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學識都 人氣:3.03W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1

《操場上》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一)的第4課。這篇課文以體育活動爲主題,由一幅畫、六個詞語和一首兒歌組成,詞語都是體育活動的名稱,兒歌描繪了下課後學生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本課屬於按事物規律識字類,反映的是學校生活,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比較感興趣。結合實際上課情況反思如下:

根據教材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時,我將觀察圖畫、學習漢字結合起來,新課標倡導“多認少寫,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新理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讓學生看圖說、看圖貼,同位比賽說體育活動項目,認識體育項目卡片等有趣的活動。利用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認識體育項目的名稱,從而達到識字的目的。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夠識記九個生字,也認識了足字旁。並分類識記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生字。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認讀內容的多樣性,藉助拼音讀、去掉拼音讀、讀詞語、讀兒歌;在認讀形式上,開展自由讀、指名讀、領讀、齊讀,有開火車讀、同桌合作讀,有男女生比賽讀、師生對讀等。並且採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讓學生認生字,強化字音和字形的識記。但實際上課時,給學生組詞的機會不是很均等,老有往前趕課的感覺,生怕講不完,尤其是對於回答問題不夠完整的同學來說,缺乏耐心的等待,這也是下一步需要改進的地方。

另外,在指導寫字的環節,略顯倉促,指導不夠細緻。尤其是在學生書寫的過程中,指導不夠全面,特別是對於個別寫字不太好的同學來講,應該更具體一些。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本課中,我還採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內容上,有藉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讀,有讀生字、讀詞語和讀兒歌的;形式上,有自由讀、指名讀、領讀、齊讀,有開火車讀、同桌合作讀,有男女生賽讀、師生對讀等,在多樣的朗讀中漢字多次復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還採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讓學生組詞,讓學生幫助生字回家來認生字的偏旁,不斷強化字音和字形,不僅有利於漢字的識記,而且培養了語感。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在口頭組詞中,在生活的各種場合,留意生字的復現,做鞏固生字的有心人。這樣教識字,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不是把識字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寫字是特別是低年級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雖然是電腦時代,但仍需要把字寫得規範、端正、美觀,這不僅是交流的需要,也是提高個人文化修養和民族素質的需要。因此,老師要十分重視寫字指導,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和板書示範,把每個字一筆一畫的起筆、止筆,一筆一畫的佔格、佔位,每個字的間架結構,每個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筆畫之間的穿插挪讓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邊講解邊示範,然後讓學生寫字,課內保證了寫字時間。這樣每節課有3―――5分鐘時間寫字,細水長流,一定能提高學生寫字能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3

本週我們班學習了《操場上》這一課,本課分爲三個課時進行教學。教學內容主要是圍繞了學生在操場上的運動展開的,第一課時中學習了本課的兩個詞語“跑步”、“踢足球”和生字“足”,第二課時主要是生字“同”、“有”和句子的學習,第三課時是字詞句的複習、結合場景說句子和生字描寫。

其實對於我們班的學生來說,很多學生都知道跑步和踢足球,所以學生對於這兩個運動並不陌生,所以教學這兩個詞語並不難,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還是發音的問題,比如會把平翹舌音的問題。

在句子學習上,本節課我利用了書上的圖片讓他們說一說“學生們在跑步、“學生們在踢足球”,然後再讓他們用一句話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其中A組的李欣和王振城能夠在提醒下說一說,雖然沒有書上的句子連貫通順,但是能夠連成一句話還是不錯的。因爲這一課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在校內的運動,作爲班主任,我手上有許多學生做運動的照片,在結合場景說句子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先看書上的圖片說完句子之後,我利用句式,讓學生看着自己以及班上同學做運動的照片說一說。學生一直對自己的照片很感興趣,所以在出示照片之後學生很興奮,大部分學生能夠按照句式自己來說一說,部分學生例如駱柏宇就需要在提示下說一說,但是總體的學習氛圍和說句子的積極性還是很不錯的。

