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法官實習總結

學識都 人氣:1.8W

有些同學在實習期間作爲一名預備法官進行實習,並從中學學到了很多東西,以下便是他們預備法官所做的實習總結,希望對你們有參考借鑑的意義!

預備法官實習總結

篇一:預備法官實習總結

一、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全面瞭解從立案到結案的全過程;通過實習,培養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法律問題的能力;通過實習,認識到自己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存在的不足,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針對性、創造性;在實習過程中,通過虛心接受領導和同事們的指導和幫助、誠心學習他們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經驗,全面提高綜合法律素質和法學修養,爲走上法官崗位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實習成果

預備法官實習是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從立案、接待信訪當事人、送達相關法律文書、開庭審理、參加合議庭、製作法律文書、宣判等承擔起一個法官辦案的全過程,我崇拜指導老師和同事們紮實的法學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在八個月的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經驗,加強了對法官這份職業的瞭解,樹立了強烈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實習成果:

1、立案庭實習收穫

立案庭是法院對外的第一個窗口,是法院工作的開始,佔據很重要的位置。立案庭的工作十分繁多,每天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立案庭的法官經常要與這些當事人進行說理和勸解,而不是簡單的審覈是否符合立案條件這麼簡單。立案庭還爲那些不懂法律程序或者是不懂得怎麼寫起訴書、不會寫字的當事人提供方便,會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用法院專門的起訴書範本進行填寫。立案庭立案後還要對案件進行分類和開庭排期,通知被告和相關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我在立案庭實習期間,虛心向指導老師請教,對案件進行篩選,對屬於法院主管的,予以立案審查,而對不屬法院主管的,告知當事人通過其他渠道解決。

立案庭設立一個信訪接待室,立案信訪工作既是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和國家羣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任務艱鉅,使命光榮。立案信訪場所既是羣衆表達訴求、參與訴訟、解決矛盾糾紛的重要窗口,也是人民法院掌握社情民意、服務涉訴羣衆、聯繫社會各界的橋樑紐帶,功能重要,作用重大。在深入踐行“人民法官爲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中,把信訪工作作爲送上門來的民生問題,必須認真對待。對各類信訪件的接受及處理結果作相應的登記。信訪件的登記簿分爲:人民羣衆來信登記簿、人民羣衆來訪登記簿、院長接待日登記簿、業務庭長接待日登記簿。對來信按性質分類登記,註明收到日期,及時答覆,準確轉送。來訪也按性質分類登記,註明接待日期。接待時做到着裝接待,做到儀表端正、態度和藹、用語文明,認真聽取來訪者的情況反映,認真記錄詳細情節、主要事實和理由,耐心向來訪者解答、轉處或作其他處理。對涉及本院審判、執行案件和社會不安定信訪件及重大信訪件,接待後當天向分管院長報請批處。對需交辦的信訪件交由院長或分管院長作出批辦、處理意見後送責任部門。在信訪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信訪工作要做到“七到位”:不滿情緒疏導到位;釋法答疑解釋到位;關鍵癥結掌握到位;實際困難解決到位;合理訴求滿足到位;無理要求告知到位;不法行爲處置到位。同時,緊緊依靠黨委、人大、政府,以聯動制度爲依託,運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通過法律、經濟、文化等各種手段促使上訪人息訴罷訪。

2、民一庭實習收穫

民一庭主要處理的是婚姻、繼承、財產分割、民事侵權、合同糾紛、民事權利的確認、變更、撤銷之訴等內容案件,這些案件雖然瑣碎,但是卻同民衆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他們對自己的利益十分關注,爲此每天都會向法官訴苦,訴說自己的“委屈”。因爲這是一種發泄,當事人需要發泄他們心中的不滿情緒。通過在民一庭的實習,我能從另一個角度知悉民生、民情、民怨。有經驗的法官們會傾聽他們訴說,這有益於疏導他們的憤怒,同時在當事人的傾訴過程中對法官也多了一份信任,這樣在調解的時候有益於做當事人的工作。

