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觀後感範文(通用7篇)

學識都 人氣:1.29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刮痧觀後感範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刮痧觀後感範文(通用7篇)

刮痧觀後感1

刮痧是2001年出品的一部電影,由鄭曉龍執導,梁家輝、蔣雯麗、朱旭主演。該片以中醫刮痧療法產生的誤會爲主線,反映了華人在國外由於東西方文化的衝突而陷入種種困境,後又因人們的誠懇與愛心使困境最終被衝破的故事。

中國由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開始,到漢代的獨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倫理觀,講究尊老愛幼,講究祖先崇拜,講究後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們中國特色的“打是親,罵是愛”的傳統觀念,只有在我們這個國土之上生長起來的人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其內涵。影片中許大同的兒子小丹尼斯對此就是一個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斷。這個是家庭倫理上中西文化的差異。

另外一個,醫學上的差異也是讓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的刮痧治療術。在法庭上,許大同說到中醫的脈絡,律師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實,別說西方人,就是中國人,即便是中醫醫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醫理論的陰陽、五行、經絡,何況時外國人呢?

按“百家講壇”中王新陸教授的《解讀中醫》的講座來說,中西方在開始的時候,醫學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從生產生活種積累起來的經驗,都講究整體論治,起初都是巫醫不分。只是隨着歷史的進程,在後來才逐漸逐漸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論體系。西方從蓋倫的《子宮圖譜解剖》走向了實證論,走向了微觀;我國從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傷寒論》奠定了辯證施治的基礎。

其實這部電影也可以讓我們思索一下中醫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於中醫學的時間長,且需記的特別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經式微的中醫學再度煥發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贏得普遍的認可,尤其顯得艱難和意義重大!

可幸的是,中醫學在治療好些疑難雜症的療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關注,它的個性化治療亦逐漸受到了重視。

刮痧觀後感2

《刮痧》這部電影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或者說東西方文化)的衝突。電影中許大同的父親的一句話最能說明這個問題。他說,刮痧在中國已經幾千年了,怎麼一到美國就說不清楚了呢?其實說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這種傳統的中醫療法。象許大同代替父親承認是自己給孩子“刮痧”,許大同對上司說的“我打孩子是對你的尊重”等等中國的傳統道德規範,在上司桑蘭那裏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認同。中國傳統文明古國,有着豐富的民族文化與民族傳統,兩千年儒家文化孕育下的華夏民族,忠孝禮儀深入人心。民族思想,愛國情操,是每一個公民,更加感性化。

美國現代文明國家,區區三百年曆史,但短暫的歷史恰恰使這個國家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沒有思想的累贅。現代的國家,主要體現在他的法律之上。法理,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部分,依法辦事,是這個國家更制度化,更規範化。

當兩個文明國家相撞時,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中國,兩千年的發展與延綿,社會每個方面,人們都擁有他們祖先的經驗,人們的行爲準則,更多的是來自於社會的默許,也就是一套自己人公認的行爲規範。美國,短暫的歷史,決定他必須有一套自己人必須承認的社會準則。而此要在短暫的時間裏是實現,就必須依靠明文規定也就是法。

兩個文明各自獨立,沒有好與壞,中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爲他的民族依靠這個幾千年就沒有走過滅亡的道路。美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爲他的現代民主,是美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望塵莫及。

美國,法律深入到社會每一個角度,每件事都將法律,涉及到人的就要講人權,孩子,一個敏感的話題,父母教育孩子,在中國人眼裏,天經地義,深入人心,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要保護孩子的合法權利,不允許他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在這個問題上的巨大分歧,就要求必須要交流,才能解決彼此的分歧,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才能避免一些重大的錯誤。

刮痧觀後感3

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文化與文化間的迥然差異必然會帶來個人行爲思想的不同。中國文化的核心是至情至性,而西方文化更講求理性的梳理。這就好像一個性情中人與理性至上的人之間發生碰撞,在各自的思維方式主導之下展開一場拉鋸戰。

