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不急於求職 先停下來出去走走,思考自己的未來

學識都 人氣:3.11W

東方網6月25日消息:畢業季來臨,大學生陸續走出校園,或工作,或出國,或讀研,無間隙地進入另一個人生階段。不過,近幾年國內大學畢業生中漸漸出現了一個比較另類的羣體,他們跳出“畢業即工作或讀研”的默認程序,爲自己留出充足的空當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揹包旅行,或者做公益服務,這樣的空當期叫做“間隔年”。

畢業後不急於求職 先停下來出去走走,思考自己的未來

同濟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畢業生小高,剛剛參加完學校的畢業典禮。畢業後,大多數同學都打包行李,準備拿着“報到證”去新單位報到上班。可小高不同,他暫時沒有找工作,他想在大學畢業後,過一段空當生活。

“空下來的這段時間,我準備一邊在家休息,一邊回顧我的大學經歷,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另外,旅行是一件可以增加人生閱歷的幸福事,我希望有充足的時間去各地旅行,瞭解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習俗和社會狀況。”小高說,自己在網上查閱得知,這在國外大學生中其實非常流行,叫做“間隔年”。

去年,毛和鑫大學畢業。很多人畢業了就馬上工作,但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最終決定,騎車去旅行。從廣西出發,遊歷了越南、柬埔寨、泰國和老撾,豐富了人生閱歷。遊歷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對旅遊 行業很感興趣。遊歷結束後,他選擇了北京的一家旅遊網站,非常投入地做到現在。“在這三個多月裏,我發現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更快地實現了從學生到社會人的過渡。”毛和鑫說,如果當初一畢業就去工作,可能適應的時間會更長,“間隔年”裏的沉澱讓自己更成熟,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而且找到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如今,他和幾位志同道合者成立了“間隔年青年沙龍”。“‘間隔年’不僅是旅行!”沙龍的介紹中這樣寫道,“我們認爲旅行應當是青年教育的.一部分,一次長途旅行是初出茅廬年輕人的成人禮。青年人的旅行不應該只是作爲一個觀光客的旅行,而是需要融入到當地生活中,參與當地公益項目,走進當地大學,跟當地人對話交流……”“‘間隔年’通常是一年,但並不一定要一年時間,只是至少要一個月以上,讓你能全身心地從固定不變的模式中跳出來,體會某一種新的生活。”毛和鑫說,“間隔年”重要的不在於時間長短,更在於出發點和實施方式。

“我們出去,是爲了更好地回來。”毛和鑫說,雖然很多人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等想法會在“間隔年”中慢慢形成,但之前應該有一個大致的方向、一定的準備,“現在的‘間隔年’,一般有三種模式,打工旅行、公益組織志願者、單純的揹包旅行,可以先看看你對哪種方式比較感興趣,再有針對性地制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