本課的生字是筆畫還比較多的“足”字,書上的要求是描寫,但是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在描寫的時候會出現筆順錯誤的情況,尤其是寫完一豎之後就直接去寫撇了,不過經過糾正之後能夠改過來,在課後佈置作業的時候我也提醒家長在孩子描寫生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筆順問題,不能讓學生寫錯了。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4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要求是“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目的是讓學生儘早、儘快、儘可能多地識字,以便及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培養閱讀能力,豐富知識。所以教學中要力求讓學生做到該認的字能認得牢固,該寫的字能寫得正確。《操場上》這篇課文,我把目標定爲認識生字、會寫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爲了達到這個目標,我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希望孩子在每一個步驟中均能出現學習的興奮點。爲了使孩子的情緒高漲,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我又不遺餘力的設計出大大小小的教學活動。主要表現在:

首先形式多樣的復現,提高識字效率。課堂上,我聯繫課間生活讓學生和生字見面打招呼,還單獨出現生字進行拼讀遊戲,開火車考讀,同桌同學比賽讀、朗讀課文比賽等等形式,活動多樣,全體參與性強,且有一定實效。

其次,滲透學習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儘管學生識字纔剛剛起步,但兩老師都十分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羅老師的歸類識記法、猜字謎識字法,找朋友組詞識記法等都能學生識字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逐漸地,學生一定也會自己編字謎猜字謎,也會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記字形。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如:你會記哪個字?、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等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第三,寫字指導到位,加強板書示範。寫字是小學,特別是低年級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板書示範,我把每個字一筆一畫的起筆、止筆,一筆一畫的佔格、佔位,每個字的間架結構,每個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筆畫之間的穿插挪讓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邊講解邊示範,然後讓學生寫字,課內保證了寫字時間。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5

對於一個剛剛告別了無憂無慮的幼兒生活,正步入知識殿堂的七歲孩童來說,怎樣才能獲得更多更新的語文知識呢?不言而喻,興趣便是一趟最快的列車。

作爲老師,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計他們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千方百計地爲他們創設展現自我的舞臺。因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端端正正地坐着聽課,和歡天喜地的做遊戲相比,自然後者對他們更有吸引力。所以,我竭盡全力地把枯燥無味的課本知識,融合在表演,遊戲,講故事,比賽等豐富多采的活動當中。

如識字課《操場上》,教學中,我利用教材的特點,爲學生創設了這樣的識字環境:課件演示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場景,讓學生分別說出同學們都在做哪些活動,每說出一項活動,就出示活動的名稱,然後請同學們認讀。這樣的設計使枯燥的詞語一下有了生命力,學生讀得很起勁,如同體育頻道的播音員。在多次認讀生詞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給詞語分類,讓學生討論這兩組生詞排在一起的原因,還通過師生互動、人機互動的遊戲方式複習鞏固生字。最後顯示生字的書寫筆順和間架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創設的“操場上”這個識字情境,課件設計的點球大賽(足球上寫有生字,讀對了,足球就進了球門,還伴有陣陣掌聲,如果讀錯了,足球就踢飛了),還有師生之間的你演我猜遊戲(卡片上寫有活動項目,學生看着卡片上的詞語,用動作來表示,老師看動作來猜卡片上的詞語),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識字、寫字,嚐到了學習生字的樂趣。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6

對於一年級剛剛入學不到兩個月時間的孩子來說,“操場上”這節比多少的數學課是一個較難的知識點,爲了突破它,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在操作中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通過學生擺,親自感知數之間的關係,清晰地用語言表述比較結果,並把形象的事物比較轉化成抽象的數據表達。這一過程符合兒童的認知結構,他們自然地內化自己的學習經驗,以至於最後能直接尋找現實中的數學信息,進行合理比較。

二、挖掘學生身邊生動的素材。在數學學習的活動中運用眼前所有的素材,如“擺圓片和三角片、小組同學比一比”等都可以用來比較。這樣素材拿來即用,而且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在玩中學。教學的最後環節是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比較並列式,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爲今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教學中,由於學生的語言表達並不是很完整,我們要有一個等待的心態,鼓勵、期待他們的成功表述,不能簡單地打斷或者代言,給他們機會,相信他們能行。我還要更加細緻地關注每一個孩子,給他們表達的機會。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7