影片《刮痧》中以遊戲設計師許大同的故事爲線索展現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主人公兒子丹尼斯發燒肚子疼,剛來美國的爺爺因爲不懂藥瓶上的英文而採用中國幾千年傳統的“刮痧”給孫子治病。兒子因爲意外摔傷後在醫院被醫護人員看見背部的痧印而指被虐待進而強制留在福利院。

丹尼斯因爲打遊戲而與許大同上司昆蘭的兒子打架,許大同知道後勒令丹尼斯道歉,在丹尼斯拒絕後打了孩子一巴掌。這在我們看來一個非常平常教育孩子的舉動在美國人眼中卻是傷害孩子的證據。以許大同爲代表的中國人則認爲孩子必須在家長的指導下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並以“打是親,罵是愛”來說明打孩子是愛的一種體現。但在以昆蘭爲原型的美國人眼中,家長與孩子是平等的,家長並不能爲孩子決定一切。

在聽證會上,一位幫許大同妻子簡寧接生的護士則指出在孩子出生時,因爲早產使得母親與孩子非常危險。她得知許大同堅決保住妻子的答覆中認爲他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孩子,在聽證會上大吼出一句:野蠻的東方人。而在我們的觀念中,大人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只要大人還活着,總會再懷孕,當然不能捨棄大人。

聽證會上,辯方律師把中國家喻互曉的孫悟空搬上來。在中國,孫悟空視爲打破禮教的像徵。他不服天命,大鬧天宮並協助唐僧遠赴天竺取經,是英雄的化身。而在對方眼中,他卻成爲一個搗毀他人勞動成果缺少管教的猴子,直言我們爲何把這樣一隻野蠻的猴子當做道德的化身。

昆蘭在聽證會上作證,指出當時許大同確是打了丹尼斯。許大同卻質問昆蘭“我把你當朋友,爲什麼要在法庭上出賣我”。但昆蘭卻很委屈,他只是實話實說了而已。在中國,認識時間越長,關係就會越緊密,爲朋友承擔的義務也將越多。

許大同要求闡述他有多愛他的兒子,他強調說兒子是他生命的延續,是他們家繼承香火的後人,是比他們自己生命還要重要的人。而在美國人眼中,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不屬於任何人,誰都不能決定他是屬於誰的。

這部電影,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引起了劇中訴訟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不同文化所帶來的矛盾,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那銘心刻骨的愛——關於人倫、關於民族。

刮痧觀後感4

隨着全球化潮流的興起,跨文化交際在人與人的交流中也顯得尤爲重要,對電影《刮痧》中文化差異的認識。觀看了《刮痧》後也真正感受到了文化的差異性以及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說一下電影中體現的文化差異。

文化背景影響跨文化交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不同,這是文化特質的深層結構。中美對於動與靜的認知不同,中國人強調"靜",更加註重做人。而西方包括美國則強調"動",更加註重做事,注重個人主義,注重隱私。如影片中,在頒獎晚會上大同對自己兒子的教育,採用拍打甚至被朋友看作是暴力的手段,這種對人的教育方式是不被美國人所接受的。再就是對待變化的態度上,中國人注重求穩而美國人則注重求變。這一點在影片中通過大同的父親體現的尤爲明顯。大同的父親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老霍在美國的工作、生活狀況,並最終客死他鄉讓他很是傷感,這也是最終使自己返回北京"落葉歸根"的一大因素,中中文化差異的認識。還有對於人的天性的認識,中國人主張性本善,對他人常有惻隱之心;而美國人主張性本惡,對他人也要用法度來規範其行爲,繩之以法。如影片中大同的美國朋友昆蘭在法庭上作證時並沒有因私情而偏袒大同,而是講出自己所看到的事實,作爲中國人的大同卻不能理解朋友的這種做法。

