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水與生命》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9.36K

要說好課,就必須寫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是一篇關於三年級科學《水與生命》說課稿的範文,大家在寫說課稿的範文的時候,不妨多加參考。

三年級科學《水與生命》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我說課的活動是小學三年級科學《水與生命》,我將從以下幾點開始說起!

《水與生命》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學科學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課的內容,本課在引導學生交流對水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安排了“觀察水”、“水與生命”、“榨果汁”等三項活動。目的是將學生各自已有的認識作較爲科學的梳理,引導學生知道水是什麼樣的,水與生命的關係,激發學生研究更多的有關水問題的興趣。我選擇的是這個內容的第二課時“水與生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與水有着極其密切的聯繫,它不僅孕育了生命,還爲人類提供了物質資源和文明發展的基礎。在本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看待水與生命的更深層次的關係,使學生體會到生命離不開水,還將爲今後進一步認識水與生物的密切關係、關注自己的生活環境等內容打下基礎。

2.活動目標

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後,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

●瞭解常見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標:

●能和同學交流自己對於水與生命關係的不同看法。

●大膽想象沒有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

(3)情感目標:

●意識到水與生命的密切關係,養成節約用水的生活習慣。

3、教學重點

●能意識到水與動植物和人的密切關係,並能以實際行動珍惜每一滴水。

二、說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精心設計有關水與生命的探究活動,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調查研究和討論交流來學習科學。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三、說教法

根據《水與生命》這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層面,讓學生輕鬆地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確定以下教學方法:

1、引導—探究法

劉默耕先生的“引導——探索”教學法有別於布魯納的“發現法”,也不同於蘭本達的“探究——研討”教學法”。“引導——探索”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學着像科學家那樣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祕密的探索者。

2、分組討論法

分組討論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他們樂於交流,並能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

四、說學法

根據新教材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作啓發式點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增強自身的科學素養。

五、教學模式

1、結構

情景導入—組織討論—動手實踐—交流彙報—數據顯示—延伸探究

2、理論依據

《科學》教材在編寫指導思想上強調對學生的發展格外注重,表現在從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人”的關注,強調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認識自然和社會。本課從知識目標上來說是比較淺顯的,較容易達到,但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聯繫生活實際和探究技能訓練是本課的重點。

六、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一開始,我就藉助多媒體播放一幅優美的山水景,屏幕上美麗如畫的景色配上動聽的詩歌朗誦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體驗美的感受。然後讓學生猜猜詩中讚美的是誰?接着提問爲什麼水使小草變得嫩綠,使魚兒遊得歡暢,使地球變得美麗。當學生暢談感想後,教師歸納:水是生命之源。

2、交流反饋,體驗彙報。

實踐表明:探究能力最好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這固然可以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來進行,但絕不能沒有科學教育——因爲科學教育的實踐性、基礎性、科學性和綜合性決定了它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也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上節課“觀察水”這一內容後,我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圖片和詢問家長等形式做一些有關水與生命的調查,要求每人說10個動物、植物和人離不開水的事例。討論生命離不開水,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豐富學生對生命的認識,而課前的準備工作在這裏就顯得尤爲重要。關於這部分內容,學生已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教學的目的是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把學生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識納入到比較完整的體系中。在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水與生命的精美圖片,使學生獲得視覺體驗。學生對生命與水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人、動物、植物“渴”了要喝水,生物維持生命需要水。最後,師生小結:水對生命來說真是太重要了。生物體內的一切生命活動,如呼吸、消化、蒸騰、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

3、主體參與,動手實踐。

怎樣利用科學教育的優勢,使它成爲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搖籃,讓學生“學會體驗、學會探究”呢?我的體會是:實施開放教學,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操作、質疑、觀察、想象、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誘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激發探究慾望,訓練探究思維,從而充分開發學生的探究潛能。

我出示課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提問:“塑料袋原來是乾的,現在內壁上的水是從哪裏來的?”學生觀察並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塑料袋內壁上的水是從植物身上“跑”出來的,說明盆栽植物體內也有水。接着我趁熱打鐵:“ 從人出汗、排泄等生理活動中可以證明人體內有水,但我們的身體裏含有多少水呢?我們吃的米飯、麪條、豬肉、魚、雞蛋這些食物中又含有多少水呢?牛奶都是水組成的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和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討論。最後,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觀察比例圖,初步瞭解幾種食物中的含水量。讓學生在比例圖中瞭解人體、各種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瞭解人們在吃食物補充營養的過程中,也補充了大量的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關注生命活動。

爲了更直觀的展示動、植物成長離不開水,我引導學生大膽設計實驗證明並提前準備了“植物喝水”的活動。方法如下:剪下兩朵月季花(莖長一些),將它們分別插入裝有水和乾土的試管裏,觀察哪一朵花先凋謝。同時將裝水的試管裏滴幾滴油,在水面上做好記號,觀察這朵花每天喝多少水,同時做好記錄。這個活動需要學生在幾天甚至十幾天內進行觀察,圍繞“生命離不開水”這一目標,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演練他們的科學技能,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可選擇性,豐富了教學的素材,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恆心和毅力。

4、拓展活動,反面例證。

通過學生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彙報並動手實驗等多種科學探究方式,學生對水與生命的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沒有水,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學生們各抒己見,我在他們的'討論過程中通過圖片的形式展示出缺水給大自然和生命世界帶來的災難。然後通過VCD觀察小狗在缺水的情況下有什麼反應。從而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生命離不開水,並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珍惜每一滴水。使學生知道:滴水匯成河流,我們要從自己身邊做起--節約用水。討論結束後,啓發學生根據已有的信息,畫一幅以“沒有水的世界”爲題的想象畫,或寫一篇同樣題材的短文。

5、續寫小詩,激情導行。

最後,出示本課開頭的優美景色。“因爲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爲有你,魚兒遊得歡暢……” 未寫完的小詩道出了生物對水的依賴,明快的詩句展現出大自然因水纔有的美麗。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用詩句來讚美水,感受水對自然的恩惠,在經歷科學教育的同時,也將在孩子們心裏構築起對水的美好情感。

“因爲有你,鳥兒才唱得很動聽。因爲有你,鮮花纔開得漂亮。 因爲有你,天空纔有美麗的白雲……如果沒你,魚兒會死掉。如果沒你,花兒將不再盛開。如果沒你,校園將不再可愛……”用編小詩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命離不開水的知識的理解,學生樂於接受;小詩形式和內容的雙重要求,使學生在回憶相關科學知識的同時,又在濃濃的詩情中受到美的薰陶。學生自己提出“如果沒你”的創新話題,進一步拓寬了思維,使討論向縱深發展。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懂得在平常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滴水。

(三)教學體會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改理念作指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寓教於樂,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