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範文

學識都 人氣:2.88W

快樂有趣的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了,相信全是滿滿的感恩與回憶,收穫與經歷,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活動總結了。那麼如何把活動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範文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

這幾天,我們一起目睹了15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他們無論是觀念的轉變,還是方法、手段的更新,我們都欣喜地看到,小學語文教學在進步!我們從他們身上散發出的蓬勃向上的朝氣,他們表現出來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自信心,讓我們看到了語文教學的美好明天!我們相信,在“生本理念”的引領下,在三環節的實施中,在教研人員和廣大老師們的共同探索、共同努力下,“博採衆長”“爲我所有”,一定會讓我校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加輝煌燦爛!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在講課和評課的交流中,我談談我個人的一些體會。成功之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基本素養良好。

1、教師都能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老師邊一筆一畫的板書課題,還讓學生書空,讓學生養成動手的好習慣。

2、大部分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較強,能抓住文本中的關鍵句段來理解文章的內容,其中楊老師的《鵝》抓住文本中的關鍵句,通過故事性的語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龔老師的《孔子拜師》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讓學生在朗讀中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孫豔在表演中對話,並達到了背誦。

3、部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強。能做到靈活處理,。

4、一些教師多才多藝,表演能力強。感動了學生,也打動了所有聽課的老師。

二、能正確把握課堂教學目標。

目標就是想達到的境界和目的,沒有目標,也就談不上效率。只有明確正確的教學目標,才能爲學生的有效學習導航。

1、本次的14堂課大多能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正確流利又感情的朗讀課文”,依據低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利用文本,採用“讀讀、說說、背背”和“認認、記記、寫寫”的基本教學策略,落實語言文字的學習,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像金焰老師讓學生動筆、動口、動腦,閆玲老師對古詩朗讀的節奏指導,這樣把語言文字落到了實處。

2、能緊扣單元提示和課後練習題確定教學目標。可以這樣說,緊扣課後練習題確定教學目標,並讓自己的教學始終瞄準目標的教師,是聰明的教師。因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年段特點的體現,都濃縮於課文後面的練習中。這次的絕大部分課在這方面下了功夫。

三、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1、許多教師能關注文本,引導學生同文本對話。一方面,在對話中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另一方面,在對話中引領學生的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愛祖國,關心他人,團結合作,做事要親自實踐體驗,對所有人要有愛心等等美好的品質。同時,在訓練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揭示規律方法,從而整合三維目標。

2、注重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

四、在樸實、紮實、真實上下功夫,注重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1、真實。自不必說,特別是這次4堂抽籤課文就是要努力追求真實。

2、樸實。主要表現在多數課件使用得體,爲教學服務,不譁衆取寵。如像趙琳老師用自己女兒的雪景照片,讓學生感動感染。還有一些課都是自己親自拍攝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畫面,給人以親切、真實感。

3、紮實。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讀的訓練,有數量、有層次、也有質量,並落到了實處。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景,進而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很到位,並落到了實處。②詞句理解到位,在理解的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的強化揭示,爲學生的遷移,形成自學能力打下了基礎。

我們的活動,只是途徑,只是手段,教學的進步貴在反思。通過反思,提升教師的專業品質,打造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骨幹教師,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纔是我們所追求的。

這次教學活動中,還存在以下不足:

一、對教材的深入鑽研,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不到位,而忽視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

關於詞句的理解,《語文課程標準》上有幾個重要的詞,一是理解,二是推敲,三是揣摩,四是領會。課標要求在語境中推敲詞語的意思。

我們的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讀懂文本,弄懂作者和編者的意圖,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調整學生的體驗,在對話、交流、碰撞中提高認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師的指導不到位,對學生的評價語單調,甚至偏離了正常的價值取向。

1、教師指導讀不到位。注重了小組交流,但對於朗讀忽略了一些。

2、對學生的評價語就是“真對”“很好”“真棒”,甚至偏離了正常的價值取向也是“真對”“很好”“真棒”,

三、關注學生不夠。

首先是關注全體不夠。有的學生多次回答問題,而許多學生成了“陪客”“看客”,甚至一些學生在那兒無所事事,不知所云。

其次是對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關注不夠。學生的語病不糾正,學生說的話不完整也不讓他補充完整,而對課堂上隨機生成的妙言妙語,不抓住,不深化,這是十分可惜的。

