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77W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學《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

1、創設情景與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

據低年級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好奇心強,易衝動,因此在學習新課前先進行開火車背乘法口訣的練習,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激起學習的慾望。將學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課的學習。

2、問題來自於學生,變接受式學習爲自主探索式學習。

本課的教學,我創設了“六一”節爲老師佈置教室這樣一們數學的問題情境,通過引導學生提煉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再次感受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經歷了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通過討論交流,引

導學生概括計算方法,不但有利於學生將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之中,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對於書上提出的三個除法問題,我這節課不是由教師直接提出、羅列出來,而是由學生自己根據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來的,問題來自於學生,這樣就變接受式學習爲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探究式學習。

3、精心設計活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愛玩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是他們的興趣所在。練習中,我沒有直接將課後練習題呆板、枯燥地羅列出來,而是將課後練習十一的三道題聯繫起來,設計成一個個小故事。如小猴子要上樹摘桃子,必須把梯子上的題算出來,才能上樹,讓學生幫一幫小猴子。這時學生學習的積極很高,都積極主動地去幫助小猴子。並教育學生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然後幫助小鳥找家,因爲它們去找東西吃時,迷路了,找不到家,它們身上都有一道算式,算式的得數和它們家的門牌號碼是一樣的。你們能幫它們找到家嗎?通過一個有連貫性的故事情節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敢於向苦難挑戰的勇氣,並且培養了學生樂於幫助別人的精神,讓他們在快樂中完成了課後習題。

存在的不足:

在課堂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對待學生的生成問題,當學生把圖中的問題都提出來後我沒有一一解答。在爬梯子算題時,一名同學算的太慢,我讓女同學爲她加油,這樣有可能分影響她的思維。在算題時,我總愛催學生快做。這些問題,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體驗,都是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

這樣的教學理念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則。

小學二年級數學《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2

在這節課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採用了讓學生聯繫新舊知識,自主探究編9的口訣的方式。從學生彙報交流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來看,學生不僅能順利地歸納出9的乘法口訣,而且對於每句口訣以及算式的意義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爲學生在以前的學習時有了一定的.經驗,會自主探究,自己編口訣。同時他們在編口訣過程中,也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學生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爲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9的乘法口訣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規律,編出後該怎樣記住呢?我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隱藏的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讓學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積的規律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規律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變重知識傳授爲主動探索,變重結果爲重過程,變重死記硬背爲靈活記憶。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不足之處:在全班交流、討論所編寫的口訣時,因爲疏忽,忘記了一個重要環節:討論袋鼠圖上的數軸。數軸圖實際上是乘法意義的所在,正是因爲小袋鼠一跳9,再一跳9,9個9個地加起來,所以纔有了乘法的產生。我在學生獨立完成時,還進行個別指導,讓他們9個9個地加起來算。但在全班交流時,卻疏忽了這個環節。潛意識裏,也有對學生的高估。因爲1——8的口訣都是先幾個幾個累加,再引出乘法算式的,以爲學生有相當的基礎,就完全放手了。結果部分後進學生編口訣感到吃力,因爲他們在前面的學習中,完全靠老師、同伴的指點,方法還未掌握,不先填寫數軸圖,直接編口訣;也有的學生偷懶,靠課前背出的口訣來填寫數軸。這種不恰當的方法,如果當時我放慢節奏,好好討論一下,就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理解乘法口訣了。

小學二年級數學《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3

學生自學9的乘法口訣能夠準確地填寫算式和口訣,掌握了初步的編制口訣的方法,可見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一樣可以對其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但這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即所講內容適合自學的情況下。

這節課的教學也存在一些遺憾:學生介紹口訣時個別後進生的表達力較差,對教師的要求聽不明白,讓其回答問題時浪費的時間較多。教學之後感到有得有失,正是由於讓學生自學及回答問題時佔用時間較多,所以課尾安排的只是拓展環節沒有時間了,只有忍痛割愛 ,沒有向學生介紹只有放到自習課上了,象我意料的一樣,學生對這樣的知識很感興趣。

另外,在介紹課後練習中的一道瞭解規律的題目時,由於時間關係,學生觀察的並不是很細緻,如果有時間,聰明的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到規律,其實這樣的規律並不是要求學生掌握運用,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瞭解,將數學的方法進行滲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思考能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有趣,進而想學習數學。

課後我想如果課堂上學生自學的能力再強些,回答問題在順利些,或許這節課上的會比這精彩,但是課堂上發生的情況有時是不在我們的預設範圍之內的,所以,只有利用好課堂中隨時出現的問題,把教學效果爭取做到最好,這也是我的教學中一直追求的目的,一直想達到的最佳境界,我會一直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