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式統計表》說課稿(精選7篇)

學識都 人氣:8.47K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複式統計表》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複式統計表》說課稿(精選7篇)

《複式統計表》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第十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複式統計表》。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個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簡單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教學中複式統計表的素材是有意義的。選擇反映我國經濟建設、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數據,如中國體育代表團奧運會獲得獎牌情況;2004年城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增加數量,用統計表的形式表示出來,在教學統計知識的同時,給學生教育和鼓舞。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能力目標: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情感目標: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會填寫複式統計表,並對複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二、說教法:

本堂課我藉助多媒體教學,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利用討論,實際操作,小組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爲教學增添生動性和趣味性。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組織學生人人蔘與,以學生爲主體,結合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在課堂師生人際關係上,我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藹可親(教師不以權威者自居,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情感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平等的信息),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敢說敢想,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說的習慣(激起他們表達的慾望、說得準確和完整)、聽的習慣(聽同學發言、聽教師的表達)、思考的習慣等。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五年級的年齡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將本節課分爲五個環節:

一、源於生活,引入新知

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

富有個性的過程。 “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因此,我從學生實際生活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了調查本班願意參加4個興趣小組活動人數的環節,讓學生根據調查出的每個興趣小組男、女生的人數,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完成四張同類的單式統計表。這是結合教材內容,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着數學走入生活,再從生活回到數學中來,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回憶了單式統計表的結構和填寫方法,也爲引出複式統計表提供了素材。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爲“生活中學數學”,使數學課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然後我引導學生比一比這四張統計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比較相同點,明確這幾張單式統計表的結構都有性別和人數兩欄;通過比較不同點,明確這幾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某一個興趣小組的男、女生人數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問:

你能一眼看出參加興趣小組的同學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嗎?(學生肯定都說看不出來)。

那如果我們要從統計表中看出來,有什麼好方法嗎?(學生會想到把這四張統計表合併成一張統計表)。因此,我引導學生探究把四個小組的人數合併在一張統計表裏,怎樣填?

二、迴歸生活,學習新知

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不要求學生製作複式統計表,但是我在教學中考慮到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給予,而應該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發現,獲取新知,同時能讓學生深刻感知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我在複式統計表的呈現方式上作了一些改變。不只是出現一個現成的統計表,而是帶領學生一起經歷了設計複式統計表的過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1、設計、認識複式統計表:

我首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複式統計表該如何設計。學生已有了單式統計表的基礎,所以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內容。但這時學生的思維是零散的、片面的。因此可以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資源進行板書,並引導學生探索還需要填寫哪些信息?從而不斷完善表格,並揭示表頭的含義和各部分名稱。(表頭、橫欄、豎欄、數據、標題、日期)——揭題:這就是一張完整的複式統計表。

2、填寫複式統計表:

在學生全面認識了複式統計表的結構後,我再讓學生獨立填寫。因爲已經有了前面的基礎,所以學生都能很快填出來。學生通過填寫數據,體會到複式統計表是前面幾個同類單式統計表的綜合,在一張複式統計表裏能夠同時反映4個興趣小組男、女生的人數。再讓學生彙報並說出各個數據所表示的含義,進一步感知這張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接着我針對填表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錯誤,讓學生交流計算合計數和總計數的方法。認識到總計數既可以根據四個小組男、女生的總計數相加得到,也可以根據每個小組的合計人數得到。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用這兩種方法分別計算可以起到檢驗的作用。

3、分析複式統計表:

學生經歷了複式統計表的設計和填寫之後,我再讓學生對這張統計表進行分析。首先結合前面的教學讓學生解決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的問題,這樣就做到了前後呼應。然後再讓學生討論從統計表中還能知道什麼,讓學生體會統計的作用。

4、體會複式統計表:

最後再讓學生通過比較和分析進一步體會複式統計表的特點,以及它與單式統計表的聯繫和區別。學生在填表的過程中,對複式統計表的結構及特點已經有所體驗,再通過與前面四張統計表的比較,可以進一步感受複式統計表不僅反映每一個興趣小組的人數情況,還能從整體上反映這些小組的人數情況,而且很容易比較出4個小組的男、女生人數的多少。