在教學中我們要真正的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師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們看到了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被冷落,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邊、遠、差的學生,給他們表現的機會。

四、部分教師的課,教師表演多、學生動手機會少,學生悟得少。

教師設計的問題多,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機會少,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少。教師的提問要講究藝術,有的提的問題太大,或者表述不清,學生摸不着邊際,不知道怎麼回答,造成尷尬的場面,還有的教師是填空式的提問,一問一答,選擇問的提問,是不是,對不對等等。

我對今後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建議和思考:

一、潛心文本,做文本、作者的知音。

走進文本,解讀文本,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首要任務。未深入鑽研教材,是教學無效、微效的關鍵癥結,許多教學中的偏差與失誤無不與此關聯,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教師在接觸一篇課文時,首先要拋開教輔教參,潛心全文,反覆誦讀,讀得朗朗上口,讀懂文章的內容,讀出文章的感情。有些教師自己都沒把文章的感情讀出來,能指導學生嗎?對文本要細察深思,形成自己對教材,對一篇課文獨到的認識。新課程強調由封閉走向開放,強調活性資源的利用,但是課本仍是教學的首要憑藉,文本文本,教學之本。所以無論教學觀念如何更新,對教學來說,深入鑽研教材是永恆的要求。

二、對教學中小組討論問題的思考。

在觀摩課、比賽課中,許多教師喜歡用小組討論來體現合作學習的理念。小組討論、同桌交流,似乎成了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似乎沒有小組討論或同桌交流的課堂就不是新課程改革的課堂。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區。

需要明確的是,合作學習首先是一種理念,它應該滲透、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合作學習不僅包括學生之間合作,還包括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合作,而小組討論主要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在這次課堂教學展評中,有的小組討論流於形式,討論不到3分鐘,能有什麼效果嗎?能體現合作學習的理念嗎?

我認爲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小組討論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應該是某種任務需要多人的合作纔可能完成,或多人合作確實比一個人獨立完成效果好。

2、要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做好合作或討論的準備。有些教師剛剛提出問題就要去分組討論,結果學生嘰嘰喳喳,胡鬧一同。實際上,教師剛剛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還沒有自己的思考,要求他們立刻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難免倉促。

3、小組討論要避免成爲少數“優生”的對話,要防止討論時間控制不當。在討論時間的控制上,教師一方面要預先設計好討論的時間、同時也要根據課堂討論的實際情況做出及時調整。有的討論已經到了規定的時間,但學生仍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討論的問題還沒有充分深入和展開,這時可以讓學生繼續討論,以達到最佳效果。相反,如果學生已經沒什麼話可說了,即使沒有達到規定的時間,教師也應結束討論。

4、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討論,並引導學生總結,概括小組討論的結果,讓小組形成交流和碰撞。

三、要正確處理閱讀教學中的若干關係。

1、理解內容和學習語言的關係

學習課文當然要理解內容,從學習語言來講,應在理解內容同時要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內容怎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在表達方面的突出特點。

2、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係

我們指導研究性學習,但也並不完全非否定和排斥必要情況下的接受性學習。我們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強化學生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探究的習慣。但同時必須明確,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有必要進行探究,比如,一個字怎麼讀,照着拼音讀下來就行了,還有必要探究嗎?當然,我們說的接受性學習,不是指那種完全被動的學習,而是指積極主動的接受性學習。

3、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和正確價值取向的關係

課程標準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完全正確的。因爲,人們對作品的理解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特別是文學作品,人們的感受往往因人因時因地而宜,所以有“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但是,如果因爲強調“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就連學生學習中的一些明顯的錯誤也不予指出那恐怕就是教師的“失職”。

四、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實在。

這次的教學展評,一個教師上課,忙壞了一大批的人。制課件的老師,還要在上課時隨時關注電腦,一旦操作出了問題,上課的教師不能處理,只有電腦老師來處理,還有幾個遞話筒的`,我們上課的教師可不可以走下講臺自己遞給學生話筒呢?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和學生拉近了距離。有的上課時,配音的音量太大了,把音量調小,這個問題多簡單啊,也不能。