通過在民事一庭的實習,我發現法院在實際的判案中與課本抽象的理論和法條刻板的規定最大的不同,是法官辦理案件時堅持調解前置原則,非經調解不輕易判決。今年恰逢“調解年”,各法院都在加大力度提高調解率。如果對一個案件只是簡單地予以判決,往往會導致“一場官司十年仇”。而調解結案是保護當事人利益糾紛的最佳方式。這可以有力避免判決成一紙空文的負面後果,雖然有時對於當事人一方會有失公平,但權益受損方真正得到了補償纔是最重要的結果。而且在案件訴訟費大幅下降,在辦案經費縮小的情況下,如果一味採用判決,對法院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和損耗。對調解無望,非判不可的案件,在判決的同時辨析法理,要盡力做好當事人的思想教育和法制宣傳工作,使當事人服判息訴,避免“案結事不了”和當事人無休止的上訪告狀現象。

在民一庭的實習,我深刻地體會到: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僅有基本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它更需要的是實務操作、辦案經驗和社會閱歷,作爲一名法官不僅需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更需要有崇高的法律素養。

3、行政庭實習收穫

行政庭的受理的案件一般涉及羣體糾紛,隨着我縣的經濟發展,行政爭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若處理不好,往往容易造成羣體信訪事件。

在行政庭實習期間,瞭解到必須充分發揮訴調對接的作用,利用訴前協調、庭外協調等多種行政爭議化解模式,通過協調貫徹始終、定期聯繫會議、上門指導服務等三項制度,適當延伸審判職能,使司法機關成爲化解行政爭議案件的緩衝劑,從行政爭議的預防、和解、執行入手促進“官民”和諧,力爭做到案結事了。將協調工作貫徹案件始終,做到訴前協調、訴中協調和判後協調相結合。行政訴訟不同於民事訴訟,案件的成因通常是原告經過多方奔走努力未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爲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被-迫無奈提起訴訟。因此,他們的訴訟主張大多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在審查受理階段即找原告談話,瞭解原告起訴所欲達到的真實意圖,分析其主張的合理合法依據,在摸清原告真實想法的前提下及時與被訴行政機關進行溝通,瞭解所涉案件的相關情況,提請行政機關與原告及早溝通,儘可能使雙方矛盾解決在成訟之前。在辦案中,對行政機關在具體行政行爲中的違法違規行爲不護短,不搞“官官相護”。成訟以後,行政庭堅持把行政協調工作作爲重要的工作內容,根據行政案件中許多當事人“要個說法、分個是非”這一特點,大多數案件並不急於下判,而是在庭審結束後繼續做各方當事人的工作,儘量使各方意見接近一致,即使最後沒有協調成功,也爲下一步工作打下較好的基礎。對協調不成的案件並不是一判了之,多數判決結案的案件,總有一方當事人提起上訴,爲此,及時與上級法院取得溝通,將協調工作情況和達不成一致的原因反映給上級法院,爲二審協調提供參考意見,使多數上訴案件在二審階段得以協調解決,避免矛盾擴大,有效地緩解行政爭議。

同時,加大非訴行政案件執行的力度,特別是對計生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計生部門上門徵收社會撫養費阻力很大,對這些超生者徵收不到位所造成的社會影響相當惡劣,也導致我縣計劃生育工作的被動局面。爲此必須要配合縣計生委加大了對釘子戶的徵收力度,以點帶面,打開了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工作局面。在工作中也做到了有張有弛,對執行時確實有困難的當事人給其一定的時間籌集執行款項。在行政庭實習期間,給我的感觸是處理行政案件一定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多與當地政府部門交流、多向當地黨委請示彙報、多和普通老百姓溝通。

4、審監庭實習收穫

審監庭是法院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關口,承擔着重要的歷史使命。民事訴訟法修改以後,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民事案件管轄權上移和基層法院審監庭辦案任務減少。審監庭主要工作職責爲案件質量監督管理。我在審監庭實習期間,參與過對案件質量進行評查工作。此項工作對我來說是新課題,壓力很大。我經常向庭室其他同志請教案件質量評查的相關規定,從多方面掌握評查技能,力求評查客觀公正,從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在審監庭工作,必須要樹立依法糾錯的司法理念,正確把握糾正錯誤與維護生效裁判既判力和權威性的關係。明確審監工作的重要性,把它作爲維護司法公正、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最後一道防線;明確審監工作機制,爲院長履行審判監督職能服務,依法監督本院生效裁判並向院長負責;明確職責要求,在“司法爲民”方針指導下找準維護既判力和保障當事人合法訴權之間的結合點,努力追求司法公正。在審判活動中,堅持將穩定當事人的情緒、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等疏導工作貫穿於再審案件的全過程,對當事人既熱情接待,耐心解釋,聽取意見,努力追求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又不一味附和當事人,適時闡明法理,維護司法權威。