我在整個新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藉助單式統計表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有助於學生經歷知識的發展過程,體會用複式統計表描述數據也是解決問題的需要。

三、服務生活,鞏固新知

1、練習鞏固

“練一練”是一條統計我國奧運會獎牌數量的題目。我在教學時先通過2008年奧運會引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接着出示題目讓學生自己看題,弄清題目提供了哪些數據,再讓學生試着設計“表頭”,認識這個複式統計表的結構,然後讓學生獨立填寫統計表。最後讓學生說說從統計表中瞭解些什麼,藉此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綜合運用:

練習十二第1題,首先要引導學生審題,理解“農村固定電話”“城市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不同含義,以及“每月新增電話業務情況”的內涵。而後讓學生獨立填寫表格,並交流反饋。要注意的是,在問題交流時要明確題中給出的數據都是該月新增的數據,在比較哪個月增加最多時,只要看數據本身,而不是比較月與月之間的相差數!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學生還可以根據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並共同討論解答。

根據不同的內容統計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收集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統計表給學生看,讓學生明白欄目的設置應該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統計表的具體形式是可以變化的。

四、課堂小結 、回顧新知

根據板書回憶: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知道複式統計表有哪些特點?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勢必要回憶、反思一下整堂課中的記憶最深學習活動,總結自己的學習新得,從而培養了學生反思的好習慣。

五、延升課外,實踐新知

這一環節我設計:讓學生調查統計自己身邊的事。我先讓學生給自己的課堂表現評星,分爲三星、二星、一星,再分四個小組進行調查。最後填寫在一張複式統計表上,並由此讓學生分析他們的課堂表現。從中使學生意識到統計就在我們的身邊,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複式統計表》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複式統計表》。

我主要分爲以下幾個板塊:一、透視教材二、教、學法闡述三、教學設計

一、透視教材: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學複式統計表,後教學複式條形統計圖,在教學條形統計圖時經常聯繫統計表。教材中教學複式統計表的教學素材是有意義的。選擇反映我國經濟建設、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數據,如中國體育代表團奧運會獲得獎牌情況;2004年城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增加數量,我國兩江、祿口、浦東機場跑道面積等真實的數據,用統計表的形式表示出來,在教學統計知識的同時,給學生教育和鼓舞。

2、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單式統計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複式統計表。與單式統計表相比,複式統計表的信息量大,結構複雜。通過複式統計表的教學,學生收集信息、表達數據和應用統計數據的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在此基礎上,學生還將要結合複式統計表的知識學習複式統計圖,並綜合運用。因此,本節課的知識前後聯繫甚密,有着承上啓下、舉足輕重的作用。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特點,能根據蒐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方法的應用價值,增強統計觀念。

3)通過經歷實際的調查活動,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以致用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感。

4、教學重、難點是:

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會填寫複式統計表,並對複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二、教、學法闡述: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徵,採取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情境是數學內容的載體,是情感的誘因,是數學活動的平臺。因此我在教學中巧妙地創設情境,從學生身邊的嘉順花園培訓中心興趣班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想獲得新知的情感,自覺、主動地去探究。

2、經歷過程,體會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直接將複式統計表的知識告訴學生,而是應該讓學生體驗過程和方法。因此我設計了:比較四張單式統計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整合表格,在整合的過程中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並突出對複式統計表中數據的分析,從而進一步感受複式統計表的優點。

3、積極引“探”,注重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通過積極的“引”來激發學生主動地“探”。以合作交流爲主,及認識——實踐——再實踐等多種學法結合。

三、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分爲四個版塊: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三、實踐提高、鞏固新知;四、小結反思、回顧新知;五、學以致用、識見(實踐)拓展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5分)

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景——嘉順花園興趣班爲引子,可以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情境,四張簡單的統計表的出示,可以直接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很快地填寫表格。這樣,既讓學生在情境中回憶了單式統計表的結構和填寫方法,又爲引出複式統計表提供了素材。