我們的課堂,一節課40分鐘老是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大聲的吼,不夠響亮,就多來幾次,這就是課堂活躍嗎?其實我們一堂好課應該給人以美的享受,教師的書寫美、語言美,教師講的輕鬆、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並讓學生學到一兩點真東西,讓學生聽我們的課覺得是一種享受,這就是好課!有的課讓我們聽課的老師都覺得累,聽起來覺得難受。像這樣教孩子,恐怕沒幾個孩子喜歡你的課,當然他也就不喜歡學習語文這門學科了。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語文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2

爲了交流和展示我縣小學數學學科課程改革的經驗,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和策略,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近日,縣教科組在渠口學區太陽樑二小舉行了小學數學“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我學區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我學區小學全體數學老師齊聚一堂,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

活動中,我校馬丹鶴,還有中寧一小的楊豔芳和中寧三小的胡淑霞三位教師分別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進行了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執教老師各顯其能,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不同的學習方法進行教學,展示了不同的教學風格,盡顯不同的精彩。教學構思異中存同,同中求異,引發了聽課者的研究和思考,體現了同課異構的價值。

在本次教研活動中,總校領導精心組織,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數學教研組成員都積極參與,執教老師精心備課,充分發揮了集體備課的作用。

一、縱觀這次教學活動,我們組進行了以下三個方面總結:

1方法、策略層面——教無定法。同樣一節教學內容,從教學方法上來說是多樣的,無論是環節安排,還是細節處理都有一定的差異。

2風格、個性層面——揚長避短。教師的個性不同,上課時的表現也有所不同,或粗獷、或細膩,或簡略直接,或曲折婉轉。

3目標、內容層面——因材施教。教師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內涵之外,還要了解文本所處的學業階段,教學單元,並以此作爲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再根據學生的特點來確定教學設計、取捨教學內容,可謂“因材施教”。

二、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和產生的困惑:

當然,有收穫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這次活動中,也有一些方面值得我們反思,例如:

1、學習型小組的教學方式,是否適用於低段的教學,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

2、習題的設計上,怎樣設計更能體現學生個體的差異性。

3、數學教學語言如何鍛鍊得更準確精煉,更生動,生更易聽懂。

4、如何鼓勵學生髮現更有意義的問題,提出更有意義的問題。

5、教師應該提什麼樣的問題,纔會讓學生通過合作、探討獲得知識,以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難點知識。

三、通過這次教研活動,我們學到的(我們的進步):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教研組進行了認真的研討和分析,對今後的教學工作達成了如下的共識。

教學是以學生爲主體,學生要“會疑”,學生不僅要會回答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因爲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

有問題纔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在這種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知識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得到了體驗。還要“會說”,在課堂中,不僅要學生說解題思路,說方法,還要說體驗和感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更要“會議”,要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意識,與同學合作、探究、實驗,用集體的智慧,協同解決問題,在互動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今後,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參與、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課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上完課後,開展了主題教研聽評課活動,評課、議課環節由學區教研員李玉寶主持。首先,教研員李玉寶談本次同課異構活動的目的要求,接着三位教師各自針對執教篇目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設計等方面做了反思,三位教師們反思的都很到位,接下來是聽課老師進行評課,並圍繞“如何有效的上好一堂課”的主題進行研討,參與聽課的各位老師和數學教研組長白老師對這三節課進行了精彩點評,研討的教師發言積極、熱烈,評價中肯、實在,參會教師不但瞭解了“同課異構”這種教研模式,而且從中得到了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說這是一次非常有效果性的、紮紮實實的教研活動。尤其是最後縣數學教研員白老師非常負責任的發言,更讓老師們有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此次教研經歷,使教師們深刻地體會到:“同課異構”作爲一種教學研討形式,爲我們廣大教師搭建了一個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動中,無論是對於執教者還是聽課者,都受益匪淺。作爲執教者,不但能在課堂教學的大舞臺上盡顯所能,而且還可以在相互的比較和學習中,充分認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等方面與他人的差異,從而達到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爲聽課者,不但能從各位老師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對教學活動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還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當然每次活動都不可能做到“踏雪無痕”,只要我們在以後的活動中,能揚長避短,相信我們就會越走越遠。

