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55W

下面是關於《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僅供參考!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一)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如果處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一堂枯燥乏味的課。但是我上完後覺得學生的興趣很高,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很想去了解大自然中不知道的知識,課後回想有可能是做到了以下幾點:

1、口語交際是新世紀人們生存與發展的本領,語文的性質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可見交際性要處處體現在語文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各個渠道之中,不一定專門設置交際課。所以這堂課裏我首先提醒自己注意要用語言是談話式的,給學生一種親切的感覺。其次創設各種情境進行交際,如:教學第二段時,教師扮演迷路的小孩,學生當太陽指點方向;又如:教學第三段,讓學生當北極星考一考學生怎樣辨別方向;再如教學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演大樹,自我介紹大樹指點方向的方法。把枯燥的科學性知識,課文中學習的語言,加以運用和創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懂了知識。

2、在本節課中我非常重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通過鑽研、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如:教學“太陽”指點方向時,通過當太陽幫迷路的小孩指點方向的遊戲中,巧妙地把太陽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蘊含其中;再如對“忠實”這一詞語的理解,在讓學生理解“太陽爲什麼是個忠實的嚮導”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值得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和事,使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又如:第三自然段的難點是如何在黑夜裏找到北極星,我就利用課件進行形象的演示。在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

3、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教會學生思考,會提問題,於無疑處見有疑,這就是培養學生探究性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比如在第二段的教學時,當學生回答自己的'發現時,一位學生說自己通過讀知道了太陽中午的時候在南邊,樹的影子正指向北方。此時,我聯繫以前的課文《動手做做看》,引導學生向書本挑戰,讓學生懷着“太陽在南邊的時候,樹的影子真的指向北方嗎?”這樣的疑問,在通過實驗讓學生明白確實如此,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在每段的教學中都能讓學生提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展開思考討論,使學生主動去獲取和處理信息,教師適當點撥。這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而且爲學生今後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二)

講《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時。學習溝渠裏的積雪怎樣爲人們指點方向的時候,學生們還真“迷了路”。

在理解第5小節“溝渠裏的積雪哪邊化的快哪邊化得慢,化得快的那邊是南面還是北面,爲什麼?”時,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知識性的錯誤,一位同學站起來說:“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得慢的是北面。”另一個孩子站起來不是很確定地說:“老師,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得慢的是南方!”到底答案是什麼?學生爭論起來。爲了阻止他們繼續爭下去,我在黑板上畫起了示意圖。示意圖一畫出來,同學們發現從南邊射過來的太陽光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因爲它面朝南!我有請大家打開書仔細地看着課文“看看哪邊的雪化得快,哪邊化的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其實書上就已經對應了呀,“快、慢”對“北、南”。這時有些孩子也反應過來了,開始小聲嘀咕,我連忙說:“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爲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所以是哪邊的雪先化呢?”孩子們一下都看懂了,齊聲說:“北邊!”我又靈機一動,說:“如果這不是一個溝渠,而是一座山呢?” 立刻就有孩子舉起了手:“山坡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慢的是北方!”“對!”這時的我真爲孩子的聰明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