然後引導學生比一比這四張統計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比較相同點,明確這幾張單式統計表的結構都有性別和人數兩欄;通過比較不同點,明確這幾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某一個興趣小組的男、女生人數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問:書法班有多少女生?書法班和古箏班一共有多少女生?四個班級一共有多少女生?爲什麼你一開始回答很快?現在要猶豫一會?(因爲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一張表中,看得很快後面的問題答案在幾張表中,要先看再算,所以比較慢),因此:把數據合在一張表中更有利於進行數據的比較。初步引導學生探究把四個小組的人數合併在一張統計表裏,應該怎樣填?(5分)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15分)

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不要求學生製作複式統計表,但是我在教學中考慮到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給予,而應該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發現,獲取新知,同時能讓學生深刻感知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我在複式統計表的呈現方式上作了一些改變。不只是出現一個現成的統計表,而是帶領學生一起經歷了設計複式統計表的過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1、初步感知:

讓學生初步思考並小組交流:把四張單式統計表的信息合併到一張統計表中,要反映哪幾個方面的情況?學生看着單式統計表,會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內容,例如:性別、人數、合計、男、女,但這時學生的思維是零散的、片面的。因此可以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資源進行板書,並引導學生探索還需要填寫哪些信息?從而不斷地完善表格,並揭示表頭的含義和各部分名稱。(表頭、橫欄、豎欄、數據、標題、日期)——揭題:這就是一張完整的複式統計表。

在學生全面認識了複式統計表的結構後,再讓學生獨立填寫。因爲已經有了前面的基礎,所以學生都能很快填出來,再讓學生彙報並說出各個數據所表示的含義,進一步感知這張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接着我針對填表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錯誤,讓學生交流計算合計數和總計數的方法。認識到總計數既可以根據四個小組男、女生的總計數相加得到,也可以根據每個小組的合計人數得到。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用這兩種方法分別計算可以起到檢驗的作用。最後再回顧觀察:你填寫完整了嗎?有沒有少了什麼?由此提醒學生日期不能疏忽,也要填寫完整。

學生經歷了複式統計表的設計和填寫之後,接下來是對這張統計表的數據進行分析,先讓學生討論從統計表中能很快地知道哪些信息,與剛纔單式統計表比較,哪些數據單式統計表有,哪些數據複式統計表有?複式統計表增加了哪些數據?有什麼好處?(不僅與前面相呼應,更體現出複式統計表的數據多,信息量大)。然後再讓學生互相提問並解答,最後再一起小結討論:單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表還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體會複式統計表的結構,以及它與單式統計表的聯繫和區別。

整個新課的教學中,都是讓學生藉助單式統計表來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經歷知識的發展過程,也能讓學生體驗到複式統計表整理數據、描述數據是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15分)

三、實踐提高、鞏固新知(17分)

1、練習鞏固:“練一練”是一條統計我國奧運會獎牌數量的題目。我在教學時先通過2008年奧運會引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接着出示題目讓學生自己看題,弄清題目提供了哪些數據,再讓學生試着說一說“表頭”,認識這個複式統計表的結構,然後讓學生獨立填寫統計表並交流合計與總計的填寫。最後讓學生說說從統計表中瞭解些什麼,要注意什麼?明確:觀察給出的數據是按照奧運會的屆數橫着排列的,而複式統計表中每一屆的數據都是豎着排列的,藉此不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養學生更加認真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3分)

2、綜合運用:(7分)

練習十二第1題,首先要引導學生審題,理解“農村固定電話”“城市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不同含義,以及“每月新增電話業務情況”的內涵。而後讓學生獨立填寫表格,並交流反饋。要注意的是,在問題交流時要明確題中給出的數據都是該月新增的數據,在比較哪個月增加最多時,只要看數據本身,而不是比較月與月之間的相差數!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學生還可以根據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並共同討論解答。

3、實踐操作:(7分)

讓學生分組調查全班同學家中擁有的電話數量並填寫統計表,引導學生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由於時間的原因,有效的組織和有目的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是這樣設計的:在課前每個大組要安排好兩個組長,他們手中有兩個不同的單式統計表,一個統計本組固定電話數量,一個統計本組移動電話數量,還有一張綜合表。統計好後把數據彙總到課件上,最後由學生根據信息填寫複式統計表!