小學數學教研組“同課異構”活動的開展,不僅讓老師們看到不同的處理教材的方式,更主要的是給老師們提供了思考的空間和思索的機會。使老師們經歷了比較、反思、研討的過程,思維在交流中碰撞,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老師們普遍反映參加這次活動受益匪淺,大家在這樣的互動中進行比較,在比較中積極反思,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3

20XX年12月15日,在教科所領導的帶領下,由平涼七中、四中、八中、十中等兄弟學校的九位教師來到鐵中,和鐵中的教師一起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這次活動規模之大是平涼鐵中建校史上未曾有過的:初中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生物、地理九門學科全部參與,每門課都由外校教師和鐵中教師共同完成。我校的張娟麗、馬方方、肖萍、陳茸、仇進寶、任育文、張起和竇旭玲九位教師參與了同課異構活動。“同課異構”是教研組爲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採取的一項新舉措。這一活動的開展,給教師了一個發現自我、重塑自我的平臺。在活動中,教師們通過講課與聽課、自己和他人的對比,找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發現別人好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同課異構”,顧名思義,同一節課用不同的結構或模式來上,對於同一個課題,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學目標,各自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把握對重、難點的處理。同時本學科的所有教師都來聽課,課上完後,大家對這一節課進行評課,發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進的意見,找到上好這一節課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動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課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執教老師說課,最後的部分是課例點評。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學校提前做好周密安排,按照教育局要求由本校教師按照授課進度確定九門課的授課內容,每門課分別由一名外校教師和一名本校教師分別進行備課。所有科目的課堂展示全部安排在十五日上午的前兩節課。我校初中部的所有任課老師都參與聽課評課的教研活動。授課教師們思想上高度重視,深鑽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同一節課的教學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畫面。整個教研活動,全校老師從備課到評課都積極投入,熱情高漲,

使這次活動真正起到了查找不足、確定方向的作用。現將本次活動的收穫總結如下:

1鍛鍊了教師隊伍,提升了我校教師的教學能力。

本次活動是由區教育局組織的,九位來自全區不同學校的教師,都是學科教學的名師,在各自所教的學科中都有所建樹,這樣高規格的的交流分享,對本校的青年教師是一次方向的引領,是一次很好的指導。我校本次參與講課活動的九位教師中,青年教師有八位,佔到總數的近90%,這樣的活動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次更加難得的學習機會,有優秀的同行一起備課、上課,共同參與研討,面對面的指導交流,對上課的青年教師是一次考驗,更是一次難得的鍛鍊,對其他參與活動的教師是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和同伴互助精神。

2“同課異構”活動,促進我校教研工作的開展。

長期以來,我校的教研活動形式比較單一,每年的校內賽課,參賽選手之間都太多熟悉,很難有新鮮感。久而久之,教師難免會有倦怠感。而區教育局組織的“同課異構”活動,給我們的教研帶來了一縷春風,注入了新鮮血液,使我們的教師更增添了激情與活力。例如在語文同課異構活動中,我校的青年教師張娟麗在七年級語文備課組的共同努力下,精心備課,潛心磨課,教學設計簡約,思路清晰,課堂上師生互動效果良好,而八中陳海龍老師是崆峒區名師,市課堂教學大賽的一等獎獲得者,幾乎全部中學部語文教師都參與了聽課活動,就連小學部的語文老師也有近十人慕名向名師學習。他執教的《小聖施威降大聖》設計獨特,課件製作獨具匠心,展示了一個優秀教師的功底和魅力,更是爲七年級語文組今後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活動中,教師帶着問題備課,帶着問題上課,帶着問題反思,在研究中教學,在教學中研究,打開了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方法,強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題地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此次教研經歷,使教師們深刻地體會到:“同課異構”作爲一種教學研討形式,爲我們廣大教師搭建了一個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動中,無論是對於執教者還是聽課者,都受益匪淺。作爲執教者,不但能在課堂教學的大舞臺上盡顯所能,而且還可以在相互的比較和學習中,充分認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等方面與他人的差異,從而達到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爲聽課者,不但能從幾位老師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對教學活動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還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老師們說這種收穫如果沒有親身的經歷是不能體會到的,並紛紛建議今後教研組要多開展此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