、採用遊戲,提高學生興趣

小學生學英語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學習英語這種語言的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的熱情,那麼這樣的知識就是學生善於接受,記憶深刻的。因此,我在這堂課上安排了兩個比較簡短的遊戲。如Quick Response:任意指班上的一名學生問Who’s this boy/girl﹖讓學生快速反應,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快速反應能力和競爭意識。並使他們在這種強烈的競爭意識中,提高注意力與他們的興趣。再如遊戲Guessing Game:用猜謎語的形式He’s my father’s father. Who is he﹖讓學生再猜猜中提高課堂興趣,並且在猜中達到了複習各家庭成員的目的。同時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聯繫實際,貼近生活

My family本身就是一個與生活有着緊密聯繫的話題。我從這一點出發,僅僅圍繞生活來開展教學。一開始,我通過介紹我自己的家庭,引出句型Who’s that man/woman?,然後讓學生訓練說句子中,我安排同桌間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根據家庭照片,相互之間詢問。學生看着自己家人的照片,親切感,生活的真實感都一股腦兒地涌上心頭。此時他們用學習的語言進行交流的願望也就特別強烈。

四、滲透情感教育

讓學生通過談論自己的家,引起學生對家的熱愛之情;正是在這樣的教學中滲透了學生熱愛家庭的情感教育:家,快樂的家,是靠我們的爸爸媽媽等長輩們的辛勤勞動建立起來的。因此,我們應該愛他們,尊敬他們,孝敬他們。家是我們每個人永遠的港灣,我們愛家,愛家裏的每個人。

總而言之,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儘可能地採用聽、說、唱、玩的方式,通過各個有趣、實用、輕鬆、活潑的活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由於自己水平有限,各個環節之間還不夠連貫,活動的面也並不是最廣。這兒那兒,還存在着很多很多的不足,願各位老師、專家多提出意見。

小學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地位: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

詩的創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3、學習本文文包詩的寫作方法,改寫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2、學習用文包詩的方法改寫古詩。

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爲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採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 品此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

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以朗讀爲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對於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採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啓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

一、 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讓學生背誦已學的李白的古詩,採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並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爲一體。

2、教師引出今天將學習一篇與李白有關的文章,齊讀課題。採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

二、精講古詩,理解課文

1、教師範讀古詩,學生自讀,指名讀,在讀中適當指導生字的讀音。

2、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3、請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詞或句,劃一劃。

4、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通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重在引導學生自己在讀中悟,悟後能讀好。

5、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後,此時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的認識。

三、 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光了解了詩意還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一讀古詩,看看詩中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通過讀詩,體會到“依依不捨”之情。自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詩人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以及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通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小組讀、齊讀、悟讀等形式充分體會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四、 內化積累、鞏固深化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爲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學生交流其它的送別詩,旨在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

3、作業中讓學生仿照本課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改寫一首古詩(以敘事爲主)。

小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富饒的西沙羣島》內容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安排了四篇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別向學生展示了遼闊祖國的迷人景色與地方特色。《富饒的西沙羣島》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羣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對大自然風光的熱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羣島風光的魅力。二是學習課文裏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一)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富饒、五光十色、珊瑚、成羣結隊、千奇百怪、祖祖輩輩等詞語。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南海島風光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體會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了解文章採用總-分-總的寫作方式並學會運用。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我將採用以下教和學的方法:

1、自主學習法。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都採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自主讀課文,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自主讀的同時教給讀書的方法。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採用了合作學習法,通過學生自主讀全文,交流、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說說讀懂了什麼,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學開始,我先向學生播放西沙羣島的風光圖,通過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把學生自然地引到本課的主題——富饒的西沙羣島。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的基礎。在學習課文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既爲學習課文作好準備,也加強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三環節:整體把握課文(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方法)

1、學生通讀全文,瞭解每段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並簡要概括。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標記,看看這篇文章講課意見什麼事情?富饒的西沙羣島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並把自己從文中瞭解到的內容作上記號並向全班彙報。通過彙報,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四環節:精讀感悟,從中感受細沙羣島的廣闊和富饒

我採用以下方法我採用以下幾個步驟:

1、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通過看地圖瞭解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知道什麼是羣島,同時明白“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西沙羣島總的特點。

2、朗讀2~6自然段,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是圍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兩個方面向我們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2~6自然段,想想畫畫,看看哪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羣島的物產豐富的呢?

3、同位交流,品位重點

(1)學習第二段,找出風景優美的句子。說說“五光十色”的意思,並進行替換詞語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研讀第3~4自然段,潛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產。(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找出西沙羣島的物產,用筆畫下來。)

(3)引導合作學習:海底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蔘和全身披甲的大龍蝦,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魚。同桌兩人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思考“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意思。

4、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和之前的閱讀積累,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會貝殼的美麗、海龜的有趣、海鳥的多,從而昇華情感,體會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

5、鞏固全文(將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落實之後,我將引導學生將個人情感有一個昇華)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通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這一課的板書是這樣的:先板課題:富饒的西沙羣島,然後在下邊板出它的兩個特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簡單明瞭,起到了有效輔助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