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工傷保險條例

學識都 人氣:1.13W

四川省工傷保險條例已經出臺,具體實施細則是怎樣的呢?大家是否瞭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四川省工傷保險條例

  四川省工傷保險條例

第一條 爲保障勞動者因工傷殘或者職業病傷害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對因工死亡職工親屬進行撫卹,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職工有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及事業單位(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爲與之建立勞動關係的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在生產經營所在地依法參加工傷保險。

第四條 工傷保險費由地方稅務機關征收。

第五條 工傷保險工作應當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方針。

用人單位和職工必須遵守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國家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預防工傷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努力發展醫療康復和職業康復事業,幫助因工緻殘者得到康復和從事適合身體狀況的勞動。

第七條 省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全省工傷保險工作,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縣(區)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手段保證工傷保險基金的徵集和工傷保險待遇的給付。遇有特殊情況,工傷保險基金不敷使用時,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墊付。

工傷保險基金、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收入按照國家規定不徵收稅、費。

第二章 工傷認定

第九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爲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爲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四十八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因工作環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質或者在用人單位食堂就餐造成急性中毒而住院搶救治療,並經縣級以上衛生防疫部門驗證的;

(四)由用人單位指派前往國家宣佈的疫區工作而感染疫病的;

(五)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二)、(三)、(四)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五)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一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爲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十二條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爲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通知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及其參保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並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爲職業病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書面工傷認定申請。

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該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爲職業病之日起一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十三條 未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發生傷害事故或者被診斷、鑑定爲職業病的,由單位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工傷認定。

第十四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存在勞動關係(包括事實勞動關係)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第十五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覈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覈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有協助工傷調查和提供證據的義務。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鑑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覈實。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認爲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爲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第十六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係的,應當迴避。

第三章 勞動能力鑑定

第十七條 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醫療終結期滿(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接受勞動能力鑑定。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應當在職工醫療終結期滿三十日內向本統籌地區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並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醫療終結期需延長的,由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批准。

醫療終結期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勞動能力鑑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鑑定。

勞動功能障礙分爲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爲一級,最輕的爲十級。

生活自理障礙等級根據進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及洗漱、自我移動五項條件確定。五項條件均需要護理者爲一級,五項中四項需要護理者爲二級,五項中三項需要護理者爲三級,五項中一至二項需要護理者爲四級。

勞動能力鑑定及工傷殘疾等級評定標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地級市以上人民政府設立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由勞動保障、人事、衛生行政部門、工會組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及用人單位代表組成。

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勞動保障行政部門。

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負責工傷醫療終結期和停工留薪期確認、勞動能力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鑑定工作。

第二十條 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鑑定申請後,應當從其建立的醫療衛生專家庫中隨機抽取三名或者五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由專家組提出鑑定意見。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根據專家組的鑑定意見作出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鑑定結論,必要時,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醫療機構協助進行有關的診斷。

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鑑定申請書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三十日。勞動能力鑑定結論應當及時送達申請鑑定的單位和個人。

勞動能力鑑定工作應當客觀、公正。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參加鑑定的專家與當事人有利害關係的,應當迴避。

醫療衛生專家庫的設置辦法及勞動能力鑑定工作程序由省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另行制定。

第四章 工傷保險待遇

第二十一條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疑似職業病或者患職業病的,用人單位應當及時送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診斷治療。

因醫療條件所限需要轉院的,應當由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提出,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同意。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簽訂服務協議,應當事先徵求同級總工會、有關企業協會意見。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名單應當向社會公佈。

第二十二條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住院治療的伙食費由用人單位按當地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支付百分之七十。經批准轉往外地治療時,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本單位按因公出差標準報銷。

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 職工因工傷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按照醫療終結期規定,由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最長不超過二十四個月。

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

工傷職工在評定傷殘等級後仍需治療(含舊傷復發)的,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批准,五至十級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和停工留薪期待遇;一至四級的,享受傷殘津貼和工傷醫療待遇,住院伙食補貼按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標準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符合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工傷職工到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性治療的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間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第二十四條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爲一至四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按如下標準支付護理費:護理費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爲基數的一定比例按月計發,一級爲百分之六十,二級爲百分之五十,三級爲百分之四十,四級爲百分之三十。

護理費按照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同步調整,負增長時不調整。

第二十五條 職工工傷醫療終結被鑑定工傷殘疾等級後,必須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柺杖等康復器具,或者康復器具需要維修或者更換的,由醫院提出意見,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康復器具應當限於輔助日常生活及生產勞動之必需,並採用國內市場的普及型產品。工傷職工選擇其他型號產品,費用高出普及型部分,由個人自付。

第二十六條 工傷職工被鑑定工傷殘疾等級後,按以下規定享受待遇。

(一)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工傷職工本人工資爲基數計發:一級傷殘爲二十四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爲二十二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爲二十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爲十八個月的本人工資,五級傷殘爲十六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爲十四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爲十二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爲十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爲八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爲六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傷殘津貼。職工因工緻殘被鑑定爲一級至四級的,應當退出生產、工作崗位,終止勞動關係、辦理殘疾退休手續,由工傷保險基金以下列標準按月計發至本人死亡。傷殘津貼標準爲:一級傷殘爲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九十,二級傷殘爲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五,三級傷殘爲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八十,四級傷殘爲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七十五。

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執行。

傷殘津貼每年按照基本養老保險金的調整辦法調整。 職工與原單位保留勞動關係,退出工作崗位的,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一級至四級殘疾的跨統籌地區戶籍職工,本人要求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係並一次性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應當與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協議,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第二十六條第一項標準計發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並按照以下標準一次性計發傷殘津貼及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終結工傷保險關係:(一)傷殘津貼。按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項規定的傷殘津貼的相應標準爲基數一次性計發十年;(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以本人工資爲基數,一級傷殘的計發十五個月,二級傷殘的計發十四個月,三級傷殘的計發十三個月,四級傷殘的計發十二個月。

需要護理的,生活護理費按照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標準一次性計發十年。

第二十八條 一級至四級殘疾的職工戶口從單位所在地遷往原籍的,其傷殘津貼可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標準每半年發放一次。用人單位應當按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爲基數發給六個月的安家補助費。所需車船費、旅館費、行李搬運費和伙食補助費等,由用人單位按因公出差標準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