《操場上》是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中第3課。這篇課文以體育活動爲主題,由一幅畫、六個詞語和一首兒歌組成,詞語都是體育活動的名稱,兒歌描繪了下課後學生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本課屬於按事物規律識字一類,反映的是學校生活,學生較感興趣。

根據教材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會認本課生字

2.學會用部首歸類識字,拓展學生的識字量。

3.正確規範地寫好“跑”。根據教材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指導這課時,我將觀察圖畫、認識事物、學習漢字結合起來,倡導“多認少寫,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新理念。

我通過作業的形式,讓孩子收集整理帶有提手旁的字有哪些,帶有足字旁的字有哪些,在整理的過程當中,孩子們就會發現,帶有提手旁的字和手有關,帶有足字旁的字和腳 有關,那麼字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書寫時,發現有個別孩子足字旁寫的不到位,我利用釘釘直播,一筆一劃給孩子講解,足字在做偏旁的時候,第六筆撇變成豎,第七筆捺要變成提,帶着孩子一遍一遍的書空用,終於再次書寫時,漂亮多了。

通過本課的學習,孩子們積累了許多表示動作的詞語,我又通過釘釘直播帶孩子們複習《怎麼都快來》的課後題,講故事、聽音樂、打排球、玩遊戲也都是表示動作的詞語,孩子們對動詞更加深了理解。

從孩子的作業當中,不難發現,孩子們在書寫時,對一些小細節不太注意,比如聲音的聲,上面會寫成土,體育的體會少寫一橫,在今後的教學重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8

《操場上》是識字單元的第六篇課文,以識字爲主要教學目標,讓孩子瞭解到常見體育運動的詞語並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好處。雖然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但是如何做到讓一年級的孩子們輕鬆識記這些生字和詞語呢?千篇一律的講解字形或是僅僅簡單講解字義,可能收效甚微,所以在聽師父的這節課時,我重點記錄了識字教學環節,並有了以下兩點思考。

一、隨文識字

1.從字形到字義

我們都知道漢字蘊含了很多意義,甚至有時候在字形上就能顯露出來。比如在導入部分,老師就把“操場”的“操”字進行了隨文識字——小朋友們在操這個字裏有一個提手旁,我們做操要動動手所以有個提手旁;做操還要許多小朋友一起整齊地喊口令,所以有三個口呢!不僅如此,做操還要站得筆直筆直的像棵小松樹一樣,所以下面還有一個“木”字。老師就這樣一邊講一邊板書,從漢字的每一部分到字義的過程中學習果然孩子們能牢牢記住這個有趣的字。再比如教學“拔河”的“拔”這個字時,老師先出示一幅圖:兩隻手在用力地拔一棵樹。然後老師通過設疑“拔這個字裏藏着兩隻手你發現了嗎”引導孩子認真觀察“拔”這個字的字形,學生髮現了“扌”和“又”這兩隻手,接着再讓孩子們對照圖片發現這兩隻手一左一右用力在拔東西,拔東西很用力就會出汗,而這汗滴就化成了“拔”字頭上的一點。通過這樣從字形到字義部部講解關聯的方式不僅能讓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字義,還輕鬆識記。

2.從字義到字形

漢字是表意爲主的一種文字,很多字知道了意思和適用之處就能很快的結合字形進行識記。比如在教學“拍皮球”和“踢足球”的“踢、拍”時,老師先是創設了情境,讓孩子們用真實的足球演示一下足球是怎麼玩的,讓他們自己發現“用腳踢的”,所以“踢”這個字有個足字旁,足字旁常常表示和腳有關;同樣的,老師讓孩子們拍一拍皮球、桌子和手,感受一下“拍”發出的聲音和動作,理解到“扌”常常表示和手部動作有關。用這樣的方式從字義到字形,不僅讓學生們識記到本課中這些生字,還爲同學們理解“扌”“”等關聯字打下了基礎。

