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中說課稿彙編7篇

學識都 人氣:2.21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高中說課稿彙編7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內容是《意識的作用》。我的說課共分爲一下六個部分。

一、 說教材、析學情

說教材:《意識的作用》是政治生活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二框題的內容。

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

前一框題主要介紹了意識的本質即意識是對客觀實在的反映,由物質決定。而本框題主要講述的是意識的作用,這兩部分共同構成了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我們都知道物質與意識的關係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任何哲學派別都無法迴避的範疇,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所在。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科學地解答了這個問題。所以學好本框題內容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同時,本框題還在明晰了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的基礎上提出了方法論的要求即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也是整個第五課的落腳點。

課程標準對本框題的要求:2.5 解析客觀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事例,印證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把握客觀規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討論:以“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行的”爲題。包括精神狀態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精神狀態與發揮潛能的關係,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客觀規律的關係。

析學情:高二學生通過高一一年的學習,應該對高中的學習和生活有了良好的適應。這階段的他們思維比較活躍,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了較好的提高。他們樂於接受新事物,也有獨立求知的願望。但是由於哲學是比較抽象、比較深奧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高二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尚不夠成熟,需要必要的引導和幫助。所以在講授本課知識時會注意將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適當的引導結合起來,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二、重難點以及教學目標的設計

重難點:通過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課程標準的分析和對學情的認識,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內容: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把這些內容設置爲重點內容的理由是本框題介紹的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意識的作用,而這種作用就表現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兩個方面。同時這些內容也是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課程標準在提示與建議中也着重強調了這些內容。所以我認爲這些內容是重點。

難點內容: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把這一內容設置爲難點內容是因爲這一原理要求正確處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的辯證關係。而現在學生的辯證思維尚不成熟,理解起來可能出現片面的傾向。而且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會理解並且能夠進行運用,對學生要求層次比較高,所以把這部分內容作爲難點進行講授。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三維目標的課程理念我確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意識作用的主要表現。

2.理解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以及意識活動的特點

3.理解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4.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重要意義及要求。

(二)能力目標

1.樹立世界是可知的觀念,逐步培養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

2.明確意識對改造世界的指導作用,培養通過實踐能動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3.明確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有計劃、有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積極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培養堅強的意志,克服悲觀、消極思想和安於現狀、因循守舊的思想,不斷奮進。

2.在學習和工作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斷髮揚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精神。

三、說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策略 在本節課的教授中我主要採用的是講授法和問題探究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之所以做這樣的選擇是因爲這種組合既能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由教師組織課堂活動使教學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這兩種主要方法外,我還運用了演播法和情景模擬法來輔助教學。演播法通過展示圖片和播放視頻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情境模擬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四、說過程的安排

導入:我會運用兩個問題和一組圖片進行導入。首先,我會向學生提出問題:意識的本質是什麼?它是由什麼決定的?由於這是上節課的內容,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由物質決定。然後我會再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既然意識只是一種人腦中的反映那麼它是不是就沒有什麼用處呢?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有所分歧。在學生回答過後我會展示一組圖片,這些圖片包括剛剛試飛成功的殲20隱形戰鬥機、備受追捧的iphone4、以及世界上最高的大樓—迪拜塔。它們都是人們藉助智慧創造出來的,體現了意識的巨大作用。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意識在我們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這種作用具體體現在什麼地方呢?這個問題會從接下來學習的內容中得到解答。

講授新課:

對重點知識的講授: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這種能動作用首先體現在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對於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我將運用一幅圖片和一則新聞材料進行說明。首先我會向學生展示一則我國將建設載人空間站的新聞材料然後再用一幅圖片清晰地展示工程在各階段的計劃。展示過後,我會先針對文字材料向學生提出:我國爲什麼要建設載人空間站?你能從中看出我們意識活動具有什麼特點呢?

通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希望學生能夠得出答案明確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

接着我再針對圖片進行提問:分析圖片,你是否能發現意識活動還具有什麼特點?圖片清晰地呈現了各階段不同的任務,學生能夠很容易地發現意識活動還具有計劃性。由於這部分知識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不需要進行大量的說明了。

材料一:20xx年4月25日上午,記者從中國載人空間站名稱徵集會上了解到,中國目前正在進行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行任務的準備工作,下半年先後發射升空,兩者還將進行交會對接。在此基礎上,載人空間站於20xx年前後建成。我國載人空間站的建成將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利用空間資源,爲進行科學實驗提供條件,從而使我們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奧祕。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接下我將繼續帶領學生髮現意識活動的另外特點即意識活動具有能動的選擇性和創造性。對於這一點的講授我將先播放一段劉寶瑞的相聲《黃半仙》的片段。相聲講述的是一位算命先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思考預測一些事情。播放完畢後,我會讓學生分析從黃半仙身上能看出意識的什麼特點。在學生回答過後,我會進行總結歸納。從而完成這個內容的講授。