最後再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填寫數據和單式統計表到合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不僅與例題教學相呼應,也可以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時爲下面的小結反思鋪墊。

四、 小結反思、回顧新知。(2分)

根據板書: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通過怎樣的一個過程,學到了哪些知識?

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勢必要回憶、反思一下整堂課中的記憶最深學習活動,從而總結自己的學習新得。在潛移默化中,已潤物細無聲地培養了學生反思的好習慣。

五、學以致用、識見(實踐)拓展。(1分)

根據不同的內容統計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收集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統計表給學生看,讓學生明白欄目的設置應該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統計表的具體形式是可以變化的。

學生可以根據喜好,調查統計自己身邊的事,並引導學生經歷數據收集的過程,意識到統計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教學的樂趣,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複式統計表》說課稿 篇3

《複式統計表》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爲後續的複式統計圖的教學奠定了必須的知識基礎。對於本節課我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

1、讓學生把統計看成一種策略讓學生自主產生對複式統計表的需要。

2、讓學生親歷一種過程在經歷和體驗中學習統計表。

3、讓學生學會一種眼光從統計的角度看待生活。

根據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特點,能根據蒐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方法的應用價值,增強統計觀念。

3、通過經歷實際的調查活動,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以致用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感。

通過認真分析教材,我認爲本節課中:

教學重點:會填寫複式統計表,並對複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

因爲本節課針對的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有處理信息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對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我作了如下四大環節的設計:

第一大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需求

先出示例1中的四幅場景圖及四張簡單的統計表,直接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當學生填完表格後,提問:14怎麼來的?表示什麼?對單式統計表中合計格表示的`意思及其數據是如何算的做一個回顧。

然後提出一簡單的問題美術組一共有多少人?學生根據單式統計表很快便能看出,接着再提出四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學生是無法一眼看出有多少人,這個時候我就反問學生爲什麼速度沒有那麼快了呢?(因爲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一張表中,看得很快後面的問題答案在幾張表中,要先看再算,所以比較慢)因爲需要計算,那麼如何才能夠一眼看出來呢?使學生自主產生對複式統計表的需要,從而順利地導入到新課之中。

第二大環節: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不要求學生製作複式統計表,但是我在教學中考慮到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給予,而應該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發現,獲取新知,同時能讓學生深刻感知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我在複式統計表的呈現方式上作了一些改變。不只是出現一個現成的統計表,而是帶領學生一起經歷了設計複式統計表的過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對於本環節我將分爲三個層次來教學:

1、整體感知,初步理解:

首先出示一個簡單的直接由書中四個單式統計表合併成的統計表,讓學生思考就是這樣合併嗎?那麼該如何完善這張統計表?學生一眼可以看出有四欄是重複的,可以去掉三行性別那一欄,並且爲了看出是哪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將四個人數分別改成四個小組的名稱。然後揭示表頭的含義和各部分名稱。再讓學生思考現在是否能夠一眼看出總人數了?不能,因爲有了需要所以我們還需要再進一步完善表格,於是出示總計欄。由於這一欄是新學知識,因此三個格子分別讓學生說一說各表示什麼,同時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加以手勢表示,橫欄、豎欄,用手勢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統計表應該是橫欄與縱欄相結合地去看,同時帶領學生認識統計表中的其它一些相應的格子表示的含義。

2、嘗試填寫,交流填法:

由於填寫表格時學生最容易遺忘的就是寫日期,因此要求學生在拿到這樣的統計表的時候,先寫好日期,然後再獨立填寫。因爲已經有了前面的基礎,所以學生都能很快填出來,再讓學生彙報是如何填寫這些數據的(總的來說是按照先填寫每一小組男、女生人數,然後填每一興趣小組的合計數,再填男、女生各自的總計數,最後填寫四個組總人數),男生總計數、女生總計數都要求學生說說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對於總計數,設置一問有沒有不同的算法,讓學生認識到總計數既可以根據四個小組男、女生的總計數相加得到,也可以根據每個小組的合計人數得到。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用這兩種方法分別計算可以起到檢驗的作用。

3、引領分析,體會優勢:

學生經歷了複式統計表的設計和填寫之後,接下來是對這張統計表的數據進行分析,先以你能看出四個小組中哪個組男生最多嗎這一問引出,要求說說答案及是如何看出來的,接着放手讓學生四人小組內說說從統計表裏還能看出什麼信息。如果學生無法說出看出總計數,則提問現在從這張統計表裏是否能夠很快地看出四個組的總人數,讓學生從心裏面有個感知,這張統計表比前面四張統計表反映的內容更加全面。

再與剛纔單式統計表比較,發現複式統計表在統計多個項目時的數據多,信息量大的優勢。 並揭示課題。

第三大環節:實踐提高、鞏固新知

爲了對所學知識進行形成性的訓練及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設計了三個梯度的練習題:

1、練習鞏固:練一練 統計我國前由屆奧運會獎牌數

在教學時先通過2008年奧運會引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一題主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給出的數據是按照奧運會的屆數橫着排列的,而複式統計表中每一屆的數據都是豎着排列的,藉此不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養學生更加認真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

另外,這一題書上只有一問還能看出什麼信息,而其實我感覺單獨這一句話太空洞了,於是我先設置了四個小問題,讓學生對於從統計表中能看出的一些基本信息有個瞭解,再放手讓同桌間互相說說,然後全班交流。這樣也是在給學生一個引導,如何去分析統計表,並且以此可以聯想到從一張統計表中還能夠看出別的信息來。

2、練習二十中的習題第2題。

這一題,比較簡單,在學生填寫完後直接展示學生作業,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觀察這張複式統計表與前面所學的複式統計表的區別,瞭解三個不同機場的面積總計是意義不大,而機場面積、長與寬之間進行合計是沒有意義的。明確根據不同的內容統計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是否需要合計與總計是根據實際需要的。

四、根據板書:回憶一下這節課,認識了什麼?

五、拓展延伸

在學生了解到複式統計表在生活中廣泛運用之後,提出在糧店工作的王阿姨經常也製作複式統計表,但是她現在也遇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她不小心將幾滴墨汁滴在了表上,你能幫幫她嗎?

出示統計表,同時在課件中也設置將幾滴墨水塗在上面,更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利用今天的所學去解決問題。

《複式統計表》說課稿 篇4

《複式統計表》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簡單統計表,能根據收集的數據正確填寫並分析單式統計表。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題,例1是以五年級4個興趣小組的活動爲情境,並給出每個興趣小組的男女生人數的統計表,引導學生在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會填寫複式統計表且能對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練一練幫助學生體會複式統計表中每一屆的數據豎着排列的變化。而練習二十中的第1,2題主要讓學生鞏固對複式統計表的認識,體會用複式統計表描述數據的方式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變化。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特點,能根據蒐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方法的應用價值,增強統計觀念。並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以致用的意識。

3.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獲得成功的經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複式統計表的優點,認識並填寫複式統計表

教學難點:

複式統計表的分析和運用

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爲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

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動手實踐和動腦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後,我來說說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我作了如下四大環節的設計:

第一大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需要

先創境,介紹學校的特色項目,引出例1中的四幅場景圖及四張簡單的統計表,直接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當學生填完表格後,比一比,問:這四張統計表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對單式統計表做一個回顧,並對以下的合併和對錶頭中的欄目作適當鋪墊。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在教學時,並不強制學生進行知識的重構。設計了一個搶答遊戲,航模小組一共有多少人?民樂小組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學生根據單式統計表很快便能看出。接着再問:四個小組哪個組的男生多?哪個組的女生多?學生是無法一眼看出有多少人,這個時候我就反問學生爲什麼速度沒有那麼快了呢?(因爲現在的答案要看四張表,麻煩)那麼有什麼好辦法,能夠一眼看出來呢?當學生回答問題受阻時,就感受到了單式統計表的侷限性。教師再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有學生自然就想到將單式統計表合併。這時,再對統計表概念進行重構,就顯得水到渠成,從而順利地導入到新課之中。

