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開題報告

學識都 人氣:3.15W

教師專業的發展研究需要有一份好的開題報告。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教師專業發展開題報告,相信能帶給大家啓發。

教師專業發展開題報告

篇1:教師專業發展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隨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教育發展的形勢也在不斷變化。人越來越物化,人的精神和信仰缺失。應試教育的堅冰從未打破,教育的功利化思想甚囂其上。在許多學校裏,教師的職業倦怠充斥校園已成爲不爭的事實。教師普遍缺乏職業認同感和職業幸福感。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除了社會因素的影響外,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高是其根源之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爲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然而,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方面,人們的研究往往過於強調外在的因素和措施,忽視了從內因來探尋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忽視了教師自身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沒有遵循教師發展規律,滿足教師生命成長的需求。這具體表現在:爲了提高教師的理想和信念,在師德建設上“下猛藥”——制定禁令、圍追堵截;爲了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大一統地推行什麼教學模式;爲了抓實各教學環節,拿着一把似乎是“萬能”的尺子來量化一切的教學常規;爲了提升教學質量,進行各種教學評比;爲了促進教師學習和反思,硬性規定指標,等等。諸如此類,所有對教師成長的推動,都是基於自上而下的控制和管理,把教師當成一個個被動的成長者,正所謂“要我成長”,教師成長的內驅力、情感態度一度被漠視,導致了教師專業發展上的“被學習”、“被培訓”、“被提高”、“被髮展”、“被成長”等異化了的成長策略。

如是,遵從教師生命需求的教師專業化成長毫無疑問和理所應當地走進我們的視野。一所學校要想變得富有吸引力,成爲人們舒展心靈、放飛想象的處所,就必須努力營造寬鬆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文化氛圍,禁絕強制的紀律和苛嚴的規訓,因爲人的發展需要足夠自主的空間,而寬容、寬鬆、寬厚更宜於個性自由全面的發展;也因爲每個人本身都是生命獨特的存在,而不是“半成品”,更不是“殘次品”。人人都企望被欣賞,而不願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壓。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提出《基於教師生命成長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課題研究,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及運行機制,爲普通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範例和科學依據,讓更多教師能夠實現更好、更快地成長。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課題研究的意義

國內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很多,課題層出不窮,成果也較爲豐富。或是通過教師專業閱讀,或是通過教育寫作,或是通過課題引領,異彩紛呈,但大多淺表化、碎片化,不成體系。影響力比較大的有:國外,美國心理學家和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經驗+反思=教師成長”的論述;國內,著名的教育專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研究,他提出教師“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成長共同體”爲基本框架的教師成長方式,並提出校園裏以“書香校園、師生共寫”等爲基本內涵的“十大行動”,給教師的成長提出“締造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樣一種全新理念,無論從理念和理論構建都作出研究和探索,給我們提供了完備和豐富的理論基礎。

鑑於此,本課題研究充分吸收波斯納和朱永新教授的研究成果,並以此作爲理論基礎,從教育實踐中開展行動研究,激發教師生命成長的內在需要,是一項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的研究。所以,本課題研究的重點不在於理論,而是行動研究,重在實踐,記錄過程,積累經驗,形成長效機制。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爲引領,構建一所學校理想的教育生態。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旨在:專業成長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爲教師生命成長的自然需要;閱讀、反思成爲教師行走的常態;以專業成長共同體爲基本組織的教研常態化,建立和形成分享、合作的同事關係;打造良好的校園生態,締造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1.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氛圍營造。

2.遵循教師生命成長的規律,探索出切實可行的“閱讀——反思——專業成長共同體”的教師專業發展運行機制。

3.以學科課程的建設爲載體,探索不同學科的學習規律,通過日常教研,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

4.以校本課程的開發爲載體,讓教師自主尋求專業發展的“生長點”,並持續研究形成特色,在特色生成中發展專業。

5.課題引領帶動,提高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實現自身的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創設氛圍;科學規劃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

(1)建設學習型組織,積極營造教師專業成長的氛圍。

(2)規劃和形成教師專業成長的“框架”和體系,確立階段性目標。

2.從教師的閱讀、反思、學科教研、課程的校本化四個維度開展行動研究,在行動研究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3. 打造平臺,助力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如何最大限度地創設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打造哪些平臺?等等。

4.成果的提煉和推介,形成文化。

不斷總結和提煉教師專業成長的經驗,並固化形成文化,如課堂文化、教師行爲文化,等等。

五、課題研究思路

1.從專業閱讀做起,打好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

2.搭建“敘事者聯盟”平臺,以教師來帶動教師,讓職業認同成爲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3.讓專業寫作成爲常態,串起教師生命成長的碎片,在反思中成長。