二、重視語用

漢字同樣也能拓展語用,同樣在導入部分教學“場”這個生字時,老師先直接釋義場是指比較大的能供給大家做事的地方。緊接着老師通過一步步提問“買菜的地方就叫——菜場;讓大家休閒娛樂的地方就叫——廣場;讓小朋友們運動鍛鍊做操的地方就叫——操場。”孩子們都特別有興趣去猜去認識積累詞語,與此同時也一下子理解了相關三個詞語的意思和適合運用的場所。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9

聽了我校陳明珠、黃周琴兩位老師執教的識字課,真讓人感到耳目一新,不僅爲他們精彩的教學設計拍手叫好。兩位老師都根據教材很貼近學生生活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了多個學習情景,巧妙地運用了許多遊戲方式,使學生始終處在愉快積極的狀態裏,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不知不覺地認識了許多生字。

首先,創設生活情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如陳老師的課中,剛開始的複習環節過後就通過擺出實物(足球、籃球、排球),引出生字“球”的教學,非常自然,銜接緊密。而這個“球”字對學生來說在生活中在口頭語言中也經常接觸到,現在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學生感到很親切,一部分早已認識的學生肯定很想說,陳老師抓住這一特點,把機會留給學生,問:“誰早就認識它?”滿足了學生的表達慾望,讓他在獲得成功的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緊接着通過課文中的情景圖,讓學生通過看圖說話引出所學字詞,老師及時出示這個詞語,讓學生在情景中進一步認識了音,初步接觸了字形。學生在情景中說話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充分運用他們已熟知的這些最基礎的語言材料的過程,也是他們不知不覺地認識了這幾個詞的過程,這樣的安排從效果上說是事半功倍了。後來認識生字時生字的幾次復現過程中,陳老師也都用童趣的語言創設了捉迷藏的情景,如:“在這些名字裏,藏着一些生字寶寶”,或“生字寶寶又躲回到名字裏去了!你們還認識他們嗎?”有了這樣的情景,原本比較枯燥的生字學習也變得饒有趣味了。

黃老師的課中也充分運用了創設的情景,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兒歌結合起來。特別是操場上的活動錄像一下子把學生帶入自己已熟知的生活情景中,讓他們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在此基礎上,再去讓小朋友讀兒歌,學生從一開始就能把體驗帶到兒歌中,這時的朗讀就算還不熟練,但可以相信在小朋友的腦海中就已出現了操場上的活動場面,已是一種生動的朗讀,而不是乾巴巴的技巧練習了。

其次,兩位老師都運用了靈活的遊戲形式。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常常受興趣和情趣支配,兩位老師都特別瞭解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巧妙地以遊戲的形式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識字。特別是黃老師別出心裁地設計了“智力足球比賽遊戲”、“跳高遊戲”,還有在學習活動中的“我拿你說”、“你說我拿”,陳老師課中的“你演我猜”等遊戲形式,別說小孩子,連我們聽課的老師也甚覺有趣。當然,遊戲只是一種形式,但就是在這有趣的形式中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也培養了學生快樂的學習態度。我們追求的是“工作着是美麗的”,我們的學生應該是“學習着是快樂的!”

最後,我覺得兩位老師在教學識字過程中都很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去識記。如陳老師指導學生歸類識字,讓學生自己發現表示手的動作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腳的動作的字都有足字旁,還讓學生猜字謎認記生字以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加一加、減一減等)認記生字;黃老師在教學“身”字時通過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認記。這種種識字方法的運用,其實也是在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總之,兩位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已充分體現了《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識字教學的新理念,爲我們的識字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啓發。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10

《操場上》本課課文包括一幅表現操場上熱鬧的插圖,六個表示體育運動的詞語和一首兒歌。新課程倡導富有活力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堂上我盡力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綜合自己上課的感受和指導老師的點評,說說自己的幾點感觸:

一、充分運用校園環境,讓孩子們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

學校最近開展的熱火朝天的《陽光大課間活動》作爲話題引入,讓孩子們談談自己平時喜歡在操場上做什麼體育活動,學生的積極性馬上就調動起來了,他們爭着發言告訴大家自己喜歡的運動,這時我就把孩子們引入課文,帶着他們去看看熱鬧的操場,讓他們知道,體育活動是在“操場上”進行的,並隨機指導孩子讀好課題,特別是“操”的平舌音,“場、上”的翹舌音、後鼻音。讓孩子在說完看到的運動後,能有序,完整,我要求孩子們能用“有的小朋友在。”完整的說話,當有的孩子能同時說出幾項運動時,我鼓勵他們用“小朋友有的在,有的在,還有的在。”說長句子。

二、圖文結合,歸類學詞

看完熱鬧的操場,把帶運動圖片的詞語寶寶請進課堂,讓孩子們先自己根據圖片、拼音自己拼讀2遍,有困難可以請同桌幫忙,再請孩子個別讀——小老師帶讀——自己讀——開火車讀,當發現有錯誤及時指正,並引導孩子提醒同學要注音哪個字的讀音。

去掉拼音後的詞語,讓孩子們自己先讀讀,如果還不是很會,翻開課本自己多練習幾遍,用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進行鞏固。接着讓孩子們仔細觀察詞語寶寶,發現詞語寶寶身上的“祕密”——上面“打球、拔河、拍皮球”都是用手做的運動,下面“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用腳做的運動,再由字到詞,讓孩子認識新的偏旁“提手旁”“足字旁”。讓孩子們自己說說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字,提示孩子除了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還可以“猜字謎”,給孩子們猜字謎識記“高”“步”的字形,我發現孩子們比較喜歡猜字謎,做過字謎遊戲的字都記得比較好。

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遺憾之處:

一.過於高估孩子的學習能力,生字教學的版塊應加重,字詞不能過早脫離語境,在生字教學中,有寫字孩子自己找到方法,對於沒有說到的生字,也應該加以說明,不能一帶而過。“有的小朋友在。”、“小朋友有的在,有的在,還有的在。”的句式練習過難,很多孩子存在困難,回答中出現“打皮球”,如果在讓孩子充分認識各個動作後再進行說話練習,效果應該會更好。

二.指導過早,應該多給孩子自己學習體會的過程,特別是在字音方面,讓孩子通過反覆朗讀去發現難點,生字教學也過細,引導孩子自己觀察即可,讓他們自己找找應將生字擺在田字格的那個位置。對於“八”“入”的區分,可以先展示生字的書寫筆順,知道先撇後捺,再觀察八分開,入捺長。

三.點評的語言還有待提高,當有的孩子表達不清楚時,讓孩子坐下想想,可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高老師的點評明顯高明多了“我知道你想表達的意思,但你說不清楚,我請另一個小朋友來幫你。”孩子會覺得老師真的有細心體會,並且能理解鼓勵。

教育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在廣袤的教育天地中,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特別是對給孩子們的點滴成功給予充分的鼓勵,使孩子們產生成功感,並積澱起參與的信心,讓課堂涌動着生命的活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11

《操場上》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這是學生學完拼音後第一個識字單元的第4課。本課有一幅表現操場上熱鬧的圖,6個表示體育運動的詞語和一首兒歌。圖上畫了小學生在操場上所玩的大部分體育活動,兒歌概括了操場上活動的情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我上的是第一課時,在這節課上,我安排的學習任務是認讀課文中的9個生字,學會寫“八、入”兩個字,還有一個新的偏旁“足字旁”。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對事物具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好動、好玩是他們的天性。特別是我們班,後進生較多,上課的效率很低。所以我就要想盡辦法,變着法兒的把他們引到課堂中來,引導他們主動一些的參與到我們的學習中。

另外,學生們都愛聽讚美的話,特別是低段的孩子,老師對他們的肯定非常重要。所以,我在教師語言的運用上非常注意,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話語,好的要肯定,不好的則希望他下次能有進步。比如學生舉了手要回答問題,可是站起來卻回答不出了,有些可能真的是忘記了,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則是來搗亂的,我沒有馬上批評他,而是說“你是不是還沒想好啊?下次等你想好了再舉手好嗎?老師相信你能做到的。”這樣,我給學生一個臺階下,不僅沒有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反而也使學生認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老師相信我也能回答問題的。