第二大環節: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在教學中考慮到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給予,而應該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發現,獲取新知,同時能讓學生深刻感知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我在複式統計表的呈現方式上作了一些改變。不是出現一個現成的統計表,而是帶領學生一起經歷了把四張單式統計表合併成一張統計表,並逐步修改、優化的過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對於本環節我將分爲5個層次來教學:

1、明確要求,小組合作

爲增加學生思維強度與操作的有效性,特別給出小組合作要求:按照“航模小組、民樂小組、書法小組、美術小組”的順序把四張表合併成一張表;可以對合並後的表格進行適當的修改、優化,使其更簡潔。

2、展示作品,逐一優化

充分認可學生已有的經驗,鼓勵他們嘗試着合併幾張單式統計表。雖然學生設計的表格有些粗糙,有的簡化了多餘的性別一欄,有的合併了四個標題,有的會進行再修改。但經過師生的互相啓發和不斷改進後,一張標準的複式統計表便呈現眼前。在這一知識的重構過程中,引導學生將單式統計表納入到一個更大的知識結構中,使之與複式統計表共同成爲統計表大家族的一份子。雖然學生學得並非一帆風順,但他們獲得了豐富的學習經驗

3、進一步完善,理解表頭

對於複式統計表中的表頭,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把一格分成三部分這種形式的。所以,從表頭只寫“性別”這一個欄目是有問題的,爲切入點,引導學生理解“性別”只是橫欄的名稱,應該還有豎欄的“組別”,中間的數據“人數”這樣的'三部分,從而學生自己得到了表頭,並從中也理解了它的含義。另外要比較“這四組中,男生多還是女生多?”這個問題,應增加總計這一欄,並說一說“合計”和“總計”的含義,理解算法。讓學生有個感知,這張統計表比前面四張統計表反映的內容更加全面。

4、回顧過程、體會優點

回顧的過程,也是學生一個方法的總結,一個學習體驗、評價的過程。在充分比較後,學生不僅深刻認識到了複式統計表的優越性,而且也體會到了知識重構的價值所在。 5、拓展、進一步認識

這裏再次對於本張表的內容,出示一張橫式的表,不光讓學生了解了複式統計表的不同呈現形式,而且通過提幾個簡單的問題,其實是深入認識表中的各個數據對應的內容,提高學生讀表的能力,而且讓學生體會,在製作複式統計表時,應根據實際的需要來設計表。

第三大環節:實踐提高、鞏固新知

爲了對所學知識進行形成性的訓練及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題:

1、練習鞏固:“練一練” 統計我國前由屆奧運會獎牌數。

這一題主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給出的數據是按照奧運會的屆數橫着排列的,而複式統計表中每一屆的數據都是豎着排列的,藉此不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養學生更加認真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

問題:你從中知道了什麼信息?不光讓學生對於從統計表中能看出的一些基本信息有個瞭解,也是在給學生一個引導,如何去分析統計表,並且以此可以聯想到從一張統計表中還能夠看出別的信息來。

2、練習二十中的習題第2題。

這一題,在學生填寫完後直接展示學生作業,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觀察這張複式統計表與前面所學的複式統計表的區別,一是由於表中有兩種類型的數據,一種表示面積,一種表示長度,難以採用統一的名稱來寫,所以這裏可以沒有表頭。二是瞭解三個不同機場的面積總計是意義不大,而機場面積、長與寬之間進行合計是沒有意義的。明確根據不同的內容統計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是否需要合計與總計是根據實際需要的。

3、瞭解生活中複式統計表的運用。

呈現生活中收集的幾張複式統計表,問:複式統計表有幾部分組成?並體會複式統計表的運用廣泛,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總結

今天一起研究了什麼?