4.通過組建不同形式的共同體,打造教師成長的生態環境。

5.以課題研究爲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6.打造平臺,尋求媒體,加強宣傳,強化動力,固化文化。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行爲訓練法、觀察記錄法、經驗總結法等。

1.文獻研究法

應用於課題準備階段和課題實施全過程中。從相關的政策法規和學者論著中吸取營養和材料,借鑑優秀的教師專業發展培養方法,爲本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針對當前教師的思想狀況,開展問卷調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應用於課題開始階段。

3.行爲訓練法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歸納教師思想、行爲上的變化,在全體教師中進行行爲訓練。主要用於課題中期研究過程中。

4.觀察記錄法

主要應用於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通過具體的“三專”活動的開展觀察教師對此的興趣,記錄教師思想、行爲上的變化。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全方位的跟蹤和分析,組織全體教師參與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學習研討與工作實踐等活動,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5.經驗總結法

主要應用於課題總結階段。總結課題研究過程中取得的新經驗,探索出一條全新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應用於實際學校管理工作當中。

篇2:教師專業發展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1.選題的背景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將升學作爲教育的目的,對學生的評價起決定性作用的依然是考試成績,許多教師對自己年復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每天的早出晚歸使身心疲憊,職業倦怠產生,在這樣的教育形勢下,升學、評價等競爭壓力正逐漸使教育遠離應有的幸福。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頻道進行了“2005年中國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近90%的教師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30%的被調查教師存在着嚴重的工作倦怠,20%的被調查教師生理健康不佳,超過60%的被調查教師對工作不滿意。這些數據顯示,當前教師的職業生存狀況不容樂觀,相當部分的教師感受不到職業的幸福。

我校在2010年10月對173名教師進行了的幸福感調查問卷。滿意度的分類指標有:專業素養自我滿意度、學校人際關係,制度管理、學生素質、生活狀況、教師的總體幸福感、學校評價、工作壓力、學校環境、職業認同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教師的總體幸福感不高(平均74.7分),職業認同的滿意度最低(爲謀生、很無奈佔31.7%)對“教師的幸福由哪些元素構成”的選擇順序,說明教師關注的重點在家庭生活,而工作僅佔到第六位,說明教師對幸福人生與職業的成就感的密切關係認識不足。

是什麼導致了教師幸福感的缺失,又怎樣喚起教師的幸福感就成爲一個現實問題。正是要改變當前教育的現狀,我們懷着對教育本源的追求,嘗試着把教育的一切都與師生的幸福生活聯繫起來,努力去打開教育的幸福之門。在“十二五”期間,我校選擇了“幸福教育的.研究與實踐”這一學校文化建設的研究課題,“教師的職業幸福與專業發展”爲其中的一個研究方面。

教師的幸福與專業發展研究是結合學校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爲每一位教師搭設成功的平臺,爲每一名學生奠定人格和學力發展的基礎”定位的,這種價值觀滲透到學校的文化中乃至教師個人的發展觀中,使教師個人價值觀與學校的價值要求相吻合,這樣才能使教師在思想深處對學校整體產生歸屬感,對學校文化產生認同感。

本研究更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追求教師發展中的自我超越、自我價值實現,強調在追求中,通過超越和發展,體驗、收穫幸福。研究的目是探索教師的職業幸福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關係,探索促進教師的職業幸福和專業發展的策略。

2.選題的意義

目前探究教師的專業化還是停留在外部的要求,例如學歷的達標、教師資格證書的獲得、繼續教育的要求、教育技術的掌握等,這些固然都是必要的,但這種專業化,把教師置於被動的、非主體的地位,重視的是教師滿足外在的價值,教師發展的內在價值沒有得到關注,內在需要和自主發展的意識沒有得到激發,不利於教師的持續發展。

研究此問題的意義在於:第一,通過研究能提升教師的幸福感,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教師在不斷提高與發展中享受源源不斷的爲師幸福,提高教師鑽研業務、進修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調整自己的職業目標,深切地關注自我成長,職業境界得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明顯改善,感受職業帶來的幸福與生命價值。第二,作爲一個實踐活動整體的動態研究,具有創新教師隊伍建設乃至推進教育改革的全局性的意義。第三,在研究過程中,主要探討營造書香校園、構建幸福課堂、樹立自主發展意識、加強校本教研、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轉變對職業認識、改革評價制度等學校文化建設方面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創造性的原則和策略,促進學校管理朝着科學化、人文化方向發展,同時也是保障素質教育推進的積極舉措。

