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學思考

學識都 人氣:1.28W

對於國學 的學習與研究,現在已經較爲喧鬧了。從官方到黎民百姓、從高等學府到民間協會,對“祖宗”文化與文明的認知逐漸恢復過來了。但現在說起這些家底來,整個局面卻是如此的躁動、彷徨,滿園的花花草草卻不能形成一處風景。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一些相關的資料來幫助大家,希望對您有幫助!

淺談國學思考

風景之所以成爲風景,是需要主題與靈魂的。復興國學,也是需要明確方向與目標的。筆者認爲國學乃我中華文化之脊樑,中華綿延之靈魂,復興與發展國學的方向性問題自不能糊塗。

國學之於國人,是精神的依託、靈魂的紐帶。華夏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獨立於世界文明,從沒消亡、從沒間斷,歷史之悠久、氣勢之恢宏、生機之旺盛,可謂今日之世界唯中華文明爲不絕。國人研究國學,認爲是學科者衆,認爲是科學者亦不在少數,進而分門立派,各招弟子,各樹旗幟。鄙人認爲,國學之學,不是學科之學,也不是科學之學,乃我中華文化、文明之總稱。

國之形成,以民族爲基礎;國之發展,以文化文明爲靈魂。一國之文化文明,當傳承於萬代;一國之國民,當不忘祖上之福德。一個人是不能忘祖的,一個民族更不能丟棄自己的文化根基。祖姓來自何,其父做什麼,吃的'什麼飯,穿的什麼衣。作爲一個真正的漢子,即使提着燈籠也要去跋涉、去弄明白,去拜祭,去完成祖上未竟的事業。要不然,我們的基因適合做什麼,我們的傳統優勢在哪裏,我們如何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等等,這些根本問題都會出現一葉障目。

補課該如何補,補些什麼?國學浩瀚,縱有千萬個腦袋,也是不能補個完全的。對於這一點,誰想站在高處號稱自己是國學的集大成者,都是不自量力的狂妄。認爲我們的國學傳承已經順暢成熟是一種膚淺認識。100多年以來,我們對西方致以超過列祖列宗的頂禮膜拜,西學東漸無以復加,師夷長技以制夷成了我們的看家本領。我們得以綿延的民族之本一夜之間全部丟失了,當我們再回過頭來的時候,整個民族頓時陷入一片迷茫與浮躁之中。

一個自然人,生長在哪一個國度,他社會人的身份就是那一國人。如此緣故,中華大地纔是孕育中國 人的土地,纔是孕育國學、國人的土地。我們需要這片土地把一個自然的中國人培養成一個純粹的中國人。補我們的國學、發揚我們的國學務必從我們的娃娃抓起。補方塊字的特殊含義,補《弟子規》、《千字文》,補《易經》、《離騷》,補唐詩宋詞,補諸子百家。

現在,我們許多遺產,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這些遺產積澱了我們先輩的聰明與智慧,也積澱了我們民族鮮活的國學。筆者的考慮是可以多掛一點中國結,多貼幾幅門神、對聯,多來一點黃土高原的舞蹈表演。這樣,總可以讓我們的孩兒、遊者多一點薰陶、模仿,自然會有別於他國人的。在學堂,祖宗的那些學問也應該多一點篇幅,大學的考試也應該改一改英語不達四級不能畢業的尺度,對於一箇中國人來說,再不能幹刨自己的根了。

國學之於中國的發展,在於凝鍊新的民族之魂。老樹發新芽,當更爲枝繁葉茂,蔚爲壯觀。今日之中國,國力漸隆,中華兒女的探索之路已經從中華之崛起轉變成中華之復興。經濟振興、物質豐富勤勞刻苦可以攻之克之,文化發展、精神再造非智者不能爲,非衆智者不能爲。

反觀今日之中國,喧囂者衆,鼓作者多,沽名釣譽、故作高深者見慣不怪。有的甚至抄襲一篇論文、買回一張文憑,便張牙舞爪地當起學究來。這對於國學之發展,是沒有任何裨益的,對於國學之復興是不克不能的,對於新的民族精神的凝集更是致命傷。鄙人認爲,在今日之信仰危機面前,掃除諸如此類的假學究乃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件要務。真正珍惜國學、躬行國學的國人,對中華文化、藝術、諸流諸派、各域各界之淵源,自當加以整理、歸納、闡發,使之能夠讓我們的國人案讀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國學的薰陶。自主自覺地發揚拿來主義,利用信息化時代的大交流、大碰撞,吸納全人類的文化營養,以人之長補我之短,以人之有補我之無,以其豐富我文化,形成中華民族新的文明、新的國風。

國學的復興與發展,在於國人不懈地跋涉和探索。鑑於目前國學界之現狀,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足夠的智慧。爲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一要整合社會各類國學研究社團,設立“中國國學 院”,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三駕馬車”一起並駕齊驅而成爲第四駕馬車,以彰顯其權威性。國學院可以按哲學、史學、文學、儒學、道學、法學、易學、宗教學、考據學、禮俗學、倫理學、版本學、中醫學、戲劇學、書畫學等下設幾十個研究院,各研究院分學系分專業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這樣才能儘快出人纔出成果,從而更好地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二是建立國學院院士制。以中國國學院爲核心,設立中國國學院院士評審委員會,每隔幾年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評審一次,並且完善成制度化。從而營造一個國學研究的良好環境和氛圍,才能又快又好、源源不斷培養國學棟樑。

三是在全國各大學、中學、小學等學校中,全面開設國學課程,普及國學教育。

四是擴大範圍,拓寬渠道,在全國各省、市通過網絡辦好“市民大講堂”,讓國學深入全國老百姓,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

五是編修《中國國學史》,以饗國人,並向世人昭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現實價值及未來前景。

TAGS:國學 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