在這部分內容中,“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這個知識點應該着重進行強調。對於它的說明我將會呈現一幅日食的圖片。然後給出這種現象的兩種解釋:一是天狗食日二是地球被月影遮蓋。然後讓學生判斷哪種解釋合理,毫無疑問學生會認可第二種解釋,接着讓學生思考爲什麼第一種解釋在古代比較流行呢?學生會得出答案:由於條件的限制古代人沒有認識到日食產生的真正原因,而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認識到了真相。從而明白認識是不斷髮展的,認可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這一原理。在這之後我會請學生再舉出說明這個原理的事例從而進行鞏固。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在講授這部分知識時,我會向學生展示兩組圖片。這些圖片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然後提問學生兩組圖片的區別是什麼。學生會得到一組圖片景觀的產生是大自然自己運動的結果,而另一組則是人們活動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人能夠改造世界。而這種改造正體現了意識的作用。

這種作用包含了兩個方面首先是意識的指導作用。對這個內容的說明我會運用時下比較流行的家居設計的事例來進行說明。首先,我會展示幾幅精美的家居圖片,然後提問學生這麼漂亮的房子如何裝出來的?它又體現了意識的什麼作用呢?學生能夠知道是設計師首先要進行設計繪圖然後才能動手裝修體現了意識的指導作用。

在學生明確了這一知識後,我會補充一下教材向學生說明意識有正誤之分,對事物的指導作用也會呈現不同的效果,在這之後需要學生分組合作,運用集體的智慧列舉事例。事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從而通過形象的事例讓學生了解意識的指導作用,並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

在解決了第一方面的內容後,接下來是對第二方面即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的講授。在這一部分內容的講授中,我將會播放一段天生沒有四肢的殘疾人尼克胡哲的一段視頻,他雖然嚴重殘疾但是憑着自己樂觀積極的心態和永不言敗的意志創造了很多別人眼中的奇蹟。視頻播放完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後由我做一下總結,引導學生重視精神的力量,培養積極的心態,樹立頑強的意志。從而在激發學生情感的基礎上完成對此內容的講授。

以上的重點內容屬於世界觀範疇,接下來我會帶領學生學習對應的方法論知識即本框題的難點內容。

對難點知識的突破

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我會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一部動畫片神筆馬良進行說明。首先向學生提問:大家都看過神筆馬良這部動畫片,動畫片中,馬良顯示了很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我們是不是隻要充分發揮意識的作用,就能創造出原來不存在的東西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然後讓學生討論沒有神筆的我們要達到自己的目的,該怎麼辦呢?引導學生得出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結論。

在這之後我會和學生共同探討如何做到這一點。首先,我會出示關於大躍進時期的一些口號和圖片以及敘述所產生的後果。然後,讓學生進行分析。回答問題:那個時期人們已經積極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爲什麼沒有達到效果反而造成了巨大破壞呢?通過這個問題,使學生認識到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爲前提。正確處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二者的關係。

爲了更好地鞏固這一知識我會利用教材40頁的活動框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首先讓學生分析材料,說明該地區按照什麼制定了自己的發展策略。通過討論,學生會對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這一理論有更深的理解,在這之後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模擬,試着以該地區負責人的身份提出發展該地經濟所需要考慮的因素。以這樣的活動促使學生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以及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小結:至此,本框題的所有內容已經講授完畢了,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我會根據板書爲學生梳理本框的內容。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明確各知識點的關係。

板書:

作業:要求學生課後找一則蘊含本課原理的時事材料,並進行加工處理,設置問題,在小組內交換解答。希望通過本次作業,培養學生蒐集和篩選資料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說教學特色

我教學的主要特色是用形象具體的事例來闡釋抽象複雜的哲學原理。本課中我列舉了很多現實生活的中的事例,通過這些事例讓學生進行思考並挖掘出其中所蘊含的哲學原理。這樣的學習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自覺地進行探究學習。我教學的另一特色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教學中,我設置了很多探究性問題,這些問題既需要學生個人的獨立思考,又需要小組的集體智慧。通過這樣的方式,藉以調動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能力。

六、說教學理念

我的教學理念是成功的教學活動應該是師生的雙向交流而不是教師單方面的灌輸。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杜絕一言堂、滿堂灌的傾向,而是要注意設置情境,組織討論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以此鍛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激發他們的潛能。同時我認爲知識應該立足生活,迴歸生活。教學的目的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學生記住各個原理以應對考試,而是應該把所學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爲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意運用具體事例來說明抽象的原理並注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我的說課完畢,不足之處望各位老師給予指正。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題爲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這部分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框學好以後的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一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爲依據,堅持以學生爲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差異,區別對待,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對象:水平二(三年級)

三、教學主題:蹲踞式跳遠的助跑起跳(第一課時)

四、教材分析:蹲踞式跳遠是小學生練習跳遠採用的主要方法。簡單易學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趣味性。通過練習,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和協調的素質,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等意志品質。