目前,我校專任教師228人,其中特級教師5人,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批學員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人,河東區專業技術突出貢獻人才4人,河東區名師6人。區級學科帶頭人19人,校級學科帶頭人36人。高級教師91人佔40%,中級教師75人佔33%,初級教師62人佔27%。研究生畢業23人,教育碩士11人。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佔教師總人數的62%。總體來看,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結構合理,這是學校多年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的結果。但隨着社會對優質教育需求的提高,中青年教師中的學科骨幹教師、優秀教師的比重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科教師中尤其是研究型、專家型教師的比例較少。因此,我校將以“河東區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建設工程”爲契機,以教師的職業幸福爲切入點,提升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道德和專業情感,採取豐富而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來提升我校學科教師專業化水平,至2015年力求實現:培養市級骨幹教師10名、區級骨幹教師20名、校級骨幹教師50名,形成骨幹教師梯隊,着力打造在全市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型名優教師,着力提高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

3.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國外現代意義上的幸福感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以Wanner Wilson 1967年撰寫的《自稱幸福的相關因素》爲標誌。Diener(1997)在其論文《主觀幸福感研究新紀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劃分爲描述比較、理論建構、測量發展三個主要階段。

進入21世紀以來,隨着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積極心理學的崛起,“以人爲本”的發展觀滲透心理科學,幸福感研究溫度驟升。目前在美國有一百餘所高校開設了幸福教育課程。積極心理學的大力倡導者美國心理學會Seligman首先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開始幸福課。英國威靈頓公學、哈佛大學也加入這個行列。對於教師的幸福,沒有找到國外相關的研究文獻。

國內研究現狀述評

我國幸福感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楊彥春、何幕陶、朱昌明、馬渝根,1988;周建初,1988),研究主要與老年人精神心理衛生有關。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逐漸開始對其它人羣進行研究。有城市成年人、運動員、大學生等。楊宏飛(2002)的教師幸福感研究,王豔梅(2002)的中學生幸福感的研究,等等。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德育論》系列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幸福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精神的發育和發展。劉次林博士在《幸福教育論》中提出“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他對當代教育作了理性的反思。朱永新在《新教育實驗與教師專業發展》指出:教育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共同發展的教師“三專”發展模式。肖川在《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提出並回答:“哪些因素影響教師的幸福、教師的幸福與專業成長有怎樣的關係、如何促進教師的成長”。高峯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與幸福教育》提出:“幸福教育要通過構建幸福課程、打造幸福校園、促進教師幸福等多種途徑來實現”。

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檢索“幸福教育”共得到201篇文章,檢索“教師的幸福”共得到168篇文章,檢索“教師的專業發展”共得到5108篇文章,檢索“教師的幸福與專業發展”只得到12篇文章(2011年6月)。最早以“教師幸福”爲研究對象的論文是劉次林在《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發表的《教師的幸福》。

在中小學最早提出“幸福教育”的是山東東營市勝利第四小學校長、濰坊市北海雙語學校校長高峯,他們從2002年開始提出並實施幸福教育的,在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和北師大肖甦教授的幫助下,理論建構和實踐研究形成相互支撐。

綜上所訴,目前對教師的幸福與專業發展的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多屬於理論層面,研究者基於自身的經驗或通過哲學思辨、邏輯推理等方法探討了教師幸福與專業發展的關係,並對如何使教師幸福與專業發展相互促進提出了各種建議,有“紙上談兵”的意味,存在着與實際脫節的侷限,我校的研究嘗試利用相關理論指導實踐進行探究,使教師幸福的發展。

4.研究依據

(1)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主要內涵是: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全面發展,人的活動能力的多方面發展和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發展。我們要使教師的幸福感與專業素質全面發展,主要指教師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全面發展以及各種素質之間的均衡協調發展。

(2)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尊重的需要都歸爲“缺失性需要”,但單獨把自我實現的需要歸爲“成長性需要”,並認爲真正讓人得到幸福的卻是“成長性需要。”成長性需要就是對自身專業能力發展,專業素養提升的需要。

(3)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當把人作爲一個整體來研究,應該關注人的高級心理活動,如熱情、信念、生命、尊嚴等內容,認爲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爲,首先必須改變其信念和知覺,認爲它們是導致人與人的差異的“內部行爲”,因此我們要強調教師的自主發展是最有效的發展。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思想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自我實現。追求的是實現人的“內在價值”,如果能實現這些價值,便可以達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重點研究如何爲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如果環境條件是和睦、真誠、信任和理解的關係中,纔有助於潛能的實現,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發展出對世界的理解,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4)課題研究的現實依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有好的教師,纔有好的教育。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二、概念界定

