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生命之水》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8.86K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小學科學《生命之水》說課稿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一門課,活動探究是科學課的載體,猜想驗證是科學課的重要過程,因而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活動爲主的學習活動,大膽假想、積極驗證,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纔是關鍵。

教材簡析

《生命之水》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五課的內容,本課是 “走進水世界” 這一單元的第二部分教學內容,它是在第四課《青青的水》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水和生命的密切關係”。本課教學內容有“我一天喝幾杯水?”、“動物都需要水嗎?”、“植物也喝水?”“幾種生物的含水量”、網上學“珍惜水資源”五項活動,安排兩個課時完成。我選擇的是前三個探究活動內容,即“我一天喝幾杯水?”、“動物都需要水嗎?”和“植物也喝水?”作爲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年齡特點,並在深入挖掘教材後,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物質,它與生命有着密切聯繫。

●掌握使用量筒或量杯測量水量。

能力目標:

●能和同學交流自己對於水與生命關係的不同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大膽想象沒有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意識到水與生命的密切關係,初步形成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課標》對這部分教材的教學要求是: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係。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意識到水與動植物以及人的密切關係,並能達成珍惜每一滴水的共識。科學課的探究技能訓練是教學難點。

二、依據學情說教法

三年級學生已經接受了兩年的學校教育,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他們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學習積極性高。他們對大自然中的水有了一定的瞭解,但知識點散亂不繫統,缺乏探究學習的體驗經歷。

本節課我採取教學方法是情景教學法、信息蒐集法、探究發現法和小組討論法等,充分發揮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於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一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

三、倡導自主說學法

《科學》教材在編寫指導思想上強調對學生的發展格外注重,表現在從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人”的關注,強調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認識自然和社會。因此本節課的學法是自主探究性學習法,教師只作啓發式點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增強學生自身的科學素養。

四、結合課程說理念

根據科學課程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理念是: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主體參與,開放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另外,科學課程具有的開放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因此,本節課我從時間、空間和學習內容上進行拓展和延伸,最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學習能力、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

五、突顯人文說過程

這節課以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爲載體,設計如下教學流程:情景導入—組織討論—動手實踐—交流彙報—信息分析—延伸探究。根據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本課一開始,我就藉助課件展現上節課的學習內容“欣賞美麗的水體”,美麗的景色、動聽的音樂及優美的詩歌朗誦,“因爲有你,小草才變得嫩綠;因爲有你,魚兒才遊得歡暢;......因爲有你,地球才變得美麗”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體驗美的感受。然後讓學生猜猜詩中讚美的是誰?學生給出答案後,板書一個大大的“水”字,這樣達到了激發興趣、醞釀情感的效果。爲了提升這種效果,緊接着我又以講“四個小朋友出外旅遊” 的故事形式導入本節課教學,達到承上啓下、過渡自然的作用,並設置疑問:他們怎麼了?他們爲什麼會這樣?爲下面“人離不開水” 的知識點傳授做好鋪墊、埋下伏筆。

2、主體參與,開放教學。

科學課從不以鈴聲做爲課的始終,課前調查和課後探究是科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此前的一個禮拜我就讓學生參與體驗“我一天能喝幾杯水”的活動,記錄5天內自己每天的飲水的杯數;並在課堂上量出每天的飲水量。這樣使學生提前介入活動探究中,親身經歷並親手記錄、測量、計算相關數據。在測量水量時,我給出眼睛觀察水面的方法是俯視、仰視或平視三種答案供學生討論選擇,及時糾正學生的測量方法。這樣使學生親身體驗此類探究活動的方法過程,養成嚴謹的研究態度;當我以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五位同學每天的飲水數據後,有些同學會發現“同學們之間一天的飲水量不相同”和“自己五天中每天的飲水量也不相同”時,我再讓學生充分討論找出答案。這種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以學生的“學”爲本, 更不是以老師的“教”爲本,而是以“人”爲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兼顧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經驗積累的差異性,使學生親身體驗了知識的獲取過程。在達成共識後,進一步揭示“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物質”也容易理解了許多。

3、拓展教學,積極驗證;

“動物都需要水嗎?”“植物也要喝水?”是前一個教學活動的拓展和延伸。這兩部分內容的教學,我又讓學生在課前通過查閱資料,收集圖片和詢問家長等形式做一些調查,並在課堂上互相討論這個問題,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豐富學生對“生命之水”的的認識,而課前的準備工作在這裏就顯得尤爲重要。關於這部分內容,學生已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教學的目的是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把學生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識納入到比較完整的體系中。關於蚱蜢和蠶是怎樣“喝水”的,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設想,積極討論,互相交流所蒐集的材料,然後告訴大家通過網絡可以找到相關資料信息,並立即演示,讓學生初步瞭解上網查閱資料的方法,爲下一節課“網上學.珍惜水資源”打下基礎。學生對生命與水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人、動物、植物 “渴”了要喝水,已經知道生物維持生命需要水。我又利用課件展示有關水與生命的精美圖片,使學生獲得視覺體驗。學生們積極熱烈地討論着,同時畫面中美麗的風景更是讓他們對這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世界無比熱愛。然後,師生小結、揭示主題:水對生命來說真是太重要了,同時板書課題“生命之水”。

4、反面例證,感情醞釀。

通過學生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彙報分析等多種科學探究方式,學生對水與生命的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沒有水,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學生們各抒己見,我在他們的討論結束後,通過利用電影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切換出一幅幅蒼涼、悲壯的缺水場景,給學生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加深他們對缺水給大自然造成的'災難的認識。從而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生命離不開水。

5、續寫小詩,昇華感情。

最後,出示本課開頭的優美景色,並告訴同學們:“千百年來,人們把承載生命的大地比作母親,那麼地球上的水就是母親甘甜的乳汁,她孕育了生命,哺育了人類。請同學們用詩的形式接着續寫《因爲有你》這首詩,來讚美生命之水吧!”。用編小詩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命離不開水的知識的理解,學生樂於接受;同時把科學教學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使學生在回憶相關學科知識的同時,又在濃濃的詩情中受到美的薰陶、心靈的震撼。“因爲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爲有你,魚兒遊得歡暢……” 未寫完的小詩道出了生物對水的依賴,明快的詩句展現出大自然因水纔有的美麗。這是我的學生在課堂上創作的小詩,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用詩句來讚美水,感受水對自然的恩惠,在經歷科學教育的同時,也將在孩子們心裏構築起對水的美好情感。最後出示以“生命之水,請您珍惜”爲教育主題的圖片,同學們已從“對水的認識”延伸到了關注環境、珍惜水資源的方面,對水的感情進一步得到昇華,爲下節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六、總觀全程說板書

生命之水

人 動物 植物

請您珍惜!!!

恰當地設計板書,能加強課文內容的直觀性,便於學生對本節課的回顧和知識點的整理,簡明扼要,突出重點,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七、溫故知新說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以探究爲核心,以活動爲主線,使學生經歷以猜想、實踐、驗證的科學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這種學習經歷能爲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正如特級教師路培琦老師所說:“學校給學生的,那應是若干年後,還留在學生腦海裏的那些終生受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