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關注職業成熟度?[1]

學識都 人氣:3.19W

職業成熟度,是衡量人在面對職業問題時“正確認識與行爲”的能力。它建立在個人職業特質和職業實踐積累的基礎之上,與個人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有所區別。

爲什麼要關注職業成熟度?[1]

爲什麼要關注職業成熟度?

意識決定行動,行動纔會導致效果,職業成熟度恰恰用來衡量你思維和行動方式,預測其效果的合理性。你一定早就注意到,職場中存在一些悖逆常理的現象:有的人能力強、成績顯著,卻遇人指摘;有人對別人能坦然接受的事情抱怨連連;有人明明是堅持原則,但卻被調離關鍵崗位;有人真知灼見,卻遭白眼;還有人總是懷才不遇。

從管理者和組織角度出發,會去思考如何構建更正面、更積極的管理文化,減少嫉妒、誤解、懈怠、衝突和歧視,改善組織環境,提高組織運行效率。但作爲職業人個體,則應該從修身的角度出發,對思考和行爲方式進行改善,避免遭遇上面提到的職業失敗。

職業成熟度直接影響職業回饋

職業成熟度並非用來衡量一個人的職業特長和勝任力。但作爲一個人在職業過程中的思維及行爲方式,它直接作用於職業環境而產生效果,與其他可評價因素(包括:工作成績、工作能力、學歷、特長等等)一樣,是職業環境對人的職業評價中的要素,並直接影響到職業回饋。

職業成熟度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然職業成熟度與職業回饋緊密關聯,就應該引起職業人的極大關注。多年的研究表明,爲了提升職業回饋,去加強工作能力、工作成績和學歷特長這類硬件條件,需付出艱苦長期的努力。與之相比,提高職業成熟度對提升職業回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麼具體測量和看待

日常工作環境中的觀察,可以幫助判斷一個人職業成熟度的高低,但是要想全面測量,並提供針對性分析,則要通過情景模擬進行系統地測評。我們以五個維度來衡量職業成熟度,包括:心態與視角、方法策略、主動性、原則的彈性、自我管理。下面將一一談到:

1、心態與視角
對自身職業定位及處事道理的把握程度,而帶來的`對事物的認知水平。代表了職業人換位思考,能否以接納、開放的心態與環境主動適應、融合的能力。表現爲用開闊的視角尋找事物的正面因素,積極發掘價值的傾向。

看看下面的例子:

又到下班時間了,Helen本想下班出去SHOPPING,可是回頭看了一眼,新來的上司還沒有離開的意思,不少同事也好像不知道已經下班一樣,在自己的位置上埋頭工作。Helen心裏不明白:“如果他以後每天象這樣加班,我們怎麼辦!”如果你是Helen,你會怎麼做?
A.最近情況有點兒不一樣,大家都忙着,快問問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B.既然大家都在,取消自己的逛街計劃,也隨大流。
C.這樣太不人道了,跟上司打個招呼說晚上有事,先走一步

A.非常正確的選擇。新的上司往往會帶來新的管理方式,處在管理變革期。免不了諸如:情況摸底、資料整理、組織調整、計劃安排之類構建性質的基礎工作,自然會帶來很多工作量的階段性增加。在這個時期,即使沒有安排你具體的工作內容,對缺少管理實踐的職場人來說,也是個難得的觀察和學習機會,更是迅速接近新上司、理解組織變化的機會。留下來參與進去好處多多。
小貼士:要先問上司有什麼要幫忙的,新老闆的要求最好聽新老闆自己說。
B.勉強及格,因爲目的不明確,所以也缺少積極態度,行動還沒做到位。首先,你確定上司一定能看到你也留下來了嗎?如果他沒看見,你表現的效果將大打折扣。第二,除了表現,你不想爭取更多的學習機會嗎?怕你忙而不來麻煩你豈不很窩囊?再說,如果他問你“Helen,什麼事那麼忙需要加班?”你又怎麼回答呢?最後還要想到一些負面情況,如果上司因需要控制知情範圍而不需要你留下來,事先沒問豈不大家尷尬?所以,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所有問題,而真正解決起來,只是一句簡單的問話,第一個的選擇更好些。
小貼士:把事情做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還要確保老闆能看見”。