三、實習總結

1、實習檢驗了我的法學知識,培養和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

實習階段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活動是參加開庭審理,當我第一次坐在那高高的審判臺上,立即有一種威嚴感與神聖感。在庭審中觀察原、被告是如何進行舉證、質證的,應該如何掌握和調度整個庭審的進度和秩序?案子的真-相是如何的?應該如何進行判斷和判決?我知道作爲一名法官必須具備駕馭庭審的能力。庭審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有時候庭審過程就像是在菜市場吵架,如果駕駛不好,庭審就無法進行下去,也就無法查清案件事實,影響到案子的裁判。通過實習,我向其他有豐富庭審經驗的同事們學到了不少知識。他們告訴我,一旦發現當事人不服從指揮,任意表達自己的意志的時候就應該制止,否則,他們會越吵越激烈,勢必會影響整個庭審的順利進行。

製作裁判文書是實習的重中之重,也是難點。通過裁判文書,可以看出法官的責任心以及法律運用能力,可以說裁判文書是法官的“臉面”。

在校期間雖學習過法律文書的寫作,而且也拜讀過大量的`裁判文書,可一旦自己製作裁判文書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我打印過判決書、調解書和裁定書,每一種文書體式都是不一樣的,在打印的時候,判決書要詳細,對於雙方提交的證據要寫清楚證據名稱、證明的內容等,要從證據中查明案件的事實,然後寫明法院的判決理由和事實,判決的結果。調解書對於法院判決的理由就不用書寫,但是要根據調解筆錄將調解結果寫好,最後要在調解書最後將調解書的效力寫入。裁定書應該說是較爲簡單的。判決書和調解書要寫得既簡潔又要豐滿有力,除了格式要正確,表達也要通順,一份判決書或者是調解書也是一份作文,要多讀、多修改,我將裁判文書寫好後交給指導老師,他們通常修改很多次,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因爲法律工作是嚴謹和神聖的,法律文書裏的一個字一個標點都代表着法律的神聖,不容有錯。

2、實習讓我對民事調解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今年恰逢“調解年”,各個法院都在力爭調解率,我院的調解率一直偏低,院黨組經討論決定要下大功夫加大調解力度。調解結案的糾紛主要是生活中的糾紛,因而調解的方式在民事案件中被頻繁使用。

很有調解經驗的法官說要做好調解工作法官要具備三種力量:一是人格的力量,調解工作的主持者應該是通曉法律知識,有法學素養,有一定的威望,說話有分量的人,他能夠以自己的言行使大家信服,能服衆。調解員本身的人格魅力能使當事人對其產生信任感。二是智慧的力量,調解員要思維敏捷,處理事務的方法多樣,反應能力迅速,擁有這樣的智慧才能對矛盾作出反應,才能抓住矛盾的中心,幫當事人找出解決的途徑。三是情感的力量,法官被要求在審判中不要帶個人的感情-色彩,在調解中要公正、公平,但是這並不是說調解者就應該板着一張臉,很嚴肅的對待當事人,或者是對矛盾不聞不問,漠不關心,這樣並不能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矛盾。大家都是人,都有感情,因而應該以情動人,試着去了解當事人的感情,以情動人,才能解決好矛盾。

