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上學期的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1.93W

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已半學期了,經過半學期的艱苦歷程,深受新課改的冼禮,在教材鑽研、課堂教學、學生評價、教學反思等領域都有着較大的收穫。教師明顯表現出關注學生,重視創設聯繫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和其他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民主平等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學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重視過程,重視引導求異思維,鼓勵算法的多樣性;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等貫徹新理念的教學行爲;一致希望能讓學生以一種生動、活潑、有趣的方式來學習數學,讓學生不費勁地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數學,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經過兩個月的學習生活,多數同學已表現出對數學的一定興趣,並已逐漸適應,形成初步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在教師引導下已逐漸懂得傾聽他人發言,與同學合作交流等。

小學數學上學期的教學反思

一、在教材探研方面

新教材在編排體系上,知識結構上都發生重大變化,突出了知識的形式的探究過程,同時增加了大量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與相互交流的機會,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既有趣又有用;它以實現兒童的發展爲宗旨,爲他們提供了大量的觀察、猜想、思考、操作、驗證、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

1.根據不同的數學知識,領略教材圖例的含義,精心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在新教材的例題、"做一做"中,都有一些漂亮的插圖,這些插圖對我們教師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把握好這些插圖的內容,領略插圖的含義,根據插圖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如:在"比一比"中的"做一做"裏有5幅插圖,我在教學中利用這些插圖開展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的分組活動。在比長短中,我開展"誰的胳膊長"的趣味比賽活動,先分小組比出誰是小組中胳膊最長的同學,再組與組比較,比出誰是全班胳膊最長的同學。這項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小組裏合作學習,使生與生之間有交流、討論,在交互的教學活動中學會了新知,教師真正站到了教學活動組織者的位置。

在練習中也有一些有着指導意義的插圖,這些插圖也爲我們設計教學活動提供參考。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我們可發現練習裏都有這樣的題型與插圖:讓學生抽取0~10的11張數字卡片。要麼用大數減小數(學減法),要麼哪兩個數想加得幾(學加法)。受到教材插圖啓發,我讓學生各自準備了自己的數學卡片袋,在鞏固練習中開展分組比賽活動。這樣學生自主活動始終貫穿於整個單元,學生在自主練習中鞏固了新知。

2.發揮教材信息資源,創造性創設問題情境

低年級的小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爲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強大內驅力。教學活動中能否不斷激發興趣,使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昂地主動參與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新教材在教授的圖例中有許多能解決問題的多個素材與信息,這就爲我們教師提供了空間。如果能善於挖掘這些信息資源,創造性的創設問題情境,就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能力。如在"比一比"的新授課中,除了書本上列舉的兔子與磚頭、小豬與木頭的比較外,還有蘿蔔與蘋果、小豬與小魚等多種有用信息,還可利用插圖所提供的.這些豐富信息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已獲得的信息,讓他們想一想:圖中還有什麼可以比。這樣通過利用插圖資源放開學生,讓他們牽動探索,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多"與"少"的理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的培養

數學概念是抽象的,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抽象能力較弱。本冊教材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在教學數的組成時,先讓學生用小棒分一分,有幾種分法?每種分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怎樣把這幾種分法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分出來呢?通過教師的層層引導,學生的實際操作,參與了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從而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也爲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礎。

4.新教材更加註重思想品德的教育

學生到學校來除了學習知識、獲取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的道理。新教材在編排上,注重知識與德育滲透,如:在"比一比"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在"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但多數教師對教材在編排上還持有一定的意見,如:有些地方銜接不當,知識跨度太大;個別題目圖意不明,如,第33頁第1題"連一連",第45頁第1題3幅連續的圖等;在第36頁"可愛的企鵝"中唯一出現符號"",顯得突然,且給教學帶來麻煩;沒有更多地強調"數的組成",造成學生計算速度偏慢;有些內容對學生要求過高,有難度(如"連減");有的課時內容太多,完成有困難(如"操場上"),教材還有待於改進。

二、在課堂教學方面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表現爲以教爲中心,以教案爲本,學圍繞着教,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課堂氣氛較沉悶。爲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更重要是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抓住學生活動的興奮點,按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爲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歡聽的、喜歡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採用講故事、做遊戲、模擬場景、比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慾望,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教學片斷:分蘋果(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師:黑板上有一堆蘋果,你估算一下有多少個?再數一數。

(說明:磁性蘋果教具,可操作)

師:把這堆蘋果分成兩堆,誰會分?還可以怎樣分?(說明:老師這一問一下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