五、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在生長髮育的時期,容易興奮,喜歡挑戰,在學習中樂於展示自我。由於先天遺傳和後天的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着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遠——助跑和踏跳的結合技術的動作 與方法,做到動作規範、準確、優美。

2技能目標:發展學生的彈跳力,體驗跳遠時的身體動作感受,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提高身體協調、靈敏等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勇敢、自信、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七、教學重點:助跑有節奏,踏跳有力

教學難點:助跑和踏跳相結合

八、教學器材:籃球場地 一塊大墊子 踏跳板 接力棒 錄音機

九、教學過程:

1、上課開始,體委整隊,師生問好,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體育運動員進行蹲踞式跳遠比賽的動作,提出問題,決定跳遠成績的主要因素是什莫?和學生討論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提示學生反口令練習,學生隨教師口令進行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的練習,調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和積極性。

2、組織學生一路縱隊在體委的帶領下圍田徑場慢跑400米我在隊伍的中間控制學生跑步的節奏,放鬆走200米帶入操場成體操隊形隨兔子舞的音樂做韻律操,(10分鐘)

3、教師組織學生結成四組每組一個小欄架進行各種跳躍的練習,教師提示學生要緩衝落地,並強調安全教育。在練習中教師適時啓發學生嘗試不同放置方法練習,在練習中減少學生對欄架的恐懼心理(10分鐘)

4、示範助跑起跳的動作,學生隨教師集體練習上一步起跳,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分散練習兩人一組進行3-5步的走和慢跑的助跑起跳練習。要求同學之間相互指導,教師巡視指導,請優秀的學生展示,給與表揚。學生分成四組進行四步助跑觸摸高架上高懸球練習。根據學生身高的差別,分成高低各一組其餘同學分爲相同高度的兩組。又根據學生跳躍能力的不同每組懸掛三個不同高度的氣球,課前用紅色的圓點在墊子的前面貼出了四步助跑的距離。學生分組嘗試練習後,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怎樣更好地摸到氣球?教師對跳躍能力差的同學及時給與指導和調配。學生在反覆練習中得出答案。(快速助跑有力踏跳)學生經過了前面的練習對自己的跳躍能力有了一定的瞭解,我讓學生在四塊墊子前各放一個欄架用皮筋分別設置30,50,和兩個40釐米的高度,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助跑距離(4-6步)和皮筋的高度進行助跑起跳過皮筋的練習。教師強調安全教育,巡視對差生給與指導和鼓勵,

對跳躍能力比較強的組適當提升皮筋的高度,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跳躍能力。(10分鐘)

5、教師講解穿過封鎖線的遊戲方法和規則,組織學生布置場地,分成四組嘗試練習。教師進行安全教育。學生分組進行跳躍陡坡(欄架)爬過封鎖線(大墊子)的遊戲比賽。通過比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和集體主義精神。(10分鐘)

十、安全措施:

1、課前檢查場地。器材,杜絕安全隱患

2、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避免傷害事故出現

十一、

1、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力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運動負荷125次分鐘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課文,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個政治風雲激盪、新舊詩風交替的時代,戴望舒攜着中國古典詩歌婉約的深蘊,踏着法國象徵派詩風的輕雲,飽含着純潔而苦悶的真情,用那回環往復的和諧音節,譜寫了一曲幽怨而悽美的雨巷之歌,爲中國的新詩領域樹立了一座豐碑。它的音韻、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內涵,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嚐。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以新詩爲第一單元來組織文本,顯然突出了它的審美性。《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徵的《再別康橋》共同組成一個文本,出現在這一單元,那麼我們就得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爲中心,在音樂般的節奏中,在優美徜徉的語言中,在迴環往復的結構中,在朦朧如雨的意象中,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去探索美。

二、說學情

《雨巷》是高一學生接觸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新詩”,也是被人們傳唱不休的名作。本課恰可以作爲窗口,幫助學生認識這個陌生的領域,學會欣賞它,並喜愛上它。以此達到審美訓練的效果。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審美能力的培養目標,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我由淺入深地設定了如下幾個有層次的教學目標,皆在誦讀中完成:

一讀音韻,品味詩歌的音樂美;

二讀語言,品味詩歌的情感美;

三讀意象,品味詩歌的意蘊美;

四讀內涵,品味詩歌的思想美。

四、說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中“雨巷”“丁香”等重點意象的含義,並由此把握我國傳統詩歌當中的意象情節。

意象是中國詩學的重要概念,是解讀作品靈魂的關鍵所在。在這首朦朧含蓄極富象徵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爲重要。將本篇的意象理解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意象的解讀結合起來學習,不僅有助於理解本課,也爲以後的詩歌鑑賞打下了基礎。

五、說教學難點

理解“姑娘”這一意象,品讀其象徵意味,解讀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詩無達詁”,對詩歌的鑑賞沒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讀要合理,要有依據,必須知人論世。