調解工作在庭前、庭中、庭後都可以進行,有很多的案件在開庭以前就調解結束了,在開庭的過程中如果雙方當事人有和好或將矛盾解決的可能,也會當庭進行調解,庭後調解的也有。要做好調解工作,不能就事論事,這樣會陷於被動。調解應積極做好預防工作,預防民間糾紛的發生,將糾紛化解於萌芽狀態。對已發生的糾紛,在進行調解的同時,要特別注意防止激化,防止糾紛的惡性轉化,調解員的工作方針是調防結合、以防爲主,要寓防於調,以調促防,以防保調,在進行調解工作時,要時刻注意預防工作,化被動爲主動。調解要尊重當事人的選擇,當事人雙方都要自願,調解的過程中要合法,平等對待當事人,尊重當事人訴訟權利。

調解的進行應該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前提下進行,當事人有時候會情緒激動,說話沒有仔細考慮,語氣十分惡劣,法官面對的當事人經常是這樣子,經常可以聽見當事人生氣的聲音以及指責的聲音,法官要好好的勸解他們,將他們再帶回到矛盾的焦點上。看着法官們辛苦的調解,真的是又佩服又自慚,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的。

3、實習增強了我的綜合素質。

實習期間,經常有當事人諮詢也經常有電話打進來進行諮詢案件的情況,我時常接待各種各樣的當事人,與不同性格的法官打交道,在處理和這些人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對人待物的能力。而處理文書和參加庭審,提高了我書寫的能力,鍛鍊了口才,也讓自己更加謹慎、細緻,嚴謹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4、通過實習,我對法院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篇二:預備法官實習總結

本人於20XX年5月份結束在法官學校第一階段的學習後,根據江蘇高院《預備法官培訓暫行規定》、《預備法官培訓實施方案》的要求,認真進行第二階段的實習,現將在刑庭實習情況彙報如下:

截至目前爲止,本人共審結刑事案件33件,其中簡易程序的案件29件,普通程序的案件4件,平均審理天數爲9天。按照江蘇高院《預備法官培訓實習大綱》的規定,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對刑事案件的庭前準備、開庭審理、參加合議庭評議、製作裁判文書等環節進行了規範性的學習以及實習。

在庭前準備方面,本人在開庭審理前認真閱卷,按照規定做好閱卷筆錄,做好一切庭前準備工作。開庭審理時,嚴格按照規範進行庭審工作。指導老師根據規範指出庭審過程中的不足,並且加以改正。在參加合議庭評議時,之前認真閱卷,聽取承辦人對案情的陳述,積極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製作裁判文書方面更是嚴謹認真。所有的判決結果都是以裁判文書的形式表現於外,所以判決書一定要嚴謹,才能代表法律的權威性。

在實習階段,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不少的狀況。如有時候會忘記提前三天通知公訴人開庭時間等等,還有缺少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全面把握和深刻領會。在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在辦案過程中逐漸懂得注重每一個相關細節,平時也注意蒐集相關的法律法規,注重更深層次的學習。剛開始的時候認爲辦案只是單純的就案件進行審理,現在逐漸認識到和諧司法的重要性,辦案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人,要做到案結事了。這樣在開庭審理之前向被告人以及其他當事人宣講相關的法律,宣判之後儘量做好釋法工作,使其認識到自己罪行的危害性,認罪伏法。做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需要努力與完善的方面:

1、認清自己的職責與作用。在對待公檢法的相互關係方面,以前思想上偏重於相互合作,打擊犯罪,忽視了相互制約與監督的作用。

2、加強對平時工作的總結。有的案件對以後的相關案件具有指導、經驗作用,因平時案件量大,沒有及時進行總結,耽誤了學習。

3、認真加強業務上學習。平時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予學習於工作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篇三:預備法官實習總結

2014級法學專業學生的實習工作已經結束,作爲白沙法院實習學生的帶隊老師,我見證了學生們從初到白沙的陌生、不適,到克服了生活、工作中的種種困難逐漸融入到新的環境,通過認真學習和觀察領悟,他們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鍊,而我本人也從這次實習活動中收穫頗豐,以下是我的總結與體會。

一、組織管理方面

本次實習工作既受到了法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又得到了白沙縣法院的大力支持,此外法學院學工辦李昌鬱老師對實習工作的很多細節都作了統籌安排,使得這次實習從整體情況來看,組織管理有序,後勤保障無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沙法院作爲法學院新的實習基地,對我院學生的實習工作考慮得非常周到細緻,法院領導和各位法官對學生們的熱情接待和親切關照也爲大家更快地適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好的管理制度是成功的前提和保障,這次實習活動又印證了這一點。

