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悠客”你能“悠”多遠[2]

學識都 人氣:4.64K

“驢友”聚會 品味人生

職場“悠客”你能“悠”多遠[2]

夜幕下,紅魚剛剛開張的小酒吧已聚集了一羣羣志趣相投的朋友。

“驢友”們在聚會中的娛樂項目如下:AA制小飲啤酒、下酒物是聊天,用幾根繩子或幾支牙籤做拓展遊戲。

採訪中,記者跟一位叫“啤酒”的帥哥搭伴,兩人的雙手被繩子用活結纏繞成十字,要想辦法在不解開活結的情況下使纏繞的兩人分離。一開始,兩人都很不以爲然,覺得這太小兒科了。損友們則七嘴八舌爭相提示:有的說,其中一人必須躺下,另一人從他身上跨過;有的說,二人背背相對,雙手高舉,從背後分開比較可行;還有的現場比劃交叉腿步尋求分離……現場哄亂而又熱鬧異常。其實,損友們是以提示的名義實施誤導加“調戲”。經這麼一折騰,綁在一起的兩人都一身大汗卻無法掙脫,只得乖乖認輸。

“影友”們相聚的節目很簡單:看片。三杯兩盞淡酒慢慢品味,人生旅途的滋味就全都咂摸其中了。

而另外一撥時尚“悠客”們則擺玄龍門陣,談藝術,談人生,更談抱負。只是他們的抱負不那麼遠大。有人直接宣稱:“我要累了我就歇,我要快樂我就找。”還有人放棄高薪工作只是想成就一番藝術人生,做幾天純粹的詩人、作家。更多的贊成利用職業的空檔努力充電,目的是“爲了更好地出發”,在更高的平臺上實現自我,成爲精英。當然,僅僅想“發發呆”的“悠客”也不少,他們覺得發呆一段時間也“挺享受”,可以讓疲勞的身心得到休整和調理。

紅魚說,她的願望就是:“給自己多一點空餘時間,給自己相對自由的空間,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悠客清貧 但很快樂

曾是一家日資企業部門負責人的`“河馬杜杜”(網名,簡稱河馬),比紅魚更早地選擇了“悠客”生活,與紅魚不同的是,他選擇了另外一種熱愛生活的方式——戶外探險。

不喜歡被約束的河馬實在無法忍受機械的年復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一年多以前從外資公司辭職,到麗江住了一個月。在麗江,河馬偶遇幾名熱愛戶外探險的朋友,跟他們一道體會到探險自然的樂趣。回成都後,河馬毅然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做職業領隊及策劃活動,領着一幫志同道合的“驢友”去登山、攀巖、徒步,不斷挑戰心理和生理極限。

河馬現在常常帶隊外出,晚上在營地點起一堆篝火,讓大家圍着篝火唱歌跳舞喝酒。他認爲這時候的感覺是“非常的棒”,因爲有酒、有肉、有朋友……目前,河馬還籌劃與紅魚等朋友一道,組織車隊前往藏區資助失學的學齡娃娃重返課堂。

雖說現在“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交的是自己喜歡的朋友,不必成天面對虛僞的臉”,但河馬的收入縮水一大截:他以前在外企時月薪數千,現在底薪只有幾百元。這樣的經濟條件,允許河馬的理想走多遠?記者不禁追問下去——

記者:這樣的生活打算過多久?有沒有可能再選擇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河馬:很可能,也許就在明天,也許下個月,我也不知道。畢竟我現在的收入只是原來的幾分之一。

記者:如果重新上路,你認爲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平臺嗎?

河馬:我說不準。

記者:離開外企你後悔嗎?哪怕一點點?

河馬:我從不後悔。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現在雖然過得很清貧但是很快樂。

採訪手記

雖然生活的期待並不僅僅在於物質,但記者不知道,這些悠客們豁達的笑容背後,是否也隱含着更多生活的辛酸?這種生活到底能走多遠?儘管河馬說過對選擇悠客生活從不後悔,但他同時表示可能很快會選擇另一種生活,“也許就在明天,也許下個月”。

是的,我們確實應當思考一下了:事業上太執著太忙碌,有時會不會忽略掉生活的本意?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浪漫和閒散,這種“悠客生活”又能支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