《複式統計表》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p105~106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2題。

2.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基本統計方法和初步認識簡單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複式統計表的。複式統計表是描述數據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學生今後學習複式條 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等統計部分必備的知識基礎。

教材首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呈現了四個興趣小組活動的情景圖,目的是讓學生根據四幅圖完成單式統計表,由比較四個表中數據的不便引入複式統計表。但這四組情景圖中的數據都是10以內的數,如 比較四組男生人數:8、3、3、4,五年級學生一眼就能看出誰多誰少,並不能讓學生真正產生合併統計表的 需要,基於學生的認知起點,我增加了兩幅情景圖:朗誦興趣小組男生5人、女生9人;長跑興趣小組男生8人、女生3人。從而真正引發學生學習複式統計表的需要,體會複式統計表的作用。

教材提供了結構完整的複式統計表,只要求學生填寫數據,合理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隨後的“練一練”以及練習二十的習題的呈現方式稍有變化,有利於學生真正掌握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有助於學生更加認真地觀察和思考。

3.教學目的:

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⑴ 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⑵ 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⑶ 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會填寫複式統計表,並能對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

5.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每人一張表(配合例1教學的6張單式統計表和一張複式統計表)。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統計方法,體會統計與現實的密切聯繫。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探索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學法:

通過小組合作、觀察、交流,讓學生經歷由單式統計表合併爲複式統計表的過程,充分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理念,結合本課特點,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1.創設生活情景,產生學習需求

⑴ 課件出示同學們活動的.六個場景(航模、民樂、書法、美術、朗誦、長跑),定格爲六幅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麼?

⑵ 引導學生將瞭解到的數據填到六張單式統計表中,填好後提醒學生簡單核對,以免出錯。

⑶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哪個組男生最多?哪個組女生最多?共有多少人?

⑷ 對六個不同小組的人數進行比較顯得很不方便,因此學生會產生合併統計表的需要。揭示課題。

【設計理念:新課開始,以學生熟悉的情景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理念。根據學生的認知起點,讓學生由比較六組數據的不便,真正從內心產生合併統計表的需求。引導學生填表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經歷合併過程,初步認識結構

⑴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把六個小組的人數合併在一張統計表裏,要反映那幾個 方面的情況?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合併後的統計表要能反映每組男女生人數、各小組總人數、六組男生總人數與女生總人數、六組總人數。爲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作一定的準備。

⑵ 出示未填數據的複式統計表,引導學生觀察:表中各欄目是什麼意思?重點引導學生認識表頭。

⑶ 先帶領學生填寫航模興趣小組的人數,然後放手讓學生完成表格。

⑷ 作業交流,重點指導:“總計數”是怎樣算出來的?根據學生回答,再一次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驗算、覈實數據、填表日期。

⑸ 與單式統計表比較,使學生體會複式統計表的優點:不僅便於比較各組人數,而且能看出六個小組的整體情況。

【設計理念:使學生經歷由單式統計表過渡到複式統計表的統計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討論、填寫、分析、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使學生初步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體會用複式統計表描述數據也是解決問題的需要,這也是學生統計方法的一次飛躍。】

3.應用鞏固新知,內化統計方法

⑴ 指導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體會這道題與例題的變化是:將橫着排列的數據填到數着排列的表中。引導學生交流:合計與總計的計算方法。根據表中數據預測:第29屆北京奧運會,我國的各項獎牌可能是多少?使學生體會統計的預測作用。

⑵ 指導完成練習二十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後,引導學生思考:這張複式統計表爲什麼沒有“合計”“總計”欄?使學生明白:統計欄目設計應與實際情況相符,具體形式是可以變化的。以後還會遇到其他形式的複式統計表。

⑶ 指導完成練習二十第1題:

先讓學生簡單說說農村固定電話、城市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含義。然後讓學生獨立完成第一張統計表,回答第一、二兩個問題。第三個問題,先讓學生分組收集數據,再彙總,完成統計表。說說在活動中的體會。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複式統計表的結構可隨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複式統計表的理解,進一步學會填寫與分析數據,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課外拓展練習,昇華統計方法