其次是民族性格的不同,這是文化特製的外化表現。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中注重情感本位,講求內斂含蓄,謙遜恭敬;而美國人則追求平等、民主、自由,講求坦率真誠,注重個人隱私。在影片開始,大同和朋友一起進入頒獎大廳前,有很多人在門前搞反對遊戲等活動,而美國警方則不會去制止,這體現了他們尊重言論自由。

再就是自然環境不同也會造成文化差異。亞洲的自然環境使得中國人更具有羣體意識,並且很注重講究等級次序,長幼有別;而在美國則是更主張自由平等,上級與下級之間也沒有強烈的等級意識。電影中,男主角與他的老闆之間既是上下級關係又是很好的朋友,而在中國自己與自己的老闆是很好的朋友關係的情況卻是很少。這就體現了中美的不同。

這部電影讓我更加認識到了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同時也讓我知道了自己專業的重要性。我們是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更加充分的認識到這種差異,才能更好的從事對外漢語教學。

刮痧觀後感5

《刮痧》這部電影在我看來主要是介紹一些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覺得西方人對中國文化了解得太少,他們的教育與法律有點特別,對孩子有特殊的保護,不知道這是好還是不好。

片中的男主角梁朝偉(許大同)把父親接來美國同住,兒子丹尼斯卻因背上凸顯爺爺刮痧留下了瘀紅。這些美國人看來觸目驚心的“傷痕”,對中國人來說只是家喻戶曉的一種治療方法。許大同不得不背上虐兒的罪名,不得與兒子相見。可他無法向法庭證明刮痧是一種合法的`醫療手段,因爲美國時間和興趣去了解地球另一面的文化根源,他們只按自己的判斷行事。

在與當局要回孩子的訴訟中,一個個矛盾像串鞭炮快速爆炸。比如說,丹尼斯在遊戲中興起打了上司的孩子,大同要求兒子道歉未果,出於教育孩子,也由於在老闆及其家人面前無法下臺,便打了兒子。他認爲這是給老闆面子,是尊重朋友,是教子有方。爺爺見了也很贊同:“當面教子,背後教妻”“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而美國人斬釘截鐵的堅持:打孩子的父親是惡魔,爲尊重他人卻要打罵孩子的父親更是不可理喻。

由此可見,中西文化的差異是比較大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觀點,往往帶來認識上的偏差和誤區,該片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場誤會,一場法律糾紛,但實際上所展現的是兩種不同文化所產生的碰撞和糾紛,一種親情至上的中國文化和只相信客觀事實美國法律之間的衝突,然而我們誰都沒有權利去指責是中國錯還是美國不對,這一切都是正常的。每個國家的發展速度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歷史淵源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哲學觀念,宗教信仰,思維方式以及民族傳統習慣,這種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和碰撞也在所難免了。

所以對於《刮痧》,如果我們不站在文化差異上剖析,而是選擇從親情這一主調來看,其實這部片也有不少溫馨動人的場面的,比如一個父親,當他要舉例證明他有多愛自己兒子時,他有多麼焦躁,那一刻我想我們和他都明白,愛是隻能感受,而難以說出來的。當他載着自己的兒子,雖被好幾輛警車團團圍住,卻依然滿足地笑時,他只是,想用一個遊戲逗兒子開心。當他的父親爲了他家庭的完整而甘願骨肉分離,寫給他的信更希望他們能平平安安而已時,我想他那句"再讓我好好看看你,我不想忘了你長什麼樣子"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心底。

我覺得也許真的沒有必要很理性地去看待《刮痧》,因爲真實的住美生活我並未經歷,我覺得它就是一部電影,也無需把它放到探求文化衝突那麼高的高度來鑑賞,它有真摯得打動人心的東西,這就夠了。

如果有時間的話,真的希望大家能好好觀賞一下《刮痧》這部電影,它的確是一部好片。

刮痧觀後感6

電影《刮痧》上映於2001年,由鄭曉龍爲導演,梁家輝、蔣雯麗等主演,主演反映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不能明白而構成的矛盾衝突,在海內外華人範圍中產生了必須的反響。