六、說教法

採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完成本課。詩歌重在朗讀,所以本課四個環節的解讀都在朗讀中完成。

七、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美的詩歌需要美的心境來欣賞,更需要一顆好奇心牽引着去求索。我的導入語是這樣設計的:

聽慣了北方衚衕裏粗獷的叫賣,看慣了北國風光的千里雪飄,卻不曾體會,那細雨如絲的江南空氣中氤氳的朦朧與悽婉。一條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紙傘,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點太息般的淚光,若有若無地,飄進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麼樣的意境如此蕩人心腸?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欣賞那別樣的美。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我不準備一開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紹作者和背景,因爲我想努力創造一種讀詩的心境,隨着導入直接進入一種美的境界,而不想因爲作者、背景的介紹而中斷;再者,介紹之後,反而扼殺了學生自己對詩的想象和理解。尤其這首朦朧的小詩,更有多樣的解讀。

初聽配樂朗誦,進入詩境,同時展示江南雨巷的畫面。這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是那麼完美,而詩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旋律嗎?

再聽配樂朗誦,思考:詩人的音樂美是怎樣造成的?

明確: ①、重疊和反覆手法的運用。(構成聲音和感情的迴環往復,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

②、一韻到底,每節押“ang”韻二、三次。(保證了音韻的和諧一致,使詩從頭至尾保持了一種鮮明的音樂效果。)

③、使用排比。

④、雙聲疊韻詞:芬芳、彷徨、惆悵。

教師總結:這些手法的運用形成了一種悠長舒緩、低沉徘徊的旋律,營造了一種悽婉迷茫的意境,加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種音韻美。

2、再讀語言,品情感之美

請一位同學朗讀,讓同學們在與錄音朗誦的對比中,思考:該用什麼語調去讀?

明確:幽怨、低沉、傷感、惆悵

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着一種淡淡的憂愁。哪些地方體現出這種感情呢?請學生找出表現感情的詞語。

明確:寂寥、愁怨、憂愁、哀怨、彷徨、冷漠、悽清、惆悵、太息、悽婉、迷茫、頹圮。

這些都是帶有濃厚情緒色彩的雙音詞,藉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朗讀指導:語速舒緩,注意停頓,帶感情的詞要要從語氣上讀出它的感情來。

(三)深入探究

1、三讀意象,品意境之美

在整體感知了詩歌的音韻和情感後,讓學生再次誦讀,根據剛纔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並且畫在紙上,並口頭描述。有何物、何人、何景、何情?朦朧、悽清、悠長、寂寥的雨巷該是怎樣的?結着愁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又是怎樣的?

詩學,其實是詩畫不分的,真正的欣賞需要視聽嗅味觸覺在想象中融爲一體。這樣做旨在培養學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獨立品味,並讓本來朦朧難以琢磨的詩歌有了切入口。

歸納學生髮言,總結詩中的形象。由此引入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象概念,加以介紹和拓展。詩歌是通過客觀景象,或者想像的景象來抒發情緒和情感的,什麼樣的景象就會有什麼樣的情緒和情感,什麼樣的情緒和情感就得用相應的景象來抒發。所以詩歌的意象是解讀詩人感情的客觀景象。

爲了探究《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通過意象來體會詩人的感情,也可以用換意象的方法來把握。舉例: 姑娘 ——少女 、 雨巷——小路、丁香——荷花或臘梅等 、油紙傘——小花傘 夢——霧。讓學生比較兩種意象的不同的審美效果和負載的情感。

例如:雨巷是悠長、古老、灰暗、迷離、朦朧的,它蘊含着詩人的彷徨、失望、憂愁、等暗淡的情緒,而小路是曲折、遙遠、清晰的,它負載着一種思念、飄蕩、懷遠的感情。

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給人的感覺是神祕的、含蓄的,而且在古詩詞中丁香又是愁心的象徵。“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荷花是粉紅或潔白的,給人的感覺是清高脫俗,美麗自賞。

再有油紙傘,做工是精細古老的,顏色是古銅色,所以給人的情緒是懷舊,思念,傷感。而小花傘則是新朝的,現代的,顏色是鮮亮明麗的。給人的感覺是浪漫的、美好的。

“丁香”是我國古詩中常見的的意象,可着重加以介紹,給同學們展示含有丁香意象的古詩句,並以此爲例,讓學生學會詩歌的意象分析法。

2、四讀內涵,品思想之美

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濛的江南,如煙的雨巷。是什麼原因讓詩人徘徊惆悵?是什麼原因讓詩人傾注瞭如此愁怨的諸多意象?詩人又爲什麼想要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這個愁怨的姑娘又是誰呢?

同學們分組討論。小組代表作答。

在熟悉了詩歌的音樂美、情感美、意境美之後,學生達到了探究作品思想內涵的認知高度。在這一環節中,還是在誦讀中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而不是把觀點直接灌輸給學生。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做給了學生足夠的思想空間,給了他們思想的成果以尊重,同時,也是對作品本身的尊重,教師也能收穫一些意外的觀點。

在同學們討論之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學生再次討論,品評先前討論的觀點,回味開始時對詩的理解。這樣,學生對這首詩很可能就有了前後不同的兩種或多種感受,就有了多重的審美體驗,應該說收穫甚豐!