統計一個月的天氣情況,製成一張複式統計表。並寫一篇數學日記,談談活動體會。

【設計理念:使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製成表格、分析數據的全過程,再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5.引導總結全課,反思學習得失

引導學生反思: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理念:在回憶中總結全課,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與能力,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說板書設計

例1p106頁的複式統計表(增加兩組)。

《複式統計表》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課程標準強調《統計》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低年級要求: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來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知識和方 法,選取教材例題的給我們很好地提供了一個如何去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的信息。

二,說學情: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不會太困難,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畫統計圖,能利用統計圖表中 。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藉助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活動的必要性。培養 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情景在中初步掌握數據的收集整理狀語從句:方法的,經歷統計的過程。

3、初步感知簡單條形統計圖及統計表,能將統計結果填入表內,會在格子紙上 畫簡單的統計圖,根據能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4、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觀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培養學 。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之情

四,教學重點:

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正確填寫統計圖表。

五,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能看懂圖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 行簡單分析,統計感受的意義狀語從句:作用英文。

六,說教學理念與教法: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將整堂課的設計分成“創設情景------收集、整理資料------操作實踐------拓展深化”四個層次,我以教材爲基礎,本着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事實,力求從實際出發,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使學生樂學、激發學生學習 。的主動性圍繞教學目標,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力求體現以下理念:

1,生活在數學中學學生讓學習現實的數學的英文課程新要求的。所以“統計”這節課我緊密聯繫學生的生 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從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引入,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慾望。其次結合本校“播種習慣責任樹,人人爲樹添果實”的活動,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學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 處處有數學。

2、在活動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 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 最有效的方法是讓 其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過程中,所以我設計運用投票表決的活動,來確定最喜歡看的是哪部動畫片,從中讓學生初步體驗統計的過程,也就是經歷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過程,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學生在經歷“動態建構運動”之後,再讓他們獨立觀察教材提供的靜止的畫面上採集信息、分析、整理數據,進行填寫統計表、繪 制統計圖,說說統計作用。

3、在問題中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討感受到,要解決老師提的問題必須調查統計,在調查統計後,學會思考,能根據數據回答和提出簡單的問題,深化對統計意義的理 解,初步同時學生培養問題提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發展 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理解和體驗了統計的過程,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七,說學法:

節課本。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 ,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 ,討論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的學法。

學習方法分爲以下三種:

1,自主學習法:學生讓去親生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積極 組織學生人人蔘與,以學生爲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着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通過學生的獨立探究, 使學生經歷學習 過程,成功獲得的體驗,是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

2,交流互補法:同學通過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 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並利用生生對話,互相啓發,碰撞出只會的火花,以交流促發 展。

3,練習促進法:有通過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八,教師小結評價激勵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麼? 本課設計讓學生通過的學習,在內心感受到統計知識與生活的密不可分,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和交往,開展各種靈活多樣的研究活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交際 能力和表達能力。利於有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狀語從句:合作能力。

《複式統計表》說課稿 篇7

今天,我上課的內容是《統計表》,選自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第一小節,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統計表和有關百分數的知識以後而進行教學的。通過對教材的鑽研,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學會製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統計表。

2、通過看錶,會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學重點是在已學過統計表的形式和製法的基礎上,會製作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教學難點是掌握統計表中數量之間的百分比關係,學會分析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在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的知識特點,我採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拓展運用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的。

第一、教師引入談話,複習舊知識,提示本課的教學內容。

第二、教師出示例題,學生齊讀,思考:例題向我們提出了什麼問題?然後讓學生觀察已有統計表,小組內展開討論: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認爲應該怎樣做?學生彙報後,師生共同分析,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最後教師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困難。

第三、在學生學會製作統計表後,讓學生看統計表,回答教材上提出的問題。然後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第四、教師對本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結,進行達標檢測,反饋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情況,拓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統計表中遇到的問題,突出教材的重點,突破知識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