這堂課涉及的是學生在操場上玩的大部分體育活動,而我們學校就在前段時間開展了運動會,而且有好多的學生都觀看了運動會,我就抓住這個契機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看到了哪些項目,這樣使得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並相應的把名稱出示在黑板上。完了之後我出示的圖片都是活生生的照片,學生就更感興趣了。在學生思維活躍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時,我就抓住時機,再次出現今天要學的項目名稱。

新課程提倡多認少寫,在這堂課上一共要認的字是14個,寫的只有4個。我第一課時安排了9個認讀字,要寫的是2個字。這麼多認讀字怎麼來得以鞏固,而且這些字的認讀,不能拆字、不能分析字型,因爲一年級學生這些還都沒有學過,這也給我們老師帶來了難度。那怎麼來把這些字在一堂課上認識呢?我就用復現的方法,第一次出現是在說話的時候,讓學生初步感知。第二次則是在看照片的時候出示,第三次是在讓學生看着不帶拼音的卡片做動作。第四次是讓學生把名稱卡片根據用手和用腳的不同來分一分再次出現第五次是大屏幕上以帶拼音的形式出現。第六次是去掉了拼音讓學生認讀。第七次是單個的字出現,第八次是把這些認讀字藏在了詞語裏面,其他的幾個字,學生以前都已經學過了,然後讓學生認讀。最後一次是在玩拼字的遊戲中,讓學生拼一拼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這樣這幾個字前後一共是出現了八次。

我還根據學生愛動的特點,在課上安排了讓學生動一動的環節。讓學生看着老師給出的卡片,不出聲做動作。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愛動的特性,而且也鞏固了知識。同時,這爲後面讓學生區分這些詞,起了鋪墊的作用,學生可以更簡單的分出哪些是用手做的,哪些是用腳做的。

在我的這堂課上,還有很多地方不成熟,希望大家多提意見,大家的意見就是我下一次的進步。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12

《操場上》這篇課文包括一幅插圖,6個詞語和一首兒歌。詞語爲體育活動的'名稱,第一排的活動以“手”爲主,第二排的活動以“足”爲主。這節課要讓學生認識“王、足”以及“打、拔、拍、跳、跑、踢、球、高、步”九個生字。根據教材特點,我把生字分爲兩類處理:一類是帶“提手旁”及“足字旁”的有規律可循的生字;一類是字形較爲複雜的“球、高、步”,我準備運用不同的方法個個“擊破”。

當一幅精美的“操場上”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的彩圖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高興地發出讚歎聲。“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操場上的哪些體育活動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告訴我,這種情境的創設扣住了孩子們的心。接着,我提出了一個很巧妙的問題:“其中有有些活動和手的關係比較密切,你能找出來嗎?”這樣,“分類”概念的滲透很自然,隨機我又抽出“打、拔、拍”三個字,問:“它們三個字長得有點像,哪像呢?”這些問題爲即將進行的學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捕墊。隨後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朋友,“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更加活躍,有的說“‘打’字就像一個姓丁的人擡手打東西。”有的說:“‘拍’中的‘白’字就像一個小皮球,小朋友在用手拍。”還有的說:“‘拔’中右邊的‘一’就像拔河用的繩。”創新思維的火花迸發了!我趁熱打鐵,讓記住字形的孩子做出相應的動作。在遊戲中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義,豈不“一舉兩得”?在做“拍”的動作時,我親切地說:“請你輕輕地拍拍你的同桌,和他(她)打個招呼,問聲好。”小朋友們高興地和同伴打着招呼,好一幅溫馨美好的畫面。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我把“跳高、跑步、踢足球”三個詞並排貼在了一起,問:“小朋友們看老師在幹什麼?你發現了什麼?”孩子們興奮地告訴我,它們都和腳有關,都帶有“足”。“那我們能和這三個字交個朋友嗎?”這樣期待性的語言,又將孩子推向了學習的主體位置。

“球、高、步”沒有規律,字形又比較複雜,但我要讓學生認字並不難,只要肯動腦筋,想辦法和很多字交朋友。

“球”字的教學我採用了擴詞的方法,如“你知道哪些球類?我們住在哪個星球?你還知道哪些星球?”