最後,將“多家之言”展示出來,加以總結。

反覆的討論的目的,不是隻要一個結果;要的,是討論中學生思考與探索的過程。學生本課學的怎麼樣,理解的程度有多深,會不會欣賞,懂不懂品詩,在這個環節中都可以檢查出來。

(四)結束語

美是豐富多彩的,清麗明快是一種美,隱逸曠達是一種美,同樣舒緩低沉、憂鬱淒涼也是一種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麗的憂傷。但我們不能爲了美而學戴望舒的傷感。畢竟他有那個時代的情緒背景。同學們可以課下再深入地瞭解戴望舒。也可以閱讀一下戴望舒的其他詩作。學習他高潔的審美情趣,學習他高尚的愛國情懷。最後,讓我們再次走進戴望舒,走進他的雨巷。

(再次聆聽配樂朗誦)

(五)作業:

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情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

範例:

看到油紙傘我們會想起斷橋,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旖旎傳說,想起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想起少女玲瓏的舞姿,想起輕柔纏綿的歌曲。“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淅淅瀝瀝的春雨滴落在油紙上,想起寂寥的音響,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髮披肩的女子從頹圮的籬牆邊嫋嫋走來,攜着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着一懷焉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悽然。我們彷彿置身於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種幽深空濛、迷離縹緲的意境美。

板書設計:

雨 巷

戴望舒

音樂美

情感美

意境美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1、課型:閱讀理解

2、教材分析:

1.地位:

本文是該單元“旅行日誌”的重點文章,屬精讀材料。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旅遊”,可以說這是一個世界性的時尚話題,隨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作爲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們所接受與喜愛。本單元講述了一段沿湄公河而下的自行車旅行,主人公“王坤”以旅行日記的形式詳細的記錄了這一過程。學生通過追隨這一段旅程,探討與“旅遊”相關的各種話題,如:如何爲旅遊做準備,怎麼選擇適當的旅遊方式,怎樣確定旅遊路線,計劃或日程等等。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不僅可以實使學生學到與旅遊有關的.語音知識和語言技能,還會使學生對旅遊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旅遊瞭解世

2.內容:“閱讀”(Reading)部分的題目使”沿湄公河而下的旅程“。文章講到主人公王坤和姐姐王薇想騎山地車旅行,於是選定了沿着雲南西部的瀾滄江,也就是湄公河作爲旅遊路線。他們選擇海拔5000多米,空氣非常稀薄的高山作爲旅行的起點。着註定是一次非常刺激的旅行經歷。通過查

閱資料,他們知道了河流的特點和流向,沿途所要經過的地形等等,增長了地理方面的知識,開闊了視野。通過閱讀, 教師要讓學生學到一些有關地理的單詞和短語,訓練他們的閱讀技巧,還要讓他們做好懂得如何做好旅行前的準備工作,例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旅行地點,確定旅遊路線,通過查地圖等了解沿途的相關信息。這課時主要側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多種靈活多變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開展任務型閱讀,以任務爲依託,激發學生參與主體,從篇章中準確、高效地獲取知識與信息。 體裁:旅行日記

3、學生分析:學生已經學了warming-up與部分單詞,並且預習了這篇課文,上課會比較輕鬆,理解也比較容易。 4、教學目的要求:

①語言知識:理解與旅遊有關的知識並掌握文中的詞彙短語。 ②語言技能:培養閱讀策略(跳讀、查讀、略讀與歸納能力);瞭解旅遊常識;學會如何寫旅行日誌。

③情感態度:感受主人公認真謹慎的態度,養成做事充分準備堅持到底的好習慣。

④學習策略:培養查找旅遊信息的能力,出行之前討論、制定計劃、查閱資料等能力。

⑤文化意識:增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在旅遊中接受異國文化的能力。

5、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本課旅遊日記的內容。

6、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是理解歸納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與手段:任務型教學法,合作式教學與討論結合,設計循序漸進的活動,確保課堂的整體性、互動性、趣味性和交際性。 2、教學輔助:多媒體(圖片、視頻、音頻) 三、教學過程 1、Lead-in 導入

⑴播放並齊唱歌曲:《青藏高原》

⑵提一個問題,引入湄公河的發源地,作爲熱身活動部分,很快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進入與課文相關的情景聯想,並能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

2、Pre-reading 讀前活動

⑴看湄公河的圖片,並說出它所流經的國家。

⑵提出兩個關於湄公河的背景問題,並展示湄公河的地圖。 3、While-reading 讀中活動 ⑴快速閱讀

①播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聽錄音時找出每段的大意。 ⑵細節閱讀

1.給出4個陳述句讓學生判斷正誤並予以糾正。培養學生髮現 判斷 處理獲取信息的能力。

2.結合課文,完成表格填空。分析人物的性格,這對培養學生閱讀中推理和歸納能力非常重要,同時,我討論分析王薇的人物性格做了鋪墊。 4、Post-reading 讀後活動

⑴結合表格填空複述課文。回顧課文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領會文章的脈絡,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認識。做到從宏觀上學習知識和各種閱讀技能。

⑵討論:你認爲王薇是一個性格倔強的人嗎?

