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科學說課稿之種子的構造

學識都 人氣:1.68W

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自然課本第六冊第八課。下面我分四部分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以說明: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科學說課稿之種子的構造

一、教材分析:本課屬於“植物”這一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各種各樣的種子”這一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種子的構造。屬於“比較、分類能力”系列。根據當前提出的新課改理念,聯繫學生實際,再結合自然學科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種子的構造分爲兩類,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它可以發育成一棵新的植物。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比較給種子分類,培養學生的比較分類能力。3、情感目標:使學生充分體會探究自然事物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美好情感。爲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確立本課的重點是在比較的基礎上,對種子的構造進行分類;本課的難點是認識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它可以發育成一棵新的植物。

二、教學方法:本課我主要採用探究——研討法,這是由美國著名的自然教學法專家蘭本達教授創造的,它通過讓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觀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對事物的認識。同時我又與比較法、發現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即使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美好情感。

三、學習方法:爲了積極貫徹“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力求將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心理素質融爲一體。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看看、想想、動動中自己去獲取知識,經歷過程。

四、教學程序在自然課的教學中,怎樣讓學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科學規律是難點。因此,設計好教學過程也就成了關鍵,在本課教學中,爲了更好的突破重難點,我將教學程序分四個環節並做了如下設計: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引導質疑。(本環節所用時間3分鐘)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首先從複習舊知識入手,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各種各樣的種子〉〉一課,然後出示課件一,同時向學生提出疑問:“一粒種子種到泥土裏會長成一棵新的植物,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學生們積極思考,但卻作不出合理的解釋,於是我因勢利導,告訴學生“讓我們通過研究種子的構造來揭開這個迷好嗎。”自然的進入了下一個教學環節。如果有的學生通過預習能說出與種子的構造有關係這時我會說:“那麼我們就來研究種子的構造好嗎?”此時我板書課題。

第二環節:自己動手,觀察探究 (所用時間30分鐘)捷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我注意爲孩子們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讓他們動手做、動眼看、動腦想,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本環節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三項觀察,落實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第一項:觀察蠶豆種子的構造。(所用時間15分鐘)第一步:觀察種皮。我指導學生自己操作將泡好的蠶豆皮剝下來,一邊剝一邊看“蠶豆皮什麼樣,想一想它有什麼作用?”使每個學生充分動手、動眼、動腦。學生觀察後會說:“蠶豆皮很厚,它有保護作用。”我做以小結:“你們觀察的很認真,也動腦思考了。蠶豆皮科學名字叫種皮。”此時我做以板書:蠶豆、種皮。第二步:觀察子葉。這時我說:“同學們觀察一下種皮的裏面有什麼?是什麼樣的。”學生積極觀察,發現種皮裏面有兩個厚厚的豆瓣兒。接着我問:“豆瓣兒有什麼作用?請與小組同學一起討論。”學生們經常看到豆瓣,卻很少有人去想它的作用,他們興趣濃厚,在小組裏展開激烈的討論。討論後我引導學生總結出豆瓣裏儲藏了養料,供種子發芽用。同時我告訴學生:“豆瓣的科學名字叫子葉。”並做以板書:子葉。第三步:觀察胚根、胚芽。我這樣引導學生:“下面將兩片子葉小心地掰開,觀察兩片子葉的連接處有什麼?它們是什麼樣的?”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我巡視指導,對操作不正確的進行糾正。學生觀察後會說:“子葉裏面有一個小芽。”這時我告訴學生:在小芽的一端圓錐形的部分叫胚根,另一端兩片黃綠色的部分叫胚芽。並做以板書:胚根、胚芽。胚根、胚芽與子葉合起來叫做胚。(板書:胚)接下來請學生總結蠶豆種子的構造完成書上填空。第二項觀察:觀察一些常見的種子,所用時間7分鐘。在學生觀察了蠶豆種子的基礎上,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我說“同學們,上節課老師讓你們帶來的種子帶來了嗎。下面按蠶豆種子的`觀察方法來觀察這些種子。看看它們與蠶豆種子的構造比是否一樣?並將觀察結果做好記錄。”學生觀察後說出菜豆、綠豆、花生等種子與蠶豆種子結構一樣,只有玉米種子的結構與他們不一樣。由此引出第三項觀察:觀察玉米種子。這裏我應用了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的發現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索自己發現新知識。第三項觀察:觀察玉米種子,所用時間8分鐘。在觀察時我讓學生同桌合作觀察比較玉米種子與蠶豆等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找出玉米種子也有種皮、子葉、胚芽、胚根。同時會發現玉米種子比蠶豆等種子多了一部分,這時我告訴學生這部分叫胚乳,它的裏面也儲藏了養料。使學生充分認識玉米種子與蠶豆等種子構造上的相同點是都有種皮和胚,不同點是玉米種子有胚乳,而蠶豆等種子沒有胚乳。這時我做以板書:玉米、種皮、胚、胚乳

第三環節:比較分類,總結結論,所用時間7分鐘。這部分是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對種子的構造進行分類。進一步落實了能力目標。由於前面的觀察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種子的構造有兩種,所以這部分我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書上填空並彙報結果。接着我說:認識了種子的構造後你知道種子是怎樣發育成一棵新植物的嗎?學生仍說不出種子的發育過程。於是我讓學生邊觀看課件邊思考:這個課件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看到種子的發育過程,這是學生在生活當中看不到的。學生看完後會說:“胚根萌發成新植物的根;胚芽萌發成新植物的莖和葉。子葉和胚乳是種子萌發的養料被種子吸收消失了。”我問學生:種子裏最主要的部分是什麼呢?”學生思考後回答:“是胚,有胚種子才能長成新的植物”

第四環節、鞏固應用,課外延伸,所用時間三分鐘。自然強調與生活聯繫。所以爲了進一步落實情感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說一說了本課都學到了什麼知識,懂得了哪些。然後讓學生觀看“種子的成長條件”。接着佈置了課外作業:“課後同學們再找幾種種子觀察,看它們是哪類的。還可以把它種上,你們想看到自己種的種子長成一棵小苗嗎?那就回去趕快行動吧!”這樣使本課的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而自然課的板書更應該是學生探究事物的參考,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目的是使學生一目瞭然,能通過對比發現種子的構造分兩類。對學生的分析起了很大的幫助。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敬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