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特崗教師培訓方案

學識都 人氣:1.07W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我培訓前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解。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學校特崗教師培訓方案,歡迎大家閱讀!

學校特崗教師培訓方案

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xx年我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崗教師崗前培訓工作的通知》要求,爲做好我縣20xx年特崗教師崗前培訓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爲落實“特崗教師”培訓的任務和要求,合理利用我縣教育教學資源,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快速提高“特崗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科學、有效、創造性的完成培訓基地的各項工作。

二、培訓目的

通過培訓,調適“特崗教師”心態,增強“特崗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意識,樹立服務農村教育的職業理想;瞭解當前基礎教育形勢和教育教學常規,並使其具備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基本理論、學科教學能力和技能。

三、組織機構

1。領導小組:

2。工作小組:

3。業務指導團隊:

四、培訓對象:安化縣20xx年擬招聘特崗教師。

五、培訓時間及地點

培訓時間:20xx年8月23日―26日四天。參訓人員8月23日下午到安化縣梅城鎮九華賓館報到,8月24日―26日在省級基地學校――安化縣梅城鎮完小培訓。

六、職責與要求

1。指導教師職責

(1)瞭解特崗教師學習需求,指導其制定專業成長規劃,併爲其提供個性化的指導。

(2)充分利用本校和區域培訓、學習資源,聘請專家團隊,爲“特崗教師”全方位學習考察服務。

(3)調適“特崗教師”心態,增強“特崗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意識,樹立服務農村教育的職業理想。

(4)指導“特崗教師”備課、上課、說課、評課等教學活動,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和糾正,確保培訓取得實效。

(5)負責對“特崗教師”進行考勤,檢查學員的`《研修日誌》完成情況。

(6)做好跟崗學習活動的資料收集和整理。

2。特崗教師要求

(1)理清個人學習和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認真參與各項活動,及時交流,認真思考。

(2)培訓期間,規劃好一個專業發展規劃,設計好一個教案,撰寫好一篇教學反思,制定好一個班級活動方案。

(3)填寫《研修日誌》,詳細記錄各項培訓活動安排、學習觀摩的收穫和體會。

(4)遵紀守法,遵守梅城鎮完小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學校安排,牢固樹立安全意識,保障人身與財產安全。學習期間請假需向指導教師和基地學校提交書面申請,批准後方可離校。

3。後勤保障

(1)安排好“特崗教師”的宿食,並指定專人負責。

(2)瞭解“特崗教師”的生活狀況及要求,及時改善。

(3)安排好“特崗教師”的業餘生活。

(4)保證“特崗教師”的水電醫療等安全。

(5)安排好“特崗教師”生活、學習、工作的跟蹤攝影。

七、培訓安排

培訓分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

20xx年8月23日――8月26日崗前適應性培訓階段。主要是“調適特崗教師心態,增強“特崗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意識,樹立服務農村教育的職業理想;瞭解當前基礎教育形勢和教育教學常規,具備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基本理論、學科教學能力和技能。”

2。第二階段:

20xx年9月――20xx年6月 訓後跟蹤階段。主要是督促特崗教師在崗位上邊實踐邊學習、研討,促其專業素質提升,最終實現我縣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具體安排如下:

構建網絡研修體系。建立20xx特崗教師QQ羣、特崗教師博客圈和特崗教師個人空間。每月一主題,通過以上網絡進行研討,分享個人教育教學經驗;通過個人空間,上傳、下載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最終實現特崗教師儘早、儘快成長爲獨當一面的骨幹教師。

構建線下研修體系。以梅城鎮完小“夏永恆名師工作室”爲載體,吸收特崗教師爲成員,組建骨幹教師+特崗教師的成長共同體,互相學習,由“夏永恆名師工作室”組織骨幹教師送課下鄉、教學比武、專題研討、經驗介紹等活動,爲特崗教師搭建成長平臺。

構建督促研修體系。由縣教育局組織定期開展教學檢查工作,組織人員對特崗教師的學科教學計劃制定、教學設計編寫、作業批改等情況進行檢查。聘請資深教師觀評特崗教師的一節常態課,有針對性地對其提出改進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達到 “以聽促教學改進,以查促常規落實”的目的。

搭建技能展示平臺。由縣教育局舉辦“特崗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以鎮爲單位組織選拔教學觀念新、教學技能好的優秀特崗教師上公開課,把展示平臺設在特崗教師參培的省基地校,組織全縣的所有特崗教師進行教學觀摩、交流,實現共同成長、相互提高的目標。

構建繼續教育體系。由縣教育局和梅城鎮完小對特崗教師進行以教學實踐能力爲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通過網絡視頻上課評課、專家集中研討課等形式多爲特崗教師提供學習和培訓機會,各設崗學校採取“一幫一”“師帶徒”等方式對特崗教師進行教學實踐能力的指導和培養。這樣才能建立長效培訓機制,在崗前培訓的基礎上,進行後續性培訓活動,避免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