C.職場小笨蛋。不能敏銳觀察到變化,不能有意識去尋找、挖掘發現機會和價值,是很多職場人停留在弱者地位的原因,其根源是對自己定位不清,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及缺什麼。其實,職場中隨時都潛伏着機會,像人事變動、管理變革、組織調整、重大虧損這類典型情況下,更是高價值機會多發時期。懷才不遇或是對組織環境抱怨連連的人,其實多數都是自身的問題。職場競爭之所以最終造就了高低貴賤的職業階層,其原因並非由起點造成,而是在過程中對信息的處理方式所帶來的行動差異造成的。
小貼士:負面思維對自己的危害大過對他人。

專家建議: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而正面的心態和寬闊的視角,有助你敏銳地發現機會,免除負面思維帶來的認知障礙。
自20世紀90年代正向心理學大行其道以來,挖掘價值已成爲邁向職業成功的主流思維,管理者也越來越把員工的思維心態,作爲衡量其職業潛力的關鍵要素。

2、方法策略
面對職業問題時抓住問題的核心要點,以及思維的策略性水平。代表職業人學習歸納、舉一反三、以及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爲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直接尋求最佳的問題解決之道,並在團隊合作上具備優勢。

看看下面的例子:

Lily有一份很重要的合同遞上去已經3天了,但是張總到現在還沒有批覆,客戶又催得很緊,lily實在沒辦法,決定硬着頭皮去找張總問問。
一進門lily問道:“您好,張總。前兩天我交給您的合同簽了嗎?”張總想了想,然後翻箱倒櫃,最後攤開雙手:“對不起,我從未見過你的文件。”
這不是睜着眼說瞎話嗎?如果你是lily,你會怎麼說呢?
A.對不起,可能是我忘了,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
B.張總,前兩天給您的時候,我看着您將文件擺在桌子上了,要不您再想想?客戶等着呢!
C.我明明給您了!

A.聰明的回答。你的上司當然記得你把文件給他了,要不然也不會翻箱倒櫃地去找,在這時跟你說他沒有見過,也許只是想掩飾過失、維護自己的面子罷了。但是,問題的關鍵並非到底誰記錯了,而是立刻讓老總把合同籤回來。說一句“對不起”,心照不宣,馬上回到辦公室重新打印一份,再拿給張總,獲得積極配合馬上籤了,纔是問題的解決之道。
小貼士:告訴你,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你上司也意識到現在必須先把合同籤掉,只是顏面有些下不來。你這個做法表現出的智慧和善意,會讓他銘記在心的。
B.你的回答將把你放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你如果還不識相,繼續爲了他“冤枉”你而堅持和耽誤,那你真是忘了自己當前的目標了。好在你的說法還比較委婉,也算是給自己留了退路。
小貼士:如果上司錯了,要開動腦筋爲他尋找一個下臺的臺階,而不是去證明他的過失。
C.你的做法太危險了!即使他是個非常開明的人,你的做法也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爲這樣不僅在你們之間建立了一個是非關係,更失敗的是把合同簽署這個關鍵問題給掩蓋了。
小貼士:在公司工作,有時候受到一點小小的委屈是正常的,枝節末事情在問題解決之後就會淹沒在時間海洋裏了。況且,你爲了照顧他的顏面而主動攬責,會有投桃報李的效果。

專家建議:策略性的前提是抓住問題的關鍵,要不斷地問自己什麼纔是最重要的,有多少種達成目的的方法。當你遇到一堵牆擋住去路,除了推倒它之外,還有繞開它、找個石頭墊着翻過去,在下面挖個洞過去,或者索性等着別人推倒它很多方法。其核心目的就是你要過去,具體方法選擇就要看時間、空間以及你自身的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