“高”這個字給了孩子們更大的想象空間,在課堂上又一次地掀起高潮。有的孩子給它編了順口溜:“登高望遠‘高高高’。”有的孩子從字形上分析:“‘高’字的開頭就像一座高樓,兩個‘口’就像窗高爬。”我微笑地聽着,情不自禁地爲這些孩子豎起大拇指。這時教師也由“獨奏”轉爲“伴奏”,在課堂上發出和諧的音符,使教學開放而靈活。

“步”字出錯率較高,我用擺一擺的方法,用“上、一豎、少”擺成“步”,讓學生用剛纔的演示來編一個順口溜:“上字加一豎,少字去一點”這樣的識字水到渠成。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我的第一堂公開課,說實話心裏很虛。課似乎是基本上完了,雖然也認識到了自己做的不夠的地方,但是認識畢竟是淺之又淺的。從幾位老師幫我一起磨課開始,到最後高老師給我評課,我覺得這個過程中我已經收穫了許多,而這個課最後的成功與否已經是其次了。“過程即成長”這句話是相對孩子們來說的,我覺得自己也同樣適用。

鑽研教材是成長的第一步。在選定《操場上》這篇課文之後,我就開始“翻江倒海”般的網上搜索工作,被我下載到的教學設計數量相當可觀。但是,當我面對這些屬於他人的成果時,我似乎更茫然了,看看這個環節設計很好,那個細節很靈活,看着都想搬爲己用。直到所有的教案都看過,我還是無譜。請教了師傅,翁老師告訴我,首先一定要自己去吃透教材,對於教材有自己的理解了才能定下適合自己的基調。6個詞語、一首兒歌、一幅圖片、34個孩子,這些東西讓我琢麼了好久。課的內容其實離孩子的距離很近,班裏的孩子比較活躍,而我個人也喜歡熱鬧、有氣氛的課堂……種種分析之後,慢慢地,課的大概思路在腦子裏慢慢晰起來。教學的藝術就是鑽研教材,看來此話不是沒有根據的。

細節決定成長的軌跡。雖然一節課要呈現的內容有限,但是其中往往呈現了許多日常教學的影子。高老師對我的課堂常規管理給出了肯定,常規訓練讓孩子們的每一項任務都有條不紊,它也是各項教學內容能順利進行的前提。但是高老師也發現其中的許多細節性問題,這些都是我平時不曾注意到的。比如寫字時,高老師提到了用筆的方法——寫一會轉一轉;寫字的天地左右不能接觸;自我檢查寫字的規範性……成長中很多細節容易被忽視,而這些細節有時恰恰是最重要的,可能最後我帶領孩子們到達的終點是一樣的,但這條成長的軌跡卻可能是曲線或者直線。少走彎路,關注細節,帶着孩子們沿着直線從從容容地走。

反饋是成長的促進劑。這節課因爲心裏也有些緊張,所以一味的趕着進度,總認爲熱熱鬧鬧、整齊劃一的回答中因該沒有什麼問題。只要得到我預期中的答案,就認爲此教學環節的任務已經完成。比如課開始時,我讓學生說你在圖片裏看到了什麼,“有人在踢足球。”“跑步。”“我看見有人在打籃球,有人在跑步,還有人在拍皮球。”孩子們基本上把圖片上的內容都說出來了。但是我卻錯過了一個反饋、提高的好機會。在這些回答中,通過簡單的點評,其實可以讓孩子們注意把話說完整、掌握“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句式。反饋是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環,它能反映出我們教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們有目的、方向地去修正。從而促進我們的教學。所以在孩子和自己的成長中,反饋的作用是不容輕視的。