二、實習工作實施方面

在白沙法院實習的共有六名同學,二女兩男,經過與法院辦公室李主任溝通和協商後,我們初步決定六位同學分成三組,分別到案件較多的三個法庭(民庭、刑庭、執行庭)實習,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進行輪換,以使他們儘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案件。按照學院要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要遵守法院紀律,每天寫心得體會,記錄典型案例,外出要請假報告;帶隊老師要貫徹執行實習計劃,按照實習計劃安排實習日程,嚴格要求並督促檢查學生的實習進度,指導實習學生進行實習工作,關心學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和身體健康,與實習所在單位保持密切聯繫等。在整個實習工作過程中,師生均都按要求完成了實習任務:學生虛心求教,勇於實踐,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書寫了實習日記,記錄了典型案件,實習材料完整規範。作爲帶隊老師,我也用各種方式及時和法院以及學生聯繫、溝通,以確保學生人身安全、思想穩定、學有所獲,以使實習目標得以實現。

三、實習的收穫

1、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有了更多的興趣和動力

實習的學生普遍認爲,在實踐中應用法律與書本中所學到的並不一樣。本來根據法學理論和法律規定被認爲是無可置疑的東西,在他們辦理真實案件時往往會遇到挑戰。當同學發現在現實生活裏,他很難直接原裝使用在法學院學到的法律概念,同時又發現現實生活裏有很多在法學院裏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的時候,就會促使他們“尋找”法律,增加其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在學生以往的認識中,常常有法條、法理可以直接套入並解決問題的誤解。但在實務中,碰到案件時,如果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分析、解構和適用這些知識的能力,那麼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學生要麼發現自己的知識不夠,要麼發現能力不足,解決案件的壓力會促使他們更自覺地學習。

2、法律實務技獲得了鍛鍊和提高

法學專業本科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更要掌握從事法律實務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實習活動是獲得實務技能的重要環節。法律實務技能包括的內容很多,但非常重要的是其中的法律表達技能和對法律事實的探索與解決技能。法律表達技能可以分爲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兩個方面。法律人在其職業活動中總是需要以口頭的方式與他人進行交流,表達自己對特定事實或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也都需要以書面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法律意見,記載特定的法律事實和法律關係。因此,法律表達能力是法律人必備的重要能力。準確、精練的表達是法律人必須具備的職業技能素質,而深刻的、雄辯的、創造性的表達則是法律人優秀的法律思維能力和高超的法律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實習學生通過參與庭審,發表審理意見,書寫案件彙報材料,協助法官作出裁判結果,無一不是在進行着表達能力的訓練,其目標是使他們具備準確、精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所涉問題的能力。對法律事實的探知和解決技能是一項綜合技能,學生通過調查、蒐集、製作、組合、分析、認證等方法探知法律事實,獲得解決案件的經驗和方法,是實習活動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瑣碎的事務,對實習學生來說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如傳票何時送達、如何送達,當庭反訴該怎麼處理等等。

3、部分填補了司法倫理培養不足的缺陷

目前我國法學本科教育基本上沒有司法倫理教育的內容,取而代之的是“兩課”和“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明顯缺乏對法學專業倫理的特殊考量。其次,司法倫理的培養也不是簡單的理論學習可以培養的。最高法院把職業操守作爲規定固定下來,但並非把這些規定背下來就提高了職業倫理。司法倫理是在實踐中無數次的義務衝突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價值觀念。實習中指導老師的職業道德和操守有助於學生司法倫理的形成和強化,填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

四、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1、實習時間較短,學生親身感知有限。應結合假期,增加實習時間。

2、缺乏對實務技能的專門和系統訓練,學生學到什麼全憑運氣,案件多就學得多,案件少就學得少。可否考慮在學生實習中期,由帶隊老師和指導法官就實務方面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技能進行專門授課和系統培訓,學用結合。

總之,通過爲期兩個月的實習,學生普遍感覺到自己的環境適應能力,爲人處事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實習豐富了實踐學習的內容,補充了學校理論學習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