通過對這個人物的分析,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和彼此的交流,有利於培養同學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

5. 總結:內容總結與方法總結 通過歸納知識點,使得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6、Homework 家庭作業

通過設計和轉換角色 ,讓學生作爲一名記者去採訪王薇或者是王坤,用英語寫一篇對話,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而找出文章中的難句的目的是爲了下節課的語言學習奠定基礎。

高中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繪畫》按《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編制將課標轉化爲課堂教學可具體實施的內容目標並,體現了課標和高效課堂建設、課程改革精神。《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繪畫》精選高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爲教學內容,體現了基礎性。範畫、圖例注重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的多樣性,開拓了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尊重世界多元化。

學情分析。本課的學習對象是普通高中學生和職業高中,他們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書法等基本技能並有一定的文學、歷史知識基礎。

學生分析:美校學生已有一定的美術及文學、歷史基礎,易於接受傳統繪畫藝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讓學生認識、瞭解中國山水畫產生、發展的哲學基礎等人文思想。

(2) 欣賞、鑑別中國山水畫。

(3) 學會中國山水畫臨摹技法,認識、掌握基本的中國山水畫創作過程。學會運用美術術語表達中國山水畫藝術見解、觀點。

2.過程與方法

過程:(1)創設意境、欣賞引入;(2)分層討論、探究展示;(3)課堂拓展、鞏固落實、檢測;(4) 總結與評價。

方法:(1)講授、提問、讀書指導、輔導、演示、知識遷移、分層探究等爲基本教學方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以學習目標爲主線,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學生合作相結合。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感受中國山水畫的獨特魅力,明確中國山水畫藝術中所蘊藏的中國傳統思想及中國傳統美學觀,使學生認識到其實中國山水畫藝術正是中國社會獨有的審美現象。學會分析、評價中國山水畫藝術作品及其他美術現象,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養成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提高美術素養,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4.行爲與創新

中國山水畫藝術是一門注重體驗和實踐的學科,在普通高中及美術職業學校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將鑑賞與體驗、鑑賞與藝術實踐結合起來,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多媒體技術教學設備、書籍和網絡教育資源等的運用以利於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方法並開展學生、教師教學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學生在普通高中及美術職業學校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注重的中國山水畫藝術學習、實踐與其他課程或活動的結合與聯繫。

教學重點:中國山水畫的鑑賞。

教學難點:中國山水畫的臨摹、創作。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網、美術教室、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課本節課設計爲四課時,確保課堂拓展、鞏固落實、檢測總結與評價,有效開展與進行。一、二課時以創設意境、欣賞引入;分層討論、探究展示爲主要內容。三、四課時課堂拓展、鞏固落實、檢測總結與評價爲主要內容。

學習活動:

課前檢查:以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爲主,突出重點,突出與本節課的知識聯繫點。意在讓學生紮實掌握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

學情反饋:總結上節課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狀態(如自主學習、主動學習、課堂活動是否積極高效?

學習活動方式:多媒體展示檢查內容,抓住學生的薄弱環節,重在落實。

教師活動:

1、書寫標題板書與黑板右上角學習目標:

(1) 讓學生認識、瞭解中國山水畫產生、發展的哲學基礎等人文思想。

(2) 欣賞、鑑別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的區別。

(3) 學會中國山水畫基本臨摹技法。

(4) 認識、掌握中國山水畫創作過程。

2、展示課文中圖例文徵明《滸溪草堂圖》、王翬《桃園漁艇圖》講授畫面情節內容,請同學朗誦所學古文。

3、教師提煉昇華學生探究回答問題展示。

學生活動:

1、背誦初、高中語文教材《桃花源記》、《歸園田居》、《歸去來兮》等線相古文、詩詞。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並觀看多媒體教學片《中國山水畫賞析》。

3、學生探究:爲什麼說山水畫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4、學生探究: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的區別?

5、學生探究回答問題展示。

教師活動:

分層討論、分層達標

1、思考、討論的內容:

(1)欣賞本課作品那些中國山水畫作品運用散點透視?過去是否欣賞過其他作品也採用散點構圖形式?舉例說明散點透視構圖優勢在哪裏?

(2)從本課提供的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來看,你感覺有哪些不同?

(3)《讀碑窠石圖》有什麼獨特之處?你感悟到什麼?