成長的路還要走很久,美麗的過程定會給孩子和我自己的成長帶來更多絢麗的色彩。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14

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學了《操場上》,孩子們先看圖說說小朋友們在操場上( 幹什麼)?隨着孩子們的回答,我們一起找到了好多體育活動:跑步、拔河、拍皮球、打球、跳高、踢足球。然後咱們學會了用上其中的幾個項目把句子“下課了,操場上真熱鬧,小朋友們有的在( ),有的在( ),還有的在( )。”說完整。接下來咱們還把這些活動分成了兩類,第一類是手部活動,第二類是腳部活動,孩子們還發現手部活動中表示動作的字都是提手旁的,同樣表示腳部動作的字都是足字旁的,手和足都是象形字,咱們還一起看了字源演變過程。“球”字的王字旁也是我們今天新學的偏旁。認識“高”字咱們用猜字謎的方法:一點一橫長,口子擺下方。下面一扇門,門裏有塊糖。今天晚上佈置給孩子們的作業:做體育運動項目的卡片,也是讓孩子能再生活中多積累詞語,多認識漢字,運用我們在課堂上的識字方法,像今天學了提手旁和足字旁,如以後碰到有提手旁的字孩子們就該想到這是和手部動作有關。

這幾天孩子們接觸了幾種識字方法。

1.加一加的方法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用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生字加上偏旁變成新的生字。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簡單。

( )+( )=( ) 例,我們這樣描述(提手旁)加上(丁)就是(打)打球的打

2.換一換的方法 (也可以說成是減一減,再加一加的方法) 換一換就是把現有的偏旁換成其他偏旁

( )-( )+( )=( ) 例,我們這樣描述(衣服的服)減去(月字旁)加上(提手旁)就是(報)報紙的報

3.減一減 就是熟字減偏旁成新字課文的課 ( )-( )=( ) 例,我們這樣描述(課文的課)減去(言字旁)就是(蘋果的果)

再次強調:認字如認人,看得多了,就熟悉了,認識了。所以,之前所學的生字如果還有不太認識的孩子,可以把那些“攔路虎”請出來,多跟它打幾次招呼,就能認讀和使用的。

今天大課間中我給1—8號的孩子測了一分鐘跳繩,我數,發現有的孩子跳得速度很快但是總是要絆住影響結果,有的絆住後重新跳調整的速度慢,有的孩子跳一會提提褲子,我想這樣影響成績真的很可惜。明天繼續測後面的孩子們。

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教學反思 篇15

《操場上》屬於一篇識字課文,因爲學生對漢語拼音還處在鞏固掌握階段,識字能力比較差,於是,我採取了看圖識字、隨文識字,結合圖意理解詞語,從而達到識字的目的。當學生看到操場上孩子們打球、拔河、跳高的情境圖時,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有的孩子說:“老師,我最愛拍皮球。”“老師,我能跳20幾個繩。”“老師,我在幼兒園時是運動員,我參加國運動會。”“對,老師,他還跑了個第二呢?”

“我也知道,我也去運動會來,……”開始,我還以爲學生之間的交流會增強孩子們對本課生字的記憶,所以也就沒打斷學生之間的對話。沒想到話題越扯越遠,竟然脫離了交流的初衷。所以趕緊將話題轉移到識字方面來,這時已經浪費了不少時間。

由此可見,我對課堂生成的處理能力還尚未成熟,所以上產生了些許遺憾。面對課堂的生成,教師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適當地作出反應和調整,針對學生的交流能夠做到收放自如,既要將問題展開來,一次通過課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要在話題無邊際時將學生的思維拉到正題上來。收放自如,纔能有效地利用短短的四十分鐘,最大化地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必須清楚,很多時候,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稍縱即逝,機會一旦失去了便不會再來。所以教師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在思想上真誠顧及學生多方面的成長,要能夠從學生的眼裏讀出願望,當孩子茫無頭緒時,就給他啓迪;當孩子沒有信心時,要能喚起他的力量;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