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

學識都 人氣:1.41W

“工匠精神”成爲今年政府報告的新詞,備受社會關注,激起了各方特別是很多企業家委員、代表的思考。那麼如何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呢?

如何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

  如何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一

今年兩會召開後,工匠精神迅速成爲輿論焦點,這是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下確保我國能夠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之一。雖然對工匠精神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在筆者看來,工匠精神有兩個層面的意義:第一層含義屬於廣義的工匠精神,指的是企業對其從事的事業匠心獨運,精益求精。一方面需要對快速變化的市場作出清晰準確的判斷,並確定企業的競爭力源於什麼產品或者服務。另一方面,一旦確定了企業戰略,就必須通過努力精雕細琢,確保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到同行的最優水平。事實上,我國企業之中不缺乏要做大做強的勇氣和意識,但是卻往往缺乏把想法和意圖變成現實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就是工匠精神,一種對事業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精神。

另一層含義是狹義的工匠精神。這裏的工匠,指的是我國當前需要大力培養的工匠型、技能型人才,這些工匠不一定需要對製造產業的發展有多麼清晰的把握或深刻的認識,但是他們知道在具體的哪一個生產和質量控制領域作出技術和製造的突破。例如蘋果公司產品之一的音樂播放器iPod的後蓋,居然是手工磨出來的。按照蘋果公司的要求,必須要把金屬磨得和鏡子一樣光亮,這需要用熱帶產的植物纖維——劍麻製成的布,可是用這種布磨出來的金屬卻有一絲絲的痕跡,而這卻不爲蘋果公司所接受。蘋果公司追求完美,需要完全的光亮。如此苛刻的要求,只有位於日本新潟縣的一家專門研磨金屬加工品的公司——小林研業公司做得到,以致2001年發售的iPod後蓋,都是這家公司的工匠們,在當地一個個研磨而成,工匠們精湛的技藝,使得iPod後蓋如鏡子般明亮。這些工匠追求完美的'意念和境界以及爲實現理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就是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那麼,當前珠海如何進一步培養和發揮好工匠精神呢?在筆者看來,工匠精神源於企業,但不一定源於企業集聚,上文提及的日本小林研業所在的新潟縣,並不是一個企業集聚度高的城市,相反,卻是一個風景美麗、充滿田園色彩的城鎮,只要這家企業有技術,有能力做出亮麗的產品,蘋果公司還是從不同渠道找到了這家公司爲其生產。

因此,雖然和先進地區相比,珠海的企業集聚度還有待提升,但這並不妨礙珠海加快培養和發揮工匠精神。況且珠海近幾年在“三高一特”產業尤其是先進裝備製造產業發展方面已取得不錯的成效。事實上,珠海所擁有的自然環境和條件,要比日本新潟縣優越得多。加上珠海地處珠江西岸,背靠粵西地區的龐大市場,發展潛力很大,完全有可能以裝備製造業爲突破口,進一步發展成爲西岸地區的先進製造業基地,而這就需要珠海培養一批出色的工匠,並着力打造城市的工匠精神。

目前廣州、深圳等一線由於房價較高,生活費用較爲昂貴,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才的引進。珠海環境優美、氣候適宜,近年也在大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是人們發揮創意、醉心產品研發和應用的好地方,從而爲工匠式人才提供了另類選擇。

當然,工匠式人才的進入與弘揚工匠精神不能完全劃等號。追求完美,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的工匠精神要在珠海深入人心,需要做好幾件事:一是全市上下可以進行一次大討論,讓社會各界通過媒體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討論讓大家瞭解什麼是真正意義的工匠精神,以及這種精神對於每一位市民有怎樣的含義。同時還通過集思廣益,形成珠海落實工匠精神的行動綱領;二是選擇關係珠海“十三五”發展的重要產業,例如裝備製造業,把相關的製造環節分解,探討如何在不同的環節落實工匠精神,確保企業的產品儘可能做到精益求精;三是積極探討把工匠精神貫穿到珠海經濟的各個領域,從傳統制造業到先進製造業,從傳統服務業到現代服務業,還可以探討如何通過弘揚工匠精神推動珠海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的融合,促進不同產業的融合發展。

  如何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二

不久前,教育部在全國推行現代學徒制試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財政部也作出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相關部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把傳統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企業與學校協調合作實施,培養造就更多技能型人才,無疑是適應現代企業發展和製造業轉型升級要求的創新之舉。培育和弘揚新時期的工匠精神,需要更多這樣的制度創新。

重提工匠精神是一個開始,進而還要重塑工匠精神、造就合格工匠,其中,制度的呵護推動極爲關鍵。惟有完善相應的制度安排,人們纔會對號召和激勵作出積極反應。以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強國爲例,爲人津津樂道的工匠精神背後其實是一整套工匠制度,體現在職業技術培訓、市場準入標準、質量監督管理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各個方面,對精益求精者的回報和對違法違規者的懲罰共同發揮作用,缺一不可。用規則制度引導工匠習慣,再把工匠習慣昇華爲工匠精神,是重塑工匠精神的必由之路。

我們需要工匠培育體系的創新。只有良好的願望,沒有過硬的本領,造不出高品質的“中國製造”。而培養擁有熟練技能的勞動者,進而形成一支高素質的勞動大軍,需要長時期的專業技術訓練過程。這就要求以改革的思路辦好職業教育,堅持以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爲導向,發揮好政府引導、規範和督導作用,吸引更多資源向職業教育匯聚,加快發展與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相適應、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

我們需要加快新型政商關係的打造。工匠精神不僅是對勞動者的要求,更是對企業家的要求,把工匠精神延伸到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上去,更好地創造有效供給、開拓消費市場。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重新校正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毋庸諱言,過去政府和企業之間存在一種不健康的依附關係。今年兩會上,總書記提出用“親”與“清”打造新型政商關係,就是針對這一頑疾開出的藥方。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企業競爭不再依靠“關係”,而靠過得硬的產品質量和商業模式,企業纔會產生追求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內生動力。

我們需要標準引領、法制先行。產品和服務標準,是對市場的“硬承諾”,既需要企業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堅持嚴字當頭,也需要全社會努力構建質量共治機制。完善國家標準體系,加快相關法規建設,嚴格監管市場秩序,懲治假冒僞劣產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才能防止出現“劣幣逐良幣”的逆淘汰,使優質高端產品得到應有的高額回報,推動形成有利於工匠精神生長傳承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