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聖路易斯。許大同來美八年,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五歲的丹尼斯鬧肚發燒,在家的爺爺用中國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而這卻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後許大同虐待孩子的證據。法庭上,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使許大同百口莫辯。而以解剖學爲基礎的西醫理論又無法解釋透過口耳相傳的經驗中醫學。應對控方律師對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規範的“全新解釋”,許大同最後最後失去冷靜和理智……法官當庭宣佈剝奪許大同的監護權,不准他與兒子見面。

父子分離,夫妻分居,朋友決裂,工作丟失……接連不斷的災難惡夢般降臨,一個原來完美幸福的家庭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發奮多年、以爲已經實現了的美國夢,被這場從天而降的官司徹底粉碎。貧民區的破舊公寓裏,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婦借酒澆愁,抱頭痛哭。

聖誕之夜,許大同思家團圓盼子心切,只有鋌而走險,裝扮成“聖誕老人”,從公寓大廈樓外的水管向高高的九樓——自己家的窗戶悄悄爬去,結果引來警車呼嘯而至。

最終經過多方發奮,誤解被解除,許大同又回到了生活的正軌。這一事件也給他身邊的人們帶去了很大的改變。

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在我們看來是再正常但是的行爲,小的時候便親身嘗試過。只是到了以解剖學爲理論基礎的西方醫學氛圍,不堅信經驗傳授,不明白就帶來了曲解。律師甚至還對《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進行評價:“別人種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聲招呼摘來便吃,當人家制止時,他不但不聽勸阻,而且還大打出手毀了人家的桃園。別人辛辛苦苦煉好的丹丸,他拿來就吃,還把主人打得頭破血流,臨走還毀了人家的製作車間象這樣一個野蠻頑劣的猴子,竟然被許大同在電子遊戲中描繪成英雄……”許大同是懷揣着美國夢來的,他曾以爲事業有成就已經實現了美國夢。然後只是簡簡單單的一次打擊就讓一切支離破碎。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存在是必然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的碰撞,不明白和曲解如影隨形。這是埋在根裏的東西,是時刻潛移默化下的積澱。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消除的。在電影的最後,昆蘭來倒唐人街親身體驗了刮痧治療。明白和觀念上的轉變使他開始爲許大同撤案而多方發奮。最終爲電影贏來的是大團圓結局。或許,文化認同的根本是尊重。尊重是擁抱另一個世界最好的敲門磚。

事實上我還想說,不只是對外來文化需要有足夠的尊重,對於自身的傳統文化,我們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尊重。文化差異本身,在如今,在年輕一代中也有很深的體現。透過對影視節目文學作品的片面解讀,崇洋媚外的思想不論是不是文化入侵的產物,但在我們自己本身已經給老一代和年輕一代的心裏劃出了距離——比代溝更深刻。文化多元化是大背景,文化融合的結果應當是求同存異。沒有人有權做這個世界的評判官,或許對於年輕一代的我們來說,看多了西方生活方式以及理念,也該用正確的眼光看看我們的身邊。那些老人,那些我們有意無意還保留着的舉動。只有我們能夠自己正視自己,才能在正在發生和將會持續發生的文化碰撞中獲得尊嚴,獲得尊重。

刮痧觀後感7

電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衝突的優秀影片。《刮痧》只是一滴水,而蘊藏在其中的卻是因種族,區域,傳統和文化不一樣而構成的激情澎湃的汪洋大海。

