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1.73W

教學設計的目的在於確定教學內容(教什麼)、教學順序(什麼時候教)和教學策略(怎麼教),以最有效的方式達到總的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還應當闡明具體的教學目標,爲評價小學生的學習提供參照標準。

小學生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內容指的是爲實現總的教學目標,要求小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爲經驗的總和。教學內容分析的工作包括規定教學內容的範圍、深度,並揭示教學內容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繫。

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層次結構。這裏假定將教學內容劃分爲課程(狹義的課程)、單元和項目等層次,其中,項目可以是一個知識點,也可以是一項技能。多媒體所教的知識可以是這三個層次中的任何一層[7]。這樣,分析教學內容通常要完成以下各個步驟:

第一,選擇與組織單元,即確定爲實現一門課程的總的教學目標,小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單元);

第二,確定單元目標,即確定小學生學完本單元之後所能做的工作;

第三,確定學習任務的類別,即把單元學習任務歸屬於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類中的某一類,小學生要以情感目標爲靈魂,兼顧個性特徵;

第四,分析任務,即確定爲實現單元教學目標,小學生必須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第五,評價內容,即對所選擇的內容進行分析,看是否爲實現課程目標所必需。

學習目標的闡明:當教學內容確定之後,需要把小學生要掌握的每一項技能或項目用具體的行爲目標表示出來,爲以後制訂教學策略和評價提供依據。每一個目標應當包括3個基本要素:行爲,即在教學內容分析中確定的技能或任務;條件,即說明上述行爲在什麼條件下產生;標準,即指出合格行爲的最低標準。例如,小學生在觀看各種雲的圖片時(條件),應能90%的準確率(標準),將捲雲、層雲、積雲和雨雲分別標記出來(行爲)。

學習目標圖表化:通過分析教學內容和闡明學習目標,可以得到一系列有一定內在關係的學習目標。首先小學生能正確讀寫生字及理解其意思,其次,學生能在說話訓練中能正確運用。再次,在生活中能妥善管理自己的物品,不亂丟垃圾。

確定教學起點:通過對小學生學習需要的分析,可以確定總的教學目標,即目的地,而對小學生的分析,基本上可以確定教學的出發點。確定教學起點之前應該先了解小學生是否具備進行新的學習所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以及是否已經掌握新的學習目標中的部分目標。這樣,根據前面得到的學習目標層次結構圖,就可以確定出教學起點,即起點學習目標。但需注意的是,小學生個體差異較大,且多以小班教學,教師要儘量對每個學生情況都進行分析考慮。

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策略的選擇主要由學科專家和有經驗的教師來決定。小學生的水平和動機以及學習目標的.類別是影響策略選擇的主要因素。另外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正在設計的將被用於教學過程的哪一個(些)階段。

各種教學策略適合不同的學習目標類別。指導型策略對概念和規則學習比較有效,小學生抽象思維發張較緩慢,對概念容易擴大或縮小,應多采用此策略;練習型和遊戲型策略適合於言語學習,教學應多采用此策略,保持其學習熱情,鞏固知識;模擬型策略對技能和態度目標的學習有效。教學模擬可以促進學習遷移,教學遊戲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另外,一個教學單元中可以採用多種教學策略,以適應不同的需要。

製作教學過程流程圖:一旦確定了教學策略那麼就可以製作教學過程流程圖,把與小學生之間的交互過程反映出來。

教學過程流程圖是關於教學過程中各項活動的順序和結構的圖示過程。它是軟件開發的後繼步驟(腳本設計和編程)的行動指南。教學過程中活動很多,包括計算機的各種決策和小學生的選擇等。它們並不一定都要在流程圖上反映出來。至於哪些細節可以忽略,則應視教學內容的複雜程度、教學策略的類型和開發人員的需要來決定。一旦有了教學過程流程圖,就可以編寫各個教學單元的具體教學內容,最後產生一份詳細的文字稿本。對指導型來說,就是編寫課文、選擇例子、設計問題、預測學生應答以及準備反饋信息等;對練習型來說,就是收集和編寫習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