【幸福教育】就是學校通過課程的設置、開展教育教學和各種文化活動,創設一定的環境和氛圍,使廣大師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體驗和感受幸福的教育過程,提高追求和創造幸福的能力,爲終身幸福奠基。

【教師專業發展】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業訓練、獲得教育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專業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和執教素質,成爲一個教育專業工作者的發展過程。主要是指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道德和專業情感四個方面的綜合發展。

【教師職業幸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滿足後的一種感受,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教師的幸福來自於教育教學工作、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的教育研究、善好的學校生活。讓教師自然、健康的成長,過上愉快、充滿智慧的職業生活。

三、研究目標、內容、方法和路徑

(一)研究目標

1.健全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培養模式,形成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校級名師的系統培養機制。

2.依據教師成長規律,探索形成“敬業-專業-樂業”教師的職業幸福的途徑。

3.以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的職業幸福爲前提,實現“幸福教育”特色高中建設目標。

(二)研究內容

1.調查分析教師職業幸福的影響因素。

2.健全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培養模式。

3.探索實踐提升教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道德和專業情感的有效途徑。

4.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

以上四個內容我們將從“教師專業化發展學校建設”、“幸福教育特色高中建設”兩大工程爲抓手,以課題研究爲龍頭,將《幸福教育的實踐研究》等多個課題研究緊密結合,把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的各項工作緊密結合,開展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路徑

1.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敘事研究法等方法。

2.研究路徑:本課題的研究沿着兩條路徑進行。

一條是依據教師成長路徑,制定新任、骨幹、優秀三類教師的培養計劃,形成“敬業-專業-樂業”教師健康成長的策略。另一條是幸福教育特色建設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具體內容有:以幸福教育的核心價值理念爲指導;以學校文化建設爲思路;以教師職業幸福的影響因素調查爲切入點;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師走上成長的幸福之路;以幸福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成爲師生共享成就的主陣地;將營造“書香校園”列爲提高教師人文素質、品德情操的重要行動;以新校本課程的建設成爲師生共同發展、共享幸福的創新點;讓學科組、課題組學習型團隊成爲促進學科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以改革學校管理、評價制度爲教師專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以開展多種文體活動爲渠道,提升教師的幸福感。

四、研究的步驟和過程

(一)準備階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查閱分析文獻資料進一步理清思路。開展問卷調查、訪談,瞭解教師職業幸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建議,並做理念培訓。成立課題組,進行開題論證,確定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

1.啓動“第五屆校級學科帶頭人培養人”工作。符合條件的青年教師78人成爲培養人,教師要制定專業發展的三年個人規劃,學校將進行業績管理建檔等工作。

2.聘請王勤、康萬棟、曹瑞、張麗珊教育專家來校開展教師系列培訓指導。

3.開發新校本課程。繼2011年10月開設了31門幸福課程後,2012年3月新開發的課又有14門。

4.開展幸福教育特色建設書香校園系列活動。2012年4月24日舉辦“四十五中首屆讀書節”。

5.學校制定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年規劃和三類教師的培養計劃。

(2012年8月—2012年12月)

1.組織骨幹教師培訓,赴外地學訪交流。

2.新任教師(入職5年內)藍青工程。包括:拜師一對一“傳、幫、帶”,教學常規講座學習,名師工作室特級教師跟蹤聽課,任教一年的青年教師彙報課活動。

3.啓動第二屆校級名師培養工作。

4.遴選河東區學科未來名師候選人,教齡在15年左右,已獲得高級職稱,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思想,有一定科研成果。初、高中各學段每個學科1-2人。學校制定學科未來名師培養方案、制定培養計劃。

5.着力打造“幸福課堂”,開展“用幸福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6.定期進行課題階段小結,不斷完善研究方案。

(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繼續開展營造“書香校園”系列活動。4月23日四十五中第二屆讀書節,主題:“讀書、實踐感受職業之美”。

2.形成學科組、課題組爲團隊的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校本教研成果。

3.三類教師分別開展展示活動。

新任教師課堂教學彙報課。

骨幹教師、優秀教師教學示範課、課題研究展示課,完成一篇有一定推廣價值的科研報告、學術論文。承擔或參與課題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動。

4. 形成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管理評價制度成果。

5.開展課題研究中期展示交流活動,評選先進課題組。

(三)總結階段:(2014年1月—2014年10月)

1.評選教壇新秀、第五屆校級學科帶頭人、第二屆校級名師,命名錶彰。

2.對教師的幸福感、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二次調查分析對比,確保課題研究的有效性。

3.從各個層面總結實踐研究成果,進入結題反思和成果驗證。

4.撰寫研究報告;彙編課題研究成果(論文集、校本教材、讀書隨筆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