在美國,尤其是在以保守和“居民頑固”著稱的密蘇里州,最能體現出這種對外來文化的排斥,因此影片把故事的發生地放在了那裏。雖然影片是從“教子”這個角度去反映不一樣文化衝突的,但我們仍能從故事的一些其他側面加深對這種衝突的認識和了解。比如主人公許大同爲了自己和洋人老闆的所謂“面子”,當着洋人老闆的面打了自己兒子一記耳光,非但沒有找回自己和洋人老闆的面子,還落得一個有嚴重暴力的惡名,連他的好朋友——就是那個洋人老闆都不能明白和原諒他。起因是正因許大同的兒子丹尼斯在和洋人老闆的兒子一齊玩兒時,互相打鬧。洋人老闆的兒子來告狀,許大同讓丹尼斯給人家道歉。丹尼斯拒絕了,許大同怒了,就給了兒子一巴掌。

許大同的這一巴掌,第一是爲了給自己找回面子。父道尊嚴是古老中國千年儒家文化的典型特徵。君臣父子,天常地綱,不得僭越。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能不亡。按許大同看來,他叫丹尼斯給小朋友道歉,丹尼斯務必無條件執行。拒絕就是抗命,就是不給自己面子,就是挑戰尊嚴。於是他給了兒子一掌。

許大同的這一巴掌,第二是爲了給自己的老闆一個面子。

許大同在美國混的小有成就,皆因有老闆大力提攜和扶助,因此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老闆的兒子被自己的兒子打了,當着老闆的面讓兒子給對方道個歉,老闆必須覺得很有面子。兒子不聽話,捱了打,老闆的面子就找回來了。甚至許大同的父親都當面誇大同這一巴掌打得好,說:“當面教子,背後教妻,”一幅自詡有理的表情。但許氏父子全都錯了。

從洋人老闆和妻子目睹許大同打兒子那一巴掌時錯愕的表情裏,觀衆讀懂了,中美兩種文化的碰撞和摩擦開始了。林語堂先生在《臉與法制》一文中說,中國人的臉不但能夠洗,能夠刮,並且能夠丟,能夠賞,能夠爭,能夠留。有時好像爭臉是人生第一要義,甚至傾家蕩產而爲之也不爲過。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既無財產也無地位,但卻有的是面子,一旦被人傷了面子,比父母死了還難受。面子幾乎統治了中國人的心靈,“人要臉,樹要皮”,“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足見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之大之先。而美國人則不一樣。美國人不是不講面子,只是不像中國人把面子擺在那麼重要的位置。他們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講面子。比如在法庭調查時,許大同的老闆當着許大同的面,承認許大同打了自己的兒子。事後當許大同責備他“不夠朋友”時,他囁嚅着說,“那我也不能撒謊啊”。

造成中美文化差異的原因是複雜的,表此刻講面子問題上,更突出了這種差異的互不包容。中國人是一個十分看重羣衆主義原則的羣體,人與人之間講究和諧,互相依存,互相幫忙,這是幾千年農耕禮貌培育的一種生存法則。落後的農業生產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十分脆弱的生存紐帶,維繫在上方的人們,無法脫離它的束縛。衝突的結果必然是毀滅現存的秩序,造成生產關聯的又一次調整,使得苦難得以無休止的輪迴。因此中國人願意忍讓,尊重別人,把和諧看得比天都大,把羣衆看的比天大,把面子看得比天大,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輕言戰端,絕不輕易得罪別人。這也是中華大一統歷經離亂,而中華民族一向統一不散的一個重要原因。

許大同想給自己的老闆面子,沒想到自己落得一個很沒面子的結局,他那關於面子的幾乎全是來自中國的理論和做法,使他陷入絕望。兒子被兒童福利局監護;妻子分居;父親愴然回國,他只能自嘲自己爲一堆“臭狗屎”。

《刮痧》所表現的衝突,只是中西文化全部衝突的一個縮影,這種衝突還將長久的繼續存在。重要的不是改變,正因無法改變——兩個民族幾千年構成的思維和認知,只能隨着交流的加深而逐漸融合。重要的是習慣和相互適應——當觀衆們看到影片結尾許大同一家人激情的相擁在一齊理解包括公訴人在內的那麼多美國人的祝福時,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相互適應和融合呢。