2、教師的點評: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時應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在適當的時機參與點評,歸納總結學生進行的綜合評價。

學習活動:

1、問題展示的同學要概括要點,注重歸納和總結,突出重點。運用所學專業的美術術語,表達獨立的或合作學習形成的藝術觀點。能和非展示的同學形成互動。

2、問題展示的同學構圖稿展示畫面整潔、構圖完整、有一定的中國畫藝術氣息。

3、問題點評:

(1)點評的同學要在體態和語言方面力求規範;語言要流暢生動,有文采。

(2)學生點評突出藝術觀點。其他同學可以質疑、探討。點評的同學最終要綜合同學們的意見,把最佳的解釋傳達給同學們。

教師圍繞本節課的中心主題確定問題進行拓展提升。課堂拓展方式:

1、名詞解釋:意在筆先、骨法用筆、逸品、筆墨當隨時代、氣韻生動、人品與畫品、筆墨、潑墨潑彩、黑白虛實、二李畫派、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浙派、南北宗論。

2、填空:

(1)南宋院體山水畫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稱爲“元四家”。

(3)“明四家”亦稱爲____________。 指中國畫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四位明代畫家。

(4)清代繪畫史上的一個繪畫流派“ 四王”是中國清代繪畫史上一個著名的繪畫流派,其成員爲 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稱“四王”。

(5)“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在中國畫史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

(6)明末清初時期中國繪畫史上名噪一時的繪畫流派,由於畫派成員____________皆爲僧侶,故名“四僧”。

3、名詞解釋:意在筆先、骨法用筆、逸品、筆墨當隨時代、氣韻生動、人品與畫品、筆墨、潑墨潑彩、黑白虛實、二李畫派、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浙派、南北宗論。

學習活動

1、播放多媒體教學片《中國山水畫臨摹步驟、知識要點》。

2、教師示範北宋、元代山水畫筆墨技法。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章法、“書畫同源”、“筆墨當隨時代”、“意境”、“不似之似”的意義與價值。

3、教師指導學生臨摹、製作創作草稿。

(1)臨摩範本、筆、墨、紙張的選擇。

(2)以勾、皴、擦、點、染爲基本形式的臨摹、寫生、創作步驟。

總結評價: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總結與評價,儘可能地調動小組成員的參與。教師總結歸納:中國山水畫是“以筆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造化入筆端,筆端奪造化。”;形成“深達物理、物我交融”達到自然和人的和諧統一,即:“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這也是歷代文人、士流畫家所追求的“師造化、得心緣”的審美原則。請學生以此爲內容並運用美術語言進行課堂總結與評價演講。課後作業:請學生自我評價:是否理解中國山水畫家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創作理念,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寫一篇相關分析短文。教學成爲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感受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獲取欣賞思路的有效活動,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使學生把握對中國山水畫審美內涵的理解,對於各歷史時期、各類型中國山水畫不同的風格進行探究,引發學習興趣。中國山水畫藝術的教學與其他課程或活動的結合。

教學反思:普通高中及美術職業學校階段美術科目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美術素養包括專業技法、理論的學習、訓練,對美術規律和知識的理解掌握,更包括整體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觀及對現實生活的體驗。通過教師向學生介紹中國山水畫藝術學生在美術鑑賞、技法練習和創作實踐中,運用中國山水畫藝術術語思考、交流、討論,加深對中國山水畫藝術術語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考察實踐,在關注當今中國山水畫藝術的發展提高構思、創意的能力及認識理解中國山水畫藝術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價值意義。在美術鑑賞教學中,用有關的古文朗誦、詩詞閱讀欣賞等方式創設情境,加深對文化、歷史以及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通過學習學生明確中國山水畫中所蘊藏的中國傳統思想及中國傳統美學觀,對中國山水畫鑑賞、理論、技法、形式諸因素進行深入分析的同時考慮到其形成、發展的社會歷史背景及審美意識的時代特徵,使學生認識到其實中國山水畫正是中國社會獨有的審美現象。它一方面重視造型的象徵作用,一方面通過果筆法、墨法等具體手段說明問題。學生通過學習、理解中國山水畫知識與技能,運用直覺、想象、思維以及中國山水畫藝術知識與技能進行藝術創造活動,探索表現技巧;學會分析、評價中國山水畫作品及其他美術現象,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理解美術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並將美術語言運用於研究性學習之中;養成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提高美術素養,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價格變動的影響》是高一年級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二課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是人教版高級中學課本思想政治高一上冊第二課第二框題《價格變動的影響》,學生經過第一框題的學習對價格作爲被動者影響它的因素及價值規律的內容有了初步掌握,本框題以價格作爲主動者的視角進一步探討價值規律的作用,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對於學生探討第三課《多彩的消費》做好了鋪墊,是上承第一課第一框下啓第三課的關鍵環節。爲以後《經濟生活》的學習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因此,本框題在《經濟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說目標)

本課教學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自己動腦動手,目的在於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發現、體驗、總結生活,並在這個過程中認同書本知識,體會本學科的有用性、生活性。(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知識目標]

識記替代品、互補品等概念。

瞭解價格變動對生活、對生產的影響。

運用有關知識說明價格變動前後商品供應量和需求量會發生什麼變化。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進行消費選擇的能力,提高他們理解和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和利用價值規律的作用,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激發學習積極性,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認爲“價格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應是本課的重點,因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經濟生活中,學生作爲消費者,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購買纔是比較經濟合算的角度考慮,體會本學科的有用性、生活性。所以“價格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應是本課的重點.爲什麼價格影響生活從而影響生產,其中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消費需求的影響是難點,同時學生作爲準生產者,與“生產”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學生對“價格對生產的影響”的理解就自然而然成爲本課難點。

三、(說教法)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一)教學方法

(1)根據高一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裏健康狀況,結合本班學生的狀況,採取發現、體驗、總結生活法,情景創設法:在活動中,合作探究、認同“價格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的經濟原理。

(2)討論分析法、講授法:通過課堂分組討論,探究“價格對生產的影響”的經濟原理。

(二)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加課堂信息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說學情。

高一學生具有一定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但還缺乏理性消費的能力。與社會生產還有一定的距離,理解本科的內容還有一定的難度。

五、教學過程設計流程:

情景導入:在上課前就多媒體顯示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和一幅明月當空照的畫面。並配以王菲的同名歌曲。(如此設計開頭,主要是因爲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即將來臨,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體驗。)

上課鈴響後,教師直接引入:看着這樣的畫面,聽着這樣的音樂,我們大家也一定會想到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即將來臨,到中秋中國人都有吃月餅的習俗。(學生自然而然就會一起講,在上課初情緒得到調動)

展示下一張圖片(月餅集錦:顏色、價格888元-72元各不同)1:現在月餅的價格貴還是便宜?(貴)

2:月餅的價格由哪些因素決定? (價值決定,供求影響,相對來說中秋人們對月餅的需求量比較大)

3:如果讓你購買,你會選擇哪一種月餅。爲什麼。?同學們回答很多答 案,必然會提到考慮價格是選擇月餅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從而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價格由價值決定,並受供求關係的影響,那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商品價格的變動也會影響我們的消費,那麼商品價格的變動還會帶來哪些影響?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運用書上的小材料“人們能否在這些時節買毛衣、涼蓆、空調?爲什麼會選擇這些時節?”(價格)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在一般情況下,當某中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映程度一樣嗎?多媒體展示:需求有彈性:大米(小)和高檔消費品(大)的需求彈性是不一樣的。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

情景導入:如果雞肉的價格上漲,那麼人們會怎麼辦?(吃鴨肉)

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轉而消費另一種商品,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雞肉和鴨肉就是替代品。

那還有比如乒乓球和球拍,二者總是放到一起用,兩種商品共同滿足人們的一種需要,二者是互補品。他們之間,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引起另一種商品需求量隨之增加。

總結:

(一)、對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

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的影響

(1)替代商品

(2) 互補商品

探究新課:想一想,議一議:

若有一定經濟條件:

當油價上漲後,你會買車嗎?

如果買你會買哪種汽車?說明理由。

部分說不買,大部分說買,買的是主要考慮價格(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還有節能(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的影響,汽油,互補品),(昇華,鞏固了新的內容。)

過渡:價格的變動不但影響人們生活,還會影響生產。(這是難點,所以我採取情景探討,貼近學生,來突破難點)

情景探討:假設我們四組同學分別是四個生產月餅的廠家,中秋節將近,月餅的價格不斷上漲,你們應該怎麼辦?請每組討論後拿出可行的方案。

第一組的主要方案:主要是擴大生產,側重包裝,還有要具體考慮到不同消費心理:有自己消費的,也有送親戚朋友的,生產的產品要有所區別。

第二組的主要方案: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可以讓消費者自己來做月餅,在月餅第一組的質量和樣式上多做文章。還有,要把月餅和蛋糕結合起來,不要僅僅着眼與中秋,要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結合開發新產品。

第三組的主要方案:對其他的企業兼併,不能兼併的就聯合,這樣在市場上比較有優勢。賣月餅的時候配送刮刮卡(有獎勵)。

第四組的主要方案:派商業間諜到其他廠。

總體評價,第一組,細緻,全面。

第二組,有特色

第三組,比較大氣

第四組,不正當競爭,依法打擊。

總結昇華新課: 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很容易總結出價格影響生產的兩個方面:1.調節生產

2.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

那還有個方面,就是

3.提高勞動生產率

我就提醒同學,你們還忽視了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商品的價格由什麼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那跟你的個別勞動時間有沒有關係?有。個別勞動時間越低越有優勢。因此,必須不斷縮短個別勞動時間。那 就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使其在價格競爭乃至生存競爭中更具有優勢。

最後,小結本課的知識點。 課堂練習鞏固新課。

六、板書設計

七、課後探究:如果買一臺電腦,你會考慮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