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陷阱”瞭解最新求職騙術

學識都 人氣:1.09W

近年來,“求職陷阱”花樣翻新,層出不窮,這已經成爲就業市場的一大隱憂。而對於即將出道或者剛剛出道的求職者來說,在複雜多變的形勢面前缺乏經驗和應變能力,往往更容易落入不法分子設計好的"求職陷阱"。調查顯示,有七成以上的求職者曾落入求職陷阱。如何求職應聘,如何防範陷阱,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每一位求職者都關心的問題。很多人都覺得“求職陷阱”防不勝防,但也不是沒有辦法防範。在求職時不僅需要提高警惕,還要多多蒐集信息,瞭解騙子行騙的常用手段,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儘可能的避開招聘陷阱。

“求職陷阱”瞭解最新求職騙術

1 在家就能賺錢的網絡兼職

案例:同學因爲閒來無事,想找兼職,在論壇上看到了這個招聘信息:“誠聘打字人員,每天工資至少100元,每天2-3小時,適合在校學生。家裏、網吧均可工作,工資每日結算。”於是她就聯繫客服QQ,發送簡歷。兩天後自稱是人事部的人來電,通知她已經被錄用了,並問她的打字速度,確認她的地址。還問她是等做完任務付工資,還是先付一些定金給她。一般這種情況下,誰都想對方先給定金。不久,對方財務部打來電話說,300元錢已轉到了公司給的個人卡上,需電話轉賬到她的個人銀行卡上,隨即給她一個400的客服轉賬電話。按電話提示,她輸入了個人賬戶和密碼。後來她發覺不對,去郵政網銀查看,對方給她開通了電話轉賬,卡里的錢已被取走。

延伸:對於這樣在家就能做的兼職,不同的網站有自己不同的行騙路數:要求輸入手機號碼從而騙取手機信息費;要求輸入銀行賬號、密碼從而盜用銀行卡資金;要求交納押金而騙取金錢、要求先交納一定的錢作爲郵寄手本的郵費等等。

2 “境外就業”的美麗謊言

案例:南匯女工被困南非事件就是黑心中介惹的禍。受害者之一方小姐說,她出國前向中介交了3.7萬元人民幣的“勞務費”,可回來時,廠主只還給她1.17萬蘭特(約合1.5萬元人民幣),加上警民中心資助的1000蘭特,總共也只有1.65萬元人民幣,損失了一大半。其他女工的情況也是一樣。而在她打工的8個月裏,只出去過兩次,其他時間都在廠裏打工。每天早上7點起來,一直做到晚上10點,幾乎天天如此。方小姐說:“那裏簡直就是一個監獄。雖然警民中心一直督促廠主,可這個老闆太黑心,總有藉口不還我們錢。”

延伸:目前非法境外就業中介主要有以下類型:一是以出境旅遊和商務簽證代替務工簽證,出境就業者沒有工作許可證,相當於“打黑工”;二是無照經營的.境外就業中介;三是無視任何限制收取高額中介費;四是非法中介機構無視廣告法和有關勞動保障法規,亂髮假廣告,吹噓境外就業能掙到高額報酬;五是非法境外就業中介機構爲謀取經濟利益什麼單子都接。

3 招聘三百餘人只爲形象炒作

案例:高女士在某媒體上看到一則大幅的招聘廣告,上面密密麻麻地寫着招聘職位和職位描述。她欣然前往應聘後,卻意外得知,這個所謂的招聘廣告,只是這個單位的一次形象宣傳。高女士說:“自從原單位倒閉後,4個多月來我最關心的就是各種招聘信息。幾天前,一位朋友打電話給我,說有一家網站招人,招聘人數過百,公司的實力一定雄厚。看到廣告後,粗算了一下,招聘人數有300多人。雖然對招聘人數心存疑惑,但我還是帶着簡歷到指定地點面試。面試後,被告知回家等通知。後經朋友打聽,得知這家網站成立不久,這次的招聘只是公司企劃部做的一次形象宣傳,並不需要那麼多人。”

延伸:實際上這些單位並沒有招聘廣告中描述的那麼大規模和設置的那些部門。這只是單位的一次炒作。大規模招人,可以顯示出企業的實力,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關注,比單純在媒體上打形象廣告會有更好的效果。

4 手機一借就不見

案例:孫小姐,大學剛畢業到深圳找工作。一個自稱是某職業介紹所的員工的人,向她發了一張該職業介紹所的宣傳資料。說他們這家職業介紹所不同於別家職業介紹所,別的職業介紹所都是先收費後介紹,他們是介紹成功再收費。該男子爲其推薦了一個文祕類的工作,不久,她接到公司老總的電話。前往面試,老總很親切的聲稱要安排人到電子城的樓下接孫小姐。孫小姐人一到電子城的樓下,就有一個穿着西裝打着領帶的男子向她打招呼,這個阿華剛要帶孫小姐進去,孫小姐的手機響了。那個老總說:這個阿華出門去手機也不帶,你讓阿華聽一下電話。我要安排他出門辦點事。於是孫小姐就把手機遞給了那個阿華,阿華就接過了手機,和老總說起話來。但眨眼之間,那個阿華拔腿就跑。孫小姐忙去追趕,但哪裏還追得上。

延伸:有的人在找工作時,被身邊一起找工作的人藉手機用,也是一借就給“借”丟了。還有的騙子常到人才市場轉悠,他們混在求職者中,看誰手裏拿的手機值錢,然後跟蹤,當其填寫求職簡歷時,就將其姓名、電話、應聘單位、職位等記下來,每次記下三四個人的資料。然後,以面試